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文原文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

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的能容二百多人。

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

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

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

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

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

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8《冀中的地道战》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8《冀中的地道战》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8《冀中的地道战》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朗读、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体会地道战的意义。

4.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冀中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战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地道战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进行思辨性阅读。

三、教学准备1.课文《冀中的地道战》2.PowerPoint课件3.黑板、彩色粉笔4.学生练习册5.朗读音频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冀中的地道战》。

2.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地道战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与理解(2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让学生对文中的故事情节有个整体了解。

2.解读生词和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

3.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地道战的背景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步:思考与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地道战与抗战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道战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四步:书写与表达(15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地道战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学生进行自由发言和互相展示,提升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

2.强调地道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扬抗战精神。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道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和体会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其他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教案(共4篇)

部编版《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教案(共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冀中的地道战》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单元主题是“提高阅读的速度”。

这个单元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以及《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组成。

《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地道战产生的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样式和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有一千多字。

教材内容离我们很远,学生阅读起来有困难。

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编者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中地道产生的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构造特点;二是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速度;三是让学生感受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无穷智慧。

本课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精练,是一篇学习介绍事物的好文章。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既要落实这一单元的阅读策略,同时也要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特点,感受人民的无穷智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

本课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教学不同于常规单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要将阅读策略教学和课文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学习提示、课后题等,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实现自读自悟,尝试运用到合作交流、独立运用阅读策略的目的。

【教学目标】1.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目质疑,唤起学生的好奇1.出示课文的题目《冀中的地道战》。

2.根据题目质疑。

3.出示资料:“冀中”指的是我们河北的中部,一块宽阔的平原,没有一点高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学习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4.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国家荣誉感。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英雄的尊重和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3.分析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

2.理解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情境向学生展示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故事情节讲解老师讲解《冀中的地道战》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主要人物、场景和情节发展。

3. 课文分析分段解析课文,解释生词和难句,让学生理解每个细节并总结主要内容。

4. 课文朗读安排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和情境,增强对冀中地道战英雄的认同。

6. 情感升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精神和民族情感,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感悟升华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贡献意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或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程度较高,但教学过程中存在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需进一步优化课堂时间管理。

同时,针对学生对历史和情感的理解能力,可以添加更多扩展活动和引导性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此外,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需加强,可增加口语训练和写作练习的时间安排。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希本能对您有所帮助。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

8《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任”,积累本课词语。

2.学会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语文要素】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1.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的智慧。

激趣导入1.(视频播放《地道战》的电影片段)师:同学们,刚刚看了《地道战》的电影片段,你们知道影片中的人们是怎样打击敌人的吗?(学生答,教师板书课题)2.师:从课题来看,哪一个词是中心词?(地道战)“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指的就是河北省的中部平原地区。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课件出示关于地道战背景知识介绍)一、说教材《冀中的地道战》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这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前一部分说明冀中的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对地道战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

课文中间的重点部分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它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了解了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中的地道战》是一篇描写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人民利用地道战这一独特战争形式,与日军进行斗争的通讯文章。

文章语言朴实,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智慧。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人民在战争中的勇敢和智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地道战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地道战的历史背景,理解地道战的意义,并学会欣赏人民在战争中的智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意义,学会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意义,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欣赏人民在战争中的智慧,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道战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人民智慧和爱国主义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以便学生阅读。

3.教学用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冀中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冀中地区的位置,然后简要介绍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自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8冀中的地道战》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8冀中的地道战》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8冀中的地道战》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8冀中的地道战》是一篇描写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人民利用地道战对抗日本侵略者的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冀中地区人民巧妙利用地道战的事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

本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道战这种战争方式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了解。

同时,学生对文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能难以理解,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道战的背景和意义,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抗敌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地道战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形象地了解地道战。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

4.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道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地道战的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地道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进⾏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度评价,热情颂扬了⼈民群众的⽆穷智慧和顽强的⽃志。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原⽂ 1942到1944那⼏年,⽇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碉,⼋⾥⼀堡,想搞垮我们的⼈民武装。

为了粉碎敌⼈的“扫荡”,冀中⼈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争⽅式,这就是地道战。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在⼴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敌⼈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了,我们就从地道⾥出来,照常种地过⽇⼦,有时候还要打击敌⼈。

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地道的式样有⼀-百多种。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的地道挖在街道下⾯,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

地道有四尺多⾼,个⼉⾼的⼈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三四尺,不妨碍上⾯种庄稼。

地道⾥每隔⼀段距离就有⼀个⼤洞,洞顶⽤⽊料撑住,很牢靠。

⼤洞四壁⼜挖了许多⼩洞,有的住⼈,有的拴牲⼝,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个⼤洞容得下⼀百来⼈,的能容⼆百多⼈。

洞⾥经常准备着开⽔、⼲粮、被⼦、灯⽕,在⾥⾯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洞⾥有通到地⾯的⽓孔,从⽓孔⾥还能漏下光线来。

⽓孔的⼝⼦都开在隐蔽的地⽅,敌⼈很难发现。

⼈藏在洞⾥,既不⽓闷,⼜不嫌暗。

有的⽼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地道的出⼝也开在隐蔽的地⽅,外⾯堆满荆棘。

有的还在旁边挖⼀个陷坑,坑⾥插上尖⼑或者埋上地雷,上⾯⽤⽊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踏上去就翻下坑⾥送了命。

在地道⾥,离出⼝不远的地⽅挖⼏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警戒;拐弯的地⽅挖⼀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万⼀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的一篇课文。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这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前一部分说明冀中的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对地道战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

课文中间的重点部分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它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了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全文的叙述顺序和具体描写地道式样及特点的叙述顺序)。

二、说教法、学法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决定不采用从段到篇的程序教学,而是抓住教材内容,运用“以读代讲”“点拨议论”的方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这节课,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围绕“课文记叙了什么事,具体介绍了什么”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把它写具体的”这些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并展开讨论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过程是这样安排的:(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现代人民战争——《冀中的地道战》(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2.解题:冀:河北简称,冀中:河北地区中部,指冀中平原。

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3.简介背景知识,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在抗日战争中,我国抗日军民团结一致,全民皆兵,日本侵略者根本分不清哪是正规军,哪是游击队,哪是老百姓,因此,他们就采取了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把我抗日力量铲尽除绝,所以叫“扫荡”。

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灵活多变地进行还击,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因为我国河北省中部是平原地区,冀中人民就创造了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最大限度地打击了敌人,又有力地保护了自己。

4.提问:你对“地道战”有哪些了解?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指名读读生字新词。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1)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地道的?(3)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冀中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4)谈谈你对“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1.指名说说课文描写的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2.全班讨论:全文的重点写了什么?重点部分的前后各写了什么内容?帮助学生弄清全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先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接着讲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是全文的重点;最后对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3.引导学生在交流时画出描写地道式样和特点(地道的式样,地道的位置和高度,地道里的大洞和通气孔,地道的出口,地道的通讯联系等)的相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

4.讨论: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让学生知道是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移的顺序来写的。

)②这样的表达顺序的好处是什么?(使学生知道这样的表达顺序,使复杂的冀中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让人读了以后对冀中的地道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5.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描写地道的式样和特点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两点,体会“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意思。

(智慧:分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里指对付敌人的办法。

无穷无尽:没有终点,没有限度。

尽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6.结合体会自由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找机会看看《地道战》这部电影。

第一单元复习卡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微博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______个字。

______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2.下列词语中不能概括微博的主要特点的词语是()A.短小B.虚拟C.即时D.方便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微博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没有网络也能发微博。

()(2)截止到2018年,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超过3亿。

()(3)微博对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白鹭.(lù)嗜.好(shì)陪.伴(péi)黛.色(hēi)B.榨.油(zhà)便.宜(pián)石榴.(liú)杭.州(hánɡ)C.垂蔓.(wàn)深幽.(yōu)享.受(xiǎnɡ)眼睑.(jiǎn)三、根据语境写字词。

1.我最喜欢吃wài pó()做的桂花ɡāo()和芝麻bǐnɡ(),味道好极了。

2.爸爸在后院的半mǔ()空地上种了一片花生,bō zhǒnɡ(),jiāo shuǐ(),每天都精心地照料着。

3.清水田犹如为白鹭设计的jìnɡ xiá(),白鹭在田里觅食时,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qiàn()在玻璃kuànɡ()里的画面。

四、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A.打开通路。

B.开拓扩展。

C.开创;创立。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A.姿势;样儿。

B.态度;气度。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4.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的一项是()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D.(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六、句子天地。

1.“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的省略。

2.桂花()开,母亲()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老舍在《白鹭》一文中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笔名“落华生”。

()3.《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梅花,因为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4.《珍珠鸟》中,作者提到珍珠鸟是一种不怕人的鸟,所以才会和它如此亲密接触。

()八、本单元内容回顾。

1.《白鹭》生动地描写了白鹭协调的______、美丽的______与优雅的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__之情。

2.《落花生》通过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对______的议论,告诉我们“人要做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___的人”的道理。

3.《桂花雨》一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________”和“________”,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______之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______。

4.《________》生动地描述了________在作者的悉心照料、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这告诉我们:______,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诗人以____喻君子,表达了自己对于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单元复习卡参考答案一、听力材料微博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

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是用电脑还是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截止到2018年,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超过3亿。

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

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140 20102.B3.(1)× (2)√ (3)√二、B四、1.B 2.C 3.A 4.B五、B六、1.C2.一就3.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七、1.× 2.√ 3.× 4.×八、1.色彩外形姿态喜爱与赞美2.花生有用只讲体面没有好处3.摇花乐桂花雨思乡怀念4.珍珠鸟珍珠鸟信赖5.(1)唐虞世南(2)蝉高洁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