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影响着地球的每个角落。

而其中,海洋生态系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受影响区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海洋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这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海洋中的生物群落通常适应特定的温度范围,而温度的变化可能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适应低温环境的海洋生物可能受到高温的冲击,导致生存困难甚至死亡。

而一些热带海洋生物则可能向高纬度地区迁移,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二、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的膨胀,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这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

海水淹没了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破坏了它们作为物种的栖息地和繁衍地。

同时,海平面上升还增加了飓风、风暴潮和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对沿海生物的生存和栖息地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酸化海洋与海洋上升温度相伴随的是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海洋的酸化。

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后,形成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使海水的酸碱性发生改变。

海洋酸化对于珊瑚礁、贝类和其他能够形成钙质骨骼的生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酸化的海洋使得这些生物更难以构建稳定的骨骼结构,影响其生存和繁衍。

四、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随着温度变化、栖息地破坏和海水酸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许多海洋生物面临着威胁。

这种威胁不仅局限于海洋生物本身,也会对与其相互联系的海洋食物链和生态系统造成连锁反应。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导致海洋食物链中的不稳定和破坏,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1.减缓气候变化:全球各国应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并降低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建立保护区:建立更多的海洋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的生物栖息地。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海洋生态系统不断遭受重大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是维持全球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影响了海洋生物在多个方面的生态适应。

常温的海水逐渐升温,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和酶逐渐受到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和生存。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使得海洋环境中的可溶氧量下降,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遭遇重大影响,致使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二、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川消融,海水温度上升,海洋的膨胀等各种发展改变导致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将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全球人类社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一方面,海水进入沿海地区,导致沿海生态系统的失衡;另一方面,因为越来越多沿海城市落入海洋,带来生态和经济损失。

三、海洋温度即使是温度变化一度或两度,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温度变化,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可持续生长和生存的水温范围发生了改变,一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如珊瑚礁破裂等。

海洋温度的上升会引发一些病原体和有害生物的发生,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人类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富含碳的废水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四、海洋酸化海洋酸化是指由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溶入海洋,导致海水中酸性物质占比增加,影响水体的性质和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深刻影响,很多珊瑚礁失去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对于海洋渔业等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五、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渔业是全球重要的产业,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海温的上升使得越来越多的物种面临生存危机,造成渔业收成的减少或完全损失。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1. 前言气候变化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最核心挑战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地球上的许多生态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2. 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这会直接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

例如,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取决于水温和季节等环境因素。

一旦海水温度升高,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鱼类数量的减少。

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水的盐度和流动性,进一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

3. 海平面上升另一个直接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因素是海平面上升。

世界各地的许多岛屿和沿海城市正积极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这种变化不仅会破坏沿海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危及周边社群的生计。

4. 酸度升高碳排放导致海洋越来越酸,这将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影响。

酸性海水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的存活和繁殖。

在某些情况下,这还将导致死亡海洋生物的数量大幅增加。

5. 生物多样性下降气候变化也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学者们认为,气候变化将导致改变许多生物的生活方式,甚至可能破坏某些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这将进一步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存活。

一些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物种,包括鲸鱼、企鹅和珊瑚,都因为气候变化而受到严重威胁。

6. 海洋水文系统的变化气候变化还可能改变海洋水文系统,如洋流、海草床等。

这些系统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如果这些系统受到破坏,这不仅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还会伤害受到这些物种影响的人类社群。

7. 海洋污染气候变化还可能产生与海洋污染有关的影响。

海洋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它会削弱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大量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许多物种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海水温度的升高,海洋生物体内的污染物也会变得更加易于释放。

8. 结论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鱼类的繁殖到海平面上升,再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下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呈现多个层面。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海洋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海洋温度的上升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的上升是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方面之一。

随着全球温度的不断升高,海洋中的水温也在不断升高。

这种升温会导致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发生变化。

某些物种可能会因为温度升高而无法生存,而另一些物种则可能会因为温度升高而扩大其适应范围,改变它们的分布范围和数量。

温度升高还会使海洋中的大量浮游生物的数量减少,而这些浮游生物是基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环节,而且也产生氧气,维持大气和水环境中的氧含量。

因此,温度升高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海洋酸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海洋酸化的问题。

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二氧化碳最终会溶解到海洋中,使海水的酸度增加。

当海水变得更加酸性时,它会对海洋生物造成损害。

大量的生物需要钙来建立自己的骨骼和壳体。

而当酸度增加时,它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自己的钙离子浓度,这会导致它们在成长和繁殖方面遇到更多的困难。

许多贝类,如蚝、扇贝等,都已经受到了酸化的危害,它们的壳体变薄,甚至破裂。

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生物死亡,而且也影响到了海洋食物链的稳定性。

三、海洋水位上升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海洋水位也在不断上升。

这种现象是由于冰川融化和海洋水的体积膨胀引起的。

随着海洋水位的上升,海岸线不断后退,而这会导致海岸生态系统的重大变化。

海洋水位上升会导致海岸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别是海草和珊瑚礁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在海岸线的维护和保持上很重要,它们不仅为鱼类、甲壳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地方,而且还可以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沙漠化和海浪侵蚀的影响。

四、海洋鱼类资源的变化气候变化还会对海洋鱼类资源造成重大的影响。

随着海洋温度的上升,许多鱼类开启了早春的繁殖季节,而不是传统的夏季。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方面。

一、海洋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海洋也不例外。

海洋温度升高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温度升高加速了海洋物种的迁移和迁徙,许多温度敏感的物种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和适应性挑战。

其次,温度升高使得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发育速度加快,同时也导致了海洋生物的繁殖季节改变,进而影响食物链的平衡。

二、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同时海洋的膨胀也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

海平面上升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例如海岸线的变化、沿海湿地的减少以及海洋栖息地的破坏。

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破坏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海洋酸化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其中一部分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洋酸性增加。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威胁。

高酸性环境下,许多海洋生物的骨骼和壳体会遭受到侵蚀和溶解。

这将对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等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四、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食物链发生变化,进而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温度变化和酸性环境的改变,许多物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面临灭绝的风险。

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又会进一步破坏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态连锁反应的产生。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洋温度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海洋酸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这些变化对海洋物种的迁移、栖息地和食物链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全球社会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加强海洋保护和管理的力度。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目标,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其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各种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过程。

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酸化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繁殖、生长和生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海洋温度升高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而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热容器之一,也受到了温度的影响。

海洋温度升高会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例如,一些对特定水温敏感的物种可能会受到威胁,它们可能不得不迁徙到更适合的水域,或者面临灭绝的风险。

2. 海平面上升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海平面上升会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包括沿岸湿地、珊瑚礁等。

一些沿海栖息地可能会被淹没,导致栖息在这些地方的动植物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3. 海洋酸化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部分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导致海水酸性增加,即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对珊瑚礁、贝类等生物造成威胁,因为它们需要钙来构建壳体或骨骼,在酸性环境下钙的溶解度增加,使它们更难以维持壳体结构。

4. 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还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减少上。

一些特定环境条件下生存的物种可能会受到威胁,而其他物种则可能受益于气候变化。

这种不平衡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改变,影响整个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5. 应对措施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降低碳排放量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其次是建立更多的保护区和禁渔区,保护珊瑚礁、湿地等重要栖息地;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环境教育等方式来增强人们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减缓这一影响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对地球的各个生态系统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应对措施。

1. 海洋温度的升高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温度上升,而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储库之一。

海洋温度上升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海洋温度上升导致珊瑚礁白化现象加剧,这会直接影响到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及其依赖珊瑚礁的生态系统。

其次,温度升高还会扰乱海洋食物链的平衡。

例如,一些鱼类对特定温度范围有较强的适应性,而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得不适宜,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

2. 海洋酸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引发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洋酸化对于有钙质骨骼的生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为酸性环境会破坏它们的骨骼结构。

未来海洋酸化可能导致珊瑚礁等有钙生物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进而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此外,酸化水域对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至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海平面上升与海岸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一方面,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水流入内陆水域,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盐度和生物组成。

另一方面,海岸植被受到海水侵蚀的风险增加,这会影响栖息地和迁徙路线。

海平面上升还可能导致海岸线的后退,威胁到沿海城市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4. 氧气流失与生态平衡破坏气候变化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温度和酸碱度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海洋的氧气含量发生变化。

氧气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氧气流失会导致海洋富含生物多样性的底层生态系统受到损害,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氧气缺乏还会加剧水中富营养化等问题,进一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应对措施:1. 减缓气候变化:全球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和改进工业生产方式等来减少对气候的不利影响;2. 保护珊瑚礁:建立珊瑚礁保护区,限制捕捞和破坏性捕捞活动,加强水域监测和管理;3.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海洋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力度,提高我们对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4. 推动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政策和措施;5.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的意识,鼓励大众采取行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等气候变化现象对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影响。

海洋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并讨论应对这些影响的策略。

一、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1. 海洋温度升高全球气温的上升导致海洋温度上升。

海洋温度的升高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了直接影响。

许多海洋生物对温度变化敏感,如珊瑚、鱼类和浮游生物。

温度升高会导致珊瑚白化、鱼类分布变化以及浮游生物群落的改变,从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由于极地冰盖融化和海洋水体膨胀造成的。

海平面上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沿海湿地的丧失和海岸侵蚀。

这些湿地是许多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海平面上升使得这些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此外,海岸侵蚀还可能对人类居住区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3. 海洋酸化海洋酸化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导致海洋pH值下降的现象。

酸化对海洋生物,特别是有钙质外壳的生物( 如珊瑚、贝类和磷虾)产生了负面影响。

酸化降低了这些生物构建和维持外壳的能力,从而影响了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对海洋食物链造成了冲击。

4. 海洋氧气含量下降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海洋氧气含量的下降。

温暖的海洋水体溶解氧的能力降低,同时,氧气消耗的速度加快。

低氧区的扩展对海洋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许多海洋生物依赖充足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氧气含量的下降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或迁移。

二、应对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策略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各国应积极采取减排措施,包括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至关重要,全球范围内的减排行动有助于减缓海洋温度升高和酸化的速度。

2. 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CO2浓度上升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据估计,本世纪中叶大气CO2含量将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一倍.二氧化碳碳酸盐系统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化学平衡,几乎影响海洋的各个方面,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CO2浓度升高会引起海水pH值降低,酸化程度上升,导致海水碳酸钙饱和程度下降.IPCC发布的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特别指出,CO2浓度的上升已经导致海洋表层水体的酸性增加了三成.海水酸化引起所有海洋钙化生物钙化速率下降,直接影响到贝类、石珊瑚、浮游有孔虫、球石藻、翼足类以及珊瑚礁钙质藻等钙化物种的钙化速率.其中文石生产者(石珊瑚和翼足类)和高镁方解石生产者(珊瑚礁钙质藻)受CO2浓度变化的影响尤为剧烈.
关键词:气候变化鲑鳟鱼类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
全球变化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因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就这两个领域形成国际公约.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该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新热点和GEF等国际资助的重点领域。尽管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但我国学者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不过,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刚刚起步,任务还十分艰巨。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海洋动物门类达35个门,远高于陆地的11个动物门类。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经验数据和模型结果表明,在大气CO2浓度加倍情况下,珊瑚礁的钙化速率降低14%~40%.钙化速率的下降导致珊瑚礁骨骼脆弱化、受侵蚀几率上升、珊瑚礁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改变,最终导致珊瑚礁分布范围缩小,纬度限制线向赤道方向移动,严重地威胁到依赖于珊瑚礁生境的物种组成.研究表明,从1880~2002年,我国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的平均钙化速率已经下降了12%,预计到2065年珊瑚礁钙化速率将减少26%,到2100年将减少33%.此外,海水酸化还引起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海洋非钙化动物的呼吸蛋白质氧亲和性急剧下降,从而影响这些动物的分布.与陆地不同,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对海洋主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增肥作用.长期高浓度CO2会导致大多数海藻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不过研究发现多种海草物种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会随着海水溶解态无机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浓度CO2有利于这些海草的生存和繁殖。
气候变化对冷水性的鱼类(鲑鳟鱼类)疾病有重要影响。有些研究者认为,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家庭,温度升高,对喜高温的病原微生物有积极的作用,但对喜低温的病原微生物有消极的作用,紫外线加强和CO2浓度上升一样,对鲑鳟鱼类的影响不大。但是,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温度的升高加快了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对鱼类有负面影响。Marcogliese提出温度的升高,对鲑鳟鱼类的病原微生物有利,鲑鳟鱼类的病害有升高的趋势。一种鲑鳟鱼类的寄生虫,主要作用于鲑鳟鱼类的肾脏,当温度超过1.5℃时,会使鱼的死亡率增加,还有鲑鳟鱼类气单胞菌属的相关细菌随着温度的升高,毒力也会加强。在2000年前后,由于温度升高,病原微生物增加,美国和加拿大海域鲑鳟鱼类死亡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
1.气候变化主要生态因子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表层温度、CO2浓度和海平面的上升、降雨量变化和海洋水文结构变化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强等是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1.1温度升高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IPCC的气候变化报告指出,地球表面平均温度自1861年以来升高了0.6度.目前全球温度处于继续上升时期,预测到2100年,全球温度将比1990年升高1.4~5..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高2.0~3.0度,20%~30%的动植物将面临灭绝的高风险;如果温度上升4.0以上,将导致大量生物死亡和整个地球系统紊乱.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预测,与2000年相比,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3~2.1度,2050年将升高2.3~3.3度.其中温度升高的幅度由南向北递增,西北和东北地区温度上升明显.我国近海海洋表层温度也正在不断上升,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暖明显,90年代至今最暖.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厦门海域1965~1990年期间水温上升了0.20;1960 ~2003年华南近海海洋表层温度年平均线性增长率为0.012~0.019.
海平面上升将促使大部分海岸带生态系统向内陆地区迁移,起初可能促进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更多地接触到潮间带表面,短期内提高其生产力(如虾类的产量).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农田或海岸建筑的影响,这种迁移可能被迫停止,从而导致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消亡或损失,对海岸带营养物质和能量流动、重要生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动物的影响
摘要:本文根据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分析海洋动物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并针对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和栖息地及相关生物学影响的研究情况,先从从栖息地环境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又从温度,二氧化碳浓度,降雨量及酸雨的增加,紫外线辐射增强和鱼病的传播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和生物学方面的影响
1.1.1温度上升影响海洋生物物种的分布影响海洋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温、海流和盐度.与陆地生物相似,温度上升也导致海洋生物物种分布的纬度变化。英吉利海峡西部浮游动物和潮间带生物数量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该海域暖水性种类种群数量增加、栖息范围扩大: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暖水性生物栖息北限已向北移动222.2km;而冷水性种类种群数量下降、栖息范围缩小研究发现台湾海峡出现了13种鱼类新记录种,包括慧琪豆娘鱼(Abudefdufvaigiensis)、峨嵋条鳎(Zebriasquagga)、豹鳎(Pardachiruspavominus)、海躅鱼(Halicampuskoilomatodon)、拟三刺鲀(Triacanthodidaeanomalus)、尖牙鲈(Synagropsjaponicas)、尖尾黄姑鱼(Nibeaacuta)、孔鳐(Rajaporosa)、美鳐(Rajapulchra)、棘鳞蛇鲭(Ruventtustydemani)、节鳞鳎(Aseraggodeskobensis)、褐斜鲽(Plagiopsettaglossa)、黄鳍马面鲀(Navodonxanthopterus)等,这些新纪录种都是暖水种,以前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部分以前仅在海峡南部捕获的种类,现在海峡北部也能捕到,例如乔氏台雅鱼(Dayajordani)、日本红娘鱼(Lepidotriglajaponica)、斑鲆(Pseudorhombusdupliocellatus)等25种。
1.6紫外线辐射增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地球上空臭氧层损耗引起紫外线辐射(特别是波长为280~320nm的UVB辐射)的增强,导致许多海洋生物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如影响鲑鳟鱼类的免疫力,紫外线的过分暴露对大西洋鲑幼的免疫起到负面的影;但也有研究者也认为紫外线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强有利用提高鲑鳟鱼类的受精卵的孵化率;Joux等(1999)研究发现,UVB辐射会导致多种细菌DNA受到损害,且发现个体较小的腰鞭毛藻对UVB的敏感性低于硅藻,UVB辐射增强将促使浮游植物群落从硅藻(10mm)向腰鞭毛藻(5~10mm)转化;Mostajir(1999)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量的增强,生态系统从以微生物为主的食物网演变成以草食动物为主的食物网,因此,UVB辐射的增强会改变中上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力学;实验发现,UVB会对多种海洋生物的卵造成伤害,如圣劳伦斯河口和圣劳伦斯湾飞马哲水蚤(Calanusfinmarchicus)卵和大西洋鳕鱼(Gadusmorhua)卵会受到UVB的伤害而死亡.
1.1.2温度上升引起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对热带海域物种组成影响严重以珊瑚礁为例,全球变暖引起的珊瑚白化已成为珊瑚礁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持续变暖,大范围珊瑚礁白化出现频率正在增加,起初仅每10~20a发生1次,估计未来几十年内将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频率同步,珊瑚礁白化甚至将在大多数热带海区每年发生1次.研究发现,1976年至1977年增温明显时期,温度突然上升1度,洛杉矶珊瑚礁鱼类的物种数量减少了15%~25%
1.5海洋水文结构和海流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区域水温上升,降低了极地与赤道之间的温差,导致风应力作用的下降,引起风生环流的全面弱化,严重影响大洋和近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可能导致上升流的弱化,降低浮游植物生产力.此外,风速和风向的改变会也影响环流路径和模式.这种变化可能改变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幼体输送到河口等育幼场的路径,严重威胁这些生物类群的生存,改变整个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
酸雨可造成水质酸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群落的丧失。如鲑鳟鱼类在酸化的水中比在没有酸化的水中存活的时间要短很多,酸性的环境可能扰乱鲑鳟鱼类的化学信息的分泌和识别,影响相关鲑鳟鱼类的洄游。同时酸雨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汞、铅和铝等有毒金属进入到食物链中,对鲑鳟鱼类造成影响,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危害。
2.1影响海洋病原生物的传播最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导致了海洋病原生物的扩展或转移:(1)研究表明,在低于临界温度时死亡或无法生长的节肢动物所携带的细菌和寄生虫,在温度上升时,其生长速度加快,传染期延长,促进包括珊瑚虫病、牡蛎病原体、里夫特裂谷热和人类霍乱等的传播;(2)随着气候变暖,温带的冬季更短、气温更加暖和,从而增加了疾病的传播率;热带夏季更加炎热,使寄主在热压力下更容易受到影响;(3)温度上升还引起人类疾病暴发的增加,比如因水温上升,弧菌数量增加了60%,从而感染了更多的牡蛎及其他水产品,危及人类健康.不过,危害两栖动物的弧菌、鱼类冷水病和昆虫真菌病原体等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流行的严重性将会降低。
1.4降雨量变化和酸雨增加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系统最重要的影响是风暴和降雨引起的海岸线改变.根据预报,百年一遇的风暴今后每隔几十年要发生1次,而十年一遇的风暴每年都会发生.风暴事件对于海岸带营养物输送、混合过程和海流及锋面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强降雨事件发生频率的变化会改变海岸带的态类群.例如降雨量的增加会使河口的生态类群往适应较低盐度的类群改变.加上营养盐和污染物滞留时间的变化,进而影响河口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