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理综_广东卷_生物学试题的评价和分析_吴珍珠

合集下载

[VIP专享]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评析

[VIP专享]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评析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评析二、试题解析选择题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解析:该题比较完整地考查了在有关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中,所涉及到的若干概念和术语。

知识考点主要见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第4章第1节。

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所含的DNA是相同的。

不同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由于基因表达的选择性特点,可转录出不同碱基序列的mRNA,由此翻译出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也就不同。

在细胞中,tRNA和r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也是由DNA决定的,只是它们都不具有携带DNA遗传信息的作用,而是分别承担着识别并转运特定种类的氨基酸和作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因此,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tRNA种类应该是相同的,核糖体的成分也是相同的。

从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的分析可以知道,密码子不仅具有通用性(即,生物界中不同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都遵循同一张密码子表),还具有简并性(即,同一种类的氨基酸还可有多种密码子,如,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可有UUU、UUC 等两种,决定亮氨酸的密码子可有UUA、UUG、CUU、CUC、CUA、CUG等6种),因此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应该是相同的。

答案:B。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解析:该题考查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病毒致癌的机理。

知识考点主要见于《分子与细胞化》模块第6章第4节。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是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

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不受限制,能够无限增殖。

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
3 2 4 A. e +1 n 是核聚变反应 1H+1H → 2H 0 3 2 4 B. e +1 n 是 β衰变 1H+1H →2H 0 2 3 5 1 4 4 9 1 C. n→1 a +8 r +3 n 是核裂变反应 0 9 2 U+0 5 6B 3 6K 2 3 5 1 4 0 4 1 D. n→1 e +9 S r +2 n 是 α 衰变 9 2 U+0 5 4X 3 8 0
绝密 ★ 启用前
试卷类型 : A
广东卷 ) 2 0 1 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理科综合
本试卷共 1 满分 3 0页, 3 6 小题 , 0 0 分 。 考试用时 1 5 0 分钟 。 注意事项 : 答卷前 , 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 自己 的姓 名和 考生 号 、 试室 号 、 座位 号填写在 1. 答题卡上 。 用 2 填涂在答题卡 相 应 位 置 上 。 将 条 形 码 横 贴 在 答 题 卡 右 B 铅笔将试卷类型 ( A) 。 上角 “ 条形码粘贴处 ”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 后 , 用2 如需改 2. 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选 项 的 答 案 信 息 点 涂 黑, , , , 。 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 答案必须 写在 答题 卡各 题目 指定 区域 内相应 位 3. 置上 ; 如需改动 , 先划掉原来的答 案 , 然 后 再 写 上 新 的 答 案; 不 准 使 用 铅 笔 和 涂 改 液。 不 按 以 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 考试结束后 , 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 H1 C1 2 N1 4 O1 6 A l 2 7 S3 2 C l 3 5 . 5 K3 9 C a4 0 一、 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 每小题 4 分 , 共6 只有一个选项符 6 小题 , 4 分。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合题目要求 , 选对的得 4 分 , 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 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 , 正确的是 1. 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 AT A. P 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B. 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C. 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D. 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2. 组织培养 A. 分析下表 , 可推测 3. 溶液 甲 乙 甲、 乙混合 细胞杂交 B. 双缩脲试剂 + - + 显微注射 C. 碘液 - ++ + 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B. 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D. 核移植 D. 斐林试剂 - - +

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来源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整体分析年高考新课标理综生物部分难度适宜,与去年相比持平,各模块的分值分布合理,突出主干知识点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实验能力,突出综合考查生物学能力,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试题淡化了死记硬背,突出综合能力运用,避免了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

其中,理综生物卷总分分,由题选择题、题非选择题及两个选学题组成。

试题情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有较易题、中等偏易题,又有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等,力求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题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其中遗传、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态等主干知识的内容较多。

具有部分跨模块的试题,适当体现了学科内综合。

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所涉及的考点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存在重叠现象,这在以往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比较少见。

如第题和第题都是考查神经调节方向相关考点等,使得考点相对集中。

与此同时,试题弱化了以往选修所占权重,真正突出了必修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了选修教材中常考热点,选考题仅集中在选的基因工程,基本上是来源于教材的,考得非常细,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种类不同碱基序列不同核糖体成分不同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以及造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在题干中我们可以获得多个信息:同一物种遗传基因一样,两类细胞的出现我们可以确定是分化的结果,而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种蛋白质氨基酸数量相等,但排列顺序不同造成蛋白质中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决定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直接原因却是翻译这两种蛋白质的的碱基序列不同。

故本题应选。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来源:网本题的某些选项超出考生的认知。

2012年理科综合中生物学科试题分析

2012年理科综合中生物学科试题分析

2012年理科综合中生物学科试题分析2012年理科综合中生物学科试题难度适宜。

试题平中见奇,稳中求新,尤以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题为亮点。

按考纲要求是在无偏题,怪题,难题,超纲题的基础上,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注重对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卷对学生仔细审题、准确规范答题和严谨的思维要求较高,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试题难易度把握较好,既有较易题、中等偏易题,又有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等,力求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

一、试题特点分析:1、着眼教材,重视双基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分布广,知识考查细腻,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概括能力及对教材知识的细致掌握,体现了新课改下对知识的全面要求。

比如第2题原癌基因的概念;第30题第(1)题反射弧的组成,第(3)突触小体、突触的概念;第32题第(1)题种群的概念,第(2)题群落的概念;第39题第(1)题;第40题第(1)题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末端类型,第(3)题基因工程中使用的DNA连接酶种类等问题答案皆在课文的基础知识中。

非选择题的设计,通过教材基础知识开头,入口较易,能很好地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通过层层设问,能很好地控制试题的区分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

2、重记忆,更重思维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基础知识准确记忆的同时,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生物学现象的本质,需要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信息,处理数据,解决问题。

比如第5题,关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分析,第29题第(2)、(3)题的计算、第30题第(2)小题都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处理信息,并且能够运用信息准确回答问题,进行图文转换。

3、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有所弱化没有典型的对照实验设计题,只在第32题第(4)题和第39题选考题中第(2)、(3)题对探究实验进行了简单考查。

2012年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

2012年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

2012年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2012年新课标高考理综试卷仍采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其中生物试卷结构及分值与去年基本上相同,在考查内容和形式上保留2011年的特点,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试卷难度有所下降,体现新课改“轻负高质”的精神。

1.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1.1 试卷结构:生物试题共90分。

必考75分,选考15分。

必考Ⅰ卷6道选择题36分,必考Ⅱ卷4道题39分(29题11分、30题10分、31题10分、32题8分)。

选考Ⅱ卷15分。

1.2考查内容(满分:90 分)选择题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赋分6、必修Ⅱ)2.细胞癌变(赋分6、必修Ⅰ)3.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赋分6、必修Ⅲ)4.神经调节(赋分6、必修Ⅲ)5.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赋分6、必修Ⅲ)6.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赋分6、必修Ⅲ)非选择题29.细胞呼吸(赋分11、必修Ⅰ)30.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赋分10、必修Ⅲ)31.基因突变、基因分离定律(赋分10、必修Ⅱ)32.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赋分8、必修Ⅲ)39.植物的组织培养(赋分15、选修Ⅰ)40.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赋分15、选修Ⅲ)2.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2012 年的生物试题在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上仍保留2011 年的基本模式,没有太难、太偏的题。

考察的知识都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代谢、调节、遗传、生态),与前两年一样,可明显看出分值分布不匀。

今年与2010年相似,必修三所占比例大,必修一、二所占比例小;与2011年相比,必修一的比例下降,必修二和必修三的比例上升。

今年必修一和必修二分别都只有2道题分别占17 分、16 分;而必修三包括4个选择题和2个非选择题,仅神经调节这一个知识点就出了两道题,共占42 分。

从近两年全国各地的理综试题来看,也可发现这样一个趋势,必修三所占分值在明显增大。

2012高考试题(广东生物)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自己已认真校对)

2012高考试题(广东生物)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自己已认真校对)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A理科综合生物部分本试卷共10页,36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盒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2.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组织培养B.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核移植3.分析下表,可推测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6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还可能发生变异 B 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 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 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二、双向选择题:本大提供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总体分析:总体来看,试题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择题命题以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

非选择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

试题虽然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进行考查,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创新,实现了教材与高考的平稳过渡。

整套试题难易结合,有梯度,灵活性较强,范围基本上没超越教材,也基本不含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试卷主要考查了细胞结构、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免疫调节、群落的结构等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

2.重视教材实验,关注实验探究,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以新情境呈现,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分析的能力。

如33题。

突出了对经典实验方法的应用的考查,如34题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推断能力。

3.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试题或通过文字呈现新情境,如第3、33、34题;或主要通过曲线图呈现新情境,如第31题。

这些试题的构思有其独到的地方,但答案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正确。

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012年广东高考理综试题

2012年广东高考理综试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共10页,36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2.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组织培养B.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核移植3.分析下表,可推测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6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还可能发生变异B 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 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 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7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B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 自行车钢价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D 新型复合材料使用手机,电脑能电子产品更轻巧,使用和新潮8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 2e F + 3Al + ClO - Cl -B K + 2Cu + OH - 3NO -C 4NH + Na + Br - 24SO -D 2Mg + H + 23SiO - 24SO - 9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溴水鉴别苯和乙烷B 用BaCl 2溶液鉴别24SO - 和 23SO -C 用浓HNO 3与Cu 反应制备NO2D 将混有HCL 的Cl 2通入饱和NaHCO 3溶液中除去HCl 10 、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 2O 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 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Al 2O 3制备AlC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D 实验室用NH 4Cl 和Ca(OH)2 制备NH 311 、 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 ,4gCH 4 含有n A 个C-H 共价键B 1 mol Fe 与总量的稀HNO 3 反应,转移2 n A 个电子C 1 L 0.1 mol ·1L -NaHCO 3液含有0.1n A 个HCO 3D 常温常压下,22.4L 的NO 2 和CO 2合气体含有2 n A 个O 原子 12、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13、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A 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 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 引力、斥力都减小D 引力、斥力都增大14.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1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艾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理综(广东卷)生物学试题的评价和分析吴珍珠(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摘要2012年高考理综(广东卷)生物学试题坚持能力立意,重视对生物科学素养考查,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较好地处理了基础与综合、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经典与进展、常规与探究、严谨与开放等六个关系的统一,难度适中,较好实现了选拔的目的。

关键词2012年高考广东卷生物学试题评价“稳中求新”是2012年高考理科综合(广东卷)生物学试题(以下简称“试题”)命题的主旋律。

试题表述简洁、明了,形式多样,没有偏题、怪题,在继续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基础上,追求试题立意的创新,丰富试题风格。

如通过设置简单情境的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选用生活情境和科研素材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验证实验、探究实验的设计考查考生理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使试题既重视知识考查又突出能力考查,既联系生产实际又渗透科研最新进展,答案既科学规范又具一定开放性。

实测数据显示,2012年生物学试题全卷的平均分为61.42分,标准差为16.26分,难度为0.61。

其中,选择题的平均分为28.78分,标准差为6.77分,难度为0.80;非选择题的平均分为32.64分,标准差为11.08分,难度为0.51,试题难度适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度,符合高考试题的选拔要求,有利于将各层次人才筛选出来。

2012年试题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处理了基础与综合、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经典与进展、常规与探究、严谨与开放等六个关系的统一。

1注重基础性,加强对知识迁移与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注重涵盖考纲中要求“II”的内容,共考查了19个不同的二级知识点,《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和“实验”分别占22%、20%、26%、8%和24%,基本符合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内容考查要求。

坚持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能力考查的立足点,例如6道单选题分别考查了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3模块和实验模块,包括细胞结构和代谢、组培技术、生物组织分子检测实验、群落的特征及研究方法、免疫与神经调节、遗传变异与进化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好地体现了高中生物学科的基础性。

注重对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查,双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继续加强对高中生物学各模块核心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酶、伴性遗传、遗传定律、激素调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等的考查。

注重综合性,每道试题均涉及多个考点,其中跨模块有3道,跨章节8道。

尤其是非选择题,充分体现了多角度综合考查主干知识与学科能力的命题理念,如第26、27、28、29题分别对应跨必修模块、同模块跨章节、跨必选修模块以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常规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等不同考查类型。

其中,第26题以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为情境,要求考生从系统角度看待生命体的发育,综合运用必修1和必修3模块知识从细胞水平和激素水平来分析发育过程的变化。

第27题以广东常见的养殖鱼类罗非鱼为素材,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知识对罗非鱼在不同生存环境下的生理调节和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和解释。

第28题以豌豆的性状变异为背景,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必修2与选修3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论与方法来设计验证基因功能的实验,将理论与实验、必修与选修进行综合考查。

第29题以“木瓜蛋白酶的提取与应用”为线索,将常规实验与探究实验、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综合考查考生对必、选修实验课程中所学实验设计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

这些题目将不同模块或章节内容融会贯通于生物学问题的解释或解决过程中,对考生知识理解、方法运用和能力综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第28、29题,难度较大。

2明确各题型的考查功能,全面考查知识和能力试题不仅全面考查主干知识,二级知识块的覆盖率提升至65.5%,全面考查各层次能力,而且各题型的考查功能更明晰:选择题主要为基础题,单选题主要是对知识进行整合考查,考生只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就可轻松地解答问题,以第1题为例,该题以生物膜为主线,考查考生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等4个三级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考生只要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简单比较、分析就可做出准确判断。

类似的试题还有第2、4、5、24题,这些将知识整合考查的选择题,实现对知识的系统考查,达到让考生获得通过努力学习后的应得分数的考查目标。

部分选择题则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能力,如双选题的第25题,以一个家系遗传病为素材,以文字、图和表多种方式呈现信息,考查考生运用“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等多个遗传知识,结合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来分析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此类选择题还有第3、6题,实现对考生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综合考查。

非选择题属于能力综合题,主要考查考生综合利用多个知识点、运用多种能力对具体实际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判断、验证或探究,以选拔出思维严密、综合素质高的考生。

如第26题考查考生从数据表等材料中获取并综合运用相关信息,分析和解释自然界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第27题考查考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分析曲线图以获取相关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第28题考查考生从图表和科研素材中获取信息,并将遗传学相关知识迁移、应用于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9题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初步探究生物学问题以及对工艺流程进行评价与优化的能力。

这些综合性较强的非选择题,可以让善于以系统和整体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展示其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等优势。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注重联系生活和社会现象,尽可能将问题置于有关现实情境中,实现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如第26题的不同发育时期叶的比较、第27题的水华现象、第29题的酶应用于食品生产等。

2012年试题继续坚持以考生为本,选用的荔枝、木瓜、罗非鱼等均为广东常见的素材,不仅体现地域特色,增强题目知识和考生认知的融合度,使考生容易从生活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原理的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这些试题注重联系生活和社会现象,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知识价值取向,如第26题的荔枝叶发育,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自然生命现象的习惯;第27题将罗非鱼的养殖地点限定在实验基地的水库中,提醒考生在对外来物种进行养殖、实验时,需要考虑外来物种逃逸后所形成入侵种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其背后传递出来的是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信息;第28题的科研成果和第29题的技术优化,有利于考生加深对科学技术价值的认识,产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内在动机。

4将经典学科知识与科研新进展结合,注重对科研思维与方法考查试题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和新进展,如第6小题的重组酵母菌和第28题豌豆叶绿素的代谢调控,体现了题目内容的新颖性和知识的先进性,以加强对科研思维与方法的考查。

此外,采用最新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素材,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历年各地高考题和其他试题的雷同,可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可信度。

以上这些素材情境新颖,经过设计后将解题的信息隐含在试题中,给考生以各种引导,让考生能够辨明方向,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考生解答问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在考纲要求范围之内,符合考试要求。

例如第28题,以豌豆子叶颜色为切入口,呈现科学家对叶绿色素相关基因突变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将经典学科知识与新科研进展相结合,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信息来分析基因突变机理的基础上,运用遗传学知识和生物学技术方法来验证基因的功能,对于考生而言是陌生的情境,但如果考生能够充分挖掘题目隐含的有效信息,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高质量地完成该题解题任务。

该题的区分度为0.63,区分效果非常明显,学科知识牢固、逻辑性强的考生可脱颖而出。

5全面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展现了学科的实验特性首次将常规实验分析、完善验证实验、优化和探究实验方案等能力一并考查,成功实现对“实验能力和探究思维进行全面考查、凸显生物学科的实验特点”等命题立意,典型题例为第28、29题,区分度好。

即便常规实验题都以表格呈现,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不同,如第3题用表列出实验现象以考查实验分析能力,而第24题则是将多个教材实验和理论分析进行整合考查。

第28(3)题要求考生运用转基因技术和方法去完善分子遗传实验方案,内容选材新颖,赋予考生拓展和想象空间,考查考生对基因工程原理的充分理解,对实验操作和验证性实验设计的感性认识,对实验设计原理的应用。

第29题将考生熟悉的酶活性实验与工业生产联系起来,探究酶提取工艺流程中两个重要因素组合的优化,要求考生分析流程图,利用所获取的有效信息,设计实验并绘制实验结果记录表,使得探究性实验题的考查角度有了新意境。

这些试题组合在一起,在综合思维能力和对实验目标的理解能力考查方面,对考生提出了高要求。

6答案科学严谨,适度开放大部分填空题答案惟一,确保了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并不以降低思维层次为代价。

部分填空题虽然仅是填写2 3个字或符号,但具有一定的思维量,对思维过程要求较高,如第26题的第(2)题的“乙醇”答案,考生须清楚地认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及影响因素,还要能预见实验装置中气体浓度变化与生物学教师教育小课题的实效性研究高峰英(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教研室710004)摘要本文针对生物学教师教育小课题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模糊、选题困难、论证不足、关联不够、缺少检验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教育小课题研究在选题、研究和检测等方面的实效性对策。

关键词生物学教师教育小课题实效性研究教育小课题也称“个人课题”或“微型课题”,是指生物学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自我经验的提升作为切入点,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的研究形式。

因其基于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的角度研究,周期短、见效快,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深度校本研修的一种有效方式。

多年来笔者参与了西安市近200个生物学小课题的指导工作,深知一线教师的困惑,针对小课题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认识。

1目前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1选题困难小课题是需要研究和创新的,教师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寻找研究点。

1.2论证不足选题研究范围过大,可操作性估计不足,在规定时间内过程性资料积累不够,提出的论点不充分,无法结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