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系统需求分析

合集下载

工作流需求分析范文

工作流需求分析范文

工作流需求分析范文工作流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将工作任务自动化地分配和处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现代企业中,工作流已经成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因此,需求分析工作流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对工作流需求分析的一些思考。

首先,需求分析需要考虑工作流的应用场景。

工作流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部门,包括采购、销售、生产等。

因此,在需求分析时需要明确工作流的具体应用场景,以确定所需的功能和流程。

其次,需求分析需要考虑工作流的基本功能。

工作流的基本功能包括任务分配、任务处理、流程控制等。

任务分配功能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条件将任务自动分配给相应的人员;任务处理功能可以将任务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通知给相应的人员,并监控任务的处理进度;流程控制功能可以根据工作流的规则和条件,自动调整任务的处理顺序和分配方式。

此外,需求分析还需要考虑工作流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工作流的扩展性是指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业务变化,灵活地调整工作流的规则和流程。

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设置不同的任务分配规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设置不同的任务处理流程。

灵活性是指工作流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提供方便快捷的任务处理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处理任务;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持工作流的扩展和升级。

最后,需求分析还需要考虑工作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作流涉及到企业的重要数据和业务流程,因此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

在需求分析时需要考虑工作流的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功能,确保工作流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工作流的稳定性也是需求分析的关键点,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容错性,以确保系统能够持续运行和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工作流需求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需要考虑工作流的应用场景、基本功能、扩展性和灵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以确保工作流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工作流平台需求架构分析

工作流平台需求架构分析

工作流平台需求架构分析作者:刘磊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第30期摘要:工作流平台的需求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架构师及咨询师、对于需求两字实在感觉难以入手、目前由于各行各业的需求五花八门、种类各不相同,故想做到以点概面的需求是不大可能的。

所以定制则被重点突出、用以解决这些不同的需求、可视化的定制既满足了广大需求调研者及开发者,大大降低了其工作的强度。

再加上移动事业的日新月异,移动化办公也可以加入工作流平台的需求里面。

关键词:需求;工作流;可视化;定制;移动办公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789-09工作流技术作为解决业务流问题的主要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应用逻辑与业务逻辑分离,可以不修改具体的功能实现而只修改业务过程模型改变系统功能,从而能够快四应对市场需求。

本文章为工作流平台的业务需求架构剖析及提出解决方案,阅读对象主要针对设计、及研发、测试、及相关业务人员。

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流平台所涉及的业务需求。

1 术语及缩写词业务流:是针对业务需求,按照一定的业务规则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可视化建模。

定义业务流主要包括:活动、关系、转移信息、组织结构、角色模型、异常、配置以及周期。

通过提供界面定义工具支持用户进行业务流定义。

2 工作流概述及规范2.1 工作流概述工作流现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实现某些业务目标,在单个或者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先订下的规则自动传递文档、数据、信息或者任务。

简单一点的说,工作流就是一条相互衔接、自动流转的任务圈。

我们可以将整个过程看做是一个流水作业线,其中作业线上的任务就是需要审核的表单。

与工作流相关的概念特别多,下面几个是比较常见的:2.1.1 Workflow就是指“业务流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WorkFlow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再加算计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标示对其实施计算。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1 0 2年第 2期
C m u e DS f w r n p l c to s o p t rC o ta ea dA p ia in
信 息技 术应 用研 究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 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曾腊 容
( 肇庆 市工业 贸易学校 ,广 东肇庆
56 6 ) 2 r f w; n ep ie ; f c u o t n s se ; e s n lss y r sWo k o E r r sOf e t ma i y tmsNe d ay i l t s i a o a


引言
( )手 工操 作 ( n a c i i y 五 N u lA tv t) a
中图分类号:T 37 P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59( 02 2 00— 2 07 99 21 )0— 0 9 0
De a m nd a y i o r o a e An l ssf rCo p r t
Of c t ma i n S se Ba e n W o k o i f eAu o t y t m s d o r f w o l
Z n ao g e gL rn
(h o i d sr& rd o ain l c o l h o ig 5 6 6 , ia Z a qn I ut Ta eV ct a S h o, a q 2 0 0Ch ) gn y o Z n n
Ab t a t i e c a gn fc mmu i ain c n l g n e It r c p d d v l p n n o p rt f c u i e s sr c : t t h n ig o o W hh n c t s e h oo y a dt e t a i e eo me t d c r o aeo eb sn s o t h n a r a i

一种基于工作流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一种基于工作流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1 引 言
数 据 流 分 析 ( a Fo n yi, F 是 建 立 系 统 模 型 的 D t lw A a s D A) a l s

它 涉 及 群 件 、 作 组 、 像 、 档 管 理 、 目管 理 等 多种 软 件 技 工 图 文 项
术 1 核 心 思 想 是 预 先 定 义 业 务 过 程 执 行 规 则 ( r es d f i 4 1 , po s e n— c i
分 析 方 法 , 细 论 述 了该 方 法 的 理 论 基 础 、 关 定 义 、 作 流 图的 描 述 方 法 等 内容 , 给 出 了在 信 息 系统 开 发 中 的 应 用 详 相 工 并
实例 。
关 键 词 需求 分析 工 作 流
数 据 流 工作 流 图
文 章 编 号 10 — 3 1 (0 2 1 — 16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0 2 8 3 一 2 0 )7 0 0 - 4 中 图 分 类 号 T 3 P1分 析方法
张志 勇 田启 家 史 忠 植
( 中国科技 大学研 究 生院计 算 机 学部 , 京 10 3 ) 北 0 0 9 z中 国科 学 院计 算技 术研 究所 , 京 10 8 ) ( 北 0 00
摘 要 文 章 针 对 软 件 工程 中数 据 流 分 析 技 术 的 局 限性 ,提 出 了一 种 基 于 工 作 流 的 新 的 软 件 需 求 分析 方 法— — 工作 流
种 主 要 需 求 分 析 方 法 ,来 源 于 Y ud n在 1 7 oro 9 8年 提 出 的 结
t n 和 参 与 者 (n ~ sr , 统 处 理 时 , 档 、 息 、 据 或 任 i ) o ed ue) 系 文 信 数 务 按 规 则 自动 在 参 与 者 中传 递 或 执 行 ,最 终 实 现 既 定 业 务 目 标 。 经 过 多 年 的 研 究 实 践 和 工 作 流 管理 协 会 ( rf w M — W0kl a o n ae n o io , MC 一 系列 标 准 的 制 定 , 作 流 技 术 已发 gmetC a t n Wf ) l i 工

工作流设计方案

工作流设计方案

工作流设计方案工作流设计方案工作流是指在组织中流转和应用的工作过程和信息流的有序排列。

工作流设计方案是指根据组织内部的工作流程和需求,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方案。

下面是一个工作流设计方案的示例:1. 分析工作流程: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组织的工作流程,包括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工作的先后顺序等。

通过调研和访谈,收集相关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图。

2. 确定优化目标:在了解了工作流程之后,需要确定需要优化的目标。

例如,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减少工作中的错误等。

针对不同的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优化策略。

3. 设计工作流程:根据分析结果和优化目标,设计新的工作流程。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设计工作流程:- 并行处理:将一些可以并行处理的工作任务分配给多个工作人员同时完成,以提高效率。

- 自动化处理:对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任务,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完成,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 自动提醒:对一些需要提醒的事项,可以设置提醒系统,及时提醒相关人员。

- 信息共享:对于需要不同部门协作完成的任务,可以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方便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 管理监控:针对重要的工作任务,可以设置管理监控系统,对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监控。

4. 实施工作流程:在设计完工作流程之后,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培训,确保他们清楚新的工作流程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收集相关人员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5. 定期评估和优化:工作流程设计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

定期对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工作流程,可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工作中的错误和重复劳动,并提升整个组织的竞争力。

因此,工作流设计方案是组织管理和运营中的重要环节。

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个领域的工作流程都得到了自动化的支持。

在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降低了出错率。

本文将讨论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的概念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是指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将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实现在系统内部的自动化控制,从而将企业的各个环节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包括三个核心模块:流程引擎、流程定义和流程执行。

二、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管理痛点进行全面的需求调研,确定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设计。

2.流程建模: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将理论上的业务流程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工作流模型,确定流程中的基本元素、流程节点和流程之间的关系。

3.流程定义:利用流程定义语言(BPMN2.0)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抽象化描述,并通过流程定制工具实现自动生成流程图,保证流程的统一化、标准化和重复利用。

4.流程执行:根据流程图自动生成工作表单,并对表单进行权限控制、审批流程设定,实现对流程的自动化监控和控制。

三、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的实现信息化工作流自动化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业务规则设计、系统工作流引擎设计、前端界面设计和权限控制设计。

1.数据库设计和开发:通过对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建立适合企业的数据结构模型,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2.业务规则设计: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制定和实现相应的业务规则,以实现流程定制化、业务流程自动化和流程执行的可控性。

3.系统工作流引擎设计:开发通用的工作流引擎,实现流程定义和流程引擎的自动化生成,确保流程执行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前端界面设计: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设计符合用户操作习惯和操作便利性的界面,提供直观、清晰、易懂的流程操作方法,减少用户学习成本。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四章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四章

Osbert Oglesby
信息系统
逐步描述
Buy a Painting
Seller
1.Obsert输入他正考虑购买的油画的详细 信息。
Sell a Painting
2.信息系统用他应该支付的最大购买价格
Osbert
Buyer
响应。
Produce a Report
3.如果卖主接受Obsert购买油画的出价,
4.3.1 采访
❖ 问题:
▪ 公司雇佣了多少位销售人员? ▪ 需要系统有多快的响应时间?
封闭式询问
▪ 为什么对目前的状况不满意?
开放式询问
❖ 采访
▪ 有组织:询问特定的、预先计划的问题。
▪ 无组织: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
❖ 注意
▪ 采访者必须完全熟悉应用领域
▪ 采访者要采访持重要信息的人物
▪ 不要先入为主
❖ 销售一幅油画后,必须记录的信息
▪ 销售日期 ▪ 买主姓名 ▪ 买主地址 ▪ 实际销售价格
最大购买价格的确定
❖ 精品:扫描过去25年内同一画家的最相似的作品在全世 界的拍卖记录,把最相似的作品的拍卖价格作为底价,自 拍卖之日起,在底价基础上逐年加价8.5%,以此来计算最 大购买价格。
❖ 名品:把名品看做是同一位画家的精品来计算最大购买 价格。然后,如果油画在21世纪绘制的,则乘以0.25;否则, 用该数字乘以(21-c)/(22-c),c代表作品是在哪一个世纪绘制 的。
❖ 首先获得对领域的初始理解(构造术语表) ❖ 然后构建初始的业务模型(用例及用例描述) ❖ 接下来构建初始的需求模型(用例及用例描述) ❖ 检查并改进补充直至满意(用例及用例描述)
习题
1、Osbert Oglesby决定通过附带销售来扩展业务。他同意 把油画悬挂在画廊中等待销售。如果在3各月内,该油画 以Osbert与油画所有者之间先前商定好的价格售出,那 么他将与所有者平分销售额。如果没有卖出去,那么就 把该油画归还给其所有者,并且没有钱转手。为这种附 带销售绘制用例及用例描述。

工作流是什么意思

工作流是什么意思

工作流是什么意思工作流是指工作或任务在组织或个人内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的过程。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工作流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实现组织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

下面将从工作流的定义、特点、作用、类型和实施步骤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工作流的意义和重要性。

首先,工作流是指在一个组织或个人内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的工作或任务过程。

它可以包括信息、文档或任务的传递、处理和管理等环节。

工作流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和自动化的流程,实现工作的高效、有序和协调进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工作流的特点主要包括规范性、自动化、透明化和可控性。

规范性是指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员工可以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工作,确保工作的规范和一致性。

自动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传递、处理和管理,减少人为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透明化是指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监控和追踪,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的进展和情况。

可控性是指管理者可以对工作流程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优化和改进。

再次,工作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实现组织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等方面。

通过工作流的规范和自动化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工作流程的合理设计和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提高工作质量是指通过工作流程的规范和透明化管理,可以减少错误和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准确性。

实现组织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是指通过工作流程的可控性和透明化管理,可以实现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最后,工作流的类型主要包括串行工作流、并行工作流和混合工作流等。

串行工作流是指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前一个环节的结果是下一个环节的输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流系统需求分析业务过程描述: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

工作流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其目的是将现有工作分解,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并监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下图是用户使用工作流系统的业务过程:业务模型描述:系统组成:工作流管理系统由客户端、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和工作流运行服务四个部分组成,下图是系统构件图:系统功能划分: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的软件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从用户建模的过程来看在建立阶段功能主要是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和建模,在运行阶段包括运行流程的监控、管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等。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工作流运行服务和客户端交互四个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分为四种:系统管理员、流程设计人员、流程管理人员、普通用户。

下图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第一部分流程定制工具本部分主要完成企业信息流中业务过程的图形化建模,定制工具提供丰富的图形化元素、简单易懂的建模方法以及完善的模型管理方式。

流程定制用例图:打开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流程定制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被选择的流程模型中的内容被展开。

步骤序列:1.打开流程模型列表或新建流程模型文件。

2.选择流程模型文件名称。

3.展开流程模型中的设计内容。

保存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某个流程模型已经被打开,并且被修改。

后置条件:修改过的流程模型存到了物理文件中。

步骤序列:1.保存流程模型到物理文件中。

删除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删除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选中的流程模型被删除。

步骤序列: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想要删除的流程模型。

3.系统删除选中的流程模型。

导入导出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导入的文件或导出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导出成文件或模型文件被导入到设计系统成为流程模型。

步骤序列:1.用户打开可被导入文件列表或设计工具中的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将被导入的流程文件或选择将被导出的流程模型。

3.系统把导入文件生成流程模型或把导出流程模型生成流程文件。

流程发布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设计完成并可供发布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发布并可通过客户工具执行。

步骤序列: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发布的包或流程。

3.用户选择发布的运行服务器。

4.用户形成发布版本。

5.用户发布流程。

流程卸载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运行服务器上拥有发布的流程,并且卸载的流程当前没有运行实例。

后置条件:选中的流程被卸载。

步骤序列:1.用户打开运行服务器中发布并且当前没有运行实例的流程列表。

2.用户选择要被卸载的流程。

3.卸载流程。

定制包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设计工具中有包图形元素,流程模型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在流程模型中定义了包。

步骤序列:1.打开已有包或新建一个包。

2.用户添写包基本属性,包括名称、描述、创建者、创建时间等。

3.用户添写包版本信息。

4.完成包的定制。

定制流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设计工具中有流程元素,流程模型、包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在流程模型中的包中定义了流程。

步骤序列:1.打开已有包中的已有流程或在包中新建一个流程。

2.用户添写流程基本属性,包括流程名称、描述、创建者、创建时间、是否为子流程等。

3.用户设计流程中工作流相关信息,包括流程数据定义、流程输入输出参数定义、流程操作时限设置、流程事件定义、流程模型验证等。

4.完成流程的定制。

定制任务(活动)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设计工具中有各种活动结点、转移等图形元素,流程模型、包、流程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在流程模型中的包的流程中定义了活动结点。

步骤序列:1.用户打开已有包中流程的已有活动结点或新建活动结点。

2.用户添写活动结点基本属性,包括活动名称、描述等。

3.用户设计活动中的工作流相关信息,包括活动数据定义、活动优先级别设置、路由信息、子流程调用、表单关联、任务通知设置、活动时限设置、参与者定义等。

4.用户设计活动结点间的转移信息,包括转移名称、描述、转移类型及转移条件。

5.完成活动的定制。

第二部分流程监控与管理本部分对工作流在整个组织内的流动状况进行监视,并提供一系列的管理功能,实现安全性、过程控制和授权操作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提供工作流相关的各类指标统计等。

流程监控与管理用例图:监查已启动流程实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拥有表现流程运行状况的所有图形元素,包括不同状态下的流程、活动、转移等。

后置条件:监查到启动流程的实例运行情况。

步骤序列:1.进入监查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启动流程运行实例列表。

3.用户选择想要监查的流程运行实例。

4.系统展开选中的流程运行实例。

5.关闭流程实例并退出监查界面。

查询历史流程实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拥有表现流程运行状况的所有图形元素,包括不同状态下的流程、活动、转移等。

后置条件:查询到历史流程实例的运行情况。

步骤序列:1.进入历史流程查询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历史流程实例列表。

3.用户选择想要查询的历史流程实例。

4.系统展开选中流程获得实例详细信息。

5.关闭流程实例并退出查询界面。

各项指标统计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拥有表现统计信息的各种图形元素,包括直方图、曲线图、列表等。

后置条件:获得了指标统计信息。

步骤序列:1.进入指标统计界面。

2.用户输入指标及统计选项。

指标有流程实例相关统计、活动实例相关统计、工作项统计、超时统计、系统负载统计等。

3.用户获得相应统计信息。

4.退出指标统计界面。

设置系统权限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参与者拥有设置系统权限的权限。

后置条件:对系统权限进行了增删改操作。

步骤序列:1.进入系统权限设置界面。

2.用户选择要进行的系统工作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维护、角色维护、子系统权限设置等。

3.用户设置选中的系统管理内容。

4.退出系统权限设置界面。

设置流程权限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参与者拥有设置流程权限的权限。

后置条件:对流程权限进行了增删改操作。

步骤序列:1.进入流程权限设置界面,并获得了流程列表。

2.用户选择要进行权限设置的流程。

3.用户设置选中的流程权限。

4.退出流程权限设置界面。

查询流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获取到的流程基本信息。

步骤序列:1.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流程列表。

启动流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启动了一个流程。

步骤序列:1.进入流程启动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可被启动的流程列表。

3.用户从列表中选择要启动的流程。

4.系统启动用户选中的流程,并分配好工作项。

5.退出流程启动界面。

挂起流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挂起了一个流程实例,使用其不能被普通用户使用。

步骤序列:1.进入流程挂起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运行服务中的运行流程实例列表。

3.用户从列表中选择要挂起的流程实例。

4.系统挂起用户选中的流程实例。

5.退出流程挂起界面。

恢复流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恢复了一个挂起的流程。

步骤序列:1.进入流程恢复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运行服务中挂起的流程实例列表。

3.用户从列表中选择要恢复的流程实例。

4.系统恢复用户选中的流程实例。

5.退出流程恢复界面。

终止流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终止了一个运行中的流程实例。

步骤序列:1.进入流程终止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运行服务中的流程实例列表。

3.用户从列表中选择要终止的流程实例。

4.系统终止用户选中的流程实例。

5.退出流程终止界面。

回收垃圾工作项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回收了垃圾工作项。

步骤序列:1.进入回收垃圾工作项界面。

2.用户输入垃圾工作项条件。

包括超时、异常等条件。

3.系统根据条件检索出垃圾工作项并生成列表信息。

4.用户选择要回收的垃圾工作项。

5.系统回收工作项。

6.退出回收垃圾工作项界面。

第三部分客户端交互本部分主要完成工作流过程实例与客户之间的交互,也包括一些与工作流相关的信息的处理,如用户信息修改。

客户端交互用例图:查询流程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获取到待启动流程信息。

步骤序列:1.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待启动流程基本信息列表。

启动流程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运行服务中有待运行的流程。

后置条件:用户启动了一个流程。

步骤序列:1.进入启动流程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待启动流程基本信息列表。

3.用户选择想要启动的流程。

4.系统启动选中的流程,并分配好工作项。

5.退出启动流程界面。

中止流程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运行服务中有运行的流程实例。

后置条件:用户中止了一个流程实例。

步骤序列: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运行的流程实例。

3.用户选择想要中止的流程实例。

4.系统中止选中的流程实例。

5.退出中止流程界面。

查询工作项内容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获取到工作项内容信息。

步骤序列:1.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工作项内容列表。

选取并执行工作项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用户拥有可执行的工作项内容。

后置条件:用户执行了工作项内容。

步骤序列:1.进入工作项待办界面。

2.用户选取想要执行的工作项内容。

3.系统初始化选中的工作项内容。

4.用户与系统交互,完成工作项的执行。

5.退出工作项待办界面。

挂起工作项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用户拥有可执行的工作项内容。

后置条件:用户挂起了工作项内容。

步骤序列:1.进入工作项挂起界面。

2.用户选取想要挂起的工作项内容。

3.系统挂起选中的工作项内容。

4.退出工作项挂起界面。

恢复工作项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用户拥有被挂起的工作项内容。

后置条件:用户恢复了工作项内容。

步骤序列:1.进入工作项恢复界面。

2.用户选取要恢复的工作项内容。

3.系统恢复选中的工作项内容。

重定向工作项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用户拥有可执行的工作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