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共69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二华北地区知识点

高二华北地区知识点

高二华北地区知识点华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等地。

作为高二学生,了解华北地区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地理学习非常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高二华北地区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与地势华北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区,东临渤海,南接山东、河南,西邻山西,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

整个地区地势相对平坦,中部以山地为主,包括太行山、燕山等山脉。

南部和东北部则是平原和丘陵地带。

二、气候特点华北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暖温带湿润气候等。

由于地区面积辽阔,气候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整个地区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自然资源华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地区还拥有较多的水资源,如渤海、黄河、崆峒河等,这些水资源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四、人文景观华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分布在这里。

比如,北京的故宫、天坛、长城等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山西的悬空寺、云冈石窟等也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五、经济发展华北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要区域之一,多个省市以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而闻名。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较高的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水平。

天津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河北、山西等地区也在不断加大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动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六、交通网络华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这些交通设施有效地连接了华北地区内部以及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为经济和人员的流动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高二华北地区的知识点涵盖了地理位置与地势、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济发展以及交通网络等多个方面。

深入了解并学好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华北地区的特点和发展。

华北

华北
华北地区集中了全国近20%的人口, 平原地区人口密集,有丰富的劳动 力资源,为大面积人工耕作提供有 利条件; 华北地区(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 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 好,机械化水平比较高,为平原机 械化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华北地区交通便利,城市多,靠近 消费市场,为农产品的输出提供条 件。 华北地区深处黄河流域,发展农业 的历史比较悠久,水利设施比较完 整,为灌溉农业提供有利的条件。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呈带状分布于燕山南麓、太行山 和伏牛山的东麓。海拔多在120M以下,是平原的最高 部位。地表组成物质较粗,排水通畅,水质良好,是 华北平原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滨海平原,分布在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带和黄河三角 洲,海拔5M以下,地势极为低平。
冲积平原,为华北平原的主体部分, 由大小历次改道路泛滥冲积形成。海 拔多在50M以下,地势低平,排水不 畅盐碱化土壤广泛分布。
3.4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华北平原降水量与作物需水量不匹配; 水资源数量少,质量问题也十分多; 水资源的工业污染严重,农业、生活用水也对水资源的要求 加大,山区水土流失导致河水混浊,水质变坏;
华北地区许多河流频频断流,断流时间持续增长;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地区,由 于地表水不能满足需要,从而加大了地下水的采用力度,于是 地下水位下降,并引发严重的环境与经济问题; 由于用水过量,破坏了区域水环境容量,从而加重了水质污 染,形成恶性循环。
3.5 多风沙的原因
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 重; 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 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 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华北平原灌溉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对比

分区地理-华北地区1-090820解析

分区地理-华北地区1-090820解析
(3)我国有哪些著名水系具有这样的构成特点?
a—淮河;b—海河
115°
120° 35
C
B A
(三)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
海河和淮河的水患灾害问题
海河 淮河


①降水集中在7、8两月,多暴雨; ②支流多源于黄土高原,植被破坏 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河流含 沙量增大,河床易被淤塞 ③扇形水系使各大支流洪水同时汇 集天津,注入海河,排水不畅
4、干旱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危害: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尤其是对冬小麦越冬
极为不利。干旱易引发森林火情,冬春季节容易引发 沙尘暴,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措施:要合理调配水源,加大灌溉力度。野外用火需 加倍小心。实施人工增雨或者增雪的作业,利用秸秆 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 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 ,发展节水灌溉,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选择耐旱作物 等
①降水集中在7、8两月,多暴雨;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 能力下降;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 泥沙淤填入海河道 ③扇形水系洪水同时袭来,地势低 平,排水不畅
(三)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
1.华北春旱严重原因: ①夏秋多雨,冬季和春季少雨;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③春季多大风天气加剧了水分蒸发
东北春旱程度比华北小 ①东北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 ②冻土改变了土壤水分条件: 冻结后水分被凝固保存;解冻后表层先融解,供春播 用水,底层未解冻形成不透水层
110°E
40°N
太 行 山
35°N
120°E
(一)自然地理概况
1.气候
干湿地区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农业
华北平原
半湿润 (山东半 岛东部属 湿润区)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华北降水的年变率大于20%,4月平均变率海河流域大于 80%,黄河下游、山东半岛一般为60—70%,黄土高原60%以 下。夏季的降水变率一般在50%左右,黄淮平原可达70%。 华北地区旱涝频率大,而降水的保证率较小,这是本地区自 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
3、春旱多风沙
华北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750毫米,具有夏湿冬 春干旱的特征,尤以春旱为突出。春季降水只占年降水 量的10—15%。春季气温升高很快,而这时降水甚少, 旱情往往延续到6月中旬。华北地区不仅春季降水量小 而且无雨时间长。往往冬季少雨雪,入春以后气温升高 很快,风力大增,蒸发加强,更加深了旱情的发展。
夏季气温高,与亚热带不相上下,温暖期较长,降水与温暖 期同季,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冬季较长且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一 般在8—14°;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渭河谷地、华北平原 南部气温可达28℃。渭河谷地受焚风影响,夏季气温很高,西安 极端最高气温曽有过45.2℃的记录。
华北地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偏低,1月平均气温 0—10℃。较同纬度各地区低。0℃以下的低温日数,华北平原、 山东半岛历时约三个月,淮北平原约半个月,而黄土高原、冀北 山地长达三个半月。地面冻结层厚度较薄。
黄土堆积的总厚度在地域上有明显的变化,陇东、陕北、晋西是 黄土分布的中心区。除黄河峡谷两岸地带黄土厚度为60—70米以外, 黄土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子午岭西侧的董志塬和东侧的洛川源,出 现两个最大厚度中心,分别达到200米和180米,六盘山以西,吕梁山 以东,渭河北山以南的地区,黄土总厚度减为50—100米。 黄土颗粒成分,从整体看有很大的均一性,以细粉沙为主,次为粗粉 沙。黄土的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粘土含量则由西北向东 南增加。
华北地区
小组成员: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华北地区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华北地区
• 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降 水少,晴天多,阳光充足;
• 纬度低,温度高,蒸发旺盛; • 地势平坦,便于晒盐; • 靠近海洋,原料丰富,且海水
盐度高。
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主要分布于河
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其中以塘沽盐场规模最大,年产盐 119万吨。长芦盐场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南,包括塘沽、汉 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盐田在内,全长370公里,共有盐 田230多万亩,年产海盐300多万吨,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 的四分之一。长芦盐区的开发历史悠久。远在明朝时期,在沧 县长芦镇就设置了管理盐课的转运使,统辖河北全境的海盐生 产。到清代,虽然将这一机构转移至天津,但是袭用旧名,一 直称长芦盐区。
1. 成因
地壳下陷 流水沉积 黄河、淮河、海河等含沙 量高的河流合力冲积而成 的典型的冲积平原。
华北平原
2.地貌差异
·西部:山前洪积和冲积 物组成的缓斜平原。
·向东:各河冲积物组成的冲积平原。是黄淮海平原 的主体。
·滨海: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三角洲)。
3. 农业生产
①对比评价右图A、B、C三地 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莺歌海盐场阳光强烈,全年日照数2600多小时,一年中经常吹 3—4级风。莺歌海盐场晒盐全过程较短,从纳潮至成盐只须31 天,是我国南方晒盐条件最好的地区。读“海南岛雨季降水量 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海南岛盐场应分布在岛屿的______ (东、西南、西北)部沿海地区,分析 该地区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2.环渤海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分析其盐场的多在春秋季节晒 盐的原因。
• 淮河以北地区冬季寒冷气温低, 蒸发量小,不宜晒盐;
• 夏季(7-8月)降水集中,云量大, 盐产量低;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二、区域特征 (二)黄土广泛分布
– – –
定义:黄土是第四纪不同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 类型有: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 特征有:主要位于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
黄土特征

1。物质组成


黄土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 以粉沙为主,细沙和粘土的含量都较少;矿物成分 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并含有粘土矿物、易溶 盐(如碳酸盐和石膏、MgO、K2O等)。
5。 黄土的抗蚀性弱,特别是植被受到破坏 后,地表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黄土地貌
河沟 切沟
细沟与浅沟 冲沟

黄河下游堆积
黄土与土壤发育

自然土壤 耕作土
– – –
黄绵土 娄土 黑卢土

二、区域特征 (三)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下的 地带性土壤和植被 纬度地带性(南部和北部) 干湿地性(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西北部)
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三、区域内部差异


3.2 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 地质:华北平原是华北陆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晚 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堆积范围逐步扩大,形成连 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 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 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

三、区域内部差异 – 3.2 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 – 气候: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 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 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 – 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黄淮地区年均 温14~15℃,京、津一带降至11~12℃,南北相差3~4℃。7 月均温大部分地区26~28℃;1月均温黄、淮地区为0℃左右, 京、津一带则为-5~-4℃。 – 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南部淮河流域800~1000毫米, 黄河下游平原600~700毫米,京、津一带500~600毫米。平 原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可达700~800毫 米,冀中的束鹿、南宫、献县一带仅400~5高原 – 范围: – 分区:陇西高原(或陇中盆地)、陇东陕北高原、渭河地堑 平原、山西高原

中国地理 华北区1

中国地理 华北区1

10 116.6 18 468.3
10 535.2 49 598.5
产 业 结 构 /%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2005年,三个产业产值构成中: 第一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18
城市化 中国最大的城市密集区 之一 以占全国5.59%的陆地面积 承载着全国21.6%的城市
城市化水平 (2006-2009)
全国:43.9%-46.6%
北京:84.3%-85%
天津:75.7%-78% 山东:36.1%-37.5% 河北:38.7%-43%
19
河南:32.5%-37.7%
4. 经济发展(D) 北方最发达的经济区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
第二节 京津鲁豫地区
地带性自然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由于水分条件差异,存在东西向分异。山 东半岛为典型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及 边缘山地为落叶阔叶林。另外,华北平 原非地带性植被广泛分布,在滨海盐渍 土上有盐生植被,在沙地上有沙生植被, 在低洼地有草甸和沼泽植被。 本区的地带性土壤类型自东向西依次 为棕壤和褐土,华北平原由于长期耕作 形成耕作土壤,其主要组成为潮土。
140.7
762.9 107.0 365.0 17 676 56.8 26.6 10.9 23.5 54.5 51.7 19.7 18.9 37.4
679.0
3 624.1 182 320.6 119.0 379.0 13 985 50.5 28.1 12.5 20.9 48.2 47.3 28.6 23.7 40.2
北京 京津 京津唐

中国自然地理学科 华北地区

中国自然地理学科 华北地区

黄土被雕塑成特殊的黄土地貌,填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土壤发育、
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等都深受黄土的深刻影响。
2020/3/24
7
2、黄土堆积及其影响
(1)黄土地貌发育具有特殊的过程
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分割成千沟万壑的丘陵沟壑区,称为黄土 梁峁丘陵沟壑区,其面积约占黄土总覆盖面积的9/10,梁峁分布区地 面非常破碎,丘陵顶部面积小,梁的面积很少超过2平方千米,峁的 面积一般仅0.25平方千米,顶部坡度3°—5°,或8°—10°,坡面 的坡度大到15°—35°,梁与峁在地域分布上无法划定其分带,大体 上,陇中梁多于峁的比例较大,那里较多出现具有大面的凹斜坡的长 梁。陕北与晋西梁多于部的比例较小,那里则以具有较大面积的凸斜 形坡的短梁居多。在延水关以北的黄河沿岸及其较大支流的下游,梁、 峁面积大致相等。 黄土高原受现代加速侵蚀,被切割的程度和速度十分惊人。从地面分 割度来看,陇东为24.86%到27.45%;丘陵沟壑区的陇中为24.60%到 25.49%;陕北为19.80%到42.66%;晋西为38.84%到43.70%。从沟 道密度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一般可达3.8—8.05km/km2。
夏季气温高,与亚热带不相上下,温暖期较长,降水与温暖 期同季,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冬季较长且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一 般在8—14°;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渭河谷地、华北平原 南部气温可达28℃。渭河谷地受焚风影响,夏季气温很高,西安 极端最高气温曽有过45.2℃的记录。
华北地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偏低,1月平均气温 0—10℃。较同纬度各地区低。0℃以下的低温日数,华北平原、 山东半岛历时约三个月,淮北平原约半个月,而黄土高原、冀北 山地长达三个半月。地面冻结层厚度较薄。
现两个最大厚度中心,分别达到200米和180米,六盘山以西,吕梁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