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试题答案上部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D;5、A;6、D;7、A;8、D;9、C;10、D;11、D;12、C;13、B、14;A;15、C;16、D;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BCD;3、ABCDE;4、ABD;5、ABCD;6、ABD(三)名词解释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经济流量和存量,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3、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4、生产,是指生产者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5、中间消耗,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四)简答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简述三等价原则。

答:(1)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2)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3)初次分配、再分配会改变机构单位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但并不改变其价值总量。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3套真题题库及答案1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3套真题题库及答案1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3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题库一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正确答案:金融资产的的净增加额2.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正确答案:营业盈余3.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正确答案: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4. 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正确答案:营业额盈余5. 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正确答案:可支配收入6.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正确答案:存款利息7. 以下哪一项应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正确答案:进口8. 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亿元。

正确答案:118009.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正确答案: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10. 生产账户的初始流量是()。

正确答案:总产出11. 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正确答案:公海12. 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亿元。

正确答案:160013. 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正确答案:100014.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正确答案: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15. 保险公司属于()。

正确答案:金融机构部门16.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正确答案:470元17. 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关系更密切的人口现象是()。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第一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第一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第一、二章)(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I、B 2、A 3、D 4、C 5、A 6、D 7、A 8、D 9、C 10、DII、D12、C 13、B 14、A 15、C 16、D 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BCD3、ABCDE4、ABD5、AB6、B 7 、ABD三、简答题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1))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2)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2、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1 )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3、试举例说明生产帐户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生产账户是账户序列的第一账户,它的设置在于通过账户形式反映生产过程及其结果的总量特征。

其一般形式如下:它概括地表现了生产核算的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或收入法,生产账户的右方为来源,其内容只包括总产出一项。

账户的左方为使用,列示了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又分列了按收入法计算所包括的四项内容。

生产总量账户既反映生产的过程,又反映生产的结果。

它的作用表现为:(1)生产所形成的收入被结转到后续账户中,将对其它账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由于平衡工程既可按总额计算,又可按净额计算,这样,在其后的账户中与增加值有关的平衡项如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余额也按总额和净额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试题(总)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试题(总)

国民经济核算选择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 三次产业分类)。

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C 生产者价格)。

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6.常住单位是指( C 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78.SNA采用的是(A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101112第二章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2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456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8910 C 可能对也可能错)11 D 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2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D、1600)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C、1000)亿元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B 财产税)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A 农业部门)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C 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

转卖业务的总产出( A 只计算其附加费)。

18、金融业的总产出( D 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B大型机床更新)20、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B、90.91)21、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进口货物和服务)。

22、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 增加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C 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国民经济核算重点练习题及答案一

国民经济核算重点练习题及答案一

《国民经济核算》重点练习题及答案(一)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主要包括:(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指标单位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全年粮食产量万吨 46251 45262 45711 43067 46947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9570 42607 45935 53612 62815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89404 95933 102398 116694 136515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2619 36898 43202 55118 770073(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方法主要是两种,一个是生产法,另一个是收入法(或称分配法)。

生产法的核算公式是: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分配法的核算公式是: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是社会最终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价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即生产者法、收入法(分配法)和支出法(使用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价值构成。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

电大本科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及答案

电大本科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A.机构单位 B.机构部门C.产业部门 D.综合部门2.下面各项经济交易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 )。

A-农民交售的粮食 B.工业企业生产用于销售的产品C.建筑业用于销售的房屋D.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3.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000亿元,总产出为7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5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2700 B.3200C.3700 D.67004.投入产出表中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象限是( )。

A.第1象限 B.第Ⅱ象限C.第Ⅲ象限 D.第Ⅳ象限5.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 )。

A。

政府税收 B.劳动报酬C.营业盈余D.增加值6.已知某年国民可支配总收人为9.5亿元,当年固定资产折旧为0.5亿元,总消费为6。

5亿元,则总储蓄为( )。

A。

3亿元 B.9亿元C.10亿元 D.2。

5亿元7.如果一机构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0亿元,原始总收入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入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

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 ).A。

政府部门B.非金融企业部门C.非营利性机构部门 D.居民(住户)部门8.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

A。

财产收入 B.经常转移C资本转移D.储蓄9.资本账户中的平衡项是( ).A.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B.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C.总储蓄 D.资金余缺10.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 )。

A。

金融资产B.经济资产C.非经济资产 D.既包括经济资产也包括非经济资产11.已知某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对外贸易差额为—200亿美元,服务对外贸易往来差额为60亿美元,收益及经常转移差额为+10亿美元,则经常项目差额为( ).A。

-130亿美元 B.+270亿美元C.—140亿美元 D.—190亿美元12。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测验_0003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卷,共 100 分。

)1.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 )。

A. 500元B. 480元C. 470元D. 400元2.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 )。

A. 机构单位B. 机构部门C. 基层单位D. 产业部门3.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 D )。

A. 政府税收B. 劳动报酬C. 营业盈余D. 增加值4.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C )A. 第一产业B. 第二产业C. 第三产业D. 无法确定产业围5.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 A )A. 存款利息B. 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C. 贷款D. 彩票中奖6.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 D )。

A. 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B. 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C. 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D. 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7. 服务的特点是(B )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 无增加值核算的容8.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 B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亭D. 银行收取利息税9.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B )。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10.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 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 资金流量核算D. 国际收支核算11.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A. 金融资产的增加B. 金融负债的增加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D. 资金余缺12. 国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答案上部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答案上部(参考版)
2013.12.29
一.单选
DDBDC CDBDC
二.简答
1.国内生产总值:只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三种方法:1.生产法以生产法计算的国民经济各部门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按分配法计算的国名经济3支出法从最终使用角度反映国民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2.简述MPS与SNA的区别
(1)核算观点不同:SNA采用全面生产概念,MPS采用物质生产观念。

(2)核算内容不同: 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

SNA增加了资金流量和存量方面的核算内容,并与其他核算相联结,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3)核算方法不同: MPS采用单式平衡表方法,SNA采用复式记帐法本质区别:依据的生产理论不同
3.说明国民经济核算经济体系的主要原则及其特点
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2估价原则
特点:权责发生制:交易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

它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适用各种交易。

估价原则:凡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按交易
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来估价;没有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按市场上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估价。

一般来说,货物和服务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大多数货物和服务使用按购买者价格估价;固定资产存量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的现价估价。

4.简述国民可支配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经初次分配后进入再分配,从而形成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一部分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剩余部分形成储蓄,即可用于投资的资金。

5.资金流量核算内容有哪些?
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
第一种类型:资金流量核算只核算金融交易
第二种类型:核算范围除金融交易外还包括总储蓄和资本形成总额,在一定程度上把资金流量表同其他核算联系起来.
第三种类型: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资金流量核算的初始流量,既核算金融交易,又核算实物交易
资金流量核算特点广泛性、联系性、全面性
资金流量和苏娜的基本原则复式记账方法、权责发生制原则、部门分类和交易分类原则、计价原则
三.计算
1.国民总收入=1854-2-38-39+6+63+19=1863(亿元)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所得税=1863-1=1862(亿元)2.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680-256-(86-6)=345(亿元)
原始收入=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支出
=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41+0-(7+3+43)=288(亿元)
3.解:1. G=(Pn-Po)Qo+∑
=
n
1
t
dt
t
-n)(P
P
=(6000-5000)+(2900-3500)+(2700-2500)
=1000+(-600)+200
=600万元
2. RG=【(Pt-po)-po(r1/r0-1)q】
=(pt-p0 r1/r0)q
=700+2000+100
=2800万元
4.
A B C 小计消费投资小计总产出
0 90 170 260 120 20 30 400 80 0 50 130 140 30 170 300 140 60 0 200 220 80 300 500 220 150 220 590 480 130 610 1200 60 20 50 130
40 70 70 180
80 60 160 300
180 150 180 610
400 300 500 1200
四.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