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导数的定义
第2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110拐点判断定理:若曲线)(x f y =,0连续在点x 0)(0=′′x f 或不存在,但)(x f ′′在两侧异号,0x 则点))(,(00x f x 是曲线)(x f y =的一个拐点.曲线的渐近线(1)水平渐近线.)(),()(lim )(lim 的一条水平渐近线就是那么为常数或如果x f y b y b b x f b x f x x ====−∞→+∞→考试要求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含边际与弹性的概念),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反函数与隐函数的导数.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4.了解微分的概念,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5.理解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了解泰勒(Taylor)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掌握这四个定理的简单应用.13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函数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和渐近线.9.会描述简单函数的图形.1419设||3)(23x x x x f +=,则)(x f 在0=x 处可求导的最高阶数为( ). (A) 0 (B) 1 (C) 2 (D) 3 只要考虑||2x x 的可导性,)(x g ′′在0=x 处的左、右导数分别为6和6−,故不可导,故)(x f 在0=x 处可求导的最高阶数为2阶,本题应选C.例5解⎪⎩⎪⎨⎧<−=>=,0,,0,0,0,)(33x x x x x x g ⎪⎩⎪⎨⎧<−=>=′,0,3,0,0,0,3)(22x x x x x x g ⎪⎩⎪⎨⎧<−=>=′′.0,6,0,0,0,6)(x x x x x x g21设)(x y y =是由方程y x xy+=e 所确定的隐函数,求:)0(),0(y y ′′′.方程两边关于x 求导,得)1(,1)( y y x y xye ′+=′+,11)0(0式带入及将)(==y x .0)0(=′∴y (1)式两边再关于x 求导,得,)2()(2y y x y y x y xyxy ′′=′′+′+′+e e ,代入及将0)0(1)0(,0=′==y y x .1)0(=′′y 得例7解33。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导数的定义1.1 引入导数的概念1.2 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1.3 导数的计算法则第二章:导数的计算2.1 基本导数公式2.2 导数的四则运算2.3 高阶导数第三章:导数的应用3.1 函数的单调性3.2 函数的极值3.3 曲线的切线与法线第四章:导数与实际问题4.1 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4.2 函数的优化问题4.3 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第五章:导数的进一步应用5.1 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5.2 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最大值、最小值5.3 函数的渐近线教学步骤:1. 引入导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引出导数的定义。
2. 讲解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解释导数的定义,并通过图形演示导数的几何意义。
3. 导数的计算法则:讲解基本导数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
4. 导数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章内容,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和思考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晰、生动,能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导数,并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对导数的应用有深入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2. 数学软件或计算器;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导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通过图形演示导数的几何意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概念;3.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4.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六章: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6.1 单调增函数与单调减函数6.2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6.3 单调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七章:函数的极值与导数7.1 极值的概念7.2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7.3 极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八章:曲线的切线与法线8.1 切线方程的求法8.2 法线方程的求法8.3 切线与法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九章:导数与函数的图像9.1 凹凸性的定义与判断9.2 拐点的定义与判断9.3 利用导数分析函数的图像特点第十章:导数在经济、物理等领域的应用10.1 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10.2 导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0.3 导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步骤:6.1-6.3: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单调增函数与单调减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高数数学(上)》-导数与微分

解 (1)根据导数定义并运用极限的运算法则
u(x)v(x) lim u(x x)v(x x) u(x)v(x)
x0
x
u(x x)v(x x) u(x)v(x x) u(x)v(x x) u(x)v(x)
定理2.1
函数f (x)在x0 处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左、右导数都存在
且相等.
7
一、 导数的定义
例 1 若函数f (x)在x=0 处连续,且 lim f (x) 存在, x0 x
证明f (x)在x=0 处可导.
证法一
设 lim f (x) A(A为常数),则 x0 x
lim f (x) lim x f (x) 0 A 0,
证 若函数y f (x)在x0 处可导,由导数的定义可得
lim
x x0
f (x) f (x0 ) x x0
f (x0 ),所以利用函数极限与无穷小之间的
关系可得
f (x) f (x0 ) x x0
f
( x0
)
,lim x x0
0,即
f (x) f (x0 ) f (x0 )(x x0 ) (x x0 )
x
所以k 1 时,f (x) 在 x 0 处可导. 2
12
本讲内容
01 导数的定义 02 导数的几何意义 03 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二、 导数的几何意义
几何意义
若函数 f (x)在x x0 处可导,f (x0 ) 是曲线 y f (x) 在点 (x0 , f (x0 )) 处切线的斜率.
x0
第二章 导数与极限 1

及 lim f ( x) = A, 得出: A > 0.
x→x0
ˆ 例如 在N (0, δ )内有 f ( x ) =| x |> 0,
但 lim | x |= A = 0.
x→0
说明: 定理4, 说明 定理 5, 6及推论所论极限 在自变量 的其它变化 及推论所论极限, 在自变量x的其它变化 趋势的情形下, →∞, →−∞, 趋势的情形下 即: x→x0−, x→x0+, x→∞ x→+∞, x→−∞ → → →∞ → ∞ →−∞ 都有类似的结论。 都有类似的结论。
y
y=|x|
| x|−|0| x lim+ = lim+ = 1, x →0 x→0 x x−0 | x |−|0| 故 lim 不存在 x →0 x − 0
所以函数 f ( x ) =| x | 在 x = 0 处不可导.
O
x
10
求取整函数f(x)=[x]在整数点 0=n处的左极限和右极限 在整数点x 处的左极限和右极限 处的左极限和右极限. 例10. 求取整函数 在整数点
x→n x→n
11
C. 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设函数f(x)在|x|≥a (a≥0)上有定义 如果存在常 上有定义, 定义 设函数 在 ≥ ≥ 上有定义 如果存在常 使对任意给定的正数ε 总存在正数 正数X, 数A, 使对任意给定的正数ε, 总存在正数 当 |x|>X, 有: |f(x)−A|<ε 成立 > − < 成立,
f ( x0 + 0) = A.
注意 : { x 0 < x − x0 < δ } = { x 0 < x − x0 < δ } U { x − δ < x − x0 < 0}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由此可见,当|Δx|很小时,(Δx)^2的作用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函数y=x^2在x0有微小改变量Δx时,函数的改变量Δy约为 2x0·Δx, Δy≈2x0·Δx.
从图2-3中不难看出,Δy表示的是以x0为边长的正方形外围 的阴影部分面积,它为图示的Ⅰ、Ⅱ、Ⅲ部分面积之和 2(x0·Δx)+(Δx)2,显然当|Δx|相对于x0很小时,(Δx)^2是微乎其 微的. 当f(x)=x2时,f′(x0)=2x0,因此Δy≈2x0·Δx可以写成 Δy≈f′(x0)·Δx. 由于f′(x0)·Δx是Δx的线性函数,所以通常把 f′(x0)·Δx叫做Δy的线性主部.
一般地,对于给定的可导函数y=f(x),当自变量在x0处有 微小的改变量Δx时,函数值y的改变量Δy可用下式近似计算, 即
已知曲线方程y=f(x),可以求过曲线上点M(x0,y0)处的 切线斜率.在M点的附近取点N(x0+Δx,y0+Δy),其中Δx可正 可负,作割线MN,其斜率为(φ为倾斜角) tanφ=Δy/Δx=[f(x0+Δx)-f(x0)]/Δx.当Δx→0时,割线MN将绕着 点M转动到极限位置MT,如图2-2所示.根据上面切线的定义, 直线MT就是曲线y=f(x)在点M处的切线.自然,割线MN的斜 率tanφ的极限就是切线MT的斜率tanα(α是切线MT的倾斜角).
以上两个问题,虽然它们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不同,但从 数量上看,它们有共同的本质:都是计算当自变量的增量趋 于零时,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比的极限.在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问题和经济管理中,还有许多非均匀变化的问题 ,也都可归结为这种形式的极限.因此,抽去这些问题的不同 的实际意义,只考虑它们的共同性质,就可得出函数的导数 定义.
第二章解析函数演示文稿

第一节 导数
充分条件 设 f(z)=u(x,y)+iv(x,y),若u(x,y)和v(x,y)在(x,y)处
满足
1. u , u , v , v 在(x, y)点处存在且连续; x y x y
2. 在(x, y)点处满足Cauchy Riemann条件
那么f(z)在z=x+iy处可导。
逆命题不成立
第二章解析函数演示文稿
优选第二章解析函数
第一节 导数
导数的定义
设 =f(z)是定义在区域B上的单值函数,若在B内某
点z0,极限
lim lim f (z) f (z0 )
z z0
zz0
z z0
存在,则称函数f(z)在z0点处可导,并称该极限值为 函数f(z)在z0点处的导数或微商,记为
f
(z0 ),
df (z) dz
z z0
或
df (z0 ) dz
第一节 导数
说明
如果函数 =f(z)在区域B内的每一点可导,则称f(z) 在区域B内可导
两个例子:1. 求dzn/dz=nzn-1 2. 求证 =z*在z平面上处处连续,但处 处不可导
可导必连续
第一节 导数
求导法则
d dz
1
2
d1
dz
d2
dz
性质1:设函数 f(z)=u(x,y)+iv(x,y)在B内解析,则 u(x,y)=C1,v(x,y)=C2是B内的两组正交曲线
举例
f (z) z2
f (z) ez
红:实部 兰:虚部
第二节 解析函数
性质2:若函数 f(z)=u(x,y)+iv(x,y)是区域B内的解析 函数,则u(x,y)和v(x,y)均为B内的调和函数
考研高数讲义新高等数学上册辅导讲义——第二章上课资料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第一节导数概念一、导数的定义 定义:若极限()()lim lim 0000x x f x x f x y x x∆→∆→+∆-∆=∆∆存在,则称函数()y f x =在点0x 处可导,此极限值称为函数()y 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
记为: ()0f x '、0x x y ='、0x x dy dx =、()0x x df x dx = (或极限()()lim 000x x f x f x x x →--存在也可)()()lim lim 0000x x f x x f x y x x∆→∆→+∆-∆=∆∆单侧导数:左导数:()()lim 000x f x x f x x-∆→+∆-=∆()()lim 000x x f x f x x x -→--存在,则称左导数存在,记为:()0f x -'。
右导数:()()lim 000x f x x f x x+∆→+∆-=∆()()lim 000x x f x f x x x +→--存在,则称右导数存在,记为:()0f x +'。
【例1】(89一)已知()32f '=,则【例2】(87二)设()f x 在x a =处可导,则(A )()f a '. (B )()2f a '.(C )0. (D )()2f a '.【例3】(89二)设()()()()12f x x x x x n =+++,则()0f '= .(C)可导,但导数不连续. (D)可导,但导数连续.处的(A)左、右导数都存在. (B)左导数存在,但右导数不存在.(C)左导数不存在,但右导数存在.(D)左、右导数都不存在.【例7】(96二)设函数()f x在区间(,)-δδ内有定是()f x的(A)间断点. (B)连续而不可导的点. (C)可导的点,且()00f'=.(D)可导的点,且()00f'≠.【例8】(90三)设函数()f x 对任意的x 均满足等式()()1f x af x +=,且有()0f b '=,其中a 、b 为非零常数,则(A )()f x 在1x =处不可导.(B )()f x 在1x =处可导,且()1f a '=.(C )()f x 在1x =处可导,且()1f b '=.(D )()f x 在1x =处可导,()1f ab '=.二、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导数的几何意义: 切线的斜率为:()()tan lim 00x x f x f x k x x →-==-α, ()()00f x f x x x --导数的物理意义:某变量对时间t 的变化率,常见的有速度和加速度。
复变函数第二章

2连续、可导、解析的关系
f ( z ) 在D内解析
f ( z ) 在D内可导
f ( z ) 在z0解析
f ( z ) 在z0可导
f ( z ) 在z0连续
3 复变函数与二元实函数的关系
设f ( z ) = u ( x, y ) + iv( x, y ), A = u0 + iv0 , z0 = x0 + y0i
例5
求出下列各函数的解析区域,并求出导数.
1)f ( z ) =
z
2
2
z +1
,
x+ y x− y 2) f ( z ) = 2 +i 2 2 2 x +y x +y
f ( z )在z 2 + 1 ≠ 0,即z ≠ ±i外处处可导,因此 解: 1) 其解析区域为复平面内除去z ≠ ±i两点.且
2z 2 z ( z 2 + 1) − z 2 2 z = 2 f ′( z ) = 2 2 ( z + 1) 2 ( z + 1)
则称f ( z )在z 0 可导.这个极限值称为f ( z )在z 0的导数.
dω 记作f ′( z0 ) = dz
z = z0
f ( z 0 + ∆z ) − f ( z 0 ) = lim . ∆z → 0 ∆z
在定义中应注意: 在定义中应注意
z0 + ∆z → z0 (即∆z → 0)的方式是任意的 .
∂u ∂u ∂x ∂u ∂y ∂u ∂u 则 = + = cos θ + sin θ ∂r ∂x ∂r ∂y ∂r ∂x ∂y
导数公式的其它形式 导数公式
∂u ∂v f ′( z ) = +i ∂x ∂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 x 0 )
x 0 x 0
y f ( x0 )x x
lim y lim [ f ( x 0 )x x ] 0
函数 f ( x )在点 x0 连续 .
h h
f ( 0 h) f ( 0 ) h 1 , lim lim h 0 h 0 h h f ( 0 h) f ( 0 ) h lim lim 1. h 0 h 0 h h
即 f (0) f (0), 函数y f ( x )在x 0点不可导.
解
y f ( x h) f ( x ) sin( x h) sin x 2x h h h h 2cos sin 2cos x sin 2 2 2 2 h h lim 2cos x sin h 0 h h 0 h 2 2
Newton
Leibniz
dy f ( x0 ), dx
d f ( x) x x0 或 dx
x x0
,
即
f ( x0 x ) f ( x0 ) y y x x0 lim lim x 0 x x 0 x
其它形式
f ( x 0 h) f ( x 0 ) f ( x 0 ) lim . h 0 h
f ( x ) f ( x0 ) f ( x 0 ) lim . x x0 x x0
关于导数的说明: ★
点导数是因变量在点 x0处的变化率, 它
反映了 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快 慢程度.
★
如果函数 y f ( x )在开区间 I 内的每点
处都可导, 就称函数 f ( x )在开区间 I 内可导.
h log a 1 x
y 1 h log a 1 h h x
即
1 1 (log a x ) log a e . x ln a x
(ln x )
1 . x
例6 讨论函数 f ( x ) x 在x 0处的可导性.
解 f (0 h) f (0) h ,
x
1 2
4.
1 所求切线方程为 y 2 4( x ), 即 4 x y 4 0. 2 1 1 法线方程为 y 2 ( x ), 即 2 x 8 y 15 0. 4 2
五、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凡可导函数都是连续函数. 证
设函数 f ( x )在点 x0可导,
1 ( x x 0 ). 法线方程为 y y 0 f ( x 0 )
1 1 例7 求等边双曲线 y 在点( ,2)处的切线的 x 2 斜率, 并写出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解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 得切线斜率为
k y
x 1 2
1 ( ) x
x
1 2
1 2 x
x C x
2 n
n 2
x
2
x
n
y n 1 2 n 2 nx n1 Cn x x x x
y n 1 n 1 2 n 2 lim lim[nx Cn x x x ] nx n 1 x 0 x x 0
3 2
3
x,
y y 3 x
O
,x 0
x
在 x 0 处不可导
导数为无穷大
y
1 x sin , x 0 例8 讨论函数 f ( x ) , x x0 0, 在x 0处的连续性与可导性 .
1 解 sin 是有界函数 , x
1
-1/π
0
1/π
x
1 lim x sin 0 x 0 x
f ( x 0 ) lim
x x0 0
f ( x ) f ( x0 ) f ( x 0 x ) f ( x 0 ) lim ; x 0 x x0 x
★ 函数 f ( x )在点x 0 处可导 左导数 f ( x 0 ) 和右
导数 f ( x 0 ) 都存在且相等.
注意:
f ( x0 ) f ( x )
x x0
.
★ 单侧导数 1.左导数:
f ( x ) f ( x0 ) f ( x 0 x ) f ( x 0 ) f ( x 0 ) lim lim ; x x0 0 x 0 x x0 x
2.右导数:
例5 求函数 y log a x(a 0, a 1) 的导数. xh 解 y log a ( x h) log a x log a x
h ln 1 1 x y 1 h lim lim log a 1 lim h 0 h h 0 h ln a x h 0 h h 1 1 x . lim h 0 h ln a x ln a
即
y 0 0; x x
y lim
y lim 0 0. x 0 x x 0
(C ) 0.
例2 求函数 y x n (n为正整数) 的导数.
解
y f ( x x ) f ( x ) ( x x )n x n
nx
n 1
定义 设函数 y f ( x )在点 x0的某个邻域内
有定义, 当自变量 x在 x0处取得增量x ( 点 x0 x 仍在该邻域内)时, 相应地函数 y取 得增量y f ( x0 x ) f ( x0 ); 如果y与 x之比当x 0时的极限存在, 则称函数 y f ( x )在点 x0处可导, 并称这个极限为函 数 y f ( x )在点 x0处的导数, 记为y x x0 ,
2.切线问题 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播放
y
如图, 如果割线MN绕点 M旋转而趋向极限位置 MT,直线MT就称为曲线 C在点M处的切线.
设 M ( x0 , y0 ), N ( x , y ).
y f ( x)
y
N
C
o
T
M
x
x0
x
x
C N 沿曲线 M , x x 0 , x 0
★ 对于任一x∈I,都有一个确定的导数值f’(x),这 时在区间I上确定了一个新的函数。
称这个新的函数为f(x)的导函数,简称导数。 记为 dy d f ( x)
y, f ( x ),
dx
或
dx
.
f ( x x ) f ( x ) 即 y lim x 0 x f ( x h) f ( x ) 或 f ( x ) lim . h 0 h
( x0 x ) ( x0 )
x
f ( x0 ) 存在,
且 f ( x0 ) f ( x0 ) a,
则 f ( x ) 在点x 0 可导,
且 f ( x0 ) a.
三、由定义求导数举例
步骤: (1) 求增量 y f ( x x ) f ( x );
y
y x
o
x
四、导数的几何意义
f ( x0 )表示曲线 y f ( x ) y 在点M ( x0 , f ( x0 ))处的 切线的斜率, 即 f ( x0 ) tan , (为倾角)
o
M
y f ( x)
T
x0
x
切线方程为 y y 0 f ( x 0 )( x x 0 ).
割线MN的斜率为
y y y0 tan x x x0 切线MT的斜率为
f ( x ) f ( x0 ) , x x0
f ( x ) f ( x0 ) y k tan lim lim . x 0 x x x0 x x0
二、导数的定义
一、引例
引例1.变速直线运动质点的瞬时速度
设一质点从点O出发作变速直线运动,它经 过的路程 s是时间t的函数: s=s(t),
s
s s(t0 t ) s(t0 ) 平均速度 v t t
s( t 0 )
s ( t 0 t )
当 t 0 时取极限得瞬时速度
s(t0 t ) - s(t0 ) v(t0 ) lim t 0 t
y f ( x x ) f ( x ) ( 2) 算比值 ; x x ( 3) 求极限 y y lim . x 0 x
例1 求函数 f ( x ) C (C为常数) 的导数. 解 (1)求增量 y f ( x x) f ( x) C C 0; (2)算比值 (3)求极限
若 lim x 0 f ( x0 x ) f ( x0 ) x
lim x 0
( x0 x ) ( x0 )
x
f ( x0 ) 存在,
f ( x0 x ) f ( x0 ) 若 lim x 0 x lim x 0
注意:一个函数在某点连续却不一定在该点处可导. ★ 连续函数不存在导数举例 例如前面的例6,
y
y x
f ( x) x ,
o
x
在 x 0处不可导, x 0为 f ( x )的角点.
y
y f ( x)
y
y f ( x)
o
x
o
x0
x
例如,
f ( x )
f ( x)
1 3 x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 第二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三节 隐函数的导数 由参数方 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第四节 高阶导数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