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镗孔设计说明书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工艺设计1 设计任务2 零件工艺性分析3 毛坯的选择4 工艺过程设计5 确定毛坯尺寸、机械加工余量及工艺尺寸第二部分夹具设计1 设计任务2 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3 夹紧机构的选择和设计4 定位误差的计算5 对刀装置的选择6 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和夹紧小结参考书目第一部分工艺设计1.设计任务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轴承座,以下为轴承座示意图:材料:45号钢零件生产纲领:中等批量2.零件工艺性分析零件材料为45号钢,优质碳素结构用钢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
调质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
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表面淬火高。
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况下采用0.35%)。
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冲击。
以下是轴承座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考虑到轴承孔的平行度公差,Φ47K6003.0013.0+-mm轴承孔可以用铣镗床镗孔;(2).轴承孔的侧面和和其他端面都可以考虑用铣床进行加工; (3).工件底面的平面度公差和底面的粗糙度要求,底面需要进行精加工铣削。
(4).两个Φ8的定位销由于有较高的粗糙度要求,有需要进行精加工。
3.毛坯的选择由于零件的材料为45钢,零件的形状规则,同时由于零件属于中批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了便于生产故选用模锻毛坯。
模锻加工工艺的几点优势:①由于有模膛引导金属的流动,锻件的形状可以比较复杂;②锻件内部的锻造流线比较完整,从而提高了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
③锻件表面光洁,尺寸精度高,节约材料和切削加工工时;④生产率较高;⑤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⑥生产批量越大成本越低。
车削轴承孔和钻轴承座安装孔的夹具设计说明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轴承座设计说明书班级:数控1041学号:指导老师:设计人员:设计时间:2012年4月引言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内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比如电机运转方向),并且保持平衡,轴承座的概念就是轴承和箱体的集合体,以便于应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好的配合,更方便的使用,减少了使用厂家的成本.至于形状,多种多样,通常是一个箱体,轴承可以安装在其中。
然而在我们机械领域,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轴承座,所以轴承座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的多见,随着时代的进步,轴承座的种类也变多了。
一般的型号有:(FC)TY型(T)K型UEL型FB型HA型F型(P)Z型PH型PF 型FL型LA型PA型等等。
目录一、轴承座零件图二、轴承座使用功能和重要地位分析三、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四、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分析与比较五、轴承座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基准的选择六、车削轴承孔和钻轴承座安装孔的夹具设计说明七、车削轴承孔夹具和钻轴承座安装孔的夹具总装图八、车削夹具零件图和钻孔零件图九、参考文献一轴承座零件图二、轴承座使用功能和重要地位的分析该产品零件为轴承座,主要是为安装轴承和支撑轴使得能实现机械回转运动而设计制造的。
它的发明大大降低了轴在做回转运动中的阻力,提高轴的使用寿命和安装精度,同时,也降低了轴的安装难度。
轴承座的使用是机械运动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机械使用寿命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零件。
三轴承座加工工艺卡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工序号工种工序内容加工设备刀具10喷沙喷丸机20铣粗铣轴承座底面见光 X5325⊙80YG8面铣30铣铣⊙26油杯孔上表面达图纸粗糙度要求 X5325⊙30三齿立铣40铣铣⊙72圆前端面见光 X5325⊙80面铣刀50铣铣⊙72圆后端面达54mm满足图纸粗糙度 X5325⊙80面铣刀60铣精铣轴承座底面至凹槽底2mm达3.2粗糙度 X532570钳画⊙26油杯孔⊙38轴承孔中心线冲中心眼80钻钻油杯孔深度到35mm镗粗镗轴承孔到⊙37镗半精镗轴承孔到⊙37.8镗精镗到图纸要求钻钻⊙13安装孔四、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分析与比较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满足年产量一万件的生产要求,做出以下两个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并进行比较选择:1)喷沙:主要是清理铸件毛坯上的铁锈、型砂、以及毛刺等2)铣削轴承座底面:为后道工艺提供加工基准面,保证零件的加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车削轴承座底面:也可以满足图纸要求的粗糙度值3.2要求,但是该零件不属于回转体类型,车削加工需要使用专用夹具,这就加大了零件的加工成本,并且设计、制造专用夹具要一定的时间,延长了生产周期。
轴承座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院、系别机电工程学院班级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三明学院2013 年6 月7日目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序言 (1)1 零件分析 (2)1.1零件的生产类型及生产纲领 (2)1.2 零件的作用 (2)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2)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3)2.1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3)2.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3)2.3确定工艺参数 (3)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4)3.1基面的选择 (4)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5)3.3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4 夹具选用 (15)5 总结 (16)参考文献 (17)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设计要求: 1.未注明铸造圆角R52.铸件需经实效处理设计内容: 1.熟悉零件图2.绘制零件图(1张)3.绘制毛坯图(1张)4.编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5.工序卡片(5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2013年 5月27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我们在走进社会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这次有很多收获,比如,我更好的把所学的制图软件知识应用到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本来觉得看起来图挺简单,可是实际上里面有很多细节很容易忽略,查表也花了很多时间,我也从中知道了,做一件事一定要有信心,细心加耐心。
我想再以后出去后我会更好的学习本着力求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本次课程设计达到了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目的。
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实践经验少、资料缺乏,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轴承座的加工工艺的设计规程说明书模板

目录一零件的分析 (2)二确定生产类型 (2)三确定毛坯 (2)四工艺规程的设计 (2)(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2)(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3)(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3)五夹具设计 (18)六个人总结 (24)七参考文献 (24)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上紧定螺丝,以达到圈周向、轴向固定的目的但因为圈孔是间隙配合,一般只用于轻载、无冲击的场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为轴承支架,安装轴承,形状一般,精度要求并不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孔、端面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
底座底面的精度为Ra6.3、孔、端面及孔的精度要求均为6.3。
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2)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及疲劳度,在静力的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
二确定生产类型已知此轴承座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不足100Kg,查《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第7页表1.1-3,可确定该拨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采用专用工装。
三确定毛坯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2.2-5,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9。
这对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有帮助。
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四工艺规程的设计(一)定位基准的选择根据零件图纸及零件的使用情况分析,知Φ62.5的孔,轴承端面、顶面、Φ16 及Φ12的孔等均需正确定位才能保证。
故对基准的选择应予以分析。
(1)粗基准的选择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保证不加工表面和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课程设计轴承座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者指导教师学院年月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内容:1、零件图2、毛胚图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4、结构设计装配图5、结构设计零件图6、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学生指导教师科研室主任年月日目录前言 (4)一、零件的分析 (5)1.1 零件的作用 (5)1.2 零件图样分析 (5)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6)二、确定毛坯 (7)2.1 确定毛坯种类: (7)2.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7)三、工艺规程设计 (8)3.1 选择定位基准: (8)3.2 制定工艺路线 (9)3.3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10)四、各工序的加工参数计算 (11)4.1 铣底平面 (11)4.2 钻Ф9孔及锪Ф13的沉头孔 (13)4.3 铣两直角边 (15)4.4 刨退刀槽 (17)4.5 铣四侧面 (17)4.6 钻(铰)Ф8销孔 (18)4.7 钻Ф6油孔 (20)4.8 钻Ф4油孔至尺寸 (21)4.10 钻Ф15的孔 (22)4.11 扩孔至Ф28 (22)4.12 车Ф35孔至尺寸保证孔的位置 (23)4.13 扩钻至Φ29.7 (24)4.14 加工Φ30孔至要求尺寸 (24)五、夹具设计 (25)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5)4.2定位误差分析 (26)4.3.本步加工按钻削估算夹紧力 (27)六、课程设计小结 (27)参考文献 (29)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师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有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哦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认真查阅资料,切实地锻炼了我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镗孔夹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XX大学课程设计(论文)轴承座加工工艺及镗孔夹具设计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本文是对轴承座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
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
此外还对轴承座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
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
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轴承座镗孔夹具设计。
关键词:轴承座,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AbstractThis article is for the bearing parts processing applica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analysis,including the parts of the plan,the choice of blank,the clamping,the craft route making,tool selection,the determination of cutting conditions,processing documents.Choose the correct processing methods,design the reasonable process.In addition to the bearing part two process designing special fixture.Machine tool fixture of many kinds,among them,the most widely used common fixture, size specifications have been standardized,and a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lant.While widely used in batch production,specially for a workpiece processing services for the fixture,it needs each factory according to workpiece machining 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thesis are boring fixture design fixture design design of bearing seat.Key Words:Bearing seat,processing technology,processing method,process documentation,fixture目录摘要 (II)Abstract (1)目录 (2)第1章序言 (4)第2章轴承座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5)2.1零件的分析 (5)2.1.1零件的作用 (5)2.1.2零件的工艺分析 (5)2.2确定生产类型 (6)2.3确定毛坯 (6)2.3.1确定毛坯种类 (6)2.3.2确定铸造加工余量及形状 (6)2.3.3绘制铸造零件图 (6)2.4工艺规程设计 (7)2.4.1选择定位基准 (7)2.4.2制定工艺路线 (7)2.4.3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2.4.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2.5.1粗铣、精铣左端面 (9)2.5.2铣右侧斜面 (13)2.5.3粗镗、精镗∅47、∅40孔 (14)2.5.4钻铰∅12孔 (15)2.5.5钻3хM6螺纹孔、M4螺纹孔底孔 (16)2.5.6攻丝3хM6螺纹孔、M4螺纹孔 (17)2.6本章小结 (18)3镗孔夹具设计 (19)3.1研究原始质料 (19)3.2定位、夹紧方案的选择 (19)3.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19)3.4误差分析与计算 (21)3.5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22)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全套设计加QQ401339828第1章序言机械制造业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产品,并把它们装备成机械装备的行业。
轴承座设计说明范文

轴承座设计说明范文
一、概述
轴承座是机械设备中的一种重要组件,用于支撑和固定轴承,以保证其以预定的速度运转和准确地定位轴承,以满足机械设备的需要。
轴承座的设计除了要考虑载荷能力外,还要考虑它的重量、体积、加工成本、抗震性能等因素,确保最佳的性价比以及符合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
二、轴承座设计的要素
1、材料:轴承座的材料主要是铸铁、不锈钢和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根据轴承座的用途、工况条件和使用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以确保其具备较高的抗压强度、抗腐蚀能力、防潮能力等特性。
2、结构形式:根据轴承座的使用环境、工况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面板式、螺栓连接式、旋转式等,并考虑到轴承安装的块体结构形式,使其具有良好的负载能力和抗拉强度,从而确保座体的稳定性。
3、抗振能力:由于轴承座要支撑轴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振动,因此,在设计轴承座时,应考虑到设备的振动特性,结构能否有效减少振动,如采用减振垫片或金属振动补偿器等装置,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振能力。
4、加工工艺:轴承座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热处理、机加工、抛光和表面处理等。
轴承座车孔专用夹具及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承座车孔专用夹具及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引言轴承座车孔专用夹具及工艺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设计项目,旨在实现对轴承座车孔过程的自动化和高效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说明书详细介绍了轴承座车孔专用夹具及工艺设计的背景、目的、设计方案、操作流程和预期效果,以及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等内容。
二、背景轴承座车孔是一项关键的加工工序,直接影响轴承座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传统的车孔工艺存在着操作复杂、周期长、费工费时的问题,需要手动定位和调整,效率低且容易出现误差。
因此,设计一个专用夹具及工艺可以极大地提高车孔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轴承座车孔专用夹具及工艺,实现对轴承座车孔过程的自动化和高效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设计方案1. 夹具设计:根据轴承座的尺寸和形状,设计一个可靠的夹具,能够稳定地固定轴承座,并保证车孔的精度和一致性。
2. 自动定位系统:设计一个自动定位系统,能够准确地将轴承座放置在夹具中,并自动调整位置和角度,确保车孔的准确度。
3. 加工工艺设计:通过对轴承座材料和加工要求的分析,设计合适的车削、钻孔和磨削工艺,以保证车孔的质量和精度。
五、操作流程1. 将轴承座放置在夹具中,夹紧固定。
2. 启动自动定位系统,夹具自动调整轴承座的位置和角度,确保车孔准确。
3. 进行车削、钻孔和磨削等加工工艺,完成车孔。
4. 检查车孔的尺寸和质量,如有问题则进行修正。
5. 卸下轴承座,准备下一个工件。
六、预期效果通过设计一个轴承座车孔专用夹具及工艺,预期实现以下效果:1. 自动化:夹具和自动定位系统的设计可以实现对轴承座的自动固定和自动调整,减少人工操作和调整,提高加工效率和一致性。
2. 精度提高:夹具和自动定位系统的设计可以减少由于人为操作和调整引起的误差,提高车孔的精度和一致性。
3. 生产效率提高:自动化和高效化的设计可以减少夹具更换和调整的时间,提高整个加工过程的效率,减少生产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综合设计
题目轴承座¢47孔镗床夹具设计院别机电学院
专业机制专业
级别2010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1.序言 (3)
2.任务介绍 (4)
3.夹具设计 (4)
一、定位与夹紧方案选择 (6)
二、定位误差分析 (10)
三、夹紧力钻削力计算 (11)
四、夹具零件以及工艺分析 (13)
4.总结 (14)
5.参考文献 (15)
1.序言
对我而言,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完成了对轴承座零件¢47孔镗床夹具设计的夹具设计,通过这次设计,我了解到了关于夹具设计相关的零件,如夹具体的设计、定位元件(定位销、支承板等)、夹紧机构、对刀装置等等。
是在我们对机械相关课程和生产实习综合运用进行的一次锻炼。
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这次设计更加巩固了我对CAD、PROE制图软件的应用。
非常感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镗孔夹具设计
2.任务介绍
轴承座:为箱体类零件,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承受冲击载荷。
零件三维图模型截图如下:
零件二维图如下:
镗¢47孔
工序图: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轴承座¢47孔镗床夹具设计
设计清单:
1、用三维工程软件(PROE)设计夹具方案结构示意图。
2、夹具总装图(AUTOCAD)。
3、主要非标准件零件图(AUTOCAD)。
4、设计说明书(需含夹具设计方案、夹具设计原理说明、定位误差分析和夹紧力计算)。
5、以上所有资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3.夹具设计
一:定位与夹紧方案选择
1.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工艺对轴承座两端面的尺寸精度没有要求,端面对底面有0.02的垂直度误差要求,故选择底面为定位基准,考虑对底面的平行度的要求,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定位,采用分别在两个支承板上固定一个圆柱定位销和一个菱形定位销配合在底座的对角线处。
其中支承板限制3个自由度,圆柱定位销限制2个自由度,菱形定位销限制1个自由度。
2.夹具设计方案确定
根据要求,铣轴承座上端面到尺寸为50mm,端面粗糙度1.6,端面与底面的垂直度误差要求0.02mm,现设计夹具方案有:方案一:采用压板,螺栓连接,采用气缸夹紧,这种夹紧方式夹紧力可靠,辅助时间短,工人劳动强度小,但是成本高。
方案二:采用压板,用螺栓、螺母连接,利用手动夹紧,这种夹紧力小,成本低。
本次设计零件为大批量生产,要求成本低,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夹紧力要求不高,因此夹具方案采用方案二,利用螺栓、螺母手动夹紧。
夹具上装有对刀装置,可使夹具在一批零件加工之前很好的对刀(与对刀塞尺配合使用);同时通过支承板固定在夹具体上,通过定位销将工件定位在两个支承板上,这样可以保证加工精度,有利于铣削,提高加工工艺性。
3.工件工装方式如图:
4.夹紧机构选择
此零件需六点完全定位,只需一个方向夹紧,所以采用竖直方向的夹紧就够了。
采用移动压板夹紧,适于大批量生产。
夹紧机构配合图和总装配图如下:
5、
三维图
二维图、
二:定位误差分析
对于端面与底面的垂直度误差分析,一般取工件上相应公差带1/5~1/2,最常用的是1/3~1/2,此处取1/3,由《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3-14和表3-15得
垂直度误差T(e)=1/3(0.02+0.01)=0.01<0.02
故满足要求
因为采用一面两孔定位
ΔDW=δD1+δd1+Δ1min=0+0.015+0=0.015mm
ΔJW=tg^-1[(δD1+δd1+Δ1min+δD2+δd2+Δ
2min)/2L]=tg^-1[(0+0.015+0+0+0.015+0)/2/74]=0.012mm
∆=jb∆±db∆
dw
由定位方案可知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所以db
∆=0。
夹具的定位误差为dw
∆=0.012mm,
∆=jb∆±db
对于端面长度尺寸50的定位误差没有要求,由上定位误差不大,所以符合精度要求。
三:切削力与夹紧力分析计算
刀具:镗刀
刀具参数:r0=10~15 σ0=8~12 α=5~8 β=15~25 D=63mm Z=8 αf=0.25mm/z αρ=2.0mm
由参考文献《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9可得铣削切削力的计算公式:F=Cρ·(aρ^1.1)·(fz^0.72)·(D^-1.1)·(B^0.9)·z·Kr 由参考文献表1-2-10得:Cρ=510
对于灰铸铁:Kρ=(HB/190)^0.55
取HB=175,即Kρ=0.96
所以F=510×2.0^1.1×0.25^0.72×63^-1.1×60^0.9×8×0.96=640.69N
由《机械加工工艺员施工员手册》表1-2可得:
垂直切削力:Fcn=09F=576.62N(对称铣削)
背向力:Fr=0.55F=352.38N
根据工件受切削力和夹紧力的作用情况,找出在加工过程中对夹紧最不利的瞬间状态,按静力平衡原理计算出理论夹紧力。
最后为保证夹紧力可靠,再乘以安全系数为实际所需夹紧力的数值。
即:
Wr=K·F
安全系数K按下面计算
K=K0 K1 K2 K3 K4 K5 K6
式中:K0~K6为各种因素的安全系数,见参考文献《机械夹具设计手册》表1-2-1可得K=1.2x1x1.2x1x1.3x1x1.5=2.805
所以Wk=K·F=640.69X2.805=1799.06N
Wk=K·Fcn=576.62X2.805=1617.42N
Wk=K·Fρ=352.38X2.805=987.37N
由计算可知所需夹紧力不是很大,为了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决定用手动螺旋夹紧机构。
Wo=Q·L/【r´·tgΦ1+r z·tg(α+Φ´2)】
M Q=W0·【r´·tgΦ1+r z·tg(α+Φ´2)】=Wk·【r´·tgΦ1+r z·tg (α+Φ´2)】·(L/l)·(1/η0)
式中参数有《机械夹具设计手册》表1-2-20~26可查得:
其中L=60 r´=7.78 r2=3.7565 α=1°49´Φ=9°50´ Q=80 螺旋夹紧力:W0=2260.93N
所以W0 > Wk
经过比较实际夹紧力远大于要求的夹紧力,因此可以采用该夹紧机构。
四、夹具的零件和装配工艺性分析
(1)工艺性分析
在夹具体装配过程中,主要是将两个定位销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承板上,靠圆柱式定位销4与菱形定位销11与工件底座上的孔配合连接在一起。
夹紧机构采用移动压板夹紧,操作较方便。
支承板与夹具体间一般不拆卸,一次性装就可满足生产要求。
如图所示:
(2)主要零件的选择
夹具体:由于工件尺寸相对较大,宜采用铸造。
又因为夹具体上表面与支承板进行配合,所以与支持配合的上表,面经过粗铣-半精铣-精铣达到所要求的加工精度;下表面与工作台配合,定位销:采用机加工成型。
由于定位销是保证工件加工符合所要求技术的关键性零件,因此定位销需要精加工,并测量轴径,使其加工尺寸及加工精度符合技术要求。
4.小结:
本次课程设计是专用夹具设计。
夹具设计运用了工件定位、夹紧机构及零件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基本掌握了零件的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
本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是由于本人对Cad画图软件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在画图遇到复杂图和难的地方时显得力不从心,使图不能达到预期设计出来的水平。
二是本人对换档叉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的不够熟练,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造成走许多弯路,设计速度缓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进一步实践来解决。
总的来说,这次设计,使我们在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得到了一次较好的训练。
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夹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床夹具图册》孙巳德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图》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机床夹具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李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机械加工工艺员施工员手册》陈宏钧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