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概况
对临安的理解

对临安的理解
临安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杭州市区以西。
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迹,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
临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它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宋朝时期,临安成为中国的首都,这个时期被称为南宋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在那个时期,临安的人口超过了一百万,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临安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它有很多古老的桥梁、运河和河流,这些都是临安的标志性景观。
此外,临安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如天目山、仙都岩和梅城镇等。
临安的经济发展也非常快速,它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和商业城市。
在临安,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如阿里巴巴、华为、中兴等,这些企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是使临安成为了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中心。
总的来说,临安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工业。
临安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 1 -。
南宋都城临安繁华与文化的中心

南宋都城临安繁华与文化的中心南宋都城临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不仅繁华盛大,还是文化的中心。
它位于现在浙江省杭州市附近,作为南宋的都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探讨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一、临安的繁华景象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自身就拥有繁华盛景。
南宋政府大力发展经济,临安成为当时华南地区的商业中心。
这里的市集繁忙且繁荣,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彰显着浓郁的商业氛围。
此外,临安还拥有宏伟壮丽的宫殿和建筑群,充分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
二、临安对文化的促进临安不仅是繁华的商业中心,还是文化的中心。
南宋时期,许多文化名人聚集于此,使得临安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1. 学术繁荣临安有众多的书院和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文人墨客。
学问之风盛行,儒学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同时,由于政治的宽松和稳定,各类学术研究也得以蓬勃发展。
2. 文化交流临安是当时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吸引了许多文化名人前来交流和创作。
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为临安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许多文人都在临安创作了优秀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财富。
3. 文化传承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文化资源包括临安的建筑、传统艺术以及当时的习俗等。
这些文化传统得到了后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国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临安文化的特点临安的文化独具特色,与其他时期和地区的文化有所不同。
1. 融汇南北文化临安是南方的都城,与南宋的北方政权形成鲜明对比。
临安的文化融汇了南方与北方的特点,既有南方文化的柔和与细腻,又兼具北方文化的豪放与壮丽。
这种文化的融合使得临安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2. 注重儒学与实用主义南宋时期,临安注重学术研究和实用主义相结合。
儒家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播,但与此同时,实用主义的思想也受到了重视。
这种注重实用性的文化特点,使得临安的文化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并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临安介绍

临安是首批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拥有"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书画 艺术之乡""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等称号,两次跻身 "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今年被列 为浙江省十七经济强县(市)之一。临安山清水秀、 风光迷人,森林覆盖率达74.9%。境内有天目山和 清凉峰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天目山被列入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还有青山湖国家级森 林公园,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数十处名胜景点。 湖光、山色、巨树、溶洞、峡谷、飞瀑、温泉等形 成了临安独特的自然风光。 临安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繁衍 生息。西汉时设县建制是,是吴越国王钱谬故里和 墓葬地。历代以来人才辈出,宋代大文人洪咨夔, 清代数学家方克猷,革命烈士来学照,爱民模范赵 尔春,高原赤子陈金水等都是 而入佛门,禅寂於玲珑山。墓在钟楼 北面太白 。碣题“琴操墓”三字, 明许大颖题。原墓石鳞切。十年动乱 中被毁,近年重修,为水泥砌筑。相 传琴操邂逅东坡,东坡怜其慧,劝及 早从良,琴操信口歌曰 :“谢学士, 醒黄梁,门前冷落稀车马,世事升沉 梦一场,说什么鸾歌风舞,说什么翠 羽明档,到后来两鬓尽苍苍,只剩得 风流孽债,空使我两泪汪汪,我也不 愿苦从良,我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 佛往西方。”东坡为之落藉。琴操削 发为尼,于玲珑山别院修行,死后葬 此。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对仅“一捧 荒土,一块粗碑”的琴操墓很有感慨, 留下一首诗:“山既玲珑水亦清,东 坡曾此访云英”。
我的家乡古朴的临安

我的家乡古朴的临安临安,位于浙江省西部,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
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首先说说临安的历史。
临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市,早在两千多年前,临安就是吴越国的都城。
当时的临安是繁华而富饶的,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宋代时期,临安成为了当时的都城,这个时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临安盛世”。
临安不仅是国家政治经济中心,还是文化艺术的繁荣之地。
当时的临安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艺术品而闻名于世。
其次谈谈临安的自然景观。
临安地处山水之间,自然环境优美。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天目山,被誉为中国的“山中仙境”。
山上有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和美丽的瀑布,吸引了许多登山爱好者和自然探险者前来一探究竟。
另外,临安还有西湖的一部分——临安西湖,风景如画,宛如诗中描绘的江南水乡。
湖边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令人心旷神怡。
再者谈谈临安的文化特色。
临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
这里有传统的杭绣艺术、竹编工艺和陶瓷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流传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此外,临安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庙宇和古建筑,如灵隐寺和横村古镇等。
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最后说说临安的美食。
临安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
当地的农产品新鲜且品质优良,使得这里有许多美味佳肴。
例如,临安有特色的杂粮面食、古法烤鱼和山珍海味等,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临安还以茶叶产业而闻名,名产有西湖龙井、太子龙茶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总之,临安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和美味的食物。
每一次回到家乡,我都能够感受到这里的别样魅力。
临安是我心中永远的家,永远都有一种情感牵动着我,让我对这座古朴的城市无法忘怀。
临安天气

临安天气临安天气临安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于杭州市西北部。
临安拥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临安的天气情况。
春季(3月-5月)春季是临安温暖回暖的季节,局地已经进入了四月的初夏气息。
春季时,白天气温逐渐回升,最高气温在15℃至25℃之间。
早晚温差较大,需要注意添减衣物。
春季还是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可能出现强降温天气,需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适应措施。
夏季(6月-8月)夏季是临安气温最高的季节,气温常常超过30℃,最高可达35℃以上。
夏季湿度较高,有时还会有强降雨或雷雨天气。
出门时,需要注意防暑降温,携带雨具以防雷雨突袭。
在夏季,临安的乡村风光尤为迷人,可以去山区或临安外滩等地,感受乡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秋季(9月-11月)秋季是临安气温的过渡季节,气温渐渐降低,最高气温一般在20℃左右。
秋季的天空湛蓝,适宜户外活动。
临安的秋天风景怡人,山水浑然一体,金黄的稻谷、红叶占据了田野和山坡,携带相机来一次赏秋之旅,定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冬季(12月-2月)冬季是临安最寒冷的季节,气温较低,最低可达0℃以下。
冬季临安偶有降雪,增添了冬天的浪漫气息。
出门时,请穿着厚重保暖的衣物,避免受冻。
冬季也是临安温泉旅游的盛季,可以去泡温泉消除寒冷的寒气。
总的来说,临安的天气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适合各类户外活动。
临安的春天绿草如茵,夏天可感受乡村的生机;秋天观赏红叶的美景,冬天泡温泉养生放松身心。
当然,无论是春夏秋冬,关键还是要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适应措施,确保自己的安全与舒适。
临安的天气永远都在变化,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用不同的季节去感受临安的天气,也是一种难忘的体验。
临安城区古迹介绍

临安城区古迹介绍临安城,又称钱塘新城、金华城,是中国南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余杭区、拱墅区、临安区。
临安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古迹众多,让游客可以一窥古时临安的繁华与美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临安城区的古迹吧。
一、天目山风景区天目山风景区位于临安市南郊的天目山,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与宗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区内有着许多名胜古迹,如天目山寺、玉女洞、竹林寺等。
天目山寺是一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古刹之一。
寺内有众多古建筑,如梵音阁、法雨楼、护法殿等,寺内的“听竹轩”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二、大观文化景区大观文化景区位于临安市区,是一处集文化旅游、时尚消费、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
景区内有着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如南宋时期的安合院、北宋时期的观音阁、清代时期的智珠殿等。
安合院是临安城区目前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建于南宋大观年间,是一座古老的书院,曾经是南宋时期临安城的文化中心。
三、横店影视城横店影视城位于临安市东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
影视城内有各种古代建筑,如明清宫殿、古代店铺、民国街区等。
影视城内的景点众多,如《大明宫词》的大明宫、《甄嬛传》的后宫、《芈月传》的芈月庙等。
游客可以在影视城内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魅力。
四、临安古城临安古城是临安市区内最具历史价值的地方之一,也是唯一一处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城,曾经是南宋时期的都城。
古城内有着众多的古迹,如皇城、福佑门、净寺、天一阁等。
福佑门是临安古城内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通往皇城的正门。
福佑门的门楼高大雄伟,门洞宽敞,门前的狮子雕像更是栩栩如生。
以上就是临安城区的部分古迹介绍,这里还有许多未被介绍的古迹等待游客的探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临安的历史魅力吧。
杭州临安区旅游景点

杭州临安区旅游景点
杭州临安区是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古称临湖,位于钱塘江畔,区内历史名胜古迹众多,以及美食、壮美的山水风光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今天,我们就带您一步步了解杭州临安区旅游景点。
第一步:品兹墨道茶文化园
品兹墨道茶文化园位于临安城区西北部,是一个集茶文化、茶艺、茶史、茶叶加工和茶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园区。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临安特色茶叶,更可以了解临安的茶文化历史,学习泡茶技巧,感受茶道文化韵味。
第二步:大峡谷景区
临安大峡谷景区位于区内青山景区内,距离市中心不远,景区内各种自然风光尤为壮观,因其山比海拔高差较大,景区内有各种海拔角度不同的天梯,因此被誉为“山地旅游运动之首”。
在大峡谷里,游客可以参加各种运动,了解大自然风光,感受肾上腺素的激增。
第三步: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临安区西部,尤以江村大峡谷景区景点最为有名。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九峰山的山体景色壮美、风光优美,其中以走窄门、瞭望台、神仙塔、虎跑、卧龙山、掛旗山、观音山七大景点为经典,堪称“江南第一峰”。
第四步:临安清凉峰景区
临安清凉峰景区位于区内北部,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景区内有山泉、树林、石壁和山谷等自然景观,同时也
有一些古老寺庙和庭院建筑。
这里还有一些悬崖峭壁,用来攀岩和俯瞰美景尤为惊险刺激。
综上所述,杭州临安区的旅游景点非常丰富多彩,因此区内各种旅游景点都值得一游。
无论是品茶、欣赏自然风光、攀岩、体验山地运动等等,都能让游客在旅途中获得充足的快乐与享受。
南宋文化名城临安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评析

南宋文化名城临安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评析一、临安简介与历史背景1.1 临安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临安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城之一。
它自东晋时期开始有人繁衍居住,南宋时期被选作为首都,在那段时间达到了辉煌巅峰。
1.2 南宋时期及其特点南宋时期,即1127年至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
由于北方遭受外族侵略,绝大部分国土被金朝所控制,南方的临安成为了南宋政权的中心。
二、临安的历史价值2.1 首都遗址保留情况尽管经过千余年的沧桑变迁,仍能看到一些保存完好、代表性强烈的建筑和文化遗存。
如现存的金庸所写《天龙八部》中描述过长春真人道观等建筑碑刻艺术;以及清河洞、百花洲等自然景观。
2.2 历史事件与传说故事临安也是许多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的发生地,如建炎年间宋高宗赵构执意迁都临安,开创了南宋时期;还有杨公堤、艳窗图等脍炙人口的传说。
三、临安的艺术价值3.1 建筑艺术临安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南宋时期的建筑风尚。
象征性伟大的海西府城遗址、拱心石桥、梅峰书院等建筑物呈现出了精湛绝伦的工艺和设计。
3.2 绘画与书法艺术南宋时期是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临安这个文化名城中,吸引来自各地的文人墨客,他们在此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3.3 文学艺术临安也孕育了一代代杰出文学家,如苏轼、辛弃疾等名家都曾在这里活动并创作过众多作品。
他们通过诗词歌赋表达了对临安的热爱和赞美。
四、临安的影响与保护4.1 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作为南宋时期的首都,临安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成为南宋皇帝统治中心,推动了南宋政权的发展。
同时,临安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学者。
4.2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为了保护临安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政府和当地居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了各种管理机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维修,并将其开发成旅游景点,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结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艺术角度来看,临安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化名城,具有极高的价值和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临安、於潜、昌化相继解放后属临安专区。
1953年撤销临安专区改属嘉兴专区。
1955年,於潜、昌化划入建德专区。
1957年,临安县划入建德专区。
1958年,撤销余杭县,并入临安县;撤销於潜县,并入昌化县;同年12月,撤销建德专区,临安、昌化划归嘉兴专区。
1960年撤销昌化县,并入临安县,划归杭州市领导。
1996年临安撤县建市2009年9月7日临安被授予“中国山核桃之都”2009年9月19日临安荣获“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城市”2009年12月23日-24日临安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市建设考核验收,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市”2010年2月24日临安荣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1年4月8日“中国竹笋美食风景名胜浙西大峡谷浙西大峡谷位于浙皖接壤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内。
地处浙江西北部而名"浙西"。
峡谷境内山高水急,山为黄山延伸的余脉水为钱塘江水系的源流。
峡谷旅游区为线型环带状,全长80公里,共分三个景段。
第一景段自龙岗地塔起至鱼跳八仙潭止,俗称"龙井峡"为巨溪流经的坞谷,长约18公里。
龙井峡内奇峰秀瀑,危岩多峭,有"白马岩中出,黄牛壁上耕"之誉。
第二景段自鱼跳华光桥起至上溪太子尖止,称之"上溪峡",长约26公里,峡谷地势高峻,水流湍急,山石奇趣,又是国宝鸡血石的唯一产区;第三景段称"浙门峡",自太子尖起至马啸狮石垅村止,全长近30公里,峡谷内山瀑叠生,石岚争俏拥有大小石门等知名度极高的奇观妙景。
浙西大峡谷一经发现,就得到旅游界的首肯,浙江省旅游局的专家称之为"华东第一旅游峡谷"。
具有五个之最的优势:即在华东地区内,浙西大峡谷是"峡谷最长;植被保护最好;山水风光最佳;峡谷区内居住人口最少和离开沪杭大都市距离最近"。
目前已建成开放,接待游客的仅是第一景段"龙井峡"。
主要景点是:柘林瀑、剑门关、嬉水滩、社门湾、老碓溪、婚育风情文化苑\狮象湾、白马崖等。
临安山水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歌手心然也在其歌曲《临安初雨》中唱到:“临安初雨,一夜落红”正源昌化溪,支流天目溪。
昌化溪与天目溪于紫溪汇合口至乐平七坑,为分水江境内河段。
紫溪东南流至倒水坞纳紫坊水;至乐平下纳沈家、里坞水,七坑上纳七坑水,东南流出市境。
全长8公里。
河道平坦、开阔,落差2米。
昌化溪和天目溪会合口河道宽171米。
七坑白云人家村大峡谷镇上坪村历史名人洪咨夔洪咨夔(公元1196—1236年),字舜俞,号平斋,南宋於潜嘉前人,后迁居临安新溪,他早年中进士,居官直言敢谏,曾得宋理宗常识,称他“鲠亮忠悫,有助新政”。
后因触犯权贵,被弹劾削职。
此后虽曾复职,仍然为权臣所抑,以至“十年不调”。
他博学善文,尤专经学、诗词,著作有《春秋说》三卷,《西汉诏令揽钞》(已佚),《平斋文集》三十二卷。
他的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代毛晋将他编入《宋六十名家词》。
洪咨夔一生酷爱读书,不仅著作较多,而且藏书甚富。
据载他的藏书有 1.3万卷之多,藏于天目山宝福寺,名“闻覆阁”,后称褒忠院。
因此洪咨夔还称得上是古代一位难得的藏书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
浙江省临安市申报的“钱王传说”入选,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钱镠钱镠(公元852-公元932),字巨美,浙江临安人。
公元893年为唐镇海节度使。
五代时被封为吴越国国王,定都杭州,公元978年归北宋。
从历史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钱王不仅是雄居一方、身经百战、智勇双全、文韬武略的君主,更是一位深谋远虑、审时度势,顾全大局有作为和有恩于吴越百姓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书法家。
吴越国王钱镠(公元853年至932年),杭州临安人,出身贫苦,16岁时贩私盐起家,唐末五代雄踞两浙。
他奉行“保境安民、善事中国”的基本政策,据十三州一军之地,偏安江南86年之久,使吴越之富“甲于天下”,奠定了太湖流域“鱼米之乡”和苏杭“人间天堂”的经济基础。
钱王传说,是以吴越国王钱镠生平事迹衍化而成的民间传说。
钱王传说源远流长,关于他的出生,民间有多种传说。
钱王去世后,宋朝皇帝对钱王及其后人册封。
其传说故事在他家乡临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宋元笔记中,宋文莹《湘山野录》、林禹《吴越备史》、毕仲询《幕府燕闲录》、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刘一清《钱塘遗事》等地方志中均有记载。
凡钱王活动过的地方,几乎都有他的传说故事,并扩展到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
钱王传说内容丰富,有钱王生平、家世传说;有钱王见义勇为、智勇过人传说;有艰苦创业、建功立业传说;有除暴安良、关心百姓疾苦传说;还有地名、地方风物及风俗传说。
近年来,钱王传说大量被创作成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这些文学艺术在民众中产生很大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口头故事的传播。
钱王传说是庞大的“传说群”,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结晶,具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钱王传说从唐末五代开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诸方面。
对研究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钱王传说涉及风俗、物产、人物、地名等各方面,民间至今流传着说“若要孝敬爹娘,看看钱王背娘”、“一分本事一分钱,十分本事贩私盐”的俗语,作为世代相传的传说,寄寓了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反映了民众的传统文化心态和审美要求,具有浓郁的吴越文化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印记。
以钱王传说为题材的文艺作品门类齐全,除口耳相传外,还有戏曲、曲艺、电影、电视等样式的搬演,流布甚广,是我国民间传说的艺术奇葩。
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垦荒屯粮,捍筑海塘,治理太湖,疏浚西湖,开拓海运,发展贸易,扩建杭州、苏州等中心城市,奉行“善事中国,保境安民”基本国策,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使吴越富甲天下,“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
其德于斯民甚厚”。
钱王审时度势,顺应历史,纳土归宋,生灵免于涂炭,使子孙安定相传,既保障了吴越国的长治久安,更使吴越国获得了前所末有的发展,为长三角在统一的宋代及以后千百年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王“善事中国”“纳土归宋”的治国理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领土完整,有利于增强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钱氏后裔尊教重学,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钱王传说,真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爱憎。
从钱王传说的许多侧面,可看出钱镠治国有方,审时度势,招揽人才,采纳谏言,不忘乡谊等品德,当下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隽永的审美价值。
近年来,杭州市临安文化部门加大了对钱王传说的传承与弘扬,一是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面收集、整理钱王传说资料,加大对钱王传说相关历史文化建筑遗存的保护和修缮;二是在青少年中开展钱王传说传讲活动,建立中小学传承基地,公布命名钱王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传承机制;三是加强保护和研究,充分发挥《钱镠研究》作用,编辑出版《钱王传说》;四是组织举办以“钱王传说”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筹建钱王文化展示馆,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发挥“钱王传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主要贡献一、吴越文化的创立者钱王本人不仅能征善战,还留下许多诗文,诗文中多显英雄气概,令人仰慕。
不仅如此,他的书法也颇有造诣,擅长草隶,蜚声中原。
五代前后吴越地区文化名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也可窥见文化发展之一斑。
当代著名教授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古文鉴赏大词典》中收录的五代前文化名人86人,其中吴越地区为7人,占8%;五代及其后的文化名人114人,吴越地区为33人,占30%。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五代前名家30人中吴越地区仅有1人,占3%;五代以后的名家33人,吴越地区达11人,占30%,两个30%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它反映了钱氏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吴越地区一跃而成为文化之都和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钱氏是功不可没的。
二、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的开拓者自秦至唐的一千多年中,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一直在北方。
经过唐末藩镇割据、苛政暴敛及连年战乱和频繁的自然灾害(仅公元910-953年,黄河决口及其他大水灾即达24次之多),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人口锐减。
而与此同时,南方诸割据政权,即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发展了生产,繁荣了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地区。
五代时,南方诸政权中,吴越国是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
在钱王“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指导下,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手工业、商贸业和文化事业,扩建杭州、苏州等中心城市,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终于使吴越的经济和文化跑到了五代诸分裂政权的前列,也使钱王成为这一重大转移的重要功臣和开拓者。
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繁荣始自钱王开创的吴越时期。
钱王在发展经济中首先紧紧抓住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整治了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从而把吴越建成了鱼米之乡。
钱王还十分重视晒盐、制茶、制瓷、织业等手工业的发展。
丝织业的发展又刺激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使境内“桑麻蔽野”,蚕季出现了“青巷摘桑喧姹女”的热闹景象。
吴越之地已成为全国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中国的“丝绸之府”。
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苏州、杭州均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人间天堂”,而今日的繁荣都是与钱王早年的努力分不开的。
仅以杭州为例,钱王自灭刘汉宏,坐镇杭州,后又平董昌,统一“两浙”正式建立吴越国后,从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到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的18年间,钱王带领军民5次扩建杭城,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元907年,扩建牙城时,有术士向钱王献策,如在旧基扩建,国祚只有百年,如填西湖更建,可以延长十倍,钱王回答说,百姓靠湖水为生,无水即无民,哪有千年不变的真主?有国百年就心满意足了,并且化大力疏浚西湖,后人有“留得西湖翠浪翻”句赞扬他。
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钱王增调军民数十万在沿江北岸,从六和塔到艮山门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大作战,并采用立幌柱、打竹笼的科学方法降服汹涌的湖魔,筑起了一道长338593丈的捍海石塘,彻底根治了杭州城的潮浸之患,也留下了“钱王射潮”的美丽传说。
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倡导者当年钱王衣锦还乡,其父钱宽却避而不见,他对钱王说“吾家世代田渔为事,未曾有贵达如此,至今为十三州主,三面受敌,与人争利,恐祸及吾家”的教诲,对钱王后来实行的“保境安民”、“事奉中原不失臣节”的方针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