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新人教版(20200420015404)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专项复习试卷(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专项复习试卷(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专项复习试卷(含答案)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专项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务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 (2)孰若孤(____________)(3)见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刮目相待(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以为师矣B.及鲁肃过寻阳力所能及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又数刀毙之D.结友而别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二、课外阅读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歌(唐)韦元甫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

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积累(解析版)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积累(解析版)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古诗文阅读———课外文言文积累【考点】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主要考查疏通文意的能力,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要能读懂文言文,首先是对文言词语以及语句的理解。

【常见题型】1 文言词语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即“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如“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卖油翁》中“尝射于家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题中“廷式尝坐小谴的“坐”,结合语境可知“坐”应为“定罪”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技巧四: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

技巧五: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内容理解与概括这类题型常常会作以下题目要求:(1)概括选文内容;(2)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3)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以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

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漳州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下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

漳州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下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

漳州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下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一、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谈笑有鸿儒..其..②人不堪忧③有仙则名.④如.愚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上的一律无效。

2.试题4页,答题卡2页,共6页。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答题前请正确填写答题卡前端的考生信息并仔细阅读注意事项。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点缀.(zhuì)颤.抖 (chàn) 告罄.(qìn) 锲.而不舍(qiè)B. 钦.佩(qīn) 忏.悔(chàn) 愧.怍(kuì) 忧心忡忡.(zhōng)C. 毋.宁(wú) 修葺.(qì) 折.损(zhé) 仙露琼.浆(qióng)D. 炽.热(zhì) 负荷.(hè) 羸.弱(léi) 迥.乎不同(jǒng)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取谛伫立告罄姗姗来迟B.猥锁伶仃轮廓忧心忡忡C.紫藤晌午闲暇心有灵犀D.踌躇污秽吞噬语无轮次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她在家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真是祸不单行....。

B.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C. 王教授是一位民俗专家,但他还是经常向民间老艺人请教,真可谓不耻下问....。

D. 奥运会开幕式上,大家不期而至....,共同欣赏难得的体育省会。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

文章选自其著作《铁箫人语》。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伟大的悲剧》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九)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九) 课外文言文阅读
MING XIAO KE T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
(五)南康直节堂记 苏辙
南康太守①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 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 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 居,杉之阴,府吏之所蹲伏②,而簿书之所填委③,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 而以“直节”命焉。
MING XIAO KE TANG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②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 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晳(xī)③嗜羊枣,非不嗜脍炙④也,然 谓之嗜脍炙,曾晳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 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 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MING XIAO KE TANG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请舍.其过 (2)法不可违. (3)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4)我安.能亏法
( 舍弃,引申为赦免 ) ( 违犯 ) ( 另外 ) ( 怎么 )
MING XIAO KE TANG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C )
MING XIAO KE TANG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③,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 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 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选自《南史》) 【注释】 ①畋(tián)猎:打猎。②麞(zhāng):同“獐”。③马圈:古地名,今 河南省镇平县内。

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天津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天津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1-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

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因.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田莱⑥垦辟,野无惰农。

及至邑,则鄽肆⑦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

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

以是知其必善政也。

”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

”即日同荐于朝。

希颜后为发运使⑧,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

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

③天使:皇帝的使者。

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

⑤驿传(zhuàn):驿站。

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

⑦鄽(chán)肆:店铺。

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候”都是官职名。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问曰(2)闻.更鼓分明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答案】13. (1)于是,就(2)听到,听见14. (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

15. 通过与范延贵的对话,张咏了解到张希颜善于政事,是一位好官员;范延贵以政绩和才能来评价张希颜是好官员,知人识人,所以张咏认为范延贵也是一位好官员。

张咏爱才惜才,为国举贤,因此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得到理解能力,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于是问到。

因:于是,就。

(2)句意:听到打更的鼓声分明。

闻:听到,听见。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谓:_______(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4)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阅读选文,摘选或总结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文中孙权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劝说的艺术。

他先一语道出吕蒙“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指出“学”的必要性,面对对方“军中多务”的借口,他继而表明自己并不期待吕蒙(1)“_______”,只要吕蒙用(2)“_______”的读书方法了解历史即可,最后他还(3)_______指出读书的收获,终于使吕蒙“乃始就学”。

4.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二)(2021春·安徽马鞍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及.鲁肃过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九)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随州中考改编)欧阳修传(节选)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
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
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________________
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

这里指遵从。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断两处)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母尝.谓曰尝:曾经
(2)我求其.生其:代词,指犯人
(3)不得.尔得:成功
(4)犹.失之死犹:仍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2)修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

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

[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

[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欧阳修听从母
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附参考译文:
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处理文书,多次放下文书
叹息。

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能让他不死吗?’他说:‘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常常想让
他活下来但是仍然判他死,而一般做官的人都是想让他死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话,我都听熟了。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二)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
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五》) ________________
①牖(yǒu):窗户。

②施(yí):延伸。

③还(xuán):掉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施尾于.堂于:在 (2)弃而还走.走:跑(逃跑)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
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讽刺那些口头上爱好,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
旦真正接触,不但不爱它,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的人。

附参考译文:
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天上
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看到
了,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
欢龙呀,他喜欢的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

(三)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①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
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②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
执辔愈恭。

(选自司马迁《史记》) ________________
①大梁夷门:战国魏都城的东门。

②摄:整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家贫.贫:贫寒
(2)为.大梁夷门监者为:是
(3)欲厚遗.之遗:给予,赠予
(4)欲以.观公子以:用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公子这时候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

3.概括“公子”和“侯嬴”的品质特点。

公子:礼贤下士;侯嬴:不慕名利,聪明智慧。

附参考译文: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

公子听说了这个
人,就派人去拜见,想送给他一份厚礼。

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修养品德,洁身自好几十
年,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

”公子这时候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


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
侯先生。

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上,丝毫没
有谦让的意思,他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

公子手握缰绳,态度更加恭敬。

(四)穆公亡马
秦穆公①亡马,岐下野人②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

吏逐得,欲法之。

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

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

”乃饮之酒。

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
死,以报食马之德。

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选自《资治通鉴》) ________________
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②野人:农民。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秦穆公亡
.马亡:丢失
(2)欲法.之法:依法处置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农民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着吃了。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示例]以德服人。

4.从文中可以看出秦穆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示例]胸怀宽广,能体恤百姓的人。

附参考译文: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农民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着吃了。

官吏追捕到这些人,准备依法处置(他们)。

秦穆公说:“有道德的人不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

我听说吃
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

”于是就给他们酒喝。

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多个人听说秦穆
公被晋军围困,个个拿着武器为秦穆公拼死作战,来报答秦穆公当初让他们吃马肉、饮酒的恩德。

于是,秦穆公俘获了晋侯回到秦国。

(五)推敲
《刘公嘉话》①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
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________________
①《刘公嘉话》:唐朝韦绚所撰。

因为所记之事都是听刘禹锡讲的,故名。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韩立马良.久良:很
(2)岛初赴举
.京师举:参加科举考试
(3)遂于.驴上吟哦于:在
(4)遂并辔而.归而:连词,表修饰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他)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不能确定用哪
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画“推”“敲”的姿势。

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严谨;②文章不厌百回改;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

4.你还能举出关于“推敲”的故事或例子吗?
[示例]王安石将其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了多次,最终选择了“绿”。

附参考译文:
《刘公嘉话》上记载:贾岛初次去京城考试。

一天他骑着毛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之句。

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

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不能
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画“推”“敲”的姿势。

韩愈当时是吏
部权兆尹,贾岛不知不觉地冲撞到仪仗队的第三节,被侍从押到韩愈身前,贾岛于是对韩愈讲了
自己作诗的经过。

韩愈在马上停了很久,对贾岛说:“‘敲’字比较好。

”于是与贾岛一起回到
了自己的府邸。

在一起谈论诗歌,两人最后成了好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