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7

合集下载

0303+梁伟展+昼夜长短变化和光照图

0303+梁伟展+昼夜长短变化和光照图

昼夜长短变化和光照图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从直射点的位置看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①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且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从赤道到极圈范围内,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2.从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看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相反。

(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3. 从晨昏线的倾斜上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计算1.在一般光照图上,先看某地昼弧或夜弧所跨弧的经度数,然后用下面公式计算昼长或夜长:2.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或夜长)时间相同;计算地方时,一般不考虑地形、大气作用等对昼长的影响,因此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则该地昼长=(12-日出时间)×2或昼长=(日落时间-12)×2或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夜长短(最终版)

昼夜长短(最终版)

昼夜长短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基本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夜就变短。

具体可参照下表理解掌握昼夜长短的分布及时空变化规律。

二、考点解读考点l 昼长与夜长的关系、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地方昼夜长短情况昼长与夜长之和为24 小时。

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地方的昼长之和为 24 小时,夜长之和为 24 小时.且南半球的昼长等于北半球的夜长。

如6月22日这一天, 40°N 地方的昼长等于 40°S 地方的夜长:例题l :有一位乘客坐火车西行,当火车行驶在湖边(右图) , 他看到地平线上红形彤的太阳时,他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8时20分。

则南非南端的昼长大约为( )A . 10 时B . I6时40分C . 7 时20分D . 14 时夏半年(北半球)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①②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③④春秋分冬半年(北半球)直 射点 光 照 图夏至日春秋分冬至日昼夜长短 纬度分布昼夜长短 变化规律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①段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处于②段时,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③段时,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处于④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全球各纬度昼夜平分;日出地方时6点、 日落地方时18点、昼长12小时考点2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①.夏半年(3.21-9.23)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全是极昼②.冬半年(9.23-3.21)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全是极夜③.春秋分:各地昼夜等长例题2:下图为某地1-6 月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安徽明光中学周兵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昼夜长短计算及其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计算及其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计算及其变化规律
①计算方法:
A.弧度数计算法: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24-昼长。

【注意】运用该方法时,昼弧度数是某条纬线在昼半球部分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两个交点之间的弧度。

昼长=昼弧所占该纬线的比例×24时
夜长=夜弧所占该纬线的比例×24时
B.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法:
白昼长=2×(12-日出时间)
或白昼长=2×(日落时间-12)(说明: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注意】运用该方法时,日出(落)时间一定要用与所求地同一纬线和晨(昏)线相交点的此时地方时。

②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xx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xx各地反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邓明红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的速度是均匀的,那么我国“北极村”漠河镇一年中出现“白夜”现象
的时间大约为( • A.一个月左右 右 其实就考了太阳直射点的平均移动速度:每四天1度;每月8度 ) B.二个月左右 C.三个月左右 D.六个月左
例题
• 行程中昼长的计算 某一海轮在太平洋上每日向西跨越12个经度,该船上的人们 经历一个昼夜的时间大约为( ) A.13.3小时 B.23.3小时 C.23.8小时 D.24.8小时
① R H 2小时26分 43°26′ ② 24小时 46°52′ ③ 0小时 23°26′ ④ 5小时42分 46°52′料。 ①最长+最短=24 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②最长-最短=5时42分 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 ①-②: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2最短=24-5时42分
20:10 0°
•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 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日观测记录,据此 回答1~4题。 • 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 • A.110°E,40°N B.110°E,50°N C.115°E,40°N D.115°E,50°N • 2.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 • A.7小时 B.8小时 • C.9小时 D.10小时
核心点四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主干精讲 1.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 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 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 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 昼现象。如图1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 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 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另一半球相反。如图2所示:

四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四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如下:
1. 春分指向夏至: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之后,昼长越来越长,即昼长夜短,但昼增而长夜减;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即太阳直射地平面且离我们最近。

2. 夏至指向秋分:
夏至昼最长,之后,昼长减短夜增长,即昼短夜长;至秋分,昼夜长短又相等。

3. 秋分指向冬至:
秋分昼夜长短相等,之后,昼渐短,夜渐长,即昼短夜长;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4. 冬至指向春分:
冬至昼最短,之后,昼渐长夜渐短,即昼长夜短;至春分,昼夜长短又相等。

四季的这种变化规律,是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处位置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也不同所致。

春分、秋分时,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夏至、冬至时,太阳光直射点到达南北半球,导致该半球的一侧白昼达最长,另一侧则达到黑夜最长。

这就是四季变化的主要规律。

综上所述,四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一年中,昼夜长短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相应改变。

以上就是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的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
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下图反映的是北纬
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日出时间=12-
日落时间=12+
昼长2
昼长2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