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 (Holter ECG)

合集下载

Holter

Holter

Holter即“动态心电图”,俗称“背盒子” 往往一次心电图难以扑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但患者又有明显自觉症状,所以多数情况下医生建议她们来进行心电的动态监测。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背景知识: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 国外8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近几年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存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

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 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提醒人们,无论是预防、治疗疾病,还是判断疾病预后者需要充分证据。

但人类疾病往往是继发或同时并存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数降压药物又会对呼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高血压(Hypertension)与心脏病(Heart Disease)之间有着广泛的因果联系。

同步多参数Holter可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出原发病灶与继发改变。

临床意义与适应证一、心律失常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什么是动态心电图以及作用

什么是动态心电图以及作用

什么是动态心电图以及作用1. 引言1.1 什么是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能够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内心电图信号的检查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种小型可携式设备,将心电图信号记录下来,以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

与传统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能够在日常活动和睡眠状态下连续监测心电活动,从而更好地了解心脏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

动态心电图通常会记录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心电异常,如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这种连续监测的方式可以帮助医生捕捉到平时容易漏掉的心电异常,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的线索。

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非侵入性、方便快捷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筛查和诊断,对心脏疾病的及时发现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重要的心电学检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心脏功能信息,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1.2 作用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心电学检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脏电活动。

那么,动态心电图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

动态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通过连续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心电活动,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确定病因及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动态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通过比对不同时间段的心电图数据,可以观察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动态心电图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及风险因素。

通过分析心电图数据,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心脏负荷状况以及心脏电生理参数,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有效参考。

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动态心电图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心脏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保障。

2. 正文2.1 动态心电图的原理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心电活动的变化来获得心电图信息的检查方法。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如下:
1、心电图(ECG)检查:
(1)让患者舒服地卧床,并确保身体的准确位置。

(2)在患者胸部、四肢上贴上电极,在确定位置后,插上导线。

(3)确保导线良好接触患者的皮肤,并检查是否有任何杂音或干扰。

(4)开始进行心电图记录,通常持续几分钟,记录心电图的图像。

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1)佩戴监测仪,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解释如何正确佩戴。

(2)定期记录患者的活动、时间和事件。

(3)确保监测记录仪在操作期间正常工作。

(4)在监测结束后,将设备移除,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

3、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
(1)让患者仰卧位,并将传感器涂上适当的凝胶。

(2)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获取患者心脏的图像和声音。

(3)在记录过程中,观察图像和声音,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完成记录后,将结果保存并发送给医生进行分析。

4、冠脉造影术:
(1)给患者注射局部麻醉剂,并在手腕或大腿上插入导管。

(2)通过导管插入造影剂,使其能够进入冠脉。

(3)同时进行X射线摄影,并在屏幕上观察造影剂在冠脉中流动的情况。

(4)检查冠脉是否有狭窄、堵塞和其他异常。

5、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1)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在胸部上做切口。

(2)将起搏器导线插入心脏,并将起搏器装置植入胸腔。

(3)连接导线和起搏器,并测试它是否正常工作。

(4)封闭切口,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心电监护名词解释

心电监护名词解释

心电监护名词解释心电监护是一种利用心电传感器和监护仪器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医疗技术。

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反映心脏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通过心电监护,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心电异常,并对患者的心脏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

以下是常见的心电监护名词解释:1.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通过电极将心脏电信号转化为波形图,记录心脏的电活动的变化。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特征,可以判断心脏的节律、频率、传导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心脏病变等。

2. 心电图波形:心电图中的波形可以分为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通过观察这些波形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脏的电生理状态。

3. 心率(Heart rate):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用bpm(beats per minute)表示。

通过心电监护可以实时测量患者的心率,帮助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

4. 心律(Rhythm):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性,通常分为正常心律和异常心律。

正常心律表现为稳定的心跳间隔,而异常心律则表现为心跳节律不规律或者出现额外的心跳。

5. ST段(ST segment):ST段是心电图中一个平坦段,位于QRS波群和T波之间。

ST段的偏移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或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

6. 动态心电监护(Holter monitoring):是将心电图记录仪佩戴在患者身上进行长时间的心电监测。

通过动态心电监护,可以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情况,有助于诊断一些不易被发现的心律失常或者心绞痛等问题。

7. 心电监护仪(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心电监护仪是一种专门用于心电监测的设备,可以实时地显示和记录患者的心电图。

心电监护仪通常包括导联线、电极贴片和显示屏等部分。

8. 无创心电监护(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无创心电监护是指不需要穿刺或者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的心电监护方式。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第 4 节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 AECG)是指长时间连续记录的体表心电图, 1961 年由美国 NormanJ. Holter 发明问世,迄今临床中仍广泛将其称为“ Holter ”。

它能长时程连续、动态记录心电图,更易获得一过性心电变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助于明确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和生活状态的关系,能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做出定量分析,明确发生规律,指导治疗、估测预后。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构成动态心电图系统包括记录器、电极、导联线和回放分析系统。

记录器是核心部分,是通过导联线与受检者相连的、随身携带的心电信息采集和存储设备。

随着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记录器的记录介质从盒式磁带发展为电子硬盘、闪存卡和电子优盘。

由于闪光卡存储器的体积小,耗电低,具有记忆功能,克服了断电后数据丢失的缺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记录器。

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优盘存储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回放分析系统采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心电工作站通过专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浏览分析所记录的心电图形。

二、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监测导联由单道、 3 导联发展到了 12 导联同步实时监测。

1.双极导联目前在国内普遍应用的是模拟常规导联的双极导联,常用模拟导联的解剖定位见表 7-4-1,最常用的是同步记录 CM1 、CM5 和 MaVF 三个导联。

表 7- 4- 1 动态心电图双极导联位置导联正极负极模拟 V1(CM1)右第四肋间胸骨旁 2.5cm 处右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V2(CM2)左第四肋间胸骨旁 2.5cm 处右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V5(CM5)左第五肋间腋前线左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aVF(MaVF )左腋前线肋缘左锁骨下窝内 1/3 处注:无干电极在右锁骨下窝外1/3 处,或右胸第五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2. Mason-Linkar 导联随着记录器存储能力提高,同步记录图临床中应用逐渐增加。

动态心电图(holter)

动态心电图(holter)

5.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 5.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 神经功能状态。 神经功能状态。
协助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判断预后; 协助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判断预后; 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 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 症; 了解抗心律失常、 了解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药物等对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DCG诊断心肌缺血: DCG诊断心肌缺血:
诊断心肌缺血, DCG最基本、 诊断心肌缺血,是DCG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 最基本 有特殊价值。 一,有特殊价值。 对临床应用价值的大小,尚有争议, 对临床应用价值的大小,尚有争议,因为影响因 素多: 素多: 设备因素:导联体系、电极质量、记录技术及软 设备因素:导联体系、电极质量、 件分析功能等。目前,已基本解决。 件分析功能等。目前,已基本解决。 日常生活状态:活动、体位、吸烟、进食、 日常生活状态:活动、体位、吸烟、进食、过度 换气、屏气、情绪变化等。 换气、屏气、情绪变化等。 心脏因素: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室肥大、 心脏因素: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室肥大、心动过 速、预激综合征、室内阻滞等。 预激综合征、室内阻滞等。 非心性因素:药物、电解质、 非心性因素:药物、电表现:
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影响因素多, 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影响因素多,应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 张开滋等《心电信息学》 张开滋等《心电信息学》和沈文锦主编 现代心功能学》 正常人DCG表现: DCG表现 《现代心功能学》中,正常人DCG表现: 1、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 24h平均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bpm 180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bpm,随年龄 增加而降低。 增加而降低。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 >40bpm,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运动员可 更低, 38bpm,甚至26bpm 26bpm。 更低,约38bpm,甚至26bpm。

Holter动态心电介绍ppt课件

Holter动态心电介绍ppt课件
EASI 12导联在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方面与pp标t课件. 准ECG具有可比 20
目录
EASI介绍
EASI优势 为什么Holter与传统ECG不同 闪存卡容量问题 EASI的认证
Holter 记录盒 Holter软件
ppt课件.
21
DigiTrak Plus Holter 记 录盒
连接后LCD持续显示ECG波形,可观察连接 情况
记录 数据只需一节 AA 5#电池
起搏通道可供选择
产品
DigiTrak Plus 24 ,48小时记录盒
DigiTrak XT recorder 24,48,96 小时及7天记录 盒
ppt课件.
22
DigiTrak Plus
Facts
非常小(85.4 x 53 x 20.3 mm)
重量轻: 3.2 ounces / 90 grams
防水
EASI 12导连接
ECG是患者在安静、平卧状态下采集的心 电信号;
Holter是长时间连续记录的动态心电图
ECG的频率响应是0.05~150Hz; Holter的频率响应是0.05~60Hz
ppt课件.
12
目录
EASI介绍
EASI优势 为什么Holter与传统ECG不同 闪存卡容量问题 EASI的认证
Holter 记录盒 Holter软件
ppt课件.
14
目录
EASI介绍
EASI优势 为什么Holter与传统ECG不同 闪存卡容量问题 EASI的认证
Holter 记录盒 Holter软件
ppt课件.
15
EASI® 12临床确认的研究
Drew BJ, et al. 与标准12-导ECG相比,

Holter与Iholter的区别

Holter与Iholter的区别

Holter与Iholter的区别Holter即“动态心电图”,俗称“背盒子” 往往一次心电图难以扑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但患者又有明显自觉症状,所以多数情况下医生建议她们来进行心电的动态监测。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57年由美国Holter 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国外1961年由Del Mar最先推出Holter系统应用于临床,1978年4月,我国引进Holter监测技术;近年来国内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存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

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Iholter是holter的升级版,在技术领域有了非常巨大的提升;在原有的Hloter 基础上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健康穿戴设备、全新的心脏预测算法等最新技术,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自适应分析预警的心脏远程实时监护技术的健康穿戴设备,技术世界领先;不仅仅相对Holter在技术和监护领域有一个巨大的提升iHolter的费用更便宜、信息量更大;心脏骤停发生当时,如果能在4分钟内进行急救,50%的患者可以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抢救,仅有10%的患者可以救活,假如抢救时间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一旦超过10分钟,存活率最低,Iholter在心脏监护预测方面的精准性与提前性都大大的超过了Holter等产品,是一个技术的极大飞跃!Iholter可以为医院提供医疗级的心脏监护数据,而Holter类产品只能提供保健级的数据,可见其中的巨大的差别!山东优加利专注于心脏领域30多年的时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心脏健康实时监护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拥有世界前三(亚洲第一)的心脏远程检测数据库,创始人团队通过对心脏领域近30年的坚持努力,结合现代化穿戴设备技术,打造出第四代产品“ 心安宝”,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自适应分析预警的心脏远程实时监护技术的产品,能够及时准确捕捉患者发生的异常电生理变化,甚至在患者本人还没有出现明显不适的情况下,做出早期诊断和预警提示,从而为医院和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图
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
Holter ECG,Holter
动态心电图是应用Holter技术在病 人日常活动状态下用一种随身携带的 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24h的心电变化, 经信息处理分析及回放打印系统记录 的长程心电图。
适应症:
各种心血管疾病需要了解心脏自主神 经功能的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病、心脏移 植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颈 椎病等能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者。
6.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需要。
正常人DCG表现:
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影响因素多,应 综合分析。
张开滋等《心电信息学》和沈文锦主编 《现代心功能学》中,正常人DCG表现:
适应症:
怀疑或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 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 已确诊的冠心病人诊治前后 冠脉造影前后 需要做运动负荷试验,但不能或不宜进
行运动者。
4.在心脏起搏治疗中的应用: 协助决定和选择起搏器治疗的适应 症、适用起搏器类型、评定起搏器功能 及监测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适应症: 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病人,需安装心
传导阻滞: 主要是AVB,2-8%,多为I度、II度一
型;短暂,多在睡眠中。儿童多,老人少。 运动员更多,可有房室分离,逸搏等。
3、ST-T变化:
活动后常发生上斜型压低,发生率可高 达30%。水平型、下斜型压低少见。
ST段抬高发生率可达25%,呈凹面向上。 T波可低平,双向。
DC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断心肌缺血:
评定心肌梗死病人是否仍有心肌缺血、 心脏功能状态、储备能力,估测预后, 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等,指导康复治疗; 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 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 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 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 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试验。
>2.0s常是异常。运动员>2s的占37.1%。 室上性心律失常:
50-75%正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 以房早为多,一般房早<100次/24h或 1/1000心搏。
短阵,偶发的室上速,房颤、房扑少见。 室性心律失常:
50%的正常人 可见,随年龄增多。 <100次/24h,1/1000心搏,≤5/h。 >10次/1000次心搏,多为非生理性。 单发为多,偶有多源性、成对、R on T、VT等。
脏起搏器治疗者; 已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病人,随访起
搏器功能和疗效者; 安装起搏器,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者。
5.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 神经功能状态。
协助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判断预后; 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
症; 了解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药物等对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次 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速:某一时间内
HR>100bpm
* 研讨会上,吴杰教授在3年的研究中,对5300多 18-84岁的正常人检测,结果:男性心率较恒定, 与年龄关系不大,平均67-68bpm。女性心率 变化较大,随年龄增大而降低,50岁后可再上 升,平均快于男性。
下限值:男 51bpm,<60bpm的发生率18%
诊断心肌缺血,是DCG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 一,有特殊价值。
对临床应用价值的大小,尚有争议,因为影响因 素多:
设备因素:导联体系、电极质量、记录技术及软件 分析功能等。目前,已基本解决。
日常生活状态:活动、体位、吸烟、进食、过度换 气、屏气、情绪变化等。
-→ST段分析-→HRV、起搏通道、 Q-T、晚电位分析等
临床应用: ------捕捉一过性心脏病变,做定性
和定量分析
四大功能: 心律失常分析 心肌缺血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 起搏信号分析
1.识别一过性症状(如:心悸、胸闷、 胸痛、气急、黑朦、眩晕、晕厥、 抽搐等)是否与心血管病变有关, 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DCG特点:
非创伤性检查, 动态的,常态下, 长时间的连续纪录, 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较高。
DCG的发展:
1961年应用于临床 导联系统:单导-→3导-→12导-→18导 记录时程:数小时-→24h-→48h-→72h
-→1.5-2年 记录方式:磁带-→固态-→大容量数字记
录 软件分析功能:单纯心率、节律分析
1、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bpm,随年龄
增加而降低。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运动员可
更低,约38bpm,甚至26bpm。
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
HR<60bpm (2)持续性窦缓:24h总心搏数<86400
女 54bpm, <60bpm的发生率9%
建议:心率50(男)/55(女)- 95bpm
1992年美国人提出:心率50-90bpm
1994年英国人提出:心率50-95bpm(男)
55-100bpm(女)
2、节律:
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多为1.5-2.0s,睡眠中。
协助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适应症:
怀疑心律失常需明确诊断的病人
已诊断为心律失常的病人治疗前、治疗过 程中以及随访;
怀疑或已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
3、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对不同阶段的 冠心病患者诊断和治疗都有指导作用。 确定有无心肌缺血,协助诊断冠心病 ; 定性和定量分析心肌缺血,对严重程度、 与日常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判断; 诊断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对发作特点、 严重程度等进行判断。特别对诊断无症 状心肌缺血、不典型心绞痛、变异性心 绞痛等价值更大;
适应症:疑为一过性心原性症状的病 人。
2.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 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 对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了解发生机制、判断程度和危险 性、推测预后; 了解心律失常发生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发现其他心电改变,协助诊断心律失常 的病因;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毒性、致心 律失常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