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合集下载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

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

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

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

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

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

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

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3基本技术指标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

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

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心电记录不受检测距离影响,
受试者身体活动不受限制。
检测的心电信息量比常规心电图大千倍以上,因此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而且能很好地反应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动态心电图原理特点
心电记录仪:心电记录仪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磁带记录仪和固态记录仪。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信息储存量大、便于携带。
1
导联系统:导联采用双极模拟胸导联系统,分为单导、双导、三导及十二导联四种。
DCG可较常规心电图更多地发现双结病变螦引起的心律失常。
DCG可评价的严重程度。
DCG也易于发现间歇性病窦。
DCG对是否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DCG对病窦诊断的临床意义
01.
心源性晕厥:DCG可见显著心动过缓、窦性暂停、严重心律失常。
02.
非心源性晕厥:DCG常无相应心律失常的改变。
正常人一般50~135次/分。
心率:
正常人群DCG表现 1
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
正常人群DCG表现 2
正常人入睡后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一般不低于40次/分。
02
运动员最低可低于30次/分。
RR间期可达1.2~2.0s而无症状。
04
正常人群DCG表现 3
窦性心动过速:正常人白天情绪激动时可出现短暂的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达150~180次/分,为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 室上性心律失常:正常人常见偶发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约23~100%。随年龄增高而增多。 房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占905 房性心动过速和交界性心动过速占2~50%。 房性心律和交界性心律占22~545。 还可见短阵性房颤、房扑。
应排除药物引起的一过性窦房结功能障碍。
窦房结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很大的价值。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基本原理1. 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是通过将心电图仪器固定在患者身上,记录一定时间内(通常为24小时)的心电图变化,以便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律失常或缺血情况。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通过记录平时难以发现的短暂心电图异常,为医生提供更多的病情信息。

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长时间连续测量患者的血压变化,通常也是在24小时内进行。

相比于单次测量的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情况,尤其是在白天和夜晚的血压变化方面,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或者是血压波动较大。

1. 临床意义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发现患者平时很难察觉的心律失常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有助于诊断高血压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2. 临床应用3. 临床价值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和血压异常,从而及时给予治疗。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动态监测,医生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轨迹,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日常生活和药物治疗。

三、未来发展方向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仪器的性能将会不断改善。

传感器的灵敏度、数据采集的稳定性以及对于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程度都将会逐步提高,使得动态监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眼外 伤是 眼科 临床上 常见 病 , 也是 致盲 的重 要原 因 之一 。近 年 来随着 多层 螺旋 C T的普 及应用 ,对 于急 诊 眼外伤 ,T扫 描是 c
影 像检查 的首 选Ⅲ 它对 眼外 伤 的程 度 、 发症 及邻 近组 织情 况有 。 并 很 高 的临床 价值 , 准确 率及 检 出 率均 较 高 , 评价 眼 眶直 接 与 间 是 接损伤的可靠方法日 。为临床眼部外伤的诊断准确提供了有价 值 的信 息 。
1材 料与 方法 11 . 一般 材料 : 收集我 院 2 1 年 8 至 2 1 年 9月 间 , 00 月 01 急诊 眼部 外伤 患者 6 0例 , 多排 螺旋 C 行 T扫描 检查 。其 中男性 4 例 , 3 女性
1例 ; 7 年龄 1—2岁 , 均 4 57 平 2岁 。 1 . 2检查 方 法 : 采用 G E公 司 的 H gS ed6层 c i pe 1 h T扫描 机 。患 者
3 讨 论
的治疗 措施 , 同时结 合患 者个 体差 异情 况 , 施不 同 的治疗方 案 , 实 以达到 最佳 的治疗效果 。对 眼外伤 的治疗 应该在 最大 限度 地恢复 和保护视 功能 、 护眼球 及面部 外观 的原则下早诊 、 保 早治 。 本研究 检查 结 果 中表 明 , 眼 眶骨骨 折发 生率 较高 的原 因 造成 有 可能 是 由于暴 力 打击 眼部 , 力 经 眼球传 导 达 眶壁 , 压 可使 最薄 弱 和倾斜 的 眶底或 眶 内壁发 生骨 折 [ 引 。外力 首先 作用 于眼部 损伤 眶骨 , 致骨 折 。 导 复杂 性 的眼 部损 伤累计 的损 伤部位 不 同 , 导致受 损轻 重程 度 不同 。眶壁 骨折 能引 起 眶 内及 眶周 结构 改变 , 而影 从 响视 力 或面容 , 有可 能引 起 内眼感 染 尤 其是对 于骨折 缺损突 还 。 入 邻 近的组 织 结构 , 内侧 壁 纸板 骨 折 , 移位 的骨折 碎 片 、 肪 、 脂 肌 肉进入 筛 窦 内 , 致 筛窦 内积 血 、 内气 肿及 鼻窦 内 的窦腔 混浊 导 眶 目 甚至 有时 可发 生眼 球下 陷 等复杂 的外 伤 , 给临床诊 断 与治疗带 来极大 的疑 虑与 困惑 , 间接 征 象应 引起 高度注 意 。所 以对 于 这些 急诊 眼部外 伤患 者 ,由于 眼球视 觉 对人们 视 功能 的特殊 重要性 , 故及 时正 确处理 眼外 伤 非常重 要 。而判 断 眼部的受 伤部 位 、 质 性 和程度, 是处理眼外伤的关键 。第一时间通过 c T检查所得影像 学诊 断资料 , 衡量 眼部 外伤 的严 重性 , 准确率 高 。 来 诊断 同时便 于 临床 医师 与患 者及 家属 间 医患沟 通 , 绍病 情 , 定诊治 方案 。 介 制 综上 所 述 ,螺 旋 C T成 像 技 术在 眼外 伤 中 具有 独 特 的优 越 性, 不仅 能准确 、 直观 的通 过 三维 重建技 术显 示眼 部疾病 的形 态 、 位 置 、 小 , 能 充分 显露 眶 内病变 、 部位 与眼 内结构 的具 大 而且 外伤 体 隋况和其他邻近组织的解剖关系, 从而明确诊断。使眼外伤患 者 能尽早 获 得 正 规 的处 理 ,尽 可能 减 少 眼外伤 所致 的视功 能损 害。对 临床采 用合 适 的手术 方案 、 术路径 起到 非常 重要 的指导 手 作 用 , 指导 临床 治疗 和预 后判 断有 着重要 的 意义 。 对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
3
动态血压监测
14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 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 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 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 收缩时,血压升高。
➢ 血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参数,是诊断疾病、观 察治疗效果、进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但是,血压 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精神因素、环境条 件、生理韵律等,所以,单次测量血压存在较大差别, 同时当心律不齐时,采用断续的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比 较困难,连续的动态血压监测可在每个心动周期测量 血压,在临床及医学研究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4小时、白天、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患者血压的 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17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130/80mmHg 白天≦135/85mmHg 夜间≦ 120/70mmHg
18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2、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10-20%:杓型 <10%:非杓型 >20%:超杓型 为负数:反杓型 超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过低,见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它可导
15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常用指标: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白天(清醒活动,早6点~晚10点) 夜间(睡眠,晚10~早6点)
2、阈值(血压负荷) >白天140/90mmHg夜间120/80mmHg的次数百分率
3、24h血压趋势图 4、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5、清晨时段血压的升高幅度(血压晨峰)
(126+110)/2=118 (168+144+158+141+141+141)/6=149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管理规范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管理规范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管理规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用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在心脏病等疾病的监测和诊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确保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有效运行和安全应用,制定相关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1. 设备使用与维护1.1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使用应由具备相关技术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和医疗器械使用要求进行操作,不可私自进行改装、维修或调试。

1.2 设备的维护保养需要定期进行,包括清洁、校准和功能检查等。

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以备日后查阅。

1.3 定期进行设备的软硬件更新和升级,确保设备具备最新的功能和性能。

2. 设备存放和运输2.1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应存放在专门的设备保管室或柜中,并采取防尘、防湿、防腐蚀等措施。

2.2 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防止设备受到损坏。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震、防雨等措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3. 设备的调试和校准3.1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的调试和校准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调试和校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3.2 设备的校准应定期进行,校准频率和周期应根据具体设备的规定和厂家要求进行设置。

校准后的记录应保存在设备台账中,以备查阅。

4. 设备的维修和更换4.1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联系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禁止使用非专业人员进行私自修理,以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坏。

4.2 对于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向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报备,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的报废和更换。

5. 设备的数据管理和保密5.1 医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所采集到的数据应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记录,记录包括患者信息、监测时间、监测结果等内容,并妥善保存。

5.2 对于患者信息和监测结果等数据,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政策,保护患者隐私。

5.3 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测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患者健康数据,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完善的健康监护。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理、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来探讨这两项技术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理动态心电图监测是通过患者携带便携式心电图监测仪器,进行24小时的心电图监测。

该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心电情况,包括休息、运动、睡眠等不同状态下的心电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尤其是对于那些患有心律失常等病症的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数据。

1. 心脏病患者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详细的心电数据,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律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绞痛等问题。

而动态血压监测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2. 高血压患者3. 儿童和老年人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传统的静态心电图和血压监测难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监测需求。

而动态监测技术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对于这两个群体来说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出现,为医学领域提供了更多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两项技术将更加便捷、精准和全面,能够对更多疾病进行监测和诊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要不断增加,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也将更加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未来还有望在患者远程健康监测、预防性健康检查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还将跟其他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系统紧密结合,构建更为完善和智能化的医疗诊断和监测体系。

未来,这两项技术有望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更多的福祉。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图和血压监测在临床上已经成为了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而在这两者中,动态心电图和血压的联合检查应用,更进一步提高了其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动态心电图的基本介绍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将心脏电活动转化成图形的检查方法,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静态心电图只能记录患者在静止状态下的心电活动,而无法反映出患者在进行身体活动或是在睡眠状态中的心电变化。

而动态心电图能够实时记录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心电图的变化,使用范围更广。

因此,动态心电图在患者进行规律或不规律活动状态下,对于诊断、评估和治疗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指将血压监测仪固定在人体身上,定时自动测量血压和心率,通常为24小时持续监测,以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血压状况。

与传统的测压法相比,动态血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高血压分布和血压变化规律,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1、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和评估: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监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例如,对于高血压、心房颤动等病患,能够从动态心电图上及时获取患者的心率变化和心电活动异常情况,从血压变化趋势、非白天时间高血压等方面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2、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在医学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数据对应检测,可以对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定量化监测。

例如,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在服用后,患者血压的变化趋势及心电信息的监测能够及时反映药物的疗效,且能够发现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包括药物引起的心电活动异常、心率过缓或过快等情况。

3、心血管疾病随访: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的联合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定期随访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 可编辑可修改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

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

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

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

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

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

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

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

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

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

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

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3基本技术指标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

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

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频响范围是0.5~60Hz,低频下限频率过高时,可使动态心电图波形的ST段产生失真;如高频的上限不够高时,动态心电图的影响表现为Q波、R波和S波的波幅变低,形状变得圆滑,R波的切迹和δ波可能消失。

3.2采样频率采样频率是指记录器每秒钟采集心电信号电压的点数。

采样频率越高,心电图波形的失真就越小,所采集的数据就会更加精确地描述连续的心电图波形。

当采样频率过低时,Q波、R波、S波的波幅都会减小,波形呈阶梯状,心电图将会丢失部分有意义的信息。

因此应用适当的采样频率是必要的。

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采样率为128、256、512Hz,但对频响上限达100Hz的系统来说,合适的采样频率应达到,而对于有起搏信号通道的记录器,其采样频率的要求更高。

3.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运算采样数据并进行模-数转换采集信号的能力,用数码的二进制位数表示,最小分辨率为8bit。

分辨率32bit时方可达到计算机运算水平。

分辨率可决定QRS复合波振幅测量的准确性。

记录器的频率响应、采样频率和分辨率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统一,如果采用较低的分辨率,则会使QRS复合波振幅精确性减低;如果追求太高的采样频率,则会使记录的数据成倍增加,为数据的下载和存储带来较大的负担,并影响分析效率。

4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动态心电图的导联从2通道、3通道已发展到12导联(18导联系统)。

12导联可有助于确定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和旁路的定位,以及明确心肌缺血部位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数据库并经这些年的临床实践证明,12导联系统Holter并没能取代3通道的系统(尤其在国外),只是两种记录方式和系统各有侧重的选择,在临床应用上可互补。

目前动态心电图记录器采用的导联系统分以下几类。

4.13通道双极导联4.1.17条电极组成①Frank导联系统采用7条电极构成心电向量图的正交导联X、Y和Z导联。

X导联:正极(A)左腋中线第5肋间负极(I)右腋中线第5肋间Y导联:正极(F)左下肢负极(H)后颈近躯干处Z导联:正极(E)前正中线第5肋间负极(M)后脊柱第5肋间C点:左前胸A和E之间的中点②目前临床最常用的7条电极构成的MX导联(胸骨柄垂直导联):其选择的3个导联是CM5导联(QRS波群振幅最大,对ST段抬高及压低最敏感);CM1导联(能较清楚地显示P波);CMaVF导联(能显示右冠或左回旋支血管病变引起的ST段抬高、压低),因此,左室面+右室面+下壁模拟导联已成为目前动态心电图最常用3通道双极导联的最佳组合。

4.1.25条电极(或4条)组成EASI导联系统由5个电极构成,是沿用了Frank导联的E、A和I电极,另加了S点电极。

S点的位置是胸骨体中央上端,无关电极的位置是右肋弓处或其他任何位置(图1)。

图1EASI导联示意图4.1.32通道双极导联+起搏通道在3通道双极导联基础上,将其中1个通道用于起搏脉冲专用通道。

4.2动态心电图12导联系统(改良12导联)动态心电图应用的12导联系统为衍生导联,它是运用数学推导方法,可以从少数几个导联所记录的心电数据合成12导联,由此形成了衍生的12导联心电图。

衍生的心电图可以近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标准常规12导联心电图。

EASI正交导联系统是最常用于衍生12导联心电图的导联系统,是在Frank导联基础上改良的(1966年REMason和ILikar提出了改良12导联)。

改良12导联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比较如下:①QRS波电轴右偏(Ⅰ导联R/S≤1);②Ⅱ、Ⅲ、aVF导联中R波振幅增大;③Ⅰ、aVL导联R波振幅减小;同时可有ST段和T波的改变。

在临床医疗应用中已被验证:EASI导联衍生的12导联心电图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之间,存在有价值的相关性,用衍生导联心电图检出标准导联心电图中ST段压低或抬高,平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99.5%(但是诊断时需鉴别呼吸和体位的影响)。

运用数学推导方法,可以从12导联所记录的心电数据合成18导联心电图,由此形成衍生的18导联心电图(添加了后壁和右胸联)。

5动态心电图安装流程5.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申请单内容将患者的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等相关资料填写在Holter资料袋封面上;再根据病情需要或临床要求选用3通道、12导联或起搏记录器,并准确写明记录器或闪存卡的编号,以便次日拆除记录器时进行核对;并把拆下的闪存卡装入袋内,回放分析后打印的患者资料也需装入此袋内(用资料袋的目的是使患者的资料不易相互混淆)。

5.2物品准备记录器、患者导线、闪存卡(或固态的记录盒)、碱性电池、优质的电极片、胶布、绷带、95%乙醇纱条、专用砂纸、患者监测日记。

5.3皮肤处理用95%乙醇纱布擦拭需贴电极片的部位,再用专用砂纸轻擦,砂纸在皮肤表面的角化层刻划出多条致密小槽,使导电液能更快更好地渗入角化层,阻抗能很快下降,使偏移电压趋向稳定(偏移电压的起伏与心电信号叠加可导致基线漂移和伪差)。

5.4动态心电图电极片贴放位置5.4.13通道MX导联胸骨柄垂直导联粘贴位置(图2),第1通道CM5(相当于V5导联):红色“+”位于左腋前线第5肋,白色“-”位于胸骨柄侧;第2通道CMaVF(相当于aVF导联):棕色“+”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七肋,黑色“-”位于胸骨柄处白色和蓝色中间(有的厂家是黑色“+”,棕色“-”,可根据图形而定);第3通道CM1(相当于V1导联):橙色“+”位于胸骨右缘第四肋,蓝色“-”位于胸骨柄右侧;地线:绿色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

图23通道双极导联电极的贴放位置5.4.2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电极片粘贴位置(图3)RA:位于右锁骨中线第2肋;LA:位于左锁骨中线第2肋;LL:位于左锁骨中线第7肋缘;RL:位于右锁骨中线第7肋缘;CM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CM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CM3:位于CM2和CM4连线的交叉点;CM4: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CM5:位于左腋前线第5肋;CM6:位于左腋中线第5肋。

图3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电极片粘贴位置5.5电极片的粘贴和固定将电极导线按规定颜色扣牢在电极片上,胶布固定后再用绷带将胸前导线捋顺系牢,以减少或避免发生伪差。

最后把绷带顺腰围固定好。

5.6安装电池将测量好的电池置入记录器,观察确保记录器的运行正常后,向患者嘱咐注意事项及填写监测日记的要求和拆机时间。

最后将记录器装入盒套,斜肩佩戴即可。

5.7装机后需告知患者的事项①嘱咐患者按监测日记内容做记录。

②患者佩戴记录器后,可正常活动,但应避免出汗过多和接触强磁场环境,以免造成干扰伪差影响心电图分析诊断。

③患者在动态心电图检测过程中务必不要做其他影响胸部电极的检查项目。

④请患者要爱护记录器,注意防水、防震、防挤压、防磕碰,不要擅自将记录盒从背套中取出。

⑤请患者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由医务人员拆除记录盒。

5.8造成干扰伪差的因素5.8.1仪器设备抗干扰的指标是否达标心电图机的仪器设备标准是按2003年制定的国际标准“IEC60601251”版本,主要项目有:抗基线漂移(输入60mV/s的脉冲后位移不超过20μV),最小位(bit)的分辨率<5μV,采样率500samp/s/ch,频率响应范围在0.05~150Hz,提供高质量的模(A/D)转换技术,信噪比(即分辨率、共模抑制比≥89dB,低噪声电平<15μVpp,抗肌电干扰(EGM2545Hz-3dB)时间常数≥3.2s,抗交流电干扰(50/60Hz-20dB)等。

5.8.2电极片粘贴位置5.8.3导线固定导线纽扣扣在电极片上后需用胶布贴牢,以免脱扣;松乱的导线必须用绷带集中束缚,环腰系牢,以免做动作或体位变动时使导线随意牵动电极片的纽扣,造成干扰伪差。

5.8.4防止静电并远离磁场要求患者穿着棉织品内衣,以免产生静电,避免到强磁场处。

6动态心电图的回放分析完成一份高质量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回放分析是关键,一定要细心、耐心地分析,认真确认、鉴别、修改和编辑。

报告摘要和分页报告必须与其他各项表格(直方图、趋势图)内容、数据保持一致。

心电图的采集留图要确保图形质量,采集的条图尽可能避开干扰伪差,这直接关系到动态心电图的最后诊断与评估。

6.1记录器采集数据后应做的工作首先要把记录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主机需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工作站,其硬件设施必须能支持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的运行,通常以16~19英寸高分辨率的彩色显示器,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采用鼠标/键盘输入参数和指令,对心电数据的图形分析、各类明细数据、图表(直方图、趋势图等)进行分析、删改和编辑,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

在回放分析时,首先要通过模板和对应的条图对QRS波群进行分析、定性(目前由于干扰伪差所致,对P波、PR间期还不能客观反映),其内容还包括各类心律失常以及STT的评估、起搏心电图的分析评估以及心率变异性等预测指标的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