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使用原则
合理用药规范

合理用药规范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使用药物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和经济,即患者在获得最大治疗效益的同时,承担尽可能小的经济负担。
二、注意事项
1.避免滥用,预防不良反应;
2.注意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
3.注意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4.注意防止蓄积中毒;
5.注意年龄、性别和个体的差异性以及特异人群(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的用药;
6.注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
7.使用新药时需慎重;
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1.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或疑似者、发热原因不明、缺乏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证据的疾病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根据抗菌药物动学及药效特点,结合病情的轻重程度,决定给药剂量及给药次数;
3.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如治疗无效,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合理用药的原则是什么?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用药应遵循能不用的就不用、能少用的就不多用,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输液的原则。
3.买药要去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购买。
4.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说明。
5.处方药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切勿擅自变更。
特别是抗菌类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
非处方药长期、大量地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特别注意禁忌。
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疾病的患者,用药应更加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的从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药品的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9.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为需要接种疫苗者提供一类疫苗,有关人员应按时接种。
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合理使用中药是指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中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中药或中成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之目的。
合理用药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发展的。
合理用药的意义: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出的最佳选择。
合理用药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用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保障。
合理用药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翳学教育网整理避免浪费。
合理用药的目的:1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中药或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于零。
2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最有效的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方便患者使用所选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合理使用: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抗菌药物的药理特性,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应根据耐药性情况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应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质、肝肾功能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频次和给药途径等,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适当时机: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在经过临床诊断明确感染的基础上进行。
在无法确定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时,尽量避免不合理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通过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方法确认细菌感染的概率,再开始使用抗菌药物。
4.多药联合:对于复杂的感染,如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可以考虑使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加治疗的有效性。
然而,多药联合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代谢、毒副作用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5.确定治疗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病原体的毒力和致病机制,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对于急性感染,一般疗程为7-14天;对于慢性感染、难治性感染或脆弱患者,疗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6.监测治疗效果:使用抗菌药物后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病原体依然存在,可能需要修改治疗方案。
7.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为了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使用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总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的特性以及药物的特点,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感染,还能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对于临床医疗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1、要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的指征,如果是病毒感染,则不能用抗生素。
当然有些情况除外,如外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用药。
2、要确定感染的类型,明确感染的病原菌,以及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和药物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3、抗菌素已采用降阶梯的治疗方案,即当病原菌不明时,先采取广谱的强效抗生素,尽可能覆盖可能的病原体。
待诊断明确后,再根据药敏试验换成针对性强的窄谱抗菌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4、尽量缩短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以免增加耐药菌株的发生率,还可控制医疗费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类型、药敏试
验的结果、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来选择使用。
不应该滥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或产生其他不良反应。
2.选择适当的药物:选择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的类型、药敏试
验的结果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应优先使用狭谱抗生素,避免
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对正常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
3.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情况确定抗菌药物
的用药时间和剂量,不应过度或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4.防止交叉感染: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的发
生,避免在医院和社区中传播抗药性菌株。
5.监测和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定期监测和评估抗菌药
物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公共卫生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抗菌药物应用的五大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应用的五大基本原则1、采用"少而精"的原则: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避免过度使用,以免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对细菌造成耐药性的培养,从而对人类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
2、采用"及早临床"的原则:抗菌药物的及时使用,是减轻病情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而避免过度使用,以免造成耐药性的培养。
3、采用"多联合"的原则: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建议采用多种药物联合用药,并采取合理的抗菌策略,以防止对细菌的耐药性的培养,抗菌效果可以使用的避免。
4、采用"有针对性"的原则: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病原微生物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以降低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的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培养。
5、采用"及时停药"的原则: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在病情好转之后及时停药。
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及时停药,以避免过度使用或过时使用,从而降低耐药性的培养。
总之,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有原则的,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秉承少而精、及早临床、多联合、有针对性、及时停药五大原则,以有效地避免流行病菌的耐药性和对人类的健康的影响。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牢记"少而精"的原则,考虑到抗菌药物的药效,把止痛药和抗菌药分开,避免过多使用,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以最大化地缩短抗菌药物疗效和药物毒副作用,减轻病人的病情。
另外,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牢记"及早临床"的原则,以便把握及时处理感染病变,从而尽量地减少药物的使用。
在确定病原后,选择抗菌药物及用法时,应根据病原的药敏结果,以少量药物和更强的抗菌策略,采取合理的抗菌措施,以获得最佳的治疗结果。
另外,针对肺炎、呼吸系统感染等严重的慢性病,为防止病原耐药性的培养,应应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策略,以有效的抗菌策略,这一抗菌策略应选择最佳抗菌药物,采取最有效的用药时机,以达到较好的抗菌效果。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如下:
1. 遵守医生的建议:抗菌药物应该由医生开具处方并指导使用。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并不得自行增加、减少剂量或中止治疗。
2. 确定感染类型: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需要明确感染的类型。
不同的感染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抗菌药物。
3. 核实抗微生物敏感性: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该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试。
这有助于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4. 恰当选择药物:应该选择对细菌有特异性且能产生疗效的抗菌药物。
选择药物时应该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潜在的耐药性问题。
5.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该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应该仅用于治疗确诊的细菌感染,而不是病毒感染或其他非细菌感染。
6. 按照规定剂量使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和频率使用,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7. 按时完成疗程:患者应该按时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已经缓解或消失。
中途停药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性的产生。
8. 关注副作用和过敏反应: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
9. 避免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患者不应该自行诊断和使用抗菌药物,应该咨询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0. 防止交叉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
如正确洗手、避免接触他人的伤口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简述安全用药的五个原则

简述安全用药的五个原则
1.合理用药: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避免滥用药物。
2.明确药物信息:在使用药物之前,了解药物的功效、用法、副作用等信息,并且了解自己是
否有药物过敏史。
3.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在一起使用会产生相互作用,可能增加或减弱药效,甚至引发
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前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4.按时用药:严格按照医嘱的时间和剂量用药,不要随意更改服药时间或剂量。
如果错过了某
个剂量,不要在下一次用药时补上双倍的剂量。
5.注意药物存储:将药物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儿童,不要将药物存放在高温
或潮湿的环境中。
过期的药物应予以丢弃,不要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使用原则
如今有着许许多多的药品,不管什么东西都有它的使用原则,那药物使用原则是什么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药物使用的原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药物使用原则
1 . 精简原则
有些药物只限于疾病的急性期使用,如抗生素类药物、镇痛药等,待病情缓解后即可以停服。
有些同类的药物由于作用机理相似,可以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一种,这样就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从而减少药物数量。
2 . 分时分批原则
根据药物的代谢特点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如长效的降压药可以固定时间服用,以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中成药与西药,在服用时间上错开,这样更有利于药物吸收利用。
3 . 轮换替换原则
就是说同一类型的药物使用时间长了要进行轮换;不同种类的药物有的具有相同的作用,它们之间可以替换
着服。
这在中成药使用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4 . 遵医嘱原则
有许多患者总认为得了病就必须吃药,究竟怎么吃药、吃什么药
往往道听途说,还认为服用药物是多多益善;有些患者干脆谁也不信,凭印象到药店买药,这些都不足取。
得了病还是要去医院,只有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按医生的治疗意见用药,才可能收到成效。
服用药物后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或咨询。
药物保管原则
1、性能相互影响,容易串味,名称容易搞错的品种也应分开存放。
2、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毒性药品应专库或专柜存放,指定专人保管。
3、危险品应严格执行公安部颁发的“化学危险品储存管理暂行办法”、“爆炸物品管理规则”和“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等规定,按其危险性质,分类存放于有专门设施的专用仓库。
4、有效药品按效期远近,按批号,依次专码堆放。
并按“中国医药公司医药商品调拔责任制”规定的期限,定期报告业务部门及时销售。
5、长期储存的怕压商品定期翻码整垛,货垛间应采取必要的隔垫措施。
6、退货商品应单独存放和标记。
要查清原因,及时处理。
因质量问题而退货的药品征得卫生行政部门同意返工后,必须重新检验合格后才能返回库存。
退货要作记录(包括退货单位、日期、品名、规格、数量、退货理由、检查结果、处理日期及处理情况等内容)并保存两年。
7、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标记的要求,安全操作,防止野蛮装卸。
(五)就厂直拔药品要注意与库存同品种及时轮换,国家储备药品和外库储存药品及时轮换更新。
(六)要贯彻“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和“易变先出”,按批号出库的原则。
药品出库时登记生产批号或年、月、日,有效期限及入库年、月、日。
要把好药品出库验发关,变质和过期药品严禁发货。
(七)各医药仓库,凡库容面积在3000m以上的,均应建立养护专业组织,小于3000m的仓库应设立专职养护人员。
(八)药品养护工作的任务
1、指导保管人员对药品进行科学储存。
2、检查库存药品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配合保管人员进行他间温湿度管理,及时调整库存条件。
3、对库存药品定期进行循环质量抽查,循环抽查的周期一般为一个季度,易变质药品要缩短抽查周期。
4、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养护措施。
配合保管人员对有问题品种进行必要的整理。
5、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拟定药品检查计划和养护工作计划,列出重点养护品种,并予以实施。
6、建立药品养护档案。
7、对重点品种开展留样观察,考察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指导合理库存,提高保管水平和促进药厂提高产品质量提供资料。
8、开展养护科研工作,逐步使仓库保管养护科学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