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干式煤气使用说明书(手动救援装置)

干式煤气使用说明书(手动救援装置)

干式煤气柜手动救援装置Dry Gas Tank Manual Rescue Device使用维护说明书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Instructions目录Contents1.技术数据Technical Data2.手动救援装置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rescue device manually3.手动救援装置安全操作Manual rescue device for safe operation4.维护保养Maintenance5.安全装置,维护检修技术要求Safety devices, maintenance and overhaul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前言Foreword手动救援装置是一种垂直运载设备是干式煤气柜必备的配套设备,当供电中止或吊笼无法正常使用时,使用该设备进行人员救助。

为保证该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必须正确地使用和维护本设备。

Manual rescue device is a vertical carrying device that is a necessary equipment for dry gas tank. Manual rescue device can be use to save people when power to suspend or hoists not work properly. To ensure that the equipment is always in good condition ,so it must be properly use and maintain.一.技术数据 Technical Datas1.最大载重量 Maximum load: P=100kg2.卷筒直径 Roll diameter: D=215mm3.齿轮速比 Gear Ratio: i=7.1474.选用钢索 Selection of cable: 6-19-7.7-155-I ZPlating5.缠绕层数 Winding layers: n=4层Layers6.最大容绳量 The maximum rope capacity: e=~120M7.手柄迴转半径 gyrated radius of Handle: R=300mm8.手柄上作用力 Force on the handle: F=70-90N 二.手动救援装置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manual rescue device1.摇动手柄通过二节齿轮比速,带动卷筒正反运转,使布袋上下运行。

干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干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干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干气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瓦斯气化学品英文名称:企业名称: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淄博市xxxxxxx邮编:256410 传真号码:0533-xxxxxxx电话:0533-xxxxxxx企业应急电话:0533-xxxxxxx 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006生效日期:2010年9月1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分子式:有害物质成分浓度 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

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食入: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整套的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

整套的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

气瓶的使用、运输与储存1.使用、运输与储存气瓶的单位,应根据本规程,按气体性质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管理,操作与运输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2.气瓶的漆色必须保持完好并不得任意涂改。

3.气瓶的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1)禁止敲击、碰撞。

(2)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烤。

(3)气瓶不得靠近热源。

可燃性,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离瓶嘴一般不得小于10米。

(4)不得用电磁起重搬运。

(5)夏季要防止爆晒。

(6)瓶内气瓶不得用尽,必须留有余压。

(7)盛装易起聚合反应的气瓶,不得置于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

4.运输气瓶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碰击。

(2)气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

汽车装运气瓶应横向放置,头部朝向一方,装瓶高度不准超过车厢高度。

(3)夏季需有遮阳设施,防止爆晒,氢气适宜早、晚运输。

(4)车上禁止烟火,并配置一定灭火器材。

(5)易燃品、油脂与带有油污的物器,不得与氧气瓶或其它危险气体气瓶同车运输。

(6)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合运。

5.储存气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旋紧瓶帽,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妥善固定。

气瓶卧放应防止滚动,头部应朝向一方,高压瓶堆放不得超过五层。

(2)盛装有毒气体的气瓶或所装介质互相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必须分室储存。

并在现场配置一定防毒面具与消防器材。

(3)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4)气瓶发生爆炸,瓶阀飞出,或因气瓶事故着火,中毒事故时,发生事故单位,必须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与《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与领导。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压缩的,含工业氧、高纯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Oxygen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氧气(含工业氧、高纯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

干气密封使用说明书A4

干气密封使用说明书A4
,以保证最佳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4.3.4少量的润滑油或其他液体进入干气密封端面,不会对密封造成危害,但应尽量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5.系统参数的设定
5.1双端面干气密封系统参数的设定
表1泄漏量每个端面单位为标准立方米/小时
n≤3000(r/min)
D≤50
(mm)
50<D≤100
(mm)
100<D≤150
3.2系统的连接
,系统固定好后。
,先将系统上有“接密封腔入口”或“接GBI”标识的接口连接到干气密封上标识为“GBI”的接口上;
,再将泄漏收集罐上有“泄漏气体出”标识的接口连接到系统上有“接密封腔出口”或“接CSV”标识的接口上。
,则直接将系统上有“接密封腔出口”或“接CSV”标识的接口连接在密封上标识为“CSV”的接口上。
1.4安装干气密封前必须将轴(或轴套)、密封壳体表面及所有进气孔擦拭干净,防止颗粒杂质进入密封部位。
1.5检查密封腔尺寸与密封总装图是否一致,轴与腔体的垂直度和同心度是否良好。
1.6检查轴的旋向和密封总图所示给方向是否一致,以免干气密封被损坏。
1.7在轴套密封圈上涂抹润滑脂,以便安装方便。
2.干气密封的安装和拆卸:
在运行过程中,需保证介质的压力高于干气密封密封腔的压力,
因为反压可导致主密封的损坏。
,且密封气压力必须高于介质压力0.2~0.3MPa。一旦密封气供应不足或是断气,将会造成密封的损坏。所以建议把干气密封控制系统中的备用气源管线连接在备用氮气源上。
,主要是通过监测单元的流量表来显示。流量表值偶然变化较大时,这可能是由于工艺波动、轴的移动、压力、温度或速度波动所引起,不会影响密封正常使用。
4.2双端面干气密封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燃料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燃料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燃料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燃料气化学品英文名称:Dry gas企业名称:XXXXXXXXXXXXX石化分公司地址:XXXXXXXXXXXXX石化工业园邮编:XXXXXXXXXXXXX 电子邮箱:XXXXXXXXXXXXX@ 传真号码:XXXXXXXXXXXXX企业联系电话:XXXXXXXXXXXXX企业应急电话:XXXXXXXXXXXXX产品推荐用途:用作燃料。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遇高热容器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剧烈反应。

健康危害:急性影响表现为气体使眼睛不适,吸入高浓度可引起呼吸系统刺激。

空气中浓度过高时,能使人窒息。

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长期接触能引起头痛、疲倦、头晕等症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29-2013)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压缩气体;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B;致癌性,类别1A。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可引起遗传性缺陷;可致癌。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产品概述化学品中文名:天然气;甲烷;沼气化学品英文名:Methane;Marsh gas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甲烷浓度:甲烷97%CAS No.: 74-82-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

干气密封安装维护说明

干气密封安装维护说明

GASPAC® Model L干气密封安装、运行、维护说明书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本说明书是专门为经过培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编写的,他们熟悉本说明书中列举的基本原则和工具的使用,管理和维修过机械密封及压缩机。

装卸或者启动之前仔细阅读并且遵守本说明书以及安全方面的信息运行范围以及使用条件FLOWSERVE公司的GASPAC L型干气密封专门用于密封压缩机内的气体,不遵守规定的运行条件的任何情况都是不允许的。

由于不允许的运行所产生的任何损害,制造商不承担责任、风险完全由使用者承担。

FLOWSERVESHANGHAI LTD.福斯(上海)流体设备有限公司1.0 简介、技术参数1.1GASPAC®―L型干气密封为集装式,在制造厂预装并完成压力试验后发货。

它是由两组串联配置的密封(即两个动环、两个弹簧加载的静环组件、腔体、轴套等零件依次排列组成)和内部迷宫密封组成。

在大气侧配置了隔离密封。

1.2弹簧力和工艺气压力的共同作用产生密封功能,密封环和保持环间的密封元件(O形圈)起副密封的作用。

1.3在串联密封中,工艺气侧的主密封(MS)承受全部压差起主要的密封作用。

大气侧的密封作为安全备用密封(SS).一旦主密封失效则安全密封承担起主密封的作用,可以保证压缩机安全停机。

1.4GASPAC― L型干气密封为双向旋转设计1.5操作条件(重要)GASPAC 干气密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密封端面清洁干燥◆保证密封端面和轴的垂直度◆弹簧加载后的旋转部件(1,11)和密封件(2,12)移动自如无卡滞◆避免物料沉积在密封腔体表面、轴和轴套上无物料结晶、聚合等情况◆工艺气侧和大气侧的密封端面形成良好的气膜如果这些操作条件不能满足,可能造成泄漏量增加和工艺介质漏到大气。

2.0 安全注意事项2.1 GASPAC®干气密封经过了严格的试验和检验,由制造精度高、质量优良的陶瓷和高合金的金属材料组成。

为了获得预期的性能,操作者应保证满足最低的操作条件。

(word完整版)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word完整版)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产品概述化学品中文名:天然气;甲烷;沼气化学品英文名:Methane;Marsh gas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甲烷浓度:甲烷97%CAS No。

:74—82—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

1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气安全技术说明书企业名称:XXXXXXXXX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地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急电话:XXXXXXXX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干气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瓦斯气化学品英文名称:Refinery gas企业名称:XXXXXXXXX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地址:XXXXXXXXXXXXXXXXXXXXXX邮编:XXXXXX电子邮箱:XXXXXX@传真号码:XXXXXX企业联系电话:XXXXXX企业应急电话:XXXXXXXX技术说明书编码:XXXXXX-09生效日期:20XX年5月1日化学品推荐用途:在化工生产方面,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化学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气体。

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气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干气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环境危害:无资料。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GB30000.2--GB30000.29-2013),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配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可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处置:建议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危险组分含量,% CAS No.甲烷38~45% 74-82-8氢气18~25% 133-74-0乙烷16~20% 74-84-0乙烯5~10% 74-85-1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无意义。

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和影响: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干气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保护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

医生的特别提示:如发生上述危害,施救者应按上述急救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并及时就医,遵医嘱。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和灭火剂:发生火灾时,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扑救。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疏散人员远离火灾区,并往上风处撤离。

对着火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入内。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消防人员须佩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特别危险性: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特殊灭火方法:无资料。

保护防护人员的防护装备:灭火时,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切断火源。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护工作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泄露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使用的处置材料: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处理现场禁止一切火源。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安全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配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储存注意事项:贮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仓库温度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宜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施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方法: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

气味:烃味。

pH 值:无资料。

熔点/凝固点(℃):无资料。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61.5。

闪点(℃):-50。

爆炸上限%(V/V):1.5。

爆炸下限%(V/V):1.0。

蒸气压(KPa):无资料。

蒸气密度(空气=1):1.45—2.0 。

相对密度(水=1):0.5-0.6。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自燃温度(℃):650-750。

分解温度(℃):无资料。

气味阈值:无资料。

蒸发速率:无资料。

易燃性:极易燃。

运动粘度(mm2/s):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

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危险反应:与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

应避免的条件:明火、高热。

不相容的物质:氧化剂、卤素。

危险的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预期用途:用在化工生产方面,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可预见的错误用途:无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无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吸入高浓度时,由于窒息和麻醉作用可引起人在短时间内死亡,死亡多为心脏停搏或呼吸麻痹,长期接触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尤其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残余废弃物:废弃物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建议与生产厂商联系,将空的容器返还给生产商;或按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撤离非相关人员。

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无资料。

联合国运输名称:无资料。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2.1。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方法:钢制气瓶、槽车。

海洋污染物(是/否):否运输注意事项: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

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

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

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

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输送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

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的规定。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3年12月7日起施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动部发423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3号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2463-2009)、《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200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 15098-2008)、《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GB 30000.2~30000.29-2013)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