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肥料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及肥料重点

植物营养及肥料重点

绪论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肥料: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它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根底之一。

分类:直接肥料间接肥料〔有机肥为二者都有的肥料〕生理酸性肥:*些肥料施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阳离子大于阴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酸性离子增多,使土壤酸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是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

生理碱性肥:*些肥料进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阴离子大于阳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碱性离子增多,使土壤的碱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使土壤碱度提高的肥料。

施用技术:1.基肥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

作基肥施用的肥料大多是迟效性的肥料。

厩肥、堆肥、家畜粪等是最常用的基肥。

2.种肥指下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播种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

3.追肥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肥料学:研究肥料性能及其机制,施用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合理施肥内容〔原则〕:时宜物宜地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应考虑:土壤作物肥料合理施肥意义〔目的〕:供给植物营养改善土壤构造目前土壤施固态微肥存在的问题:有效性降低、施用不均匀、易污染环境。

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的目的:提高作物产德国科学家李比希的三个学说:矿物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矿物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

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的有机物,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 1〕理论上,否认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限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决的根底;2)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

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 元 素
二 、 植 物
对 养 分 的
吸 收



影 响 植 物
、 施 肥






分 的 条
原 理

五 、 如 何 合 理 施 肥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体的元素组成及含量
烘干 新鲜植株
75~95%水分 煅烧 5~25%干物质
95%以上以气体挥发 5%以下为灰分元素
灰分元素:Ca、Mg 、K 、Si 、P 、 S 、 Fe 、 Mn 、 Zn 、 Cu 、 Mo 、 B 、 Cl 、 Na 、 Al 、 Co 、 Ni 、 V 、 Se等70多种元素。
习惯上可分为水分自由空间和杜南自由空间
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溶液达 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
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电荷影响,养分离子 不能自由移 动和的那部分区域
根系对养分的被动吸收
被动吸收(非代谢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无选择性 地顺着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的过程。
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含量 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
土壤质地
土壤温度
迁移的离子:磷、钾、氮
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扩散系数。
不同迁移方式对小麦根系养分的相对贡献*
耕层有效养 养分 分含量
(kg/ha)

4000

800

300

100

500
植物吸收 总量
(kg/ha) 45 35 110 30 190
养分供应量(kg/ha) 截获 质流 扩散
共质体途径: (1)运输部位:根毛区 (2)运输方式:扩散、原生质流动 (3)运输的养分种类:NO3- 、H2PO4- 、

植物营养与肥料

植物营养与肥料

植物营养与肥料植物营养与肥料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对植物的营养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健康状况。

植物营养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的一部分,它是植物生命力的来源,也是植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植物营养的主要成分包括氮、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他们都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成分,而且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又不断变化,所以一定要适时补充,以保证植物营养的平衡性。

肥料就是用来补充植物营养的物质,它是一种经过精心配制的各种元素的集合体,具有调节植物营养状况的作用。

肥料主要是植物所需的氮、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的组合,它们可以补充植物体内的缺失营养成分,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质量和结构,使植物得到充分的营养。

植物营养与肥料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植物营养来源于肥料,而肥料又依赖于植物营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植物营养决定了肥料的有效性,而肥料又是植物营养的补充。

因此,植物营养和肥料是互相补充的,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植物生长发育,就必须要合理地进行营养调节和肥料施用。

植物营养调节是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选择合适的营养成分,合理配置植物的营养结构,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肥料施用也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质量,选择合适的肥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施用,以确保植物营养充足。

从上述可以看出,植物营养与肥料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植物生长发育,就必须要合理地进行营养调节和肥料施用,以保证植物营养的均衡性,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的实用方面就是施用肥料。

肥料是提供植物营养的物质。

研究肥料问题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1.植物营养1.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三条标准: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2.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他营养元素所能代替,在其缺乏时,植物会出现专一的、特殊的缺素症。

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才能恢复正常。

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例如酶的组分或酶促反应。

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确定了16种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硼(B)、氯(Cl)。

1.2植物必需元素的分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前者即植物需要量较多的元素,有9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和钙、镁、硫。

后者即植物需要量较少的元素,有7种,它们是:铁、锰、锌、铜、钼、硼、氯1.3肥料与植物营养1.3.1肥料的定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1.3.2肥料的分类1、无机肥料:化学合成肥料,是以矿物、空气、水等为原料,经化学及机械加工制成的肥料。

特点: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和贮运方便。

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等等。

2、有机肥料:一切含有有机物质,经发酵分解能释放出无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机废弃物。

收集、积制和栽种的肥料,如人畜粪尿、厩肥、堆肥、绿肥等。

特点:养分含量低而完全,肥效迟缓,并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3、菌肥:含有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接种剂,施用后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改善植物营养状况。

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菌根真菌的接种剂、有些具有抗菌作用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的放线菌。

生物性肥料肥效不明显、不稳定。

2.氮素营养与氮肥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植物的氮素营养状况是关系到其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植物营养学与肥料利用

植物营养学与肥料利用

施肥方式:撒施、穴施、喷 施等,不同方式效果不同
环境影响:过量施肥导致环境 污染,如土壤退化、水体富营
养化等
肥料污染问题:土壤、水体、大气污染 成因:过量施用、不合理施用、肥料流失 解决方法:科学施肥、有机肥替代、精准施肥 案例分析:某地区肥料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
土壤退化原因:长期过度施用肥料,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 过度施用肥料的影响: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影响作物生长 解决方案: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推广绿色施肥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时间
施肥与灌溉相 结合:结合灌 溉进行施肥, 提高肥料利用

合理施肥的重要 性:提高作物产 量,减少环境污 染
肥料的选择:根 据作物需求和土 壤条件选择合适 的肥料
施肥方法:采用 科学的施肥方法, 如测土配方施肥、 水肥一体化等
环境保护:减少 肥料流失,保护 土壤和水源,降 低农业对环境的 影响
智能施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精准农业的定义和特点
有机肥料:来源 于植物和动物, 富含有机质和营 养元素,能改善 土壤结构,提高 土壤肥力。
生物肥料:利用 微生物的生命活 动,将土壤中的 有机物质转化为 植物可吸收的营 养物质,具有环 保、高效的特点。
有机肥料和生物 肥料的区别:有 机肥料主要提供 营养元素,而生 物肥料主要通过 微生物的活动来 提高土壤肥力。
智能施肥技术的发展: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时监测土壤、作物生长情况,为智能施肥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施肥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农业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未来展望:智能施肥与农业物联网技术将更加普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植物营养与肥料

植物营养与肥料


20
二、肥料的分类
21
肥料定义
凡施入土壤或喷洒于作物的叶面,能直接 或间接供应作物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 发育,增加产量,改善产品质量;或能改 良土壤的性状,能逐步提高土壤肥力的物 质都叫做肥料。
22
广义 凡能增加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或提高作物品质的物质 狭义
凡能供应植物营养元素的物质
23
肥料施用与粮食增产(1)

70年代后期,国家引进13套大型合成氨装置,在全国各地建成 30万吨合成氨的大型化肥厂。

到上世纪90年代,全国已有各类氮肥厂1300多家。
41
2003/2004年中国主要尿素企业产量(单位:万吨)
企业 全国 泸天化 宁夏石化 聊城鲁西 乌石化 2004年 17,547,000 562,640 477,508 437,910 429,103 2003年 15,666,964 580,017 433,720 424,089 478,053
有机无机二维复混肥料
有机无机微生物三维复混肥料
27
有机肥料
A)农家有机肥:家畜粪尿和厩肥(圈肥)、堆肥、沤肥、沼气肥、 人粪尿、绿肥、泥炭和腐植酸肥料、泥杂肥以及其他有机物料
B)商品有机肥:对有机肥料进行微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进行 加工形成粉剂或者造粒形成商品有机肥料。
有些有机肥料中还添加微量元素或进行螯合,添加微生物活性菌 等来增加有机肥料的多功能性,增加和提高肥效。
36
根据养分种类对肥料分类 主要指化肥
氮肥: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氯化铵、硝酸铵 磷肥:过磷酸钙、重钙、钙镁磷肥、钢渣磷肥 钾肥: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碳酸钾) 复合肥(化学过程) :一铵、二铵、磷铵,磷酸二 氢钾,二元复合肥,三元复合肥等 复混肥(物理过程) : 25%≤低浓度混合肥≮ 40% 高浓度混合肥≥40%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3.土壤养分向根部迁移的方式
截获:指植物根在土壤中伸长并与其紧密接触,使根释放出的H+和 HCO3-与土壤胶体上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直接交换而被根系吸
收的过程。 特点:接触面有限,仅占植物吸收总量的0.2-10%。
扩散:由于根系吸收养分而使得根圈附近和离根较远处的离子浓度 存在浓度梯度而引起土壤中养分的迁移。 特点:因浓度差引起,迁移距离较短,对磷、钾供应重要。
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 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为保持土壤肥力,必须把植物带 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Justus van Liebig
(1803-1873,Germany)
最小养分 律
作物产量受土 壤中相对含量最少 的养分所控制,作 物产量的高低则随 最小养分补充量的 多少而变化。
在土壤、作物间的 供求矛盾相对较小
四、必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
同等重要性: 各种必需元素不论其含量高低,在植物营养中的地
位是同等重要的;且因各自的生理功能不同,相互间不 能替代。
平衡吸收: 同种植物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换
言之,植物是按一定比例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的。植物按比 例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的现象称为平衡吸收。
(2)元素必需性的研究方法 从植物的生长介质中除去某元素以确定其必需性
-A
-B
A元素为非必需元素
B元素为必需元素
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
1.按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分组
大量元素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C、H、O、N、P、K、Ca、Mg、S、Fe、B、Mn、Zn、Cu、Mo、Cl、Ni
在植物体内的含量 一般高于1‰
(2)养分种类

[课件]第一章 植物营养学与施肥原理PPT

[课件]第一章 植物营养学与施肥原理PPT

植物的种类、生育期
土壤水分 气候(温度、光)
②土壤溶液中离子态养分的多少
硝态氮、钙、镁主要是由质流供给的,而 且钙、镁供应量常能满足一般作物的需要。 29
3、扩散(diffusion):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顺着浓度 梯度,由高到低向根表移动的过程。 影响因素:① 养分扩散系数
② 土壤养分离子浓度及梯度
1、有益元素:不是所有高等植物都必需的,但是对某些植 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营 养元素称有益元素。
Na — 盐生植物
Si — 水稻
甜菜
芹菜
Co — 豆科植物 Se — 黄芪 Al — 茶树 V — 删列藻 24 黄芪属的其它品种
2、有害元素:某些非必需元素和过量的必需元素。
36
离子泵学说
37
外部溶液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膜
液泡
阳离子
反向 运输?
反向 运输
协同 运输 pH5.5 阴离子
协同 运输? pH7.0~7.5
-120 -180mV
pH5.5
-100mV
植物细胞内电致质子泵(H+-ATP酶)的位置及作用模式
38
四、根系对有机养分的吸收
1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某些 有机化合物。
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
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作物 品质
肥料 有机肥料 氮肥 化学肥料 磷肥 生物肥料 钾肥 复肥 微肥
产量
肥料分类:
植物利用 直接肥料 间接肥料
基肥(底肥) 施肥时间 种肥(口肥) 追肥:根部追肥、叶面追肥7
有机肥料: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多种植物所需养分 的改土肥田物质。 化学肥料(矿质肥料):含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的无机化合物。(合成、天然矿物) 微生物肥料(生物肥):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的 微生物制剂。(可提供营养元素、激素、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有机肥料概况
一、有机肥料的优越性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 主要指标之一,我省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普遍较低,一 般只有1%左右,尤其是新平整的地块,有机质更少, 有机质含量低,其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就差(保水、 保肥、结构等)因此它比化学肥料有许多优越性。
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土壤温度的作用,因此,就能 够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抗 寒能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生产成本低
例如:某村施用有机肥料每亩1万5千斤左右, 化肥施用量减少,但产量很高,即使遭受自然灾 害,产量仍然是较高的,生产每斤粮食的成本也 年降低,而有的村单纯依靠化肥,提高产量,有 的每亩小麦就施化肥200多斤,每斤粮食成本很 高,虽然产量上去了,但由于开支较大,收入反 而下降,成为“高产穷村”,再者生产化肥需要 大量能源,而有机肥就地可取。
烘干后的重量g/cm3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
有机肥料一方面能直接增加土壤中有益的微生物群、 另一方面又能为土壤中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环境,因而会 显著改善微生物状况。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试验,在深 层和分层混合施用有机肥料条件下,土壤好气微生物大 量繁殖,氨化细菌增加260%,好气性固氮菌增加119%, 好气性纤维分解菌增加600%以上,而嫌气性反消化细菌 可减少71%,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增加,能促进肥料的 分解转化,能促进肥料的分解转化,同时,由于固氮细 菌的增加和反消化细菌的减少,又能扩大土壤中氮素养 料的积累和来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能够提高无机肥的肥效,改善农产品品质
长期施用化肥的耕地,往往 导致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变 坏,造成土壤板结,通气、透水 性差,对养分的吸附力降低,增 施有机肥料则改善结构,增加土 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氮的损失, 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来源广、潜力大
“ 只要肯动手,肥料到处有”人蓄粪尿、秸 杆、杂草、炕胚土,各种废弃物、河泥、城市粪 稀、污水、垃圾等。再有腐殖酸肥料、沼气池 肥和豆科绿肥作物等等。
我国每年各种有机肥料总生产量达18-24亿 吨,其中氮磷钾养分就有1678万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有机肥料的分类
有机肥料的分类目前没有统一的标 准,它不象昆虫、土壤、植物、动物等 其它自然科学那样有严格的分类系统。
目前,有机肥料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根据它的来源特性、积制方法分 类,另一种是根据有机肥料在堆制过程 中能否产生高温来分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草木灰、 屠宰场废弃物等。 三废类: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肥水、工业废渣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按第二类分类方法可分为:
热性肥料:纤维素含量高,疏松多孔,水分易蒸 发,含水少,同时,粪中含有纤维细菌很多,能促 进纤维素分解,在堆放过程中能产生高于50℃以上 的高温,这一类肥料统称为热性肥料。如:马粪、 羊粪、纯猪粪、蚕粪、禽粪、秸杆堆肥等。
冷性肥料:也叫凉性肥料。凡是堆制过程中不能 产生高温,温度低于50℃者,统称为冷性肥料。如: 土粪、各种泥土粪、牛粪、人粪尿(或粪稀)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有机肥料是指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肥料, 主要指人蓄粪尿、农村堆沤肥、城市垃圾及 绿肥杂肥等,又称农家肥料。有机肥料是我 国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肥料,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就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来 培养地力和提高作物产量。有机肥料问题处 理的好,它能培肥土壤,营养植物,促进农 业生产的发展,反之,这些残渣废物,到处 乱放它将污染环境妨碍卫生,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利用好有机肥料,不仅是农业生产方 面的问题,也是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内容。
按第一种分类方法,有机肥料可分为:
粪尿类:人粪尿、家畜粪尿、禽类、海鸟类、蚕沙等。 堆沤肥类:堆肥、沤肥、和秸杆直接还田利用等。 饼肥类:包括各种饼肥和糟渣肥等。 海肥类:动物性海肥、植物性海肥、矿物性海肥。 绿肥类:冬、夏、水生、多年生、 草炭类:草炭、褐煤、腐殖酸肥料。 杂肥类:熏土、炕土、硝土、垃圾、烟筒灰、泥肥、
同认识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对于有机肥料 的认识,也是反复曲折的。建国初期,农民生产 积极性很高,希望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在那时期, 没有化学肥料的投入。因此,全国城乡掀起了积 制和施用有机肥料的热潮,大批土壤肥料科学家 也致力于这项事业。60年代,由于化肥的兴起, 全国化学试验网的建立,人们的重点开始转向化 学肥料工业,环境保护科学的发展,极大的影响 着生物废弃物污染环境及治理的研究,这又回过 头来,使更多的科学家转向研究有机肥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同土地、森林、煤炭一样,有机肥料 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资源。与许多国家不 同,我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十分突出,靠 草田轮作。广种薄收,耕作休闲的方式解 决不了我国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依赖于 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培育肥沃的土 壤,大力改良中低产田是重要的措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肥效长、养分全
BKP N
除含有N、P、K三要素外,尚有Ca、Mg、 S 、 Fe、Zn等微量元素,还富含刺激植物生 长的某些特殊物质,如胡敏素和抗生素等。是 一种完全肥料,但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状态,必 须经分解,才能逐步转化为被植物吸收利用的 可给养分,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供给农作物生长 发育需要。
Mg Fe Zn S
Ca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与土壤中的二价阳离子特别是Cu2+结合, 就能有效地促进水稳性团粒的形成,水稳性团粒对 调节水肥气热的矛盾起重要作用。有机肥料也能够 使土壤容重变小,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水稳性:是指土壤团粒结构遇水时的稳定程度。 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的土壤(包括空隙在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