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施肥(1)
植物营养与施肥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某种养分能够发挥其最大增产效果的时期2、最小养分定律:在植物各生长因子中,植物产量的高低决定于最小的养分因子,其他生长因子即使丰富,也难提高其产量。
3、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4、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5、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6、土壤缓效钾:被粘土矿物固定的非交换性的钾。
7、根际:是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那部分特殊的“根区域”通常指根表周围1-4mm土壤。
8、闭蓄态磷:被铁铝胶膜包闭的磷酸盐。
9、作物营养临界期: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0、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是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根外营养:除了根系以外,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片、幼果等器官)也可以吸收少量矿质元素,这个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12、养分归还学说:只有用矿质肥料将植物吸收的矿质养分归还给土壤,就能保住土壤的肥力。
13、生理酸性肥料:凡是施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后,呈现酸性反应的肥料,叫生理酸性肥料。
14、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体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的科学。
15、施肥学: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物,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并保持和增进土壤肥力的农业措施。
16、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都可以称作肥料。
17、报酬递减定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亦即最初的劳动和投资所得到的报酬最高,以后递增的单位投资和劳力所得报酬是渐次递减的。
)18、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植物营养与施肥基本原理课件

土壤养分改良的实践
土壤酸碱度调节
01
通过施用石灰或硫磺等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创造适宜植物
生长的环境。
有机肥料施用
02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
壤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消毒与病虫害防治
03
05 案例分析
不同植物的施肥方案
蔬菜施肥
根据蔬菜生长周期和需肥特点,合理 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产 量和品质。
水果施肥
针对不同水果品种,调整肥料配方, 促进果实生长和糖分积累,提高口感 和营养价值。
花卉施肥
根据花卉生长阶段和开花需求,选用 适当的肥料,促进花卉生长繁茂、花 色艳丽。
牧草施肥
通过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03
不同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如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磷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钾是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调节剂等。
施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促进植物生长
提高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 素,促进植物根、茎、叶、果实的正 常生长。
肥力的作用。
化肥
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如氮、磷、钾等,具有养分 含量高、见效快的特点。
叶面肥
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植物 所需的营养元素,具有吸收快 、效果显著的特点。
基肥
在种植前施入土壤中的肥料, 主要起到长期供应植物养分的
作用。
施肥的时期和频率
施肥时期
根据植物生长阶段和需肥特点, 确定施肥的最佳时期,如苗期、 花期、果期等。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SiO2 100 5 65 35
2.酶的诱导和代谢途径 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是一个诱导酶,需要光的激活。 光照不足,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降低,造成NO3-在植物体内 积累。这不仅影响到 NO3--N的进一步吸收,而且还影响到产品 的品质。
3.影响蒸腾作用 光可以调节叶片气孔的开闭而影响蒸腾作用,间接地影响植 物对养分的吸收。
温度过高养分吸收速率降低的原因
温度过高(超过40ºC )时,高温使体内酶钝化, 从而减少了可结合养分离子载体的数量, 同时高温使细胞膜透性增大,增加了矿质养分的 被动溢泌。
Low concentration K+ K+ K+
K+ OH– OH– OH–
Net negative charge OH– OH– OH– OH– K+ OH– + K OH– – OH
被动吸收难以解释以下现象:
?
① 植物体内某种离子态养分的浓度常比土壤溶液中的浓度高出 很多倍,有时竟高达十倍至数百倍,然而植物根系仍能不断 地吸收这种养分?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
一、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植物体组成和含量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由遗传因素控制的对某种元素的吸收积累能力决 定了该元素在植物中的含量。
2、生长介质:介质中养分含量及有效性,如盐土Na含量高,酸 性土 Al、Fe含量高。 3、组织和部位:不同的组织和部位积累的养分有差异。 4、环境条件:各种环境条件也会显著影响体内的养分含量。
A C
ATP
P
活化载体
离子
I C
磷 酸 激 酶
ADP
线 粒 体
载体-离子复合物
未活化载体
A C
P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植物营养与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合理的施肥原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将从植物营养和施肥原则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植物营养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养分,主要有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量元素包括氮、磷、钾、硫、镁、钙,微量元素包括铁、锰、锌、铜、硼、氯、镉、镍等。
不同植物对养分需求量不同,但都必须保证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避免因缺乏其中一种元素而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1.1、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主要元素。
氮元素参与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合成,促进植物的生长;磷元素参与能量代谢、糖类合成等,调节植物的花果发育;钾元素则促进养分吸收、调节生理代谢等,对植物的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
1.2、硫、镁、钙等宏量元素也同样重要。
硫元素参与蛋白质合成,影响养分的吸收利用;镁元素参与叶绿素合成,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钙元素对细胞壁合成、抗逆性有重要作用,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
1.3、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很小,但对植物生长发育也不可或缺。
铁、锰、锌、铜等元素参与植物体内酶系活性、养分吸收等,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
二、施肥原则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植物养分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施肥可以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施肥原则:2.1、了解土壤状况:在施肥前需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质地等情况,以便确定合适的施肥计划。
2.2、根据作物需求施肥: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不同,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量施肥,避免浪费和养分过量。
2.3、科学施用各种养分:按照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比例,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避免出现单一养分过量而导致其他养分的缺乏。
2.4、配合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富含有机物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无机肥含有大量的宏量元素,可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两者结合施用效果更佳。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2
灰分元素
将作物干物质进行煅烧后,C H O N以气体 形态挥发(气态元素)残留下的不挥发的物质 (70多种元素)
植物种类
盐生植物 豆科植物
Na N
环境
水稻
红壤土-Al
甜菜 马铃薯
Si
K
施肥措施
2020/1/9
3
二.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
I.必要性
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
2020/1/9
17
3.截获(interception)
定义:根系在土壤中伸长、并与土壤紧密接触, 使根系释放的H+和HCO3-与土壤胶体的阴阳离 子直接交换而到达根表被吸收。
特点:根系占土壤体积比一般只有1%-4%,该 方式获取养分较少,0.2%-10%,钙镁通过截 获 吸收的较多。
影响因素: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
♠ 水稻幼苗直接吸收氨基酸和酰胺 ♠ 大麦能吸收赖氨酸 ♠ 玉米能吸收甘氨酸 ♣ 并不是所有的有机养分都能被根
系吸收,仅是小部分小分子有机物
2020/1/9
52
根系吸收有机养分的特点:
(1)脂溶性越强,越容易吸收(透膜扩散); (2)小分子有机物易透过膜,大分子有机物难透过
膜(分子筛假说); (3)胞饮作用(球蛋白、核糖核酸、病毒等); (4)有被动吸收,也有主动吸收现象。
2020/1/9
18
2020/1/9
19
质流、扩散和截获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 磷以扩散为主,氮、钙、镁以质流为主, 铜、锰、铁、锌以扩散为主;
♦ 硼:质流和扩散各占一半;♦ 钼含量低时扩散为主,含量高时以质 流为主。
2020/1/9
20
植物营养与施肥

C C
膜
C C
膜内 细胞质
B
膜外
~P C
~P C ~P C C ~P C"
膜内 细胞质
ADP ATP Pi
线粒体
离子
C
载体(选择结合面) 载体(选择结合面)
活化载体 "
A. 离子通过膜的传递方式
B. 配合能量消耗
A. 载体由吸收过程中获得能量 载体+ATP 磷酸激酶 磷酸化载体+ADP 载体 磷酸化载体 B. 磷酸化载体与某种选择性离子结合向质膜内转移 磷酸化载体+离子 磷酸化载体-离子 磷酸化载体 离子 磷酸化载体 离子 C. 磷酸化载体 离子在磷酸酯酶作用下解离 于质膜内侧 磷酸化载体-离子在磷酸酯酶作用下解离 离子在磷酸酯酶作用下解离,于质膜内侧 释放离子进入细胞内 磷酸化载体-离子 载体+离子 无机磷酸(Pi) 离子+无机磷酸 磷酸化载体 离子 磷酸酯酶 载体 离子 无机磷酸 类脂层 细胞内 D. 在细胞内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作用下 形成 在细胞内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作用下,形成 形成ATP ADP+Pi + 线粒体或叶绿体 ATP
截获: 截获: 是指根系在土壤里伸展过程中吸收直接接
触到的养分. 触到的养分. 对移动性小的离子较重要.如 , 对移动性小的离子较重要 如Cu,Mg.(10%) ( %)
质流(集流) 质流(集流):是因植物蒸腾作用而引起的土壤
养分随土壤水分流动的运动. 养分随土壤水分流动的运动. 速度较快,但要求水分和离子浓度足够大 但要求水分和离子浓度足够大. 速度较快 但要求水分和离子浓度足够大.NO3- 之类高溶解性的离子主要吸收机质. , , , 之类高溶解性的离子主要吸收机质 N,Ca,B,Mo 质流
《植物营养与施肥》课件

2 根系吸收
探索植物如何通过根系吸收营养元素
常见肥料种类及其特点
1
有机肥料
来源于生物体,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
2
无机肥料
人工制备,具有高含量的单一或多种营养元素
3
生物肥料
利用微生物活动产生的肥料,环保且有效
科学施肥的原则和方法
1. 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需求 2.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方式 3. 科学控制施肥量和频率
《植物营养与施肥》PPT 课件
欢迎来到《植物营养与施肥》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探索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 了解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及主要特点。
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
• 研究植物营养的重要性 • 了解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 探索植物如何从土壤中获取养分
不同营养元素的作用及主要特点
氮(N)
促进植物生长和叶绿素合成
磷(P)
促进根系生长和植物能量转移
钾(K)
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和果实品质
土壤养分的检测和评价方法
土壤采样
正确采集土壤样品以获取准 确数据
养分分析
利用化学方法检测土壤中的 营养元素
评价结果
解读分析数据,确定土壤养 分状况ຫໍສະໝຸດ 植物对肥料的需求和吸收途径
1 营养需求
了解植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量
3 肥料选择
根据植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
植物营养与土壤改良的关系
良好的植物营养与土壤改良相辅相成。正确施肥不仅提高植物养分吸收效率,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 壤肥力。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1】(8031)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土是万物之母,土壤是地球上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肥是土壤之质,是土壤最本质的特性和基本属性,是保证土嚷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
土壤和肥料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灵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更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物质组成、转化、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植物生长关系的科学,肥料学是研究植物营养原理、肥料的性质与合理使用,以及配方施肥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土壤肥料学是农学、园艺、茶学、植物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林学、城镇经济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土壤的性质,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和肥料的性质,在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潜在功能的基础上合理施肥,既保证各类怍物的优质、高产,又保持与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功能退化,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土壤的形成、组成、理化性质,及其对植物供应和协调养分条件与环境条件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中、南部主要土壤的性质,以及常用肥料的成分、性质、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与施用技术、植物营养原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化学肥料,以及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的性质与合理使用、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方法,为合理开发、管理土壤资源,恰当安排作物布局,因土种植、因土施肥,为学习者,从事自己的专业奠定土肥方面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土壤肥料学”涉及到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农学、植物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多门类学科。
因此,土壤肥料学的前续课程主要有化学、物理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气象学和地质学等,后续课程有栽培学、耕作学、生态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法学、育种学、昆虫学等。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种植类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