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公园景观创新理念

合集下载

关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的探讨

关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的探讨

关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的探讨摘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我国起步晚,还没有完全普及。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考古遗址公园没有得到统一的规划和保护,其价值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基于此,本文围绕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设计理念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引言:考古遗址公园主要是指那些规模比较大并且具有显著文化价值和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遗址。

目前我国在考古遗址公园保护方面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主要集中在遗址公园评定等方面,并没有涉及遗址公园的规划管理、运营建设等内容。

这也使我国多数地方的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在管理过程中对它们进行较好的保护。

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非常显著的文化传承作用,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慢慢消失。

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加强对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和规划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考古遗址公园的特点1.1具有显著的历史文化价值相对其他公园来说,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考古遗址公园与我国历史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直接传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河南的殷墟考古遗址公园、陕西的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

这些考古遗址公园对于我国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历史文化。

1.2分布比较广泛除了显著的历史文化价值,考古遗址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分布范围比较广泛,而且数量也比较多。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有2351个全国重点文化遗址保护对象,分布在北京、陕西、河南、四川等省份。

这些考古遗址公园在各个省份呈点状分布,并没有集中到哪个区域,具体的分布格局呈现“两片山区一百处”。

因此我国考古遗址公园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我国的各个省份和直辖市都有考古遗址公园分布。

1.3旅游观光性不显著同其他公园相比,考古遗址公园的旅游观光功能并不是非常显著。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与考古遗址本身有关,还有后期的文物遗址保护原因。

目前,我国在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方面做得并不是非常到位,存在很多人为破坏现象,这给历史遗址公园观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公园,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唐大慈恩寺在唐代曾是一个极具影响力和规模宏大的寺庙,但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荒废。

如今,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已成为了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

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怎样才能将历史与现代相融合,展示出唐大慈恩寺的魅力与韵味呢?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要充分尊重历史,体现遗址的原貌。

在保护和修复遗址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与景观,还原历史的原貌。

对于寺庙的建筑,可以采用仿古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来进行修复,使其更加贴近历史的原貌。

在公园的设计中,可以遵循古代的园林规划理念,通过布局、景观、植被等方面的设计,还原当时寺庙的整体氛围和风貌。

这样一来,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唐代大慈恩寺的风采和辉煌。

在景观设计中还应注重文化内涵的展示和传承。

唐大慈恩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

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雕塑、石碑、标识牌等方式来展示寺庙的历史故事、佛教文化、艺术品等,让游客在欣赏风景的也能了解到更多有关唐大慈恩寺的历史与文化。

可以设置一些文化体验的项目,比如举办一些佛教文化讲座、书法绘画活动等,让游客在感受景观的美丽的也能沉浸在佛教文化的氛围中。

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公园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不仅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址,还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休闲娱乐场所。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便民设施,比如露天剧场、休息亭、咖啡厅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和休息体验。

景观设计还应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采用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合理规划植被、水系等景观要素,构建一个更加宜人的生态环境,以降低公园的能耗和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景观设计还应注重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包括园林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等方面。

遗址公园景观创新的理念

遗址公园景观创新的理念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1与遗址公园相关的概念遗址是遗址公园的主题,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均是围绕着遗址展开的,因此,首先要明确遗址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遗址的定义为“毁坏的年代较久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

我国现存有大量的遗址,如北京皇城根遗址、陕西秦始皇陵遗址等,国外著名的有意大利罗马竞技场、庞贝古城遗址等。

遗迹、古迹、文物、文化遗产这四组概念与遗址即包含相同的内容又有各自不同的领域,极易混淆。

因此将这几组概念进行对比,以便进一步明确遗址的含义。

(1)古迹:《高级汉语大辞典》对古迹的定义为“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强调古迹以历史文物建筑为主体。

它既可以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类楼阁庙宇等单体建筑,也可以是一座完整的古典园林。

(2)文物:《高级汉语大辞典》对文物的定义为“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

古迹属于文物。

(3)遗迹:《现代汉语词典》对遗迹的定义为“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从定义上看遗迹的范围包括了遗址、古迹、文物。

(4)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规定,它包括纪念物(Monunents)、建筑物的群组(Groups of Buildings)和历史地段(Historic sites)三个部分。

“纪念物”:从历史的、艺术的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的建筑作品、纪念性的雕刻和绘画作品,具有考古价值的构造物、碑刻、洞窟和各种遗迹;“建筑物”:分散的或者互相联系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物,由于它们的建筑艺术、它们的一致性(Homogeneity)或它们在风景环境中的位置而具有突出的、普遍的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历史地段”:从历史、美学、古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工工程或人力与自然合成的工程以及如考古现场等区域”。

[2]那么从以上概念看,这几组名词的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表示:遗址→古迹→文物→遗迹→文化遗产用心专注服务专业从以上论述中可明确遗址的所属范畴,那么对遗址的保护也就属于文物古迹保护甚至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这也为下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点,例如圆明园遗址公园也是历史园林,那么对它的保护研究就可以直接参考《佛罗伦萨宪章》,秦始皇陵遗址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对它的相关研究就可以参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遗址公园景观的保护和设计

遗址公园景观的保护和设计

2001年11月25日工 程正式启动,主体工 程于2002年9月竣工。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 对1540延长米的城墙 遗址进行了修复。北 京古老的城墙又恢复 了雄伟的原貌。在园 林建设上,以营造沧 桑、古朴的环境为主 要设计思想,共铺种 草坪7万余平方米, 栽植花卉11万株,栽 植油松、国槐等大规 格乔木400余株,各 种灌木6000余株。铺 设各种管线2.8万延 长米,完成了城墙、 绿地和近万平方米步 道、便道、甬路和广 场夜景照明设备的铺 装。
十个典型游 览景点分别 为:丹凤门 景点、中轴 景点(包括 大明宫遗址 博物馆、大 明宫微缩景 观、含元殿、 宣政殿及紫 宸殿、望仙 台标识)、 太液池等。
大明宫遗址公园微缩景观,游客可以行走在景观的街道上
项目背景
在2007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明宫遗址保护 年 月 西安市委、 改造项目,陕西省委、 改造项目,陕西省委、省政府更将大明宫遗址保护工作列入 支持西安市具体工作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支持西安市具体工作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就在2008年1月,有8个国家的顶级设计规划团队参加 就在 年 月 个国家的顶级设计规划团队参加 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方案评审会, 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方案评审会,经专 家评审,以色列、意大利、澳大利亚、 家评审,以色列、意大利、澳大利亚、挪威四国设计团队获 它们的设计方案和遗址保护展示理念, 奖,它们的设计方案和遗址保护展示理念,为大明宫国家遗 址公园的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 址公园的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由国际古迹遗 址理事会前司库乔拉·索拉参与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 址理事会前司库乔拉 索拉参与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 规划得到了国内外文物专家的一致认可。 规划得到了国内外文物专家的一致认可。

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探析——以扬州唐城遗址公园为例

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探析——以扬州唐城遗址公园为例

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探析——以扬州唐城遗址公园为例曾晨;李静【摘要】The coastal wetlan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the most complete, widespread and the youngest newborn wetland ecosystem in Chinas warm temperate zone. In recent years, influenced by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the ecosystem of coastal wetlan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as changed, for example, soil erosion, vegetation degradation, pollution, biodiversity damage, harmful species invasion and etc, The changes had influenced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cean economy. To protect the ecosystem of coastal wetlan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below to protect and reasonably use the coast wetlands, such as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policies, the rule, the law of wetland protection, investigating, evaluating and monitoring the wetland resources, enhancing wet lands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reducing wetland degradation,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wetlands and so on.%在解析意境含义的基础上,总结了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进而以扬州唐城遗址公园为例,探究了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意境的营造,详细分析了唐城遗址公园的营造主题、借景手法、布局方式、景观小品设计、色彩选取、主题活动等内容.【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5【总页数】3页(P12631-12632,12665)【关键词】遗址公园;意境;物境;营造【作者】曾晨;李静【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6意境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佛家有云:“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既真。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摘要】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其景观设计体现了保护历史遗迹、展示文化特色的理念。

本文从遗址历史概述、景观设计理念、设计要素、设计效果以及公园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遗址的历史沿革进行概述,揭示了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景观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设计要素包括建筑布局、植被配置等,展现了寺院的原貌和氛围;设计效果则是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公园管理与维护是保证遗址长久保存和游客体验的保障。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不仅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为传承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关键词】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历史概述、设计理念、设计要素、设计效果、管理与维护、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其景观设计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和历史风貌。

本文将从遗址历史概述、景观设计理念、景观设计要素、景观设计效果以及公园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窥这一古代建筑遗址公园之美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不断增加,而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其历史悠久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遗址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

通过挖掘景观设计背后的理念和要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设计师对于遗址保护和展示的用心之处,以及设计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观察景观设计的效果和公园管理与维护情况,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该遗址公园的价值,以及其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文化遗产,更好地欣赏和保护古代建筑的魅力,以及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愿我们共同关注和呵护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其光芒永存于世。

2. 正文2.1 遗址历史概述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主要由山、水、林组成,具有自然优美的地形特点。

如何将这些自然元素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使其在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该公园景观设计的重点之一。

对于山体,可以针对其特点进行善加利用。

比如,在山体修建花园,不仅可以利用地势高差进行景观分层,还能使游览路线更加亲近自然,愉悦心情。

此外,还可以沿着山体设置石阶或登山步道,为游客提供一定的运动与体验。

关于水体,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

可以在游园路线上设置多个水景点,如泉池、流水、小桥流水人家等。

同时,配上文艺气息的亭子、园林建筑,打造出一个水乡园林的世界。

此外,水为旅游资源,应利用好水体潜力,打造出具有百年渔村风情的景点。

最后是林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林木面积比较大,这里的林木层次多、林分丰富、品种齐全。

因此,在设计公园时,应充分保护好现有的生态林木,挖掘出这里的文化历史内涵,同时根据游客需求与时代潮流来设计公园的层次、竞争力和特色。

文化历史在公园整体的景观设计中,寺庙文化应该是指导思想。

公园墙围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体现静态空间特征。

可以在园区的中央设置一个空旷的广场,来作为寺庙遗址的核心区域。

然后,以该核心区域为圆心,向四周建设不同的景点,以体现寺庙历史遗址的多元化特征。

游客需求旅游景点的存在意义在于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时要注重游客的需求。

通过游客特点分析,对游客的需求做出设计,才能使景区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在游客需求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出一些思考:一是游客休息区的设计。

游客往往在游览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在关键景点设计一些休息区,如座椅、茶室等。

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游客群体进行分区设计,保证游客能够得到合适的休息环境。

二是游客活动区的设计。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仅是“看”,更需要有互动性的体验。

因此,可以在公园中设置一些互动性的项目,如投壶、弹弓等。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处集历史遗址保护、文化传承和自然景观融合于一体的公园。

唐大慈恩寺是唐朝时期建筑规模最大和规格最高的寺庙,现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在现代,为了更好地向世人展示这一历史遗址,大慈恩寺遗址公园进行了景观设计,旨在让游客通过更加丰富的景观体验,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一古老寺庙的魅力。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景观设计理念和景观设计要点三个方面对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浅析。

一、历史背景唐大慈恩寺创建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8年),原名报恩寺,至贞观三年(629年)改为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唐代国家最高级佛教寺院之一,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阔,曾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有“三秦第一寺”之称。

寺内设有重轨三重围层、密檐楼阁、精美的壁画、佛殿、舍利塔和倒塌的塔基等。

自宋代以来,大慈恩寺建筑逐渐衰退,寺庙殿宇亦受到战火的摧残,殆尽于明初。

如今,大慈恩寺仅留下了残垣断壁,却仍旧让人感受到它昔日的荣耀。

二、景观设计理念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理念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自然环境保护和营造、游客体验和教育意义等方面的考虑。

景观设计师通过保护和修复大慈恩寺遗址的残存建筑和文物,尊重历史,在保护遗址的更好地展示和传承古代建筑文化。

在自然环境方面,景观设计师在保持自然原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植被、水体等自然资源,打造一种既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又能和大慈恩寺遗址相互辉映的自然环境。

景观设计还着重考虑了游客的观赏和体验需求,通过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设置合适的休息设施、加强游客教育宣传等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大慈恩寺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景观设计要点1. 保护与修复在保护和修复大慈恩寺遗址的过程中,景观设计要以尊重历史、恢复原貌为原则,对于残存的寺庙建筑、雕塑石刻以及壁画进行保护和修复,首先要确保它们的完整性和稳固性,从而更好地向游客展现大慈恩寺昔日的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遗址公园相关的概念遗址是遗址公园的主题,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均是围绕着遗址展开的,因此,首先要明确遗址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遗址的定义为“毁坏的年代较久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

我国现存有大量的遗址,如北京皇城根遗址、陕西秦始皇陵遗址等,国外著名的有意大利罗马竞技场、庞贝古城遗址等。

遗迹、古迹、文物、文化遗产这四组概念与遗址即包含相同的内容又有各自不同的领域,极易混淆。

因此将这几组概念进行对比,以便进一步明确遗址的含义。

(1)古迹:《高级汉语大辞典》对古迹的定义为“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强调古迹以历史文物建筑为主体。

它既可以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类楼阁庙宇等单体建筑,也可以是一座完整的古典园林。

(2)文物:《高级汉语大辞典》对文物的定义为“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

古迹属于文物。

(3)遗迹:《现代汉语词典》对遗迹的定义为“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从定义上看遗迹的范围包括了遗址、古迹、文物。

(4)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规定,它包括纪念物(Monunents)、建筑物的群组(Groups of Buildings)和历史地段(Historic sites)三个部分。

“纪念物”:从历史的、艺术的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的建筑作品、纪念性的雕刻和绘画作品,具有考古价值的构造物、碑刻、洞窟和各种遗迹;“建筑物”:分散的或者互相联系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物,由于它们的建筑艺术、它们的一致性(Homogeneity)或它们在风景环境中的位置而具有突出的、普遍的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历史地段”:从历史、美学、古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工工程或人力与自然合成的工程以及如考古现场等区域”。

[2]那么从以上概念看,这几组名词的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表示:遗址→古迹→文物→遗迹→文化遗产从以上论述中可明确遗址的所属范畴,那么对遗址的保护也就属于文物古迹保护甚至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这也为下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点,例如圆明园遗址公园也是历史园林,那么对它的保护研究就可以直接参考《佛罗伦萨宪章》,秦始皇陵遗址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对它的相关研究就可以参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遗址公园的概念探讨2.1遗址公园与纪念性公园、历史园林之比较遗址公园并不是一种全新创造的公园类型,而是在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两者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是利用遗址发展起来的,而遗址又从属于文物及文化遗产,因此遗址公园与纪念性公园、历史园林,即有一定相同点,也有各自特点,现将三者做个简单对比,以便更加了解遗址公园的特点。

(见表1)表1 遗址公园与纪念性公园、历史园林之比较遗址公园纪念性公园历史园林主题内容遗址遗迹即历史名人活动过的地区,烈士就义地,墓地等古迹、文化遗产即以其历史性和艺术性被广为关注的营造兼园艺作品代表案例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南京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成都杜甫草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扬州个园基本目标保护遗址景观,利用周边环境资源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地方文脉保持历史园林原初景观空间和意匠的永恒性功能爱国主义教育与体验、娱乐游憩、生态效应爱国主义教育与体验、娱乐游憩一种文化遗产,历史、艺术和社会的重要见证理论基础文物保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文物保护、景观设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及法律条文设计手法遗址保护手法与现代园林设计的结合现代园林设计手法长期修复政策,修复方案必须在职业道德规章基础上,并考虑到多期工程的分期基金,提供一套管理计划。

2.2遗址公园概念的确定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遗址公园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界定:(1)“遗址的”:遗址公园与一般公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遗址”两个字上。

它赋予了遗址公园与众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遗址是我们民族的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它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因此,保护遗址,传给后代是我们当前的职责,那么我们现在该做的不仅是从物质上继承先人遗留的财产,而且需将环境和精神文化这些遗产一并传给后代,使这些遗产得以再生。

遗址的保护可与其外环境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景观为人们所利用。

遗址公园的设计思路应紧紧围绕着“遗址”这个基本概念展开,从时间到空间,全方位,多层次,各种元素表达手法(包括联想与虚拟)并用,共同完成一个具有丰富内容与内涵的实体公园。

(2)“公园的”:遗址公园中对遗址的保护是规划上的着力点之一,但遗址公园的本质是“公园”而不是遗址。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公园的定义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的园林。

”因此,满足人的心理和活动要求,也是遗址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遗址公园的概念,即:“利用遗址这一珍贵历史文物资源而规划设计的,将遗址保护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创新等一系列手法,对历史的人文资源进行重新整和、再生,即充分挖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城市文脉的延续性,又满足现代文化生活的需要,体现新时代的景观设计思路。

”3创新---遗址保护扩展的产物我们提出“创新”概念的意图,实际上是将逐渐湮灭在城市建设中的遗址的消失过程转化为“遗址公园”诞生和逐渐成长的过程,使遗址及其历史地段所代表的城市风貌特色和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和发扬。

3.1遗址保护――创新的前提创新的前提是保护,那么首先了解以下保护(Conservation)的概念,保护实际上是一种蕴含了多种形式的发展模式,它包含了修复、保存、复原、增建、改建等多种内容。

保护的首要目标是要避免具有吸引力而且能够继续使用的场所遭受不适当的破坏,换句话说,保护是要保持当地居民生活的稳定演化,防止由于社会生活频繁、过度的变迁,给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不良影响。

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不在于重拾过去的风貌,而是要在现存保留的事物中,找到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把历史资源作为新的景观创造的文脉资本。

[1]3.2景观创新3.21创新的含义: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遗址保护逐渐遭遇到新的压力,突出表现在:与城市隔离的保护,使遗址处于一种边缘。

随着城市的整体发展,加之生态理念的介入,使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遗址的可持续性发展”,创新作为这一理念的产物应运而生,它不是保护的对立面,而是对保护的一种发展。

从理念上创新将遗址保护与城市设计相结合,使历史景观焕发活力。

因为画地为牢只会让历史景观逐渐沦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鸡肋,积极而科学地创新不仅可以重新协调现存的不合理因素,更可以让古老的景观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手段上讲创新是结合遗址的周围地段,利用自然的和人文的景观资源,运用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来进行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

3.22创新的手法:在创新的过程中,通过下面两种方法使遗址景观得到发扬光大:(1) 把遗址及历史地段作为新的城市景观创造的文脉,在城市设计中予以充分的“尊重”,是新的建设在城市尺度的层面上对历史环境有所呼应,并实现渐进式的发展。

虽然这种新的文脉特征与原来的“遗址”相比,那种原汁原味会逐渐变淡,但这也正好直接促进了一种新的“公园”形式的产生,而且是与原有的城市特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2) 把遗址及历史地段所构成的形态特征作为新的城市景观创造的景观资源,经过转化“借用”进新的设计中去,在城市和建筑尺度的层面上实现历史景观的渐进式发展。

综上所述,在遗址景观保护和创新的过程中,历史保护和景观创新存在于互为补充的关系中,追求历史环境保护与渐进式景观创新的相互约束和相互交托。

4实例研究---东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4.1项目背景2001年4月,为从根本上改变北京站南区明城墙遗址一带棚户区的破烂状况,进一步完善北京旧城内,特别是南城地区的绿地系统,改善城区局部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恢复京城古老城墙的迷人风采,市规划委、市文物局、崇文区及东城区政府共同组织了东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招标评选工作。

该公园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区,南区面积约9.31公顷,北区占地2.99公顷。

通过评选,获一等奖的是美国施坦福建筑设计公司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合作设计的方案。

4. 2方案介绍该方案注意挖掘历史沉积、突出了城墙作为文物建筑的历史内涵,同时达到了通过规划设计创造性地从交通、环境及经济等多方面解决具体问题的目标,从而较好的发挥了文物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

具体方案如下:除保留了南区东便门角楼段、至今存留尚好的西段、部分残存的中段、曾经修复的东段残留线形片段,以及连续架构形成的城墙上不同高差的空中花园以外,还将绝大部分早已夷为平地的城墙南北土层下挖,试图暴露原有老墙基,并将下挖部分有意作成下沉式人行广场,使人能在不同视点欣赏体会独明朝北京内城仅存的较为连续的城墙。

方案提出了五个创意,即西段城墙北侧的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区;西段城墙南侧的现代雕塑公园;正中的北京站南出口预留广场;东段东便门角楼区域的市民休闲场所;东区相对隔离安静的城墙遗址纪念林。

[3]4. 3设计手法:对于城墙的保护,不能仅限于墙体本身,重要的是对城墙所构成的特有文化氛围及其所限定的特有空间形式进行保护。

(1)保存:城墙遗址(保护了自然风化的状态,恢复了部分人为的破坏);其次,尊重植被环境,保存现状所有树木。

设计者通过对现状各类树木的勘查,将树木自然地与特定的空间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个舒缓平和、耐人寻味及城墙边所特有的绿化氛围。

(2)整治:东段则依现状地形挖掘并露出城墙基础,在已经遗失的城墙基础的地方,铺上碎石以标出城墙位置;创建了安静的下沉式广场;拆除各种违章建筑。

(3)新建:院落式建筑作为茶馆、画廊,为周围居民乃至整个城市市民及旅游者体验老北京城墙根历史文化氛围提供一个独特的去处,同时,这一区域的经营收入,可谓城墙和公园的维护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4)改建:在较有条件的西段城墙顶部,开辟了原“梁陈方案”提出的京城百姓步游场所——城墙顶部公园;城墙的基础作为各种艺术表演或艺术装置的平台,为人们创造一个可以对历史进行多重解释的平台,给不可预料的艺术创新留有余地;(5)解决了城墙与站前广场的交叉问题。

5总结外表看来丰富多彩的遗址公园建设,其背后的结构模式却是有限的,它们均包含以下三大层面:作为一个历史遗产地带,维护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是遗址公园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这也是分析和解决公园问题的第一层面;在这一底层面上,经过多年的自然过程,形成了当前的生态关系,这是公园第二层面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在这两个层面上才有现代人的休闲活动和体验。

结合遗址公园设计的三大层面,提出遗址公园设计的三大步骤:(1)了解遗址的历史(文化历史、技术构成、构成形态),为设计提供思路和依据;(2)分析遗址的现状,找出问题;(3)进行整体规划,指出它在城市中的位置与作用;(4)在正确保护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进行公园的深化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