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某市中心旧城改造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研究

某市中心旧城改造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研究

某市中心旧城改造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老旧地区面临着改造和更新的需求。

这些地区往往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老旧建筑、不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环境污染等。

对这些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某市中心旧城改造项目是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该市政府决定开展中心旧城改造项目。

本文将从项目的背景、目标、管理模式和进度计划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中心旧城改造项目管理,以实现项目既定目标。

一、项目背景某市中心旧城区面积较小,地块拆迁不便,居民迁移受限等问题亟待解决。

老旧建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该市政府决定对中心旧城区进行综合改造,以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中心。

中心旧城改造项目的背景是该市长期规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改变老旧城区的面貌,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将对该市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 城市形象提升:改善中心旧城的城市面貌和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 居民生活品质改善:优化旧城居民的生活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城市功能优化:通过改造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定位,提高其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综合改造,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市场活力提升:促进中心旧城区的产业升级和商业发展,提高中心区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项目管理模式中心旧城改造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模式和手段。

在项目管理中,可以采取项目管理组织(PMO)模式、精细化管理模式和PPP模式等,以实现项目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公众参与的旧城改造模式研究

基于公众参与的旧城改造模式研究
图片
即使大家对南京话的观点不尽相同,但还 是有很多南京人希望南京话能够顺利地传 承下去。调查中居民何女士表示,南京话 象征着南京的地方特色,是一种非物质文 化遗产,如果南京话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 断层,那么以后的小孩就不知道家乡的方 言,那就太可惜了。无论对于一个城市还 是后代来说,方言流失都是损失。
我国建国以来一直施行的是土地国有政策,20世 纪90年代为适应市场化的转型而采取了土地所有 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政策。多年来的土地划拨制度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遗留下了许多问题,一方 面,完全无视经济规律和土地价值规律,使大量 旧城的功能布局十分不合理;另一方面,“单位 制”内部功能的 “大而全”“小而全”。其引 发的不同部门、不同利益群体。在计划经济条件 下修建的一个个 “独立组团”之间的矛盾,最 终使得旧城改造过程演变为一个讨价还价的利益 博弈过程。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南京规划局想到用南京高校的智力资源和专业力量,开创了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新模式。2014年7月,由南京规划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联 合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三所高校的城市规划、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志愿参加,开展南京市秦淮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小西湖片区保护与复兴规划研究志愿 活动。 该活动自7月初启动以来,三所高校的48名规划志愿者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历时3个多月,开展了深入、详尽的入户调研及城市设计。不仅对现状产权关系、居民构成、 建筑功能属性、建筑质量、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条件、历史文化资源等各类要素进行详细调查与评估;而且在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及历史资源点的基础上,策划完善各类 配套设施,改善环境及卫生条件,并赋予地段内历史文化展示及利用的功能,并提出分层次、分阶段、强制性与弹性控制相结合的推进实施方案。这些方案为今后街区、风 貌区的保护与复兴提供新鲜的思路。 比如在更新机制与策略上,规划志愿者们提出了由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转变为上下结合的政府引导、社区共建与公众参与的模式。在更新目标上,也不再仅仅是物质空 间的整治与翻新,而是赋予了深刻的社会、人文内涵。在资金筹措上,也提出了多元化资金筹措的模式,通过政府启动,多元参与的方式带动社区参与,吸引社会投资主体 进入,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杠杆效应,形成资金滚动运转的良性循环。

民俗文化老街改造的城市设计手法探讨——以长沙市湘绣民俗文化老街改造为例

民俗文化老街改造的城市设计手法探讨——以长沙市湘绣民俗文化老街改造为例

与衰败 .其历 史价值没 有与现 代市场
经 济 有 机 嫁 接 ,甚 至 被 冠 以 旧城 改 造 的 名 义 大 规 模 地 拆 除 。 如 何 在 新 一 轮
固有 的历史 文化特 质 特有 的景观 风 貌 .独 异 的商务 与购物环 境与购 物心 理 .对人们 形成 了巨 大的吸 引力 。悠 久 、厚重 、独特 的历史 文化是 民俗特
民俗 文 化 老 街 改 造 的 城 市 设 计 手 法 探讨
— —
以长沙市湘绣 民俗 文化老街 改造为例
E p o ig h Me h d o Ur a De i n n e u ig h F k x l rn t e to s f bn sg o R b i n t e ol l d Cu t r S 化 街 城 市设 计 ; 沙 长
Ab t a t b i i g f l u t r te t s te n w mo e f r t ci gt e od t wn s a e tx u e wh c sr c : Re u L n o k c l esr e h e d l oe t h l d u i o p n o p c e t r , ih
— —
A Ca e S u y o R b i ig o Hu a E b oie F l s t d f e u n f I d n n m r d r ok
Cu r S r e i a g h ue te t Ch n s a l t n
陈雪容
陈群元
te p e e t i ai n a d s m ep o lm so h p n u a m b o d rf l u t r te t n Ch n s a a e h r s n t t n o r be n S a i g H n n e su o r ie k c l e sr e a g h r o u i a ay e . i al , o e p a t a eh d fu b n d sg n rb i ig S a i g Hu a mb od rf l n lz d F n l s m r c i l y c m t o so r a e i n o e u l n h p n n n e r i e o k d c l r te t nCh n s aa e x lr d ut esr e a g h r p o e . u i e Ke o ds fl u t r te t u b nd sg ; a g h yw r : ok c l esr e ; r a e i n Ch n s a u

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设计

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设计

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设计首先,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应该从整体出发,确定改造目标和规划范围。

对旧城区的历史背景、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明确改造的方向和重点。

同时,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做好社会调查和民意调查,制定出符合居民利益的规划方案。

其次,旧城改造项目的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尊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遗址。

可以在改造中进行修复和复原,使其与新的建筑和环境相衔接。

同时,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景点或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增加城市的文化魅力和经济效益。

再次,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社区建设。

要创造符合人居环境的城市空间和社区设施,打造便利的交通网络和舒适的公共空间。

要注重居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体验,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健身场所、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等。

此外,要注重社区的参与和自治,鼓励居民参与旧城改造的决策和管理,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和共同责任感。

最后,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要从能源、水资源、废物处理等角度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

要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鼓励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旧城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总之,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生活品质,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实现旧城区的全面改造和发展,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国内旧城改造研究的知识图谱

国内旧城改造研究的知识图谱

国内旧城改造研究的知识图谱
一、背景
国内旧城改造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对旧城进行改造,提高城市的功能、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知识图谱旨在整理国内旧城改造研究的相关知识,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二、组成部分
该知识图谱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旧城改造的定义和目标:这部分介绍了旧城改造的定义和目标,包括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更新等。

2. 旧城改造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介绍了旧城改造的理论基础,包括城市更新理论、保护与利用价值理论等。

3. 旧城改造的研究方法:这部分介绍了旧城改造的研究方法,包括调研方法、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等。

4. 旧城改造的案例分析:这部分介绍了国内旧城改造的典型案例,包括北京胡同的改造、上海老城厢的改造等。

5. 旧城改造政策和规划:这部分介绍了旧城改造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地方层面的政策等。

三、知识图谱的应用
这个知识图谱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者可以通过该知识图谱了解国内旧城改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而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四、总结
国内旧城改造研究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政策和规划等方面。

这个知识图谱通过整理和组织这些知识,为研究者、政府部门和设计机构等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参考工具,有助于推动国内旧城改造研究的进展。

浅谈旧城改造项目设计

浅谈旧城改造项目设计

浅谈旧城改造项目设计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目前对旧城改造已经成了城市建筑的重要问题之一。

旧城项目的改造第一方面为了增加城市的美观,第二为了更好的推动城市设计的合理性,它能够使城市增加生机和活力。

基于此,本文从旧城改造项目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简要提出旧城改造项目设计的主要要点。

关键词:旧城;改造;项目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朝着大规模、高速度的建设,繁荣的城市,比传统的城市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旧城市的改造就是对项目进行拆除和新建的过程,使得新的建筑代替原来的老旧建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美观性。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现代城市的改造也愈发的重视,现代城市的项目改造当中出现了诸多亮点,不单单是从建筑结构上有了创新,人们的生活和各种设施上更是有了改造,这无疑为城市的创新带来了诸多动力,在推动城市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旧城改造的重要性据2005年中国科学院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为35%左右,在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突破40%。

所以对旧城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我国城市化率的百分点,进而使得大部分居民有房可住。

其次,旧城的改造是我国城市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用地不断的在扩散,城市中的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遇到瓶颈,这时城市当中旧区的改造就成了发展的新目标,而旧城的改造也就成了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旧城进行改造,包括人口疏散、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更新、设施更新、建筑空间再创造、人文空间再塑造等内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2旧城改造项目设计方法2.1旧城改造中设计的主要方面建筑是实体的艺术,城市是基于建筑的艺术,一个没有旧建筑和旧城区的城市就是没有内涵的城市。

所以在旧城项目的改造过程当中,必须要遵从旧城区中的空间感受、文化理念、生态环境功能、布局等多方面全面的考虑,凸显以人为本的前提来对旧城区进行改造。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摘要:本文围绕着旧城改造中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展开,详细分析了传统街巷更新规划的原则、方法、实施和效果评估。

通过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借鉴历史文化,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价值和活力。

具体实施包括街巷的改造与更新,街巷宽度和交通规划的考虑,街巷景观与文化底蕴的保护和商业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

通过对人口、居住状况、商业和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得出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的成功案例,提出对未来传统文化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旧城区的更新与改造问题。

传统的旧城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基础设施老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传统街巷更新是旧城区更新和改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旧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遗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价值。

在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如何保留这些文化和历史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里传统的街巷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现实问题。

这些固有街面,无论是在人行道、建筑或在商业场所,已经逐渐变得陈旧、不适应当代城市的需求和发展。

这些传统街巷既是城市的历史遗产,又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其目的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也与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交通等方面密切相关[1]。

(二)研究意义在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工作,对城市景观、行人通行、道路结构、商业环境和社区氛围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毕业设计(论文):“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城中村”旧城改造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旧城改造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旨在为解决“城中村”旧城改造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1. 引言“城中村”旧城改造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土地资源紧张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许多城市中的“城中村”存在着建筑老旧、卫生条件差、交通拥堵等问题。

改造旧城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众居住环境,已成为中国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规划不科学、资金短缺、居民异议等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城中村”旧城改造提供参考。

2. 问题分析2.1 规划不科学在“城中村”旧城改造过程中,往往存在规划不科学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对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特征缺乏理解,规划方案的设计缺乏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由于缺乏精细规划和充分的调研,往往难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2.2 资金短缺“城中村”旧城改造涉及到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政府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通等因素,都制约了旧城改造的进展。

资金短缺不仅导致工程进展缓慢,还使得改造后的居民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

2.3 居民异议“城中村”旧城改造涉及到居民的利益调整,因此,往往会引发居民的异议。

居民反对改造的主要原因包括拆迁补偿不合理、居住环境变差等。

这些居民异议不仅会导致旧城改造进程的延误,还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

3. 对策研究3.1 科学规划针对规划不科学的问题,应加强对旧城区的调研,理解其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特征。

在规划方案设计中,应注重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到旧城改造后的居住、商业和公共设施等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从城市革命诞生城市开始,城市作为人类生活与社会活动的载体一直发展至今,可以说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其不断改造和更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旧城改造便作为城市的调节机制顺应而生随着城市的发展,时间化作历史的痕迹积淀于旧城之中,于是,旧城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并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对城市文脉的延续。

但城市的发展永远追赶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城市旧区开始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并暴露出种种弊端:旧区原有土地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居民生活要求和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大拆大建”现象普遍,给城市带来毁灭性的重创,切断了历史文脉;城市与城市趋同现象严重,城市特色慢慢消失;城市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旧城中随意改造历史建筑现象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如街道不能满足消防要求,使居民的生活存在重大隐患。

显然城市旧区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急需改造。

而这些拥有着大量历史保护文物的城市旧聚居区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激活人们生活延续性的觉悟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环境来联系当今的时代与历史的过去,使我们找到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因此,研究旧城改造的设计方法与富含传统文化信息的视觉、触觉体验的城市历史空间是分不开的,让旧城传统历史文化重回市民生活,传承人类文明,民族精神,并融合新功能,新文化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唤起居民心中的昔日回忆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才是旧城改造设
计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旧城改造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阐述,同时列举了一些典型实例,总结西方国家和我国旧城改造的发展以及经验教训,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其次,在研究分析以上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旧城改造必要性进行探析,并针对城市旧区出现的问题,探讨其解决的有效对策,从整体协调性、有机可持续、延续传统风貌、大本主义以及发扬城市特色方面提出旧城改造的设计方法。

最后,针对榆次老城区改造设计项目进行案例分析,以榆次老城的历史沿革与旧城改造的发展历程回顾为背景,归纳整理了老城的现状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榆次老城中值得保护和发扬的优势资源以及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最终在地段功能、交通、建筑、空间系统、景观界面、基础设施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旧城改造设计方法传承历史文化城市肌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中文摘要10-12ABSTRACT12-14第一章绪论14-22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4-151.1.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4-151.1.2研究的
意义151.2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15-191.2.1国外旧城改造理论发展与实践的演变15-171.2.2国内旧城改造理论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17-19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9-221.3.1研究的内容19-201.3.2研究的方法20-22第二章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22-312.1本文研究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22-252.1.1城市更新22-232.1.2旧城改造23-242.1.3历史街区24-252.2本文研究涉及的几个基本理论25-312.2.1城市发展理论25-272.2.2城市设计理论272.2.3历史街区的保护理论27-31第三章旧城改造设计方法探析31-423.1旧城改造的必然性31-333.1.1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对旧城改造的需要31-323.1.2城市性格和城市文脉对旧城改造的需要323.1.3城市使用者对旧城改造的需要32-333.2旧城改造实例探析33-383.2.1法国卢浮宫广场的改造33-343.2.2哈瓦那古城的改造34-353.2.3北京旧城的保护与改造35-363.2.4上海新天地广场的改造36-373.2.5南京夫子庙地区的改造373.2.6通过探析对旧城改造实例的总结37-383.3旧城改造设计方法探析38-423.3.1保持肌理,并统筹安排,注重整体协调性38-393.3.2有机可持续的更新改造,寻找保护、改造和发展的结合点39-403.3.3延续传统风貌,保护城市古旧建筑格局,尊重历史遗存403.3.4以人为本,注重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引进公众参与制403.3.5尊重城市性格,传承历史文脉,发掘城市内涵和价值40-42第四章榆次老城区改造实践研究42-674.1榆次老城地区概况42-464.1.1位置与境域42-434.1.2历史沿革434.1.3老城改造历程回顾43-464.2榆次老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6-544.2.1资源现状分析46-534.2.2存在的问题53-544.3榆次老城区改造设计研究54-674.3.1
设计思路54-554.3.2设计方法55-674.3.2.1地段功能的定位与土地使用的调整55-574.3.2.2地段交通的重组57-584.3.2.3建筑物的保留维护、整建和重建再开发58-624.3.2.4空间系统和景观界面的整合62-634.3.2.5基础设施的改善63-644.3.2.6历史文化生活的还原64-67第五章总结与展望67-685.1结论675.2研究不足与展望67-68参考文献68-7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2致谢72-73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3-7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