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问题(20200718184421)
幼儿安全问题有哪些

幼儿安全问题有哪些1、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2、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3、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
4、到公共场所参加游览,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要远离变压器、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听老师(或者大人)的话,不得随便离开集体,有事应告诉老师。
5、教育幼儿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
6、向幼儿讲解和宣传安全常识,让幼儿懂得玩火、玩电、玩水的危害,以防止意外事故。
7、引导幼儿理解消防栓、灭火器的用途,知道幼儿园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孩子养成到公共场所注意观察消防标志和疏散方向的习惯;知道各种报警,懂得如何报警。
8、下午放学后,教育幼儿要拉着大人走,不能自己到处跑,不能停留在幼儿园玩耍,以防意外。
9、教育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会表达清楚,紧急情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10、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只有家长、医生、护士才能触摸他(她)的身体,假如陌生人要这么做,一定要尽快逃开。
11、教育幼儿在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玩煤气、炉火、火机、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危险物品。
12、教育幼儿没成人带着下不能自己过马路,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边走。
13、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
14、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时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该放入口内,以防意外。
幼儿园开学活动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幼儿园开学活动中的常见安全隐患随着学校开学的临近,幼儿园也开始为新一届的孩子们准备开学活动。
这些活动既能让孩子们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又能为他们带来快乐和乐趣。
然而,在开学活动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常见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开学活动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方法。
1. 交通安全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是常见的做法,但在高峰时段,交通状况可能会非常混乱。
这时,孩子们很容易在车流中走失或受伤。
因此,幼儿园应该在周围设立交通导向标志,提醒家长停车的位置,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2. 儿童走失幼儿园开学时,孩子们通常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他们可能会迷路或走失。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幼儿园应建立完备的安全措施,如设立固定的班级集合地点,加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确保学生的安全。
3. 活动器材安全开学活动通常会涉及到各种户外游戏和活动器材,如秋千、滑梯等。
这些器材如果使用不当或损坏,可能会造成孩子们的意外伤害。
因此,幼儿园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器材,确保其安全可靠。
4. 应急逃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幼儿园必须确保孩子们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
为此,幼儿园应定期组织防火演习,教育孩子们有关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确保逃生通道畅通,灭火器材设备齐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5. 游泳安全在一些幼儿园开学活动中,可能会有室外游泳的环节。
虽然这是一项有益的运动,但孩子们在水中容易发生事故。
幼儿园应该雇佣有专业执照和救生技能的教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当的监管和指导。
6. 食品安全开学活动通常会涵盖午餐或小吃。
在准备食物时,幼儿园应该遵循卫生标准,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此外,对于孩子们可能有过敏反应的食材,也要及时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提供食物之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筛选。
7. 手足口病开学后,孩子们的接触频率增加,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幼儿园应妥善清洁和消毒教室、餐具等,教导孩子勤洗手,加强家校合作,协助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幼儿园有哪些安全隐患

幼儿园有哪些安全隐患硬件设施危险1.热水瓶或者饮水机要放在幼儿不能碰到的地方2.活动室内的活动器材和工具是否整理清洁,使用之后的剪刀或者刀片有否及时收藏好;蚊蝇药、消毒液有否存放好,可能幼儿就会拿来玩;3.教室,特别是楼上的教室的窗子是否装栏杆了;4.观察一下送饭菜的路是不是小朋友经常玩耍的地方;如果看到两位阿姨抬着保温桶上楼梯,楼梯上却有小朋友兴冲冲的下来,这样孩子被烫伤的危险性就很高;另外要确保厨房不在幼儿活动室的同一层,这样孩子不会因为好奇或误闯厨房而受到意外伤害;5.室内的电源插头不能太低了,观察电线是否老化;一般幼儿园的电源插头都会设在一米七以上;6.建筑物转角处及家具棱角是否很尖硬,这样孩子容易被磕伤;7.课桌椅上的钉子是否松动脱落,有否及时修理;8.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危险,在幼儿的活动中,还有更多“看不见”的不安全因素;如果活动中不小心,幼儿园简直是个危机四伏的地方:看护失职或不当1.幼儿午睡时,教师擅自离开或打瞌睡或干私活,老师经常都会在幼儿午睡时“开小差”;这样使得幼儿在午睡时发生的窒息或跌落等意外,老师没有办法及时发现和处理;2.幼儿园的大门没有及时关,门卫、班主任看管不严格,幼儿私自跑出幼儿园;门卫严禁擅自离岗,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安全隐患意识;3.幼儿园管理不严,让陌生人接走幼儿;要观察是否有门卫值班以及门卫对陌生人的处理方法,幼儿园应当做到了不见卡不放人,有特殊情况须拿来接人身份证或有效证件;4.幼儿园的教职工被聘用、幼儿入园时是否经过严格体检;教师胸前戴了别针或指甲留得太长;有的教师爱漂亮,却没考虑到这会不会扎伤幼儿;5.女孩身上的装饰物如手链上的小铃铛之类的东西易入口鼻耳;一位妈妈发现女儿回家一直哭耳朵痛,结果带到医院检查,有一粒小珠子在耳朵里;原来是幼儿园里另一个小朋友将衣服上的珠子扯下来,分给了好朋友,女儿没地方放就放到耳朵里,结果拿不出来了,还不敢跟老师和小朋友讲;6.老师将幼儿落在已开消毒灯的寝室里;保育员为了赶时间没有检查寝室里是否还有人,就开了消毒灯;食品安全1.食堂工作人员是否专业,每天的饭菜是否进行48小时留样;2.园内的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教职工是否经过消防设施的培训;3.食品采购、运输、加工、餐具消毒等符合操作规范要求,预防食物中物;活动意外伤害1.活动时运动器械伤害;随着托幼机构环境的不断改善,儿童户外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场所面积逐渐增大,户外活动场所中,大型玩具的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玩法有趣,使活动时兴奋忘形、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儿童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大型玩具场所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场所;2.活动前老师未检查运动器械及活动场地的平整和场地有无不安全障碍物;3.活动前老师未检查幼儿的衣着、鞋带;4.每次活动前后及老师交接班时没有及时清点幼儿人数,孩子单独活动时遇到危险情况没有办法及时寻求帮助;面对危险,您怎么办1.若发现园内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最好及时联系幼儿园的管理者,催促其尽快整改;2.加强晨检,检查衣袋中是否有诸如美工刀、别针之类的利器;班老师平时要关注,可以给孩子加倍的安全;3.如果需要带药去幼儿园,一定要准确地填好幼儿服药记录,否则容易造成保健医生给幼儿服药时,不能正确地核对姓名与剂量;有很多家长,因为赶着要去上班,也没有跟保健医生讲清楚,胡乱填了记录放下药就走了;4.换完接送卡后,家长只顾自己聊天,让幼儿自己玩;这样孩子容易走失,并且在找不到爸爸妈妈的时候会自己走出大门,这样,孩子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了;5.幼儿生长很快,所以衣服鞋子每年都得换,有的家长希望能能穿久一点,所以都会买大一点的衣物;但是幼儿穿了大的鞋子,走路就会不方便经常会跌倒;因此孩子的鞋子应当合脚;6.很多女孩子头发留得很长,家长为了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会给孩子头上别上很多发卡,但是家长们应当注意到发卡上有无螺丝、是否尖锐,是否会弄伤孩子;应该教会孩子些什么1.要教会孩子怎样正确使用剪刀,特别是在递剪刀的时候,要将刀柄朝着对方,如果别人将剪刀头朝着自己递剪刀,一定要注意安全,伸手去拿刀柄;2.告诉孩子不要将手放在门缝间、桌子间、椅子间,这些地方容易被夹伤;3.不要紧挨着车逗留,特别是在四个轮子的附近,这些地方是司机的盲点,容易发生事故;4.孩子要知道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让孩子记住或者随身携带着联系的电话号码,如果有陌生人或者熟悉的人说代替爸爸妈妈接他回家,一定要让老师打电话确认一下此事;5.防止异物入体;教育孩子不随便把东西如小石头、花生粒、瓜籽、小纸团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发生意外;6.教育大一点的孩子,使它们懂得登高的危险;教育孩子不可从高处随便跳下;7.要告诫孩子,不要把铅笔、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锐的东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处跑,因为这样容易扎伤孩子;8.不要把塑料袋当做面具往头上套,以免引起窒息而死亡;家长也尽量避免将塑料袋乱放;9.在野外旅行散步时,教育孩子不能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放入口内,预防中毒等意外事故发生;。
幼儿园常见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

幼儿园常见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全面了解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进行梳理,为广大幼儿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室内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1.摔伤:幼儿在室内活动时,容易因地面湿滑、家具摆放不当等原因摔倒。
应对措施:保持地面干燥,铺设防滑地垫;家具边缘应圆滑,避免尖锐角;定期检查家具稳固性,防止翻倒。
2.烫伤:幼儿接触热水、热汤等液体时,容易造成烫伤。
应对措施:提供安全的饮水设备,确保水温适中;教育幼儿远离热源,不触碰热水壶、热锅等;加强午休期间看护,防止幼儿意外烫伤。
3.窒息:幼儿误吸小颗粒物品、绳索等,可能导致窒息。
应对措施:严格把控室内物品摆放,避免小颗粒物品散落;教育幼儿不要把小物品放入口鼻,加强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潜在隐患。
4.触电: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触碰到电源插座等电器设备。
应对措施:电源插座应安装在幼儿触及不到的地方,使用防触电保护器;加强幼儿用电安全教育,教育幼儿不触碰电源插座。
二、室外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1.摔伤:幼儿在室外活动时,容易因地面不平、设施损坏等原因摔倒。
应对措施:定期检查室外活动场地,确保地面平整、无障碍物;定期维修损坏的设施,保障幼儿活动安全。
2.交通事故:幼儿在室外活动时,容易发生与车辆相关的交通事故。
应对措施:设立交通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家长和幼儿注意交通安全;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管理,确保幼儿上下学安全。
3.溺水:幼儿在游泳池、河流等水域附近活动时,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应对措施:加强水域安全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教育幼儿不要靠近水域,防止溺水;加强监护,确保幼儿在成人看护下活动。
4.野生动物伤害:幼儿在室外活动时,可能遇到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应对措施:加强校园周边生态环境调查,了解野生动物活动规律;教育幼儿遇到野生动物时保持距离,避免伤害。
幼儿园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幼儿园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幼儿园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导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幼儿的安全是每个教师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安全技巧,给幼儿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童年。
一、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问题1.制度缺失目前还有很多幼儿园领导心存侥幸,把注意力放在改善教学设施,教育教学评级上,忽视幼儿园安全问题。
没有完善的安全制度,许多安全防范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流于形式不能够切实执行。
防范意识的缺失必然会导致检察监督的疏忽,由于监督检查不到位,很多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着众多安全隐患。
2.安全意识不足一些幼教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事物的认识不足,一旦幼师也缺乏责任心,忽视对幼儿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对幼儿安全教育蛮横的采用禁止幼儿到户外活动的方式,不肯教授幼儿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一旦孩子外出,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3.环境安全度低幼儿园因环境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也非常的多,由于幼教工作者缺乏安全意识,大型户外玩具年久失修,活动场所地面凹凸不平,建筑物或者设施棱角比较锋利,设备电源老化,插座孩子能摸到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不可避免。
4.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好奇好动,但是身心发育又不健全,缺乏对危险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
二、改善管理措施1.创设安全环境调查统计表明:幼儿园事故的多发场所是户外活动场所和游戏设施等,对于幼儿事故的多发地,我们应该采取稳妥的防范措施,保障活动场所的足够宽敞和娱乐设施的质量稳定,在幼儿进行室外活动时,每隔一段时间之后给孩子们安全提醒,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在建设时应当为孩子们提供一种切合自然环境的场所,让孩子们与自然亲近,增加在自然中的活动经验,形成安全防范意识,努力提高防御危险的能力。
幼儿园幼儿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

幼儿园幼儿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幼儿园幼儿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1. 引言在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家长和老师们的关注。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了解幼儿园幼儿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对于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2. 常见安全问题在幼儿园,幼儿们面临着诸多潜在的安全问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 摔倒和撞伤:幼儿在玩耍时不慎摔倒或与其他幼儿相撞,容易造成轻微或严重的伤害。
2) 意外食物过敏:有些幼儿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花生、虾米等,一旦食用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3) 接触有毒物质:在幼儿园环境中,有时会出现有毒物质的接触可能,如清洁剂、植物、小玩具等。
4) 意外跌入水体:幼儿园的周边环境可能存在水塘、小溪等,幼儿一不留神可能跌入其中。
5) 被异物卡喉:幼儿在玩耍或进食时,不小心吞入异物会导致窒息。
3. 处理方法针对上述常见的幼儿园安全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1) 摔倒和撞伤:在孩子摔倒或撞伤后,首先要镇定情绪,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如果伤势较重,要及时送医院就诊。
2) 意外食物过敏:幼儿进食前,要了解他们对食物的过敏情况,避免食用有过敏食材;在发生过敏反应时,要及时给予急救。
3) 接触有毒物质:在幼儿园环境中,要加强对危险物质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幼儿远离危险物质。
4) 意外跌入水体:要加强对幼儿在水域附近的监管,确保他们的安全;在发生意外时要及时施救,避免发生不测。
5) 被异物卡喉:幼儿进食时要避免一次吞食过多食物,同时要加强对幼儿进食过程的监管,避免发生意外。
4. 个人观点作为幼儿园幼儿常见安全问题的处理者,我们必须对幼儿的安全问题高度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幼儿的监管和教育,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
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我们要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及时处理相关事故,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
幼儿园内的安全教育常识(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培养兴趣、结交朋友的乐园。
然而,幼儿园内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下将从幼儿园内的安全教育常识方面进行阐述。
二、幼儿园内的安全隐患1. 楼梯、走廊:楼梯、走廊是幼儿园内较为常见的安全隐患,孩子们在上下楼梯、行走过程中容易摔倒、碰撞。
2. 娱乐设施:幼儿园内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如滑梯、秋千等,但部分设施可能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容易导致孩子们受伤。
3. 烹饪区:厨房是幼儿园内较为危险的区域,烹饪过程中可能产生火源、热源,孩子们容易发生烫伤、烧伤等事故。
4. 卫生间:卫生间内存在地面湿滑、物品摆放杂乱等问题,孩子们在如厕、洗手过程中容易摔倒。
5. 室外活动区:室外活动区可能存在地面不平、设施老化等问题,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容易受伤。
三、幼儿园内的安全教育常识1. 楼梯、走廊安全常识(1)上下楼梯时,保持平衡,不要奔跑、嬉戏。
(2)靠右行走,避免与他人碰撞。
(3)不推、不挤、不拉,保持安全距离。
2. 娱乐设施安全常识(1)使用前,检查设施是否完好,有无损坏。
(2)在设施上玩耍时,注意保持平衡,避免摔倒。
(3)遵守游戏规则,不争抢、不推搡。
3. 烹饪区安全常识(1)不在烹饪区玩耍,避免接触到火源、热源。
(2)不触摸烹饪工具,如锅、铲等。
(3)不随意触摸食物,避免烫伤、烧伤。
4. 卫生间安全常识(1)地面湿滑时,小心行走,避免摔倒。
(2)洗手时,注意水龙头开关,避免水溅到身上。
(3)不乱放物品,保持卫生间整洁。
5. 室外活动区安全常识(1)遵守游戏规则,不随意攀爬、跳跃。
(2)不追逐打闹,保持安全距离。
(3)不捡拾地面上的小石子、碎物,避免受伤。
四、幼儿园内的安全教育活动1.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向孩子们讲解安全常识。
2. 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孩子们的应变能力。
3. 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安全。
4. 设立安全角,让孩子们了解各种安全标志。
幼儿园安全预防措施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幼儿园安全预防措施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幼儿们的身心健康,幼儿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预防措施。
然而,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一一列举,并提供解决方案。
问题一:幼儿园公共区域的人流管理不规范解决方案: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和人流线路。
幼儿园应该在入口处设置安全门,对进出的人员进行登记和身份验证。
同时,安排专人引导进出幼儿园的人流,确保进出人员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问题二:幼儿园游戏区域的安全隐患解决方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幼儿园应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负责日常安全巡查。
游戏区域的设施应当符合安全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同时,游戏区域应设立周边栏杆,确保幼儿的安全。
问题三:幼儿园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食品管理制度。
幼儿园应聘请专业的厨师进行食品烹饪,并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操作。
同时,对食材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采购,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问题四:幼儿园安全培训不足解决方案:加强安全培训和演练。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课程,向教职工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
同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教职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问题五:幼儿园班级管理混乱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幼儿园应制定班级管理规范,明确教师的职责和学生的行为规范。
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问题六:幼儿园安全设施缺失解决方案:完善安全设施和装置。
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安全设施,如紧急出口指示牌、灭火器等。
同时,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问题七:幼儿园外部环境安全隐患解决方案:加强外部环境的管理和监控。
幼儿园应与周边社区和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营造安全的外部环境。
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总结:幼儿园安全预防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幼儿园安全预防中的各种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幼儿天性好奇,喜欢探索。
但是,幼儿年龄小,动作不够协调,反应不够灵敏,缺乏生活经验,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近几年以来,幼儿园里幼儿意外伤害事故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这指明了安全保护在幼儿园工作中的位置。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保育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幼儿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儿童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害,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必须具备一些急救知识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幼儿烫伤、骨折等意外伤害就能及时进行救护,以挽救生命、防止残疾、减少痛苦。
(一) 小外伤1 •切割伤常见切割伤:幼儿玩耍小刀、剪刀等锋利物品造成的皮肤断裂、出血。
案例:某幼儿拿着水果刀玩耍,不小心在手指上划了一道口子,伤口处开始渗出血珠。
急救方法:(1) 对于较小、较浅的切割伤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也可以先清洁伤口周围,用冷开水冲洗伤口处•特别是将异物冲洗干净,再用双氧水由里向外消毒,然后涂搽红药水或紫药水。
(2) 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必须先止血,将伤处抬高,立即送医院,请医生处理。
2 •刺伤常见刺伤:常见于玻璃、竹刺、铁钉、木屑等锐利物刺入皮肤,伤口深而狭窄,容易感染。
案例:某幼儿在自由活动后告诉老师手指疼痛,老师检查发现,该幼儿食指尖有竹刺刺入,伤处周围皮肤又红又肿,按压疼痛。
急救方法:(1) 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清洗伤口。
(2) 检查伤口是否留有异物,如果有,用消毒针顺着刺的方向将其拔除。
(3) 确认伤口无异物后,用碘酒或酒精涂搽伤口周围,伤口涂红药水。
3•扭伤常见扭伤:多发生在幼儿运动、游戏等活动中,多为关节处软组织受伤,伤处肿痛,运动不灵活,颜色发青。
案例:某幼儿穿上了妈妈给她买的新皮靴,鞋跟和鞋帮都较高,该幼儿在奔跑中不小心把脚扭了,孩子感到剧烈疼痛,脚的活动不方便,老师发现幼儿的脚踝又肿又青。
急救方法:(1) 检查是否骨折。
(2) 如果没有骨折,立即对伤处冷敷,使血管收缩止血,并达到止痛的目的(3) —天之后,对伤处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预防:(1) 定期检查和维修幼儿园的滑梯、攀登架等游乐设施。
(2) 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注意观察、提醒幼儿。
⑶遇到不安全的情况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
⑷教育幼儿不打架、不拥挤,遵守活动规则,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守秩序的习惯。
(二) 骨折1 •常见骨折因外伤破坏了骨的完整性,称为骨折。
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不破裂,与外界不相通;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破裂,与外界相通。
幼儿常发生以下几种情况的骨折:重物打击,可能导致骨折;手被弹簧门挤压,可能导致骨折;伸手玩弄电扇,可能因扭转而发生骨折;车挤压、跌倒等。
也都可能造成骨折。
2 •骨折的症状(1) 剧烈疼痛,特别是活动伤肢或按压骨折的部位时。
疼痛更明显:(2) 骨折的肢体失去正常功能,如:下肢骨折不能走路,上臂骨折不能抬高:(3) 骨折的部位出现变形。
小儿骨骼的成分和成人相比较,有机物相对比无机物多,所以小儿的骨骼韧性强、硬度小。
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称为“青枝骨折”,伤肢还可以做动作,因此,小儿骨折容易被忽略,如不及时送医院治疗,伤肢将出现畸形,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
所以,小儿一旦发生肢体伤害,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是否发生了骨折。
3 •急救方法(1) 在未急救包扎前,不轻易移动伤者。
如果轻易移动,可能引起骨折移位,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休克和血管、神经损伤,甚至由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加重伤势。
(2) 止血。
幼儿发生骨折后,观察幼儿全身状况,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并伴有大出血,先要在伤口处覆盖敷料,包扎止血。
再处理骨折。
(3) 处理骨折的基本方法是:使断骨不再刺伤周围组织,限制受伤肢体的活动,使骨折不再加重,这种急救方法叫“固定”。
①四肢骨折:幼儿四肢骨折后,观察骨折处是否有皮肤破损及断骨暴露,如果有断骨暴露在外,不要强行还纳回去。
可盖上干净纱布,简单固定,迅速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如果骨折处没有上述情况,应立即用夹板固定。
夹板一般选用薄木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木棒、硬纸板、竹片等代替,甚至还可将伤肢固定于健肢。
固定时,给伤肢垫上棉花或布,夹板的长度应超过伤处的上下两个关节,用绷带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露出幼儿手指或脚趾。
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松紧以手指和脚趾尖不出现苍白、发凉、青紫为度;②颈椎骨折:将患儿平放,头部垫高。
为避免震动,可在头部两侧放上沙袋或硬枕头,使头部固定。
③肋骨骨折:判断断骨是否伤及肺部,如果断骨刺伤肺,患儿呼吸困难,应尽快送医院急救。
反之,可让患儿深呼吸,用宽布带缠绕胸部断肋处,减少胸廓运动:④腰椎骨折:处理这种骨折,稍有不慎,即可产生严重后果。
患儿发生腰椎骨折以后,应严禁腰部有活动,否则会加重脊髓的损伤。
不能让患儿走动、弯腰,救护者也不能搀扶、抱持患儿。
不可用软担架抬患儿,可用木板、门板等作为搬运工具,多个救护者动作一致地将患儿抬到硬担架上,让患儿俯卧,用宽布将身体固定在担架上.尽量平稳地将患儿送到医院.(4) 及时送医院,争取在骨折后2〜3小时内送到医院进行复位处理。
4•预防⑴保教人员要加强责任心,防止发生伤害事故.弓I起骨折。
(2) 幼儿进出的门不安装弹簧,以免夹伤幼儿,引起指、趾骨的骨折。
(3) 教育幼儿不做危险动作。
(三) 出血出血是儿童时期常发生的一种外伤现象,少量出血容易止住:严重损伤引起的大出血。
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1.常见的幼儿出血(1)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量大,短时间内可大量失血,必须立即止血。
(2)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均匀流出。
(3)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渗出,可自己凝固。
2•急救方法(1) 动脉出血:采用指压止血法,这是动脉止血最快速、最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
即用单个或多个手指压住血管的上端(更靠近心脏),压闭血管,阻断血流,急送医院处理。
①面部出血:压迫两侧下颌骨。
救护者可用拇指在伤口同侧下颌骨前方2厘米处触及动脉搏动,按向下颌骨,使面动脉被压闭而止血;②前臂出血:压迫肘窝(偏内侧)动脉跳动处;③手掌、手背出血:压迫腕动脉跳动处;④手指出血:将手指屈人掌内,成握拳状;⑤大腿出血:屈曲大腿,压迫大腿根腹股沟动脉跳动处;⑥脚部出血:压迫脚背动脉跳动处。
⑵小伤口:由于小伤口引起小的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可用一般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即可止血。
⑶较大伤口:由于较大的伤口引起的出血,可将敷料(可用干净的棉花、纱布)盖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止血。
(对小伤口和较大伤口出血,还可将陈艾叶搓成艾绒点燃,用以炙伤口,止血效果很好。
)3•预防(1) 将小刀等锐器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2) 经常检查幼儿口袋,如有危险的东西,要交老师妥善保管。
(3) 教育幼儿不用带尖带刺的东西做玩具、不挖鼻孔。
(4) 注意幼儿活动中的安全。
(四) 烧、烫伤1 •常见烧、烫伤烧、烫伤是由火焰、蒸汽、热液体、电流、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损伤。
幼儿皮肤的角质层薄•保护能力差,因开水、热汤、化学药品、火焰、电器等导致的烧、烫伤事故较多。
按烧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三度烧伤。
一度烧伤:仅表皮受损。
表现为皮肤轻度红、肿、热、痛,没有水疱。
二度烧伤:伤及真皮。
表现为伤处皮肤疼痛剧烈,有水疱。
三度烧伤:伤及皮下组织、肌肉。
表现为受伤处皮肤感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疱,皮肤颜色蜡白或焦黄。
2•急救方法烧、烫伤的急救原则是消除烧、烫伤的原因,保护创面,设法使伤员安静止痛。
(1) 消除烧、烫伤的原因。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火焰,应设法将余火扑灭;如果是热的液体,应立即将烫伤部位的衣服脱掉;如果是触电烧伤,应立即切断电源。
(2) 保护创面。
一度烧伤可在局部涂搽獾油、烫伤膏等,一般在3〜5天内可好转。
二度、三度烧伤应用清洁的被单、纱布、毛巾等物覆盖创面,不要弄破水疱,也不要在创面上涂抹任何治疗烧伤的药品,避免加重感染和损伤,速送医院处理。
(3) 设法使伤员安静止痛。
若烧、烫伤面积大,病人烦躁口渴,可少量多次给予淡盐糖开水饮用。
注意事项:如被腐蚀性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如被生石灰烧伤,应将石灰颗粒揩去,再用水清洗,否则,生石灰遇水产热,会加重伤势。
3•预防(1) 成人端着热水或开水壶时要注意避开幼儿。
(2) 开水、烫饭菜、化学药品、电器等应放在幼儿手够不着的地方。
(3) 刚烧好的饭菜应放置一段时间,待不烫时才让幼儿进食。
(4) 给幼儿洗头、洗澡时应先开冷水后开热水。
(5) 教育幼儿不玩火、不触摸电器等物品。
(五) 煤气中毒1.常见煤气中毒煤气中毒大多是由于冬季用火、洗浴、用煤炉取暖,如果居室无通风设备、风倒灌、烟筒漏气,常发生煤气中毒。
过量的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大于氧气,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使人体缺氧而窒息。
幼儿一氧化碳中毒,轻者头痛、恶心、呕吐、乏力,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惊厥,皮肤出现樱桃般的红色等症状。
2•急救方法(1) 救护者匍匐进入现场,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2) 迅速把病人抬离中毒的现场,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松开衣领、腰带。
(3) 给病人保暖,中毒严重者速送医院急救。
⑷如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急救。
注意事项:给病人灌醋、喝酸菜汤都不能解除煤气中毒,反而拖延了时间。
让病人受冻也不能解除煤气中毒,反而容易使其受凉,加重病情。
3•预防(1) 冬季不得在室内使用没有通风设施的煤炉取暖;洗浴时一定要有安全设施。
(2) 冬季注意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能将孩子单独放在、甚至锁闭在用煤炉或煤气取暖的房间里。
⑶养成使用完煤气即关闭阀门和总阀门的习惯。
⑷幼儿园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有无泄漏之处,如有,当立即修理。
(六) 误服毒物1.常见误服毒物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常备药片、药水、有毒物品管理不善,导致幼儿当作食物误食而中毒。
案例:某个3岁的幼儿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发现了喇叭花种子,该幼儿很好奇,把喇叭花种子吃了下去,引起中毒。
2 •急救方法(1) 催吐。
如果是两岁以下的小儿,可一手抱着,另一手伸入小儿口内刺激其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
若是两岁以上的小儿,先给清水饮下,让孩子张大嘴,再用筷子或手指等物给予小儿咽部机械刺激使其呕吐,可反复让小儿喝水、催吐,直到吐出的水全为清水。
(2) 解毒。
对于误服强酸强碱等化学液体的患儿,为保护其食道、胃的黏膜,可用牛奶、面糊、蛋清等作为洗胃剂,既可达到洗胃的目的,又能保护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