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原文、注释、译文

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原文、注释、译文

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注释】
粼(lín)粼:形容水清澈。

内阁:深闺,内室。

重门:庭院深处之门。

纷纷:形容雨之多。

怕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销魂:因过度刺激而呈现出来的痴呆之状,此处形容极其哀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香肌瘦”二句: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大意】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蒙,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

看见柳絮纷飞,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 旧的泪痕没干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诗歌鉴赏】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原文翻译及赏析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原文西城杨柳弄春柔,颤抖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踪影,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注解、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2、飞星:流星。

一说道指牵牛、织女二星。

3、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4、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5、忍顾:怎忍回视。

6、朝朝暮暮:指朝夕相约。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翻译西城的杨柳停留着春天的温柔,并使我想到初恋时的伤感,眼泪很难归还。

还回忆起当年你为我拴启程的小舟。

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就是我们当时初恋的情形。

而现在你无此,只有水寂寞地上涌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

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赏析《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是北宋文学家,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而已氢铵写景,实则存有哲理。

因为这柳色,通常能够并使人M18x至青春及青春极易逝,又可以并使人感春受伤别。

“弄春柔”的“弓”字,便存有百种温柔,“搬”字则存有故作触动之意。

剥夺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

“杨柳弄春柔”的结果,就是惹得人“颤抖离忧,泪难收”。

以下写下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踪影,水空流。

”这里表明,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紧邻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则归舟,曾存有初恋情事这地方出现。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是晏殊创作的一首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1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晏殊池塘水绿风微暖。

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

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译文春天的风,带着一丝微微的暖意,吹皱一池碧水,至今记忆犹新,与那玉真仙女头一次见面。

歌喉清脆又婉转,韵律往复又回环。

舞姿婀娜轻盈,脚踏节拍飞转,红裙飞舞眼缭乱。

玉砌的钩兰之下,花丛台阶之畔,醉酒之后,全然不觉夕阳西下,天色近晚。

当年和我一起赏花的人儿,如今细细查点,不足半数在身旁。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注释玉真;仙女的名字。

这里只晏殊家里的歌妓名。

重(chóng虫)头;一首词前后阕字句平仄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如《木兰花》便是。

铮琮(chēngcōng称从);玉器撞击之声,形容乐曲声韵铿锵悦耳; 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入破;唐宋大曲一个音乐段落的名称(唐、宋大曲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名为散序、中序、破。

入破,即为破的第一遍。

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

),这里形节奏开始加快。

红乱旋:大曲在中序时多为慢拍,入破后节奏转为急促,舞者的脚步此时亦随之加快,故云。

红旋,旋转飞舞的红裙。

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共我赏花人:自己和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同伴。

点检:检查,细数。

“点检”句:言自己如今年纪已老,当年歌舞场上的同伴大都已经不在人世。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鉴赏这是一首怀旧之作。

本词追忆早年初见美人时的喜悦与欢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的`人生感慨。

词中以往昔“歌韵琤琮”、“舞腰乱旋” 的欢乐场面与今日“点检无一半”的凄清境况对比,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无常的伤感之情。

念奴娇·春情(李清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春情(李清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春情宋代: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写景、怀人、寒食节译文萧条冷落的庭院,吹来了斜风细雨,一层层的院门紧紧关闭。

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

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还是闲散无聊的情绪,别有一番闲愁在心头。

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垂得低低。

玉栏杆我也懒得凭倚。

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

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

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

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注释重门:多层的门。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

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

扶头酒:易醉之酒。

征鸿:远飞的大雁。

玉阑干:栏杆的美称。

慵:懒。

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

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

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它叙写了寒食节时对丈夫的怀念。

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

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

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

一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

下阕开头三句,写出词人懒倚栏杆的愁闷情志,又写出她独宿春闺的种种感觉。

“不许愁人不起”,写出作者已失去支撑生活的乐趣。

“清露”两句转写新春的可爱,因之产生游春心思。

结尾两句最为佳妙:天已放晴,却担心是否真晴,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表现得极为凄迷。

王实甫的诗词《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赏析

王实甫的诗词《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赏析

王实甫的诗词《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赏析《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离愁与相思的小令,前六句写了女子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后六句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

全曲大量运用对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

别后“遥山隐隐”,“远水粼粼”,此为层层阻隔,极写再见之难。

“杨柳飞绵滚滚,桃花醉脸醺醺”,此为春日美景,却透露出一种凄凉冷落的美。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此为相似环境,寂寥压抑,更增惆怅。

以上,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把女子的相思心绪、寂寞之情展现得十分全面。

此外,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不仅构成押韵,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还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可谓情景交融。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句,分别重复“黄昏”、“销魂”,有一唱三叹之妙,表明女子柔肠百结之心理。

本来就害怕黄昏来临,可黄昏忽然就来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销魂?她不仅粉泪盈盈,肝肠寸断,“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新啼痕压旧啼痕”是针对自身而言,旧泪未去,新泪又增;而“断肠人忆断肠人”则从自己和情人双方写来,她想到自己所之人必定也像自己思念着他一样痛苦,自己的痛苦就加重一层。

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

扩展阅读:王实甫的简介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

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

河北定兴人。

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

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

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秦观《春日》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练习附答案

秦观《春日》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练习附答案

秦观《春日》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练习附答案秦观《春日》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练习附答案引导语:秦观的《春日》这首七绝描写夜雨初霁的春天庭院的景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词的翻译鉴赏与阅读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秦观:北宋著名诗人,先后多次贬官遭徙,一生潦倒失意。

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

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

参差:指层叠的瓦片。

②春泪:指雨珠。

翻译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

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

解释万丝:指春天的细雨。

霁:雨过天晴。

瓦:琉璃瓦。

碧:碧玉。

碧参差:指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

芍药:草本之首,与牡丹形似。

卧:攀枝蔓延。

赏析《春日》这首七绝描写夜雨初霁的春天庭院的景致。

丝,喻雨。

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

无力蔷薇卧晓枝,也有的版本写作“无力蔷薇卧晚枝”。

芍药,牡丹。

春泪,雨点。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春日》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隐晦的反映了诗人由于对宦途命运艰险的恐惧,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秦少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北宋时候著名的婉约词派大家。

他的词多写男女情爱和身世感伤。

他的诗也写得很不错;但是,从内容和风格说,一样“诗如小词”。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原文、赏析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原文、赏析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原文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定兴(今定兴县)人。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女主人思念夫君时的心绪,具体作年不详。

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蝶恋花-急景流年真一箭(王国维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急景流年真一箭(王国维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急景流年真一箭清代:王国维急景流年真一箭。

残雪声中,省识东风面。

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

又是廉纤春雨暗。

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

已恨平芜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标签抒情、思念、伤春、愁绪译文时光过的真快,这一年就像箭射过去一样,即将过去。

在冬日的雪带着水滴落声中,仿佛看见了春天正在走来。

在春风中杨柳枝条不停舞动,仿佛一夜间柳枝就长满了嫩芽。

又是一个细雨的黄昏,登上高楼也看不见远处的人啊。

可恨的原野一望无垠,只有那远方的大雁还在北往。

傍晚的炊烟又起,隔断了远眺家人的视线,又是一天即将过去。

注释急景流年,形容光阴速逝。

晏殊《蝶恋花》词:“急景流年都一瞬。

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残雪:尚未化尽的雪。

省识:犹认识。

垂杨:垂柳。

染就:染成。

鹅黄:淡黄。

廉纤:细小,形容微雨。

危楼:高楼。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暝烟:傍晚的烟霭。

界断:隔开。

赏析这实际上是一首思妇之词,但在景色描写之中,流露出一种对高远开阔之境的向往以及这种向往被现实遮断的悲哀。

“急景流年真一箭”是套用晏殊的“急景流年都一瞬”,只不过晏殊那首词透着一种旷达,而王国维这首词透着一种执着。

此处的“残雪声中”可以是积雪融化之声,但也可以想像成夹杂着小雨的雪落下的声音。

“省识东风面”是套用杜甫的“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指的是美人的容颜,而这里指的是春天的容颜。

“风里垂杨千万线”写东风使杨柳垂枝变得柔软婀娜。

“昨宵染就鹅黄浅”,写一夜柳枝就出现了黄色的新芽。

这种季节交替是自然规律,可是春天对楼中思妇来说,意味更加深远。

“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冬天是门窗闭锁,春天虽然可以把门窗打开,但春天又有春雨的阻隔。

朦胧的春雨把眼前一切都遮蔽了,纵然打开门窗,纵然登上高楼,还是无法纵目远望。

“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的“人”,既泛指视线中所能看见的人,又暗指思妇心中所思念的人。

“又是”说明不止一年如此,而“危楼”和“高处”则突出了寂寞和孤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原文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定兴(今定兴县)人。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女主人思念夫君时的心绪,具体作年不详。

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
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注释
粼粼(lín):形容水明净清澈。

杨柳:形容柳絮不扬。

对桃花:醺醺,形容醉态很浓。

这是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

内阁:深闺,内室。

重门:庭院深处之门。

暮雨:指傍晚所下的雨。

纷纷:形容雨之多。

怕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销魂:因过度刺激而呈现出来的疾呆之状。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香肌瘦: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缕带:用丝纺织的衣带。

赏析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

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