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试卷试题包括答案 (2).docx
毒理学试题与答案解析

毒理学试题与答案解析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第一章:A型题(1×30)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A.剂量B.作用时间C.毒性D.蓄积作用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A.?尿中δ-ALA的含量?B.?中度铅中毒?C.?动物死亡?D.?持续性肌肉松弛?E.?正常细胞发生恶变?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B.抛物线型曲线C.对称S状曲线D.非对称S状曲线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11、.LOAEL指的是__B_____。
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12、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13、(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
最新整理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资料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C毒素D.毒物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 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GrevinBRamazziniCParacelsusDFontana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
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
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A体内、体外实验B流行病学研究C临床试验D人体观察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A慢性毒作用B急性毒作用C易感性研究D不易感性研究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完整版)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毒理学试题一及答案(单选题)第1题: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
A.血象、肝肾功能B.病理学检查C.灵敏指标的检查D.特异指标的检查E.特异基因的测试【答案】A第2题: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E.以上都是【答案】E第3题: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
A.500万种B.300万种C.100万种D.10万种E.6~7万种【答案】E第4题: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E.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答案】A第5题: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A.灌胃B.喂饲C.吞咽胶囊D.鼻饲E.饮水【答案】A第6题: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D.DNA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E.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答案】E第7题: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A.成年动物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E.仅使用单一性别【答案】B第8题: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
A.同义密码B.错义密码C.终止密码D.氨基酸改变E.以上都对【答案】E第9题: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
A.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用B.苯主要从呼吸道排泄,对呼吸系统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没有C.苯中毒产生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心肌细胞发生心室颤动,而甲苯没有D.甲苯的肝脏中氧化,对肝有损害作用,而甲苯没有E.苯为致癌物,甲苯为工业毒物【答案】A第10题:化学结构与毒效应()。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生物学、生化学及物理学等方面影响的科学。
毒物能够引起人体内部各个机体系统的损害,包括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这些公害因素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毒理学试题复杂多样,下面整理了一些毒理学基础试题并附上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1.下面哪个毒素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渗透进入人体内?A. 有机卤素B. 有机酸C. 胆碱酯酶抑制剂D. 重金属答案:A2.微量元素中被公认有毒性的是哪些?A. 钙、铁、锌等B. 铅、汞、锡等C. 铝、硒、钴等D. 钠、钾、氯等答案:B3.下面哪个毒素对皮肤有直接损害?A. 有机卤素B. 有机酸C. 胆碱酯酶抑制剂D. 苯及其衍生物答案:A4.下面哪一个器官是人体内毒性物质主要代谢和排泄的器官?A. 肝脏B. 肺C. 肾D. 胃肠道答案:C5.下面哪个毒类大都引起急性中毒?A. 有机氟化物B. 有机磷化合物C. 肝毒素D. 高锰酸盐答案:B二、判断题1.圆颅发育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胎儿引起的畸形,主要与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因素有关。
答案:对2.噻唑磷是一种常见的杀虫剂,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昆虫的神经系统产生稳定的抑制。
答案:错3.人体毒物相互作用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对抗作用,另一种是协同作用。
答案:对4.孕妇对毒物的毒性更敏感,因为毒物很容易穿过胎盘。
答案:对5.社区毒物事件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防止次生灾害。
答案:对三、简答题1.何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其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急性中毒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接触一定量的毒素,发生严重中毒反应。
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等。
慢性中毒是指长期低剂量接触毒物,毒素长期累积在人体内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体能下降和血象异常等。
2.何为毒物代谢?毒物在人体内主要有哪些代谢途径?答:毒物代谢是指毒物在人体内被吸收后,在体内代谢转化的过程。
毒物在人体内主要有生物转化和非生物转化两种代谢途径。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 GrevinB RamazziniC ParacelsusD Fontana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
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
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A体内、体外实验B流行病学研究C临床试验D人体观察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A慢性毒作用B急性毒作用C易感性研究D不易感性研究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毒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毒理学是研究以下哪类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影响的学科?A. 化学物B. 生物物C. 物理因素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外源性毒物?A. 重金属B. 农药C. 酒精D. 维生素答案:D3. 毒物的毒性通常用哪种参数来表示?A. 半数致死量(LD50)B. 半数有效量(ED50)C. 半数抑制浓度(IC50)D. 以上都是答案:A4. 毒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A. 呼吸道B. 消化道C. 皮肤D. 血液答案:D5. 以下哪种机制不是毒物的代谢活化机制?A. 氧化B. 还原C. 羟基化D. 脱氢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毒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2. 毒物的毒性评价通常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3. 毒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免疫介导作用4. 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通常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答案:剂量依赖性、时间依赖性、个体差异性5. 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可以分为____和____两个阶段。
答案:I相代谢、II相代谢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要描述毒理学中的剂量-反应关系。
答案:剂量-反应关系是指毒物的剂量与其在生物体内引起的效应之间的关系。
通常表现为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的强度或频率也会增加,但这种关系并非总是线性的,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毒物的生物转化,并举例说明。
答案:毒物的生物转化是指毒物在生物体内通过酶的作用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这个过程可以使毒物失活,也可以使其活化,从而增加毒性。
例如,酒精在肝脏中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然后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 有毒B. 毒性 C 毒素 D.毒物 E. 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 机制毒理学B. 应用毒理学C. 描述性毒理学D. 临床毒理学E. 职业毒理学3. 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A. 家兔 B. 大鼠 C.小鼠 D. 豚鼠 E. 家犬4. 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 两个C.三个D.四个E. 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 基因启动区域B. 转录因子C. 转录前复合物D. 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 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 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 A. 干扰电子传递链 B. 抑制 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 使钙离子上升7.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 组织坏死B. 纤维症C. 致癌D. 炎症E. 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 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 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 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 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 1)发现中毒剂量( 2)发现毒性反应( 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 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 ? (1)非共价键结合( 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 4)电子转移( 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 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 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 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 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 ?( 1)组织坏死(2)纤维症( 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 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 3)致突变活性初筛。
第二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一阶段)(1)两种品系、35 天染毒、毒性量效曲线,推荐临床使用途径;(2)器官毒性试验、死亡情况、体重变化、血液学、临床生化学、组织学检查;(3)致突变活性第二阶段筛选;(4)生殖毒性试验;(5)受试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6)行为试验;(7)协同、增效、拮抗作用。
第三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二阶段)(1)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半年以上);(2)哺乳类动物致突变试验;( 3)啮齿类动物 2 年致癌试验;(4)人类药代动力学试验;(5)人类临床试验;(6)短期和长期用药的流行病学资料。
第二章一、选择题1.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过程中,动物实验大多采用的给药途径 A. 胃肠道给药 B. 静脉给药 C. 皮下给药 D. 皮肤给药 E. 皮内给药2.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3.环磷酰胺经生物转化后毒性A. 增强B. 减弱C. 不变D. 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E. 以上都不对4.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 A. 肝脏 B. 肾脏 C.肺脏 D.乳腺 E. 皮肤二、填空题1. 药物是否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及毒性作用的强弱通常取决于它们在靶器官或靶组织的(浓度)。
2.药物(毒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取决于(分布容积)四、简答题1. 毒物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药物固有的作用特征(2)到达靶器官的量和滞留时间( 3)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能力(4)机体靶器官对药物的易感性2. 在那些情况下测定血浆或体液中代谢产物的浓度更重要?(1) 当受试药物为前体药物而其代谢产物已知是活性药物时;(2) 当药物可被转化为一种或多种具有药理或毒理活性代谢产物,且这些产物可导致明显的组织器官反应时;(3) 受试药物在体内可被广泛生物转化时;五、论述题1.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1) 通过给药剂量、药物体液浓度和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阐明引起试验动物全身申毒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2)结合药物毒性研究中出现中毒症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预测这些毒理学结果与临床用药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提供资料;(3) 明确重复用药对动力学特征的影响;(4) 明确是原形药物还是某种特定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反应;(5) 明确动物毒性剂量和临床剂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2. 毒代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包括哪些内容?(1)药物毒性效应的量化(2)采样时间点的调整( 3)确定剂量水平以达到合适的中毒量(4)中毒程度的评估(5)毒性作用复杂因素探索( 6)给药途径(7 )代谢产物的测定(8)数据的统计评价( 9)分析方法(10)报告第三章一、选择题1.“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2.产生氧化溶血毒性药物的共性是产生A. 白蛋白B. 球蛋白C.硫血红素珠蛋白D.热休克蛋白E. 急性期蛋白二、名词解释1. 化学源性低氧症由于药物等化学物质通过各种机制,使得血液循环供应外周组织供氧不足三、简答题1. 化学物质引起的低氧症通常分为哪几种情况?( 1)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氧化溶血第四章一、选择题1.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E. 都不是2.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3.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A. 红细胞B. 白细胞C.血小板D.红细胞和血小板E. 白细胞和血小板4.氟烷可导致A. 免疫性溶血B. 类系统性红斑狼疮C.荨麻疹D.免疫性肝炎E. 哮喘二、填空题1.最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类系统性红斑狼疮)三、简答题1. 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毒性作用可分为几种?(1)免疫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2)免疫增强作用导致过敏性(3)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五章一、选择题1.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2.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A. 内皮细胞B. 肝细胞C. 库普弗细胞D. 星行细胞E. 内皮细胞和肝细胞3.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4.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5.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6.肝细胞被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A.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可能增加可能减少E. 以上都不对7.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A.肝硬化B. 肝癌C. 脂肪变性D. 肝昏迷E. 肝炎8.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A. 质膜起泡B. 线粒体形态改变C. 内质网肿胀D. 溶酶体增多E. 染色质错排二、填空题1.肝细胞被药物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增加)2.(紫癜肝)是另一种血管损害,其特征为肝组织出现大而充满血液的空腔。
3.据国外报道,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年,服用阿司匹林后有发生(瑞夷综合征)的危险。
三、简答题1. 肝脏的毒性机制包括哪几方面?(1)脂质过氧化(2)不可逆地与大分子结合(3)内环境中钙离子平衡失调( 4)免疫反应四、论述题1. 论述肝损伤的评价过程中血液学试验并介绍指标的意义?( 1)血清白蛋白(意义自己写)( 2)凝血酶原时间(3)血清胆红素( 4)染料廓清试验( 5)药物廓清试验(6)血清肝脏酶测定第六章一、选择题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A. 急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 肾间质性肾炎D. 急性肾功能衰竭E. 慢性肾功能衰竭2.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3 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A. 急性肾小球肾炎B. 镇痛剂肾病C. 肾间质性肾炎D. 急性肾功能衰竭E. 慢性肾功能衰竭3.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A. 谷胱甘肽S- 转移酶B. γ - 氨基丁酸转移酶C. 细胞色素P450 氧化酶D. 谷草转氨酶E.碱性磷酸酶4.肾脏毒性最小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A.新霉素B. 卡那霉素C. 庆大霉素D.链霉素E. 奈替米星5.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A.新霉素B. 卡那霉素C. 庆大霉素D. 链霉素E. 奈替米星二、填空题 1.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3 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镇痛剂肾病)。
2.(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发生,是由于本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并在肾皮质内蓄积所致。
2.药物直接或间接导致肾小球(系膜异常增殖)和(系膜基质增多),(免疫球蛋白沉积)均可造成系膜损伤。
三、简答题1.环孢素 A 的临床肾毒性表现在?( 1)急性可逆性肾损伤;( 2)急性血管损伤;( 3)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第七章一、选择题1.博来霉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2.胺碘酮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3.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4.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A. 肺癌 B. 肺炎 C. 肺纤维化 D.肺栓塞 E. 肺出血5.苯巴比妥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A. 肺癌B. 肺炎C. 肺纤维化D. 肺栓塞E. 肺出血6.阿米雷司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A.肺纤维化B. 肺栓塞C.肺出血D. 肺动脉高压E. 肺癌二、填空题1.呋喃妥因可通过增加肺内氧自由基产生,并抑制清楚这些自由基的正常抗氧化保护机制而引起(肺纤维化),反过来又促进( 炎症 ) 和 ( 纤维变性 ) 反应。
三、论述题1. 论述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主要有哪些并各举一例药物。
(1)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吗啡( 2)引起呼吸肌麻痹箭毒生物碱(3)介导的氧化损伤呋喃妥因(4)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多柔比星( 5)细胞内磷脂的沉积胺碘酮( 6)介导 P 物质的释放紫杉醇(7)致癌变作用环磷酰胺2. 论述药物性肺炎有哪些?( 1)药物过敏性肺炎(2)药源性红斑狼疮样肺炎( 3)药物间质性肺炎( 4)药物性肺纤维化(5) 药物性哮喘(6)药物性肺水肿( 7)药物性肺栓塞( 8)药物性肺出血( 9)药物性肺癌(10)药物性肺动脉高压( 11)药物性肺血管炎第八章一、选择题1. 游离胆红素过高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A. 脑炎B. 肝性脑病C.核黄疸D. 癫痫E. 帕金森综合征2. 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 A. 神经元 B. 轴索 C.髓鞘 D. 神经递质 E.以上都是3. 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A. 能量需求障碍B. 返死式神经病C.神经元损害D. 髓鞘水肿E. 神经递质释放减少4.多柔比星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A. 能量需求障碍B. 返死式神经病C.神经元损害D. 髓鞘水肿E. 神经递质释放减少5. 胺碘酮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返死式神经病 B. 神经元损害 C. 髓鞘水肿 D.神经递质释放减少 E. 轴索变性和脱髓鞘二、填空题1. 神经毒物对髓鞘的损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髓鞘水肿),二是(选择性脱髓鞘作用)三、简答题1.简述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主要涉及那几方面?血脑屏障,能量需求,轴索运输,髓鞘形成与维护,神经传导,神经元损伤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