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及答案(2)

合集下载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报告-轨道仿真及转移质量计算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报告-轨道仿真及转移质量计算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报告——轨道仿真及转移质量计算一、问题描述1、在已知条件下考虑J2项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计算仿真航天器轨道在一年之内的变化特性,并绘制其图像。

2、在轨运行一年后,采用Hohmann 机动使轨道回到标称轨道,计算所要消耗的推进剂的质量。

二、模型建立在仅考虑J2项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的假设下,可得到下列公式进行求解。

sin (1)cos ]cos (1)sin sin()cot ]sin (1)sin (1cos )]u r u u h h r u h r u r u dp dt de r er a f a f a dt p p d dt di dt d r er a f a f a f i dt p pdf f r dt e p da a e f a e f dt ωω==+++Ω===−++−+−+=++2r u dM r r f e a dt p p +−+其中r u h a a a 为摄动加速度在径向、横向、副法向方向上的加速度分量,可以用下列公式得到。

Da g a ∆=∆+22222222222222223[13sin sin ()]23sin sin[2()]23sin sin()2e r e u e h R g J i f r rR g J i f r rR g J i f r r µωµωµω∆=−−+∆=−+∆=−+22sin cos Dr Du a v a v σργσργ=−=−通过matlab 对上式进行数值迭代求解就可以得到轨道六要素在一年之内的变化特性。

三、求解六要素通过上式的迭代求解可以得到六要素在一年中变化如下:图 3-1 近地点幅角ω图3-2 真近点角f图3-3 离心率e图3-4 半长轴a图3-5 轨道倾角i图3-6 升交点赤经Ω四、六要素的理论分析对于0.25E7 s时候e产生的突变,是因为在迭代数值求解过程中,使用了两组公式分别对应于e很小(近似为圆轨道)以及e不可忽略(按椭圆轨道)的时候,当到0.5E7 s附近时,e不可忽略,de按椭圆轨道计算,会产生一个突增。

飞行力学大作业

飞行力学大作业

飞行力学大作业1理论推导方程在平面地球假设下,推导飞机质心在体轴系下的动力学方。

质心惯性加速度的基本方程是式(5.1.7),其中动点就是在转动参考系F E 中的O y 。

这样r '质心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已用EV 来表示。

这里假设地轴固定于惯性空间,且0ω=。

因此,E F 的原点的加速度0a 就是与地球转动有关的向心加速度。

数值比较表明,这一加速度和g 相比通常可以略去。

而对于式(5.1.7)中的向心加速度项r ωω'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也通常省略。

在式(5.1.7)中剩下的两项中E r V '=,而哥氏加速度为2E E V ω。

后者取决于飞行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并且在轨道速度时至多为10%g 。

当然在更高速度时可能更大。

所以保留此项。

最后质心的加速度可以简化为如下形式:2E E ECE E E E a V V ω=+有坐标转换知:()()222()E E E E E ECB BE CE BE E E E BE E BE E EEB E E E E E EE BBBBB BBB Ba L a L V V L V L V V V V V Vωωωωωωω==+=+=+-+=++ (1)体轴系中的力方程为:f=m CB a 而 f=B A +mg+T设飞机的迎角为α,侧滑角为β,则体轴系的气动力表示为: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0sin cos sin sin cos x y BW W y Z z A D D A L A L L C C A L a a a L αβαβααβββββ----⎡⎤⎡⎤⎡⎤⎡⎤⎢⎥⎢⎥⎢⎥⎢⎥==--=-⎢⎥⎢⎥⎢⎥⎢⎥⎢⎥⎢⎥⎢⎥⎢⎥---⎣⎦⎣⎦⎣⎦⎣⎦重力在牵连垂直坐标系下为:00V g g ⎡⎤⎢⎥=⎢⎥⎢⎥⎣⎦(3)设发动机的安装角为τ,发动机的推力在机体坐标系的表示如下:cos 0sin Z x y T T T T T ττ⎡⎤⎡⎤⎢⎥⎢⎥=⎢⎥⎢⎥⎢⎥⎢⎥-⎣⎦⎣⎦ (4)由坐标转换可知 :sin sin cos cos cos B BV V mg mL g mg θφθφθ-⎡⎤⎢⎥==⎢⎥⎢⎥⎣⎦(5)所以由上述公式可知:sin sin cos cos cos mg θφθφθ-⎡⎤⎢⎥⎢⎥⎢⎥⎣⎦+X Y Z ⎡⎤⎢⎥⎢⎥⎢⎥⎣⎦= m CB a = m [()E E E B B B V V ωω++] (6)其中: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0sin cos 00sin 0sin cos sin sin cos 0sin cos E B BW u V V V v L V w a a a a αβαβααβββββββ--⎡⎤⎡⎤⎡⎤⎡⎤⎡⎤⎢⎥⎢⎥⎢⎥⎢⎥⎢⎥====⎢⎥⎢⎥⎢⎥⎢⎥⎢⎥⎢⎥⎢⎥⎢⎥⎢⎥⎢⎥-⎣⎦⎣⎦⎣⎦⎣⎦⎣⎦(7) B p q r ω⎡⎤⎢⎥=⎢⎥⎢⎥⎣⎦(8)EB EE B BE B p q r ω⎡⎤⎢⎥=⎢⎥⎢⎥⎣⎦(9)带入原方程,可得其质心的动力学方程:cos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EE x B B E E y B B E E z B B A T mg m u q q w r r v A mg m v r r u p p w A T mg m w p p v q q u τθθφτθφ+-=++-++=++-+-+=++-+(10)(2)飞机的转动动力学方程: 由G h =(11) 且I I I h R R dm =⎰()I IB B B B R L R R ω=+(12)由坐标变换知道:B BI I BI I IB B BI I IB B B h L h L R L R dm L R L R dmω==+⎰⎰(13)由书上的(4.7,4)的规则知道:B BI I IBR L R L =(14)B B B B B B h R R dm R R dmω=+⎰⎰(15)因为飞机一般认为是刚体飞机,故其变形分量一般认为为0,所以:B B B B B B B B B x xy zx B xyy yz zx yzz h R R dm R R dm I I I I I I I I I ωωκωκ==-=⎡⎤--⎢⎥=--⎢⎥⎢⎥--⎣⎦⎰⎰(16)22==0))()()()()xxy zx B xyy yz zx yzz xy yz rrx zx y z y z r ry zx z x x z r r z zx x y x yI I I I I I I I I I I L I p I r pq I I qr r h q h M I q I r p I I rp r h p h N I r I p qr I I pq q h p h κ⎡⎤--⎢⎥=--⎢⎥⎢⎥--⎣⎦=-+---+=----+-=-----+∑∑∑∑∑∑(((17)考虑发动机转子的转动惯量,可得r r r B B B h κω= (18)r rB B B B B B B Bh R R dm h h ωκω=+=+∑∑⎰ (19)可知在体轴系下的各转矩为:r rB BI I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G L G h h h h ωκωκωωκωω==+=++++∑∑000x xy zx x xy zx x xy zx xy y yz xy y yz xy y yz zx yz z zx yz z zx yz z L I I I p I I I p r q I I I p M I I I q I I I q r p I I I q N I I I r I I I r q p I I I r ⎡⎤⎡⎤⎡⎤-------⎡⎤⎡⎤⎡⎤⎡⎤⎡⎢⎥⎢⎥⎢⎥⎢⎥⎢⎥⎢⎥⎢⎥=--+--+---⎢⎥⎢⎥⎢⎥⎢⎥⎢⎥⎢⎥⎢⎥⎢⎥⎢⎥⎢⎥⎢⎥⎢⎥⎢⎥⎢⎥-------⎣⎦⎣⎦⎣⎦⎣⎦⎣⎦⎣⎦⎣⎦000r r x x r r y y r r z z h r q h h r p h h q p h ⎤⎢⎥⎢⎥⎢⎥⎣⎦⎡⎤⎡⎤-⎡⎤⎢⎥⎢⎥⎢⎥++-⎢⎥⎢⎥⎢⎥⎢⎥⎢⎥⎢⎥-⎣⎦⎣⎦⎣⎦∑∑∑∑∑∑(20)(3)()E V VB B B V L V W =+ (21)B u V v w ⎡⎤⎢⎥=⎢⎥⎢⎥⎣⎦ ; y x Bz W W W W ⎡⎤⎢⎥=⎢⎥⎢⎥⎣⎦ (22)()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E x y z x u W v W w W θψφθψφψφθψφψ=+++-+++()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E x y z y u W v W w W θψφθψφψφθψφψ=++++++-()sin ()cos cos cos E x y z u W v W w θθφθ=++++ (23)(4)由公式32V i j k ωωφθψ-=++ 再根据欧拉角的矩阵变化知100i ⎡⎤⎢⎥=⎢⎥⎢⎥⎣⎦ 30c o s sin j φφ⎡⎤⎢⎥=⎢⎥⎢⎥-⎣⎦ 2s i nc o s s i n c o s c o s k θθφθφ-⎡⎤⎢⎥=⎢⎥⎢⎥⎣⎦(24) 当V ω和E ω均予忽略时,则[P ,Q ,R]=[p ,q ,r],即F B 相对于F I 的角速度,方程可写成如下形式:10sin 0cos cos sin 0sin cos cos P Q R θφφθφθφθφψ⎡⎤-⎡⎤⎡⎤⎢⎥⎢⎥⎢⎥=⎢⎥⎢⎥⎢⎥⎢⎥⎢⎥⎢⎥-⎣⎦⎣⎦⎣⎦(25)通过求逆,知:1sin tan cos tan 0cos sin 0sin sec cos sec P Q R φφθφθθφφψφθφθ⎡⎤⎡⎤⎡⎤⎢⎥⎢⎥⎢⎥=-⎢⎥⎢⎥⎢⎥⎢⎥⎢⎥⎢⎥⎣⎦⎣⎦⎣⎦(26)(5)当无风和具有对称面的刚体飞机,其六自由度运动方程为:质心动力学方程:cos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EE x B B E E y B B E E z B B A T mg m u q q w r r v A mg m v r r u p p w A T mg m w p p v q q u τθθφτθφ+-=++-++=++-+-+=++-+(27)若忽略地球的自转则可得:cos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x y z A T mg m u qw rv A mg m v ru pw A T mg m w pv qu τθθφτθφ+-=+-+=+--+=+-(28)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由于具有对称面,且可以忽略B κ有:==0xy yz I I 根据(2)推出其简化的动力学方程为:22))()()()()x zx y z y zx z x z zx x y L I p I r pq I I qr M I q I r p I I rp N I r I p qr I I pq=-+--=----=----(((29)质心运动学方程:根据(3)可知,()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cos E x y z E x y z E x y x u W v W w W y u W v W w W z u W v W w θψφθψφψφθψφψθψφθψφψφθψφψθθφθ=+++-+++=++++++-=++++(30)由于是无风,故x y z W W W === (31)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cos E E E x u v w y u v w z u v w θψφθψφψφθψφψθψφθψφψφθψφψθθφθ=+-++=+++-=++(32)绕质心转动的运动学方程: 根据(4)可知sin tan cos tan cos sin sin sec cos sec P Q R Q R Q R φφθφθθφφψφθφθ=++=-=+(33)二、小扰动线化设基准运动为对称定常直线水平飞行,假设飞机是具有对称面的刚体。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及答案(2)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及答案(2)

第四章 第二次作业及答案1. 考虑地球为自转椭球模型,请推导地面返回坐标系及弹道坐标系(半速度坐标系)下航天器无动力再入返回质心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以及绕质心旋转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

解答:(1)地面返回坐标系:原点位于返回初始时刻地心矢径与地表的交点处,ox 轴位于当地水平面内指向着陆点,oy 垂直于当地水平面向上为正,oz 轴形成右手坐标系。

地面返回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与发射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形式相同,令推力为0即可得到。

(2)弹道(航迹,半速度)坐标系定义:原点位于火箭质心,2ox 轴与速度矢量重合,2oy 轴位于包含速度矢量的当地铅垂平面内,并垂直于2ox 轴向上为正,2oz 轴形成右手坐标系。

由于弹道坐标系是动坐标系,不仅相对于惯性坐标系是动系,相对于地面返回坐标系也是动系,在地面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可以写为:惯性系下:22222()=F=++m e e e d m m m m t dt tδδδδ=+⨯+⨯⨯r r rωωωr P R g地面系下:22=++m -2-()e e e m m m t tδδδδ⨯⨯⨯r rP R g ωωωr弹道系下:22=()=++m -2-()t e e e m m m m m t t t tδδδδδδδδ'=+⨯⨯⨯⨯'r v v rωv P R g ωωωr 式中,tδδ''v 表示速度矢量在弹道坐标系的导数,t ω表示弹道坐标系相对于地面坐标系的旋转角速度,将上式矢量在弹道坐标系分解得到:速度矢量00v ⎡⎤⎢⎥=⎢⎥⎢⎥⎣⎦v ,角速度矢量=tx t ty tz ⎡⎤⎢⎥⎢⎥⎢⎥⎣⎦ωωωω 00cos 0sin 00sin =+=()001000sin 0cos 0cos t y L σσσθσσσσθσσθσθ⎡⎤--⎡⎤⎡⎤⎡⎤⎡⎤⎡⎤⎢⎥⎢⎥⎢⎥⎢⎥⎢⎥⎢⎥+=+=⎢⎥⎢⎥⎢⎥⎢⎥⎢⎥⎢⎥⎢⎥⎢⎥⎢⎥⎢⎥⎢⎥⎢⎥⎣⎦⎣⎦⎣⎦⎣⎦⎣⎦⎣⎦ωθσ sin 0cos 0=0cos 0sin 0cos cos 0sin 00t v v v v σθσθσσσθσθσθσθσσθσ⎡⎤⎡⎤--⎡⎤⎡⎤⎡⎤⎢⎥⎢⎥⎢⎥⎢⎥⎢⎥⨯⨯==⎢⎥⎢⎥⎢⎥⎢⎥⎢⎥⎢⎥⎢⎥⎢⎥⎢⎥⎢⎥---⎣⎦⎣⎦⎣⎦⎣⎦⎣⎦ωv 等式左边:()=cos t vm v tv δσθδσ⎡⎤'⎢⎥+⨯⎢⎥'⎢⎥-⎣⎦vωv 等式右边将所有力转换到弹道坐标系下,如果不方便直接转换,可以先转到地面系,然后再转到弹道系。

火箭动力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火箭动力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火箭动力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火箭被称为宇航飞行器的重要一环,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A. 运送货物到国际空间站B. 进行载人航天任务C. 进行卫星发射任务D. 进行科学研究任务答案:C. 进行卫星发射任务2. 火箭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动力机械?A. 内燃机B. 风力机械C. 电力机械D. 推进机械答案:D. 推进机械3.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燃烧室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哪个组件排出?A. 导弹发射架B. 燃烧室喷管C. 导弹导航系统D. 火箭发动机答案:B. 燃烧室喷管4. 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可以由哪个因素决定?A. 燃料质量B. 燃烧时间C. 发动机尺寸D. 高温气体流速答案:D. 高温气体流速5. 火箭动力学是研究火箭在运行过程中的哪些力学问题?A. 质量、力和加速度B. 引力、运动和速度C. 重心、平衡和稳定性D. 飞行器、旋转和姿态控制答案:A. 质量、力和加速度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火箭的基本组成部分。

答:火箭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火箭发动机:负责产生推力的装置,通常由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物在燃烧室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管喷射出来,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运动。

- 容器结构:用于承载和保护火箭发动机和其他组件的器件,通常由轻量化的材料制成,如高强度合金或复合材料。

- 操纵系统:用于控制火箭的飞行姿态和轨迹,包括姿态控制推力装置、舵面、陀螺仪等。

- 燃料系统:供应燃料和氧化剂给火箭发动机,通常包括燃料和氧化剂的贮存装置、供给系统和喷射系统等。

- 电力系统:提供火箭所需的电能,用于操纵系统、通信系统、仪器测控等。

- 控制系统:包括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两种方式,用于监测和改变火箭状态,保证飞行安全和任务完成。

2. 火箭的推力是如何产生的?请简要描述推力产生的基本原理。

答:火箭的推力是通过燃烧燃料和氧化剂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并通过喷管喷射出来产生的。

推力产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飞行原理参考答案

飞行原理参考答案

飞行原理参考答案飞行原理参考答案飞行,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和追求。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想方设法模仿鸟类的飞行方式,探索飞行的奥秘。

直到19世纪末,莱特兄弟成功实现了人类的飞行梦想,开创了飞行的新纪元。

但是,飞行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飞机可以在空中飞行?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飞行的原理主要涉及到气动力学和力学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气动力学。

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在物体表面上的作用力和物体在空气中运动的学科。

在飞行中,空气对飞机的作用力主要有两个方面:升力和阻力。

升力是使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力量。

它产生的原理是空气的流动。

当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的曲率会使空气在上下表面流动,上表面的流动速度快,压力小,下表面的流动速度慢,压力大。

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力越小,流速越慢的地方压力越大。

因此,机翼上表面的气压小于下表面的气压,形成了向上的升力。

这就是为什么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阻力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力量。

阻力的大小与飞机的速度、形状和空气密度等因素有关。

当飞机加速飞行时,阻力会增大;当飞机减速或停下时,阻力会减小。

为了减小阻力,飞机的外形设计通常采用流线型,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另外,飞机的速度也会影响阻力的大小,当飞机的速度达到一定值时,阻力会迅速增大,这就是所谓的音障效应。

除了气动力学,飞行的原理还涉及到力学的知识。

在飞行过程中,飞机需要克服重力和推进力的作用。

重力是地球对飞机的吸引力,它使得飞机向下运动。

为了克服重力,飞机需要产生足够的升力。

推进力则是飞机向前运动的力量,它通常由发动机提供。

飞机的发动机通过喷出高速气流产生向后的推力,从而推动飞机向前飞行。

飞行的原理可以总结为:通过机翼产生升力,克服重力;通过发动机产生推进力,克服阻力。

这两个力量相互作用,使得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

当然,飞行的原理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的知识,比如航空电子技术、材料工程等。

这些知识的应用使得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报告-有翼导弹飞行方案和稳定性分析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报告-有翼导弹飞行方案和稳定性分析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报告——有翼导弹飞行方案和稳定性分析一、问题描述:1.在给定的条件下,计算纵向理想弹道,并给出采用瞬时平衡假设0zz z z m m δααδ+=时所有纵向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不考虑气动力下洗影响,以第一问得出的弹道为基础,选取并计算作为特性点的5个以上点处的纵向短周期扰动运动的动力系数,并分析其在特性点处的自由扰动的稳定性,以及计算在各个特性点处弹体传递函数(),(),()y n W s W s W s αδδϑδ 。

二、模型建立:根据给出的飞行条件进行初步分析,可给出如下假设和简化: 1、 近似认为导弹绕弹体轴的转动是无惯性的。

2、 近似认为导弹控制系统理想工作,既无误差,也无时间延迟。

3、 近似认为各种干扰因素对导弹无任何影响。

4、由于侧向运动参数与x 与y 方向舵偏角都是小量,因此可近似认为相关参数可以忽略。

5、近似认为导弹在某个铅锤面内飞行,即其飞行弹道与铅锤面内的弹道差别不大。

6、近似认为俯仰操纵机构的偏转仅取决于纵向运动参数;偏航、滚转操纵机构的偏转仅取决于侧向运动参数。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简化得到以下方程组: 质心移动的动力学方程:mmdddddddd =PPPPPPPPαα−XX −mmmmPPmm mm θθ mmdd ddθθdddd =PPPPmm mm αα+YY −mmmmPPPPPPθθ质心移动的运动学方程:dddddddd =Vcos θ dddddddd =Vsin θ 质量方程:ddmmdddd=mm 纵向平衡关系式:0zz z z m m δααδ+=控制方程:14=0=0εε上式适用于全阶段的飞行方案,但是因为每个阶段的参数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阶段该方程组会有不同的形式,再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的公式进行数值积分就能够得到最终各参数的变化情况。

三、求解弹道1.第一阶段:给定高度导弹释放后,在第一阶段做无动力滑翔,采用给定高度的飞行方案,其控制系统方程有表达式如下:***2000cos(0.000314 1.1)5000(-)+(-)zH x k H H k H H ϕϕδ=×××+=××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方程中包含开环增益系数,其值的选取关系到在控制系统下的飞行弹道与给定弹道的相合程度,通过matlab 进行循环迭代调试选取使弹道最相合且震荡最微弱的参数k k φφ ,得到阶段一各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 3-1 第一阶段飞行参数变化曲线图3-1给出了阶段一导弹速度、弹道倾角、导弹质量、水平位移、导弹高度、z 向舵偏角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其中各单位分别为m/s 、rad 、kg 、m 、m 、rad ,时间单位为s. 2.第二阶段:等高飞行导弹在水平位移为9100m 时,发动机开始点火,转入水平飞行模式。

飞行力学部分作业答案(1)

飞行力学部分作业答案(1)
− sinα sin β
− sinα
0

cosα
1 Lak = 0
0
0 cosφa − sinφa
0
sin
φa

cosφa
cosα cos β
Lbk
=

sin β
sinα cos β
− cosα sin β cosφa + sinα sin φa cos β cosφa
R3=166.7km, Q3=300kg
R2=1100, Q2=990kg
R = R1 + R2 + R3 = 1341.7km
航空飞行器飞行动力学
2.11
∫ tcr
=

W2 W1
ηK dW
gc f W
∫ Rcr
=

W2 W1
ηVK dW gc fW
补充题: 两架外形完全一样的滑翔机,一架飞机 A 上坐了一名运动员,另一架飞机 B
= 0.1019
2
2
CD = 0.014 + 0.08CL2
CD = 0.0152
D = 8771N
代入方程求得T = 38771N
3.5
χɺ = V R
得:
R
=
V ω
=
300 / 3.6 3.14 /15
=
398m
R= 1 g
V2 nn2 −1
得: nn
=
V4 R2g2
+1
=
2.042
<
nn.max
Ta
=
D
=
CD
1 2
ρV
2S
= 13133N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及答案(1)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及答案(1)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1)1. 动坐标系矢量导数已知火箭相对于地面坐标系的速度5500/v m s =,弹道倾角10θ=,并在纵向平面内运动,俯仰角速度为 1.5/s ω=,火箭俯仰角为30。

整流罩质心距离火箭质心为20m ,质心整流罩分离时相对于火箭箭体的相对速度为2m/s r v =,速度倾角(与火箭纵轴夹角)为45,求整流罩相对于地面坐标系的速度矢量。

解答: c =+r r ρ,c r 为整流罩在地面坐标系下的矢径,r 为火箭质心在地面坐标系下的矢径,ρ为整流罩质心距离火箭质心距离。

c d d d dt dt dt =+r r ρ d dt t δδ=+⨯ρρωρ c d d dt dt tδδ=++⨯r r ρωρ111111cx x rx x x cy y ry y y cz z rz z z v v v v v v v v v ωρωρωρ⎡⎤⎡⎤⎡⎤⎡⎤⎡⎤⎢⎥⎢⎥⎢⎥⎢⎥⎢⎥=++⨯⎢⎥⎢⎥⎢⎥⎢⎥⎢⎥⎢⎥⎢⎥⎢⎥⎢⎥⎢⎥⎣⎦⎣⎦⎣⎦⎣⎦⎣⎦ 5500*cos102*cos 450205417.95500*sin102*sin 4500956.900 1.5/57.300cx cy cz v v v ⎡⎤⎡⎤⎡⎤⎡⎤⎡⎤⎡⎤⎢⎥⎢⎥⎢⎥⎢⎥⎢⎥⎢⎥=++⨯=⎢⎥⎢⎥⎢⎥⎢⎥⎢⎥⎢⎥⎢⎥⎢⎥⎢⎥⎢⎥⎢⎥⎢⎥⎣⎦⎣⎦⎣⎦⎣⎦⎣⎦⎣⎦ 2. 变质量质点动力学方程设火箭发动机秒耗量100kg/s m =,相对喷气速度为3000m/s e μ=,俯仰角速度为 1.5/s ω=,转动惯量变化率1000kg m/s z I =⋅,喷口距离质心距离为10m ρ=,求火箭发动机工作产生的附件哥氏力、附加相对力,附加哥氏力矩,附加相对力矩。

解答:附加哥氏力:0100221000052.3561.5/57.300k T e F m -⎡⎤⎡⎤⎡⎤⎢⎥⎢⎥⎢⎥'=-⨯=-⨯⨯⨯=⎢⎥⎢⎥⎢⎥⎢⎥⎢⎥⎢⎥⎣⎦⎣⎦⎣⎦ωρ 附加相对力:30003000001000000rele F m -⎡⎤⎡⎤⎢⎥⎢⎥'=-⨯=-⨯=⎢⎥⎢⎥⎢⎥⎢⎥⎣⎦⎣⎦μ 附加哥氏力矩:0000100100()00001000000001000 1.5/57.30 1.5/57.30287.96kT e T e M m tδδ--⎡⎤⎡⎤⎡⎤⎡⎤⎡⎤⎡⎤⎢⎥⎢⎥⎢⎥⎢⎥⎢⎥⎢⎥'=-⋅-⨯⨯=--⨯⨯⨯=⎢⎥⎢⎥⎢⎥⎢⎥⎢⎥⎢⎥⎢⎥⎢⎥⎢⎥⎢⎥⎢⎥⎢⎥-⎣⎦⎣⎦⎣⎦⎣⎦⎣⎦⎣⎦Iωρωρ 附加相对力矩:0rele e M m '=-⨯=ρμ3. 引力和重力及其夹角将地球视为标准椭球模型,编程求解地表处地心维度分别为=306090φ,,时的:(1)引力加速度,r g g φ;(2)重力加速,r k k φ;(3)离心惯性加速度,er e a a ϕ''; (4)引力加速度与地心矢径夹角1μ;(5)重力加速度与地心矢径夹角μ;(6)地理纬度0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第二次作业及答案1. 考虑地球为自转椭球模型,请推导地面返回坐标系及弹道坐标系(半速度坐标系)下航天器无动力再入返回质心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以及绕质心旋转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

解答:(1)地面返回坐标系:原点位于返回初始时刻地心矢径与地表的交点处,ox 轴位于当地水平面内指向着陆点,oy 垂直于当地水平面向上为正,oz 轴形成右手坐标系。

地面返回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与发射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形式相同,令推力为0即可得到。

(2)弹道(航迹,半速度)坐标系定义:原点位于火箭质心,2ox 轴与速度矢量重合,2oy 轴位于包含速度矢量的当地铅垂平面内,并垂直于2ox 轴向上为正,2oz 轴形成右手坐标系。

由于弹道坐标系是动坐标系,不仅相对于惯性坐标系是动系,相对于地面返回坐标系也是动系,在地面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可以写为:惯性系下:22222()=F=++m e e e d m m m m t dt tδδδδ=+⨯+⨯⨯r r rωωωr P R g地面系下:22=++m -2-()e e e m m m t tδδδδ⨯⨯⨯r rP R g ωωωr弹道系下:22=()=++m -2-()t e e e m m m m m t t t tδδδδδδδδ'=+⨯⨯⨯⨯'r v v rωv P R g ωωωr 式中,tδδ''v 表示速度矢量在弹道坐标系的导数,t ω表示弹道坐标系相对于地面坐标系的旋转角速度,将上式矢量在弹道坐标系分解得到:速度矢量00v ⎡⎤⎢⎥=⎢⎥⎢⎥⎣⎦v ,角速度矢量=tx t ty tz ⎡⎤⎢⎥⎢⎥⎢⎥⎣⎦ωωωω 00cos 0sin 00sin =+=()001000sin 0cos 0cos t y L σσσθσσσσθσσθσθ⎡⎤--⎡⎤⎡⎤⎡⎤⎡⎤⎡⎤⎢⎥⎢⎥⎢⎥⎢⎥⎢⎥⎢⎥+=+=⎢⎥⎢⎥⎢⎥⎢⎥⎢⎥⎢⎥⎢⎥⎢⎥⎢⎥⎢⎥⎢⎥⎢⎥⎣⎦⎣⎦⎣⎦⎣⎦⎣⎦⎣⎦ωθσ sin 0cos 0=0cos 0sin 0cos cos 0sin 00t v v v v σθσθσσσθσθσθσθσσθσ⎡⎤⎡⎤--⎡⎤⎡⎤⎡⎤⎢⎥⎢⎥⎢⎥⎢⎥⎢⎥⨯⨯==⎢⎥⎢⎥⎢⎥⎢⎥⎢⎥⎢⎥⎢⎥⎢⎥⎢⎥⎢⎥---⎣⎦⎣⎦⎣⎦⎣⎦⎣⎦ωv 等式左边:()=cos t vm v tv δσθδσ⎡⎤'⎢⎥+⨯⎢⎥'⎢⎥-⎣⎦vωv 等式右边将所有力转换到弹道坐标系下,如果不方便直接转换,可以先转到地面系,然后再转到弹道系。

其中:cos cos ==sin cos sin x y z v v v v tv v θσδθσδσ⎡⎤⎡⎤⎢⎥⎢⎥⎢⎥⎢⎥⎢⎥⎢⎥-⎣⎦⎣⎦r x y z ⎡⎤⎢⎥=⎢⎥⎢⎥⎣⎦r 是地面坐标系下的分量,通过运动学方程求解,=x y z x v y v z v ⎡⎤⎡⎤⎢⎥⎢⎥=⎢⎥⎢⎥⎢⎥⎢⎥⎣⎦⎣⎦r2. 已知火箭发射点的经纬度为(108度E ,19度N ),发射方位角为60度。

当前火箭在地面发射坐标系的位置分量为[][]200km 45km 100m x y z =,设此时的速度矢量为:[]1500m/s 980m/s 10m/s ,求火箭此时受到的离心惯性加速度、哥氏惯性加速度以及引力加速度在地面发射坐标系下的分量,他们产生的物理原因是什么?解答:发射点的地表高度为:0,6378140,b 6356755,19e e R a ϕ=====发射点的地心矢径在地面坐标系的矢量为: 00000000000sin cos -6609119cos 6375849m sin sin 1144733x y z R R A R R R R A μμμ-⎡⎤⎡⎤⎡⎤⎢⎥⎢⎥⎢⎥==⎢⎥⎢⎥⎢⎥⎢⎥⎢⎥⎢⎥⎣⎦⎣⎦⎣⎦,000x y z R x R y R z ⎡⎤⎡⎤⎢⎥⎢⎥=+⎢⎥⎢⎥⎢⎥⎢⎥⎣⎦⎣⎦r ,00000.030110.99950.0018x y z R x R y r R z +⎡⎤⎡⎤⎢⎥⎢⎥=+=⎢⎥⎢⎥⎢⎥⎢⎥+⎣⎦⎣⎦r 005000cos cos 3.4449cos 2.388310cos sin -5.9667ex ey e ez B A B B A ωωωω-⎡⎤⎡⎤⎡⎤⎢⎥⎢⎥⎢⎥==⨯⎢⎥⎢⎥⎢⎥⎢⎥⎢⎥⎢⎥-⎣⎦⎣⎦⎣⎦,00.4724/0.32750.8183e e e ω⎡⎤⎢⎥==⎢⎥⎢⎥-⎣⎦ωω (1) 离心惯性加速度:0.0045()0.03030.0096ex e e e ey ez a a a -⎡⎤⎡⎤⎢⎥⎢⎥=-⨯⨯==-⎢⎥⎢⎥⎢⎥⎢⎥⎣⎦⎣⎦a ωωr (2) 哥氏惯性加速度0.11742()0.17970.0041kx k e ky kz a a ta δδ-⎡⎤⎡⎤⎢⎥⎢⎥=-⨯==-⎢⎥⎢⎥⎢⎥⎢⎥⎣⎦⎣⎦r a ω (3) 引力加速度当地地心纬度:sin()0.3471rad=19.9eearc r ϕω⋅==rω222222231()(15sin )9.6661232()sin 0.01052em e r m e f Ma g J r r f M a g J r r ωφφ⎡⎤'=-+-=-⎢⎥⎣⎦⎡⎤=-=-⎢⎥⎣⎦引力加速度分解:000.29609.66510.0088e x r e y z g g g g g ω-⎡⎤⎡⎤⎢⎥⎢⎥'=+==-⎢⎥⎢⎥⎢⎥⎢⎥-⎣⎦⎣⎦g r ω3. 接上题,设此时火箭姿态角(俯仰、偏航,滚转)为35-0.320⎡⎤⎣⎦,火箭的阻力系数为0.2,升力系数0.6y C α=,火箭直径2.25m ,火箭质量为100吨,发动机推力为180吨,则计算0.1s 后火箭的速度。

解答:弹道倾角为:arctan33.1604y xv v θ== ,弹道偏角为:arctan 0.3198z v vσ=-=-由欧拉角关系方程可解得攻角、侧滑角和速度滚转角为: 1.8422,0,0.0103v αβγ===//14.30920/0.86000/0.1055x x ex kx y B V y ey ky z z ez kz v P m X m g a a v Y m g a a v Z m g a a -⎡⎤⎡⎤⎡⎤⎡⎤⎡⎤⎡⎤⎡⎤⎢⎥⎢⎥⎢⎥⎢⎥⎢⎥⎢⎥⎢⎥=++++=⎢⎥⎢⎥⎢⎥⎢⎥⎢⎥⎢⎥⎢⎥⎢⎥⎢⎥⎢⎥⎢⎥⎢⎥⎢⎥⎢⎥⎣⎦⎣⎦⎣⎦⎣⎦⎣⎦⎣⎦⎣⎦G G1501.4309980.086010.0105x x x y y y z z z T T v v v v v T v v v v +∆⎡⎤⎡⎤⎡⎤⎡⎤⎢⎥⎢⎥⎢⎥⎢⎥=+∆=⎢⎥⎢⎥⎢⎥⎢⎥⎢⎥⎢⎥⎢⎥⎢⎥⎣⎦⎣⎦⎣⎦⎣⎦4. 接上题,此时角速度矢量为:o o11100.01/s 1.5/s Tx Ty Tz ωωω⎡⎤⎡⎤=-⎣⎦⎣⎦,求0.1s 后火箭的姿态角。

解答:11111100.00020.0261x Tx ex y Ty G ey z Tz ez ωωωωωωωωω⎡⎤⎡⎤⎡⎤⎡⎤⎢⎥⎢⎥⎢⎥⎢⎥=-=⎢⎥⎢⎥⎢⎥⎢⎥⎢⎥⎢⎥⎢⎥⎢⎥-⎣⎦⎣⎦⎣⎦⎣⎦B111sin 01cos sin cos 0cos cos sin 0x y z ωψϕωψγγψωψγγγ-⎡⎤⎡⎤⎡⎤⎢⎥⎢⎥⎢⎥=⎢⎥⎢⎥⎢⎥⎢⎥⎢⎥⎢⎥-⎣⎦⎣⎦⎣⎦1111sin 010.0261cos sin cos 00.0002cos cos sin 00.0001x y z ϕψωψψγγωγψγγω---⎡⎤⎡⎤⎡⎤⎡⎤⎢⎥⎢⎥⎢⎥⎢⎥==⎢⎥⎢⎥⎢⎥⎢⎥⎢⎥⎢⎥⎢⎥⎢⎥-⎣⎦⎣⎦⎣⎦⎣⎦ 34.85030.31900.0006s T T T ϕϕϕψψψγγγ+∆⎡⎤⎡⎤⎡⎤⎡⎤⎢⎥⎢⎥⎢⎥⎢⎥=+=-⎢⎥⎢⎥⎢⎥⎢⎥⎢⎥⎢⎥⎢⎥⎢⎥⎣⎦⎣⎦⎣⎦⎣⎦5. 发射点参数同第2题,已知发射坐标系下火箭关机点的速度矢量和位置矢量为:[]=7326.72819.6178.4m/s xyz v v v ⎡⎤=⎣⎦v ,[][]1600km 250km 15m p x y z ==r ,求火箭在当地轨道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和地心矢径矢量,并求此时的轨道方程,判断该火箭此时能否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解答:发射坐标系下的地心矢径矢量为:000x y z R x R y R z ⎡⎤⎡⎤⎢⎥⎢⎥=+⎢⎥⎢⎥⎢⎥⎢⎥⎣⎦⎣⎦r当地弹道倾角:arcsin 0.6032rv⋅Θ==r v rad在当地轨道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sin *cos 4454.86466.6o v v =Θ+Θ=+v i j i j 在当地轨道坐标系下的地心矢径矢量:6814756m o r ==r i动量矩矢量为:=⨯h r v ,动量矩大小为:10cos 4.406810h rv =Θ=⨯ 264.872110h p μ==⨯能量参数:2/ 1.0542k v r νμ==偏心率矢量:2(cos 1)sin cos 0.28510.4925k νν=Θ--ΘΘ=--e i j i j0.5691e =真近点角:cos() 2.0955rad f a re⋅==r e当前高度为:0440.54km h r R =-= 近地点高度:/(1)3105.1km p r p e =+= 远地点高度:/(1)11306km a r p e =-= 设最低入轨高度要求:6378km 200km L r =+ 由于p L r r <,故不能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6. 简述航天器再入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

再入过程中,一般要考虑哪些约束。

总攻角、配平攻角是如何定义的。

解答: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