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和展望
2024年隧道工程建设市场发展现状

隧道工程建设市场发展现状前言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隧道工程在城市交通和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隧道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隧道工程建设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需要修建地铁、隧道桥梁等基础设施以缓解交通拥堵和提升城市形象。
此外,随着城市排水、水利工程以及隧道工程的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隧道工程建设市场自2010年以来以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快速增长。
二、市场竞争格局隧道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激烈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隧道工程建设领域竞争。
在这个行业中,大型建筑工程公司、设计院、勘察院和施工企业为市场主要参与者。
这些参与者在技术实力、项目经验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三、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隧道工程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如隧道掘进机、自动化施工和智能监测系统等。
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仅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还降低了施工成本。
随着隧道工程的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 环保意识增强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隧道工程建设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注重环保因素,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环保技术的应用,如降噪设备、净化装置等,将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3. 地下空间利用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
未来,隧道工程建设将更多地用于地下综合利用,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
这种模式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隧道工程市场的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隧道工程建设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难题是一大挑战。
隧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各种复杂地质情况和地下水等问题,同时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也是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洪开荣“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在杭州召开以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近两年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领域的隧道总数与总长度快速增长;➢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技术上取得许多突破。
1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1.1主要领域隧道建设进展1.1.1铁路隧道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建铁路隧道3784座,总长8692km;规划隧道4384座,总长9345km;运营隧道13411座,总长13038km。
2015年新增开通运营铁路隧道1316座,总长2160km,其中,10km以上隧道18座,总长245km。
相比2013年,新增铁路运营隧道2337座(总长4099km)。
表1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统计的全国铁路隧道情况汇总。
1.1.2公路隧道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运营公路隧道14006座,总长12684km;近两年新增运营公路隧道2647座(3079 km)。
1.1.3地铁隧道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已有22个城市开通地铁,拥有97条运营线路,总里程2934 km;在建126条线路,总里程达3000多km。
截至目前,大陆已有43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规划总里程达12000km。
1.1.4水工隧洞根据“国家172项引水工程建设计划”,近年来新建水工隧洞数量持续增加,兰州市水源地引水隧洞(31.570km)、北疆供水工程喀双隧洞(283.270km)、东北引松供水隧洞等水工隧洞相继开工建设。
1.2 重难点工程1.2.1青藏铁路关角隧道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全长32.645 km,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也是国内已运营的最长铁路隧道。
工程于2007年11月6日全面开工,采用钻爆法施工,2014年4月15日全线贯通,2014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
通过断裂带大变形控制技术、岩溶裂隙水综合处理技术、斜井中隔板分割风道施工通风技术、钻爆法斜井皮带机出碴技术、特长隧道运营通风技术、特长隧道防灾救援疏散与通风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克服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技术难题,在特长隧道的修建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隧道工程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3.水利(国策)
东线
南水北调
中线
西线
其它调水工程及水电工程
四 长大隧道工程概况
➢太行山隧道
太行山特长隧道位于石太客运专线孤山车站和盂县车 站之间,是本线的重点控制工程,隧道通过该段太行山 山脉的主峰越宵山,越宵山最高高程为1320m,隧道最 大埋深445m,太行山隧道设计为双洞单线隧道,两线 线间距35m。隧道左线进口里程为DK69+276,出口里 程为DK97+168,隧道全长27892 m;隧道右线进口里程 为右DK69+286,出口里程为右DK97+163,隧道全长 27877 m。
3.地下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地下商场,地下车 库,地下仓库等地下建筑物以及各大中型平战结合 工程相继建设。
地下共同管沟:如石家庄同其他城市一样供电 线路基本要穿行于地下隧道中。
(二)技术状况
1.长大隧道
钻爆法施工(大瑶山隧道、秦岭铁路隧道平导、秦 岭公路隧道)
快速掘进(月进尺500m,已达世界水平) 出碴运输系统 通风系统
h≥(2~2.5)hq
深埋隧道
山岭隧道
按所处的地理位置 水底隧道 城市隧道
交通类隧道
水工隧道
按隧道的用途
市政隧道
矿山隧道 人防隧道
铁路隧道 公路隧道 地下铁道 人行通道
引水隧道 尾水隧道 导流隧道 泄洪隧道 给水隧道 排水隧道 管路隧道 采矿巷道
运输巷道
二、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现状
(一)规模
大瑶山一号隧道、二号隧道和三号隧道共3座隧道 组成,长度分别为10081m、6024m和8387m。双线 隧道,线间距5m,最高时速350km/h,有效断面积
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隧道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较为成熟,隧道施工技术在矿山、交通、水利等领域得到良好的应用,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室内施工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先进技术方面,我国实行了钻孔放炮、二次放炮、联合放炮、连续放炮等放炮技术,将施工作业安全性和高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我国在施工设备和信息化、现代采矿技术等方面也发展迅速,并在岩土工程研究中有了显著成果,如钻孔机床、钻孔钻头、钻杆、支架、丝杆等技术和技术产品,可提高施工效率,并可为现代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技术保障。
二、我国隧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在未来,我国隧道技术将继续发展,预计在以下几方面可以取得显著进步:
(1)高质量的施工
针对当前施工质量低下的问题,努力提高施工质量,尤其是在放炮技术方面更加注重技术水平和细节,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风险。
(2)节能施工
随着人类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节能施工成为现在施工技术发展的趋势,将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也有效
地节约了劳动力和资金。
(3)智能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建设也开始成为施工技术,采用新型检测仪器和节能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4)室外施工
室外施工是一种特殊的施工技术,用于地形复杂的地区,要求施工技工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效的完成施工任务,可以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
总而言之,我国隧道技术在现代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隧道技术发展将在技术发展、节能施工、智能建设以及室外施工等方面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有助于现代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摘要:隧道及地下设施建设技术的发展,满足了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增加了交通线路,减轻了地面交通负担,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
许多复杂隧道和地下工程的顺利建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发展。
本文主要总结了我国地下隧道工程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隧道技术和地下工程的发展历史,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对促进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隧道;地下工程;发展;前景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实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地下隧道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随着先进技术和电子设备的不断引进,我国地下隧道施工设备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地下隧道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种类繁多。
由于地形复杂,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对地下长距离交通,防洪,供电,供水和西气东输的要求,必须快速,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进一步发展隧道和地下工程,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保证隧道更加稳定的发展。
一、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1.地下工程城市地下建筑可以降低地面建筑的压力,扩大城市的可用空间;同时,它还具有美化城市,保护城市环境的功能,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受到广泛关注。
许多城市已将项目设计从单点建设转变为统一建设、单功能、多功能、独立运营。
此外,许多大城市增加了对城市土木工程的投资,以修建最大的综合地下工程。
2.隧道隧道类型很多,但实际开发和利用率最高的是高速公路隧道、引水隧道、铁路、城市轨道等。
它们一直是城市之间沟通的纽带。
隧道的修建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1)公路隧道公路隧道是促进城市间人口流动的另一种手段,也是短途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共有16000多条高速公路隧道,全长15240公里,是一条专用于汽车运输的高速公路隧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速公路已成为我国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作为一条高质量的公路,其施工技术要求直线、细坡、宽人行道。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展望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实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
隧道和地下工程不断改进,引用先进的学习技术和电子设备。
如今,我国的隧道和地下工程设备早已在世界上占据上等位置。
隧道和地下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增长较快,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面对复杂的地形结构,工程的修建任务依然需要快速且高质量的完成,这样才能满足国家整体建设和各地区城市发展建设需求,大到远距离供水、水下交通、西气东输、供电、防洪等,小到解决城市交通运输,方便人们出行,缓解出行压力。
所以,必须要不断发展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技术,使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事业更加稳健的发展。
关键词:我国隧道;地下工程技术;发展和展望引言我国地域的特点决定了地形的复杂程度,交通道路的建设中,受地形的影响较多,因此,隧道工程的建设较为多样,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既能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缩短施工工期,又可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
由于隧道施工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地形特点有不同的施工管理方法,基于此,我们必须加强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使用,根据隧道施工管理的要求选择实用的信息技术,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加强隧道施工的安全。
1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1.1隧道隧道的种类有很多,但实际开发和使用率最高的便是铁路、公路隧道、城市轨道以及引水隧洞等。
铁路及公路隧道可以打破各城市间地域的限制,拉近距离,早已成为各城市间沟通的纽带,隧道的产生带动着周边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
(1)铁路隧道,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已有一万四千多座隧道投入使用,长达15000多km。
我国建设最长的隧道长达34.54km,在2014年已开始使用。
(2)在公路隧道方面,促进城市间人口流动的另一种方式,也用于短距离的城市运输,与铁路隧道具有互补性。
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发布时间:2023-02-01T07:14:38.63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8期作者:杜成[导读]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杜成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难度大,风险性强,对应用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近年来,我国在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层面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现了多种高新应用技术,相关领域要持续的进行技术研发创新,进一步的推动隧道和地下工程行业的发展。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下工程;应用技术;发展与展望1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1.1隧道工程隧道属于交通设施的一种,是指埋藏放置在地层内的工程建筑设施,虽然属于地下建筑,但也存在完全位于地表以上的隧道。
隧道的主体结构包括洞身和洞门,人隧道的附属设施有敖汉了避车洞、消防设备、应急通讯和防排水设备等等,长度相对长的隧道还配置照明和通风设备。
隧道的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按照功能用途分类有铁路隧道、人行隧道、运河隧道、海底隧道、排水隧道、电缆隧道等;按照隧道所在位置分为了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滴隧道;按照建筑材料分为石质隧道和土质隧道。
1.2地下工程地下工程称作地下土木工程,顾名思义是指深入地下开展的建筑设施,主要是目的是开发和利用号地下的空间和资源。
重点组成包括地下房屋、地下建筑物、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地下铁道、地下共同沟、地下过街通道等等。
与隧道相关的地下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密闭性,因为位处地下需要咋结构支撑上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而且还需要具备抗灾防护功能,同时由于地下施工相对困难重重所以相应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耗费较多,同时需要做好干燥通风以及安置防灾防火的设施。
当前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类别的隧道以及定下工程建设都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在总数量、总长度等方面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公路、地铁、铁路等每年的增速高达上千千米,隧道的增速也是能够达到每年以千计数。
简述我国隧道发展历程和展望文献资料

我国隧道发展历程和展望一、引言隧道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述我国隧道发展历程和展望,分析隧道建设的现状和挑战,并展望未来隧道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隧道发展历程1.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隧道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此时的隧道主要用于水利、矿山和煤矿等行业。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开始兴建大型隧道,如沪宁铁路隧道、京珠高速公路隧道等,标志着我国隧道建设规模的扩大。
2. 近年发展成果•2000年以后,我国隧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大量隧道的建设为交通运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我国在铁路、公路、城市地铁等领域的隧道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世界级的隧道工程相继建成,如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和青藏铁路隧道等。
三、我国隧道建设的现状和挑战1. 现状•我国在隧道建设方面已取得重大成就,隧道数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隧道在我国交通运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隧道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提高了建设效率和施工质量。
2. 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对隧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分地区地质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给隧道建设带来了困难和风险。
•隧道养护和管理成本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一个重要挑战。
四、未来隧道建设的展望1. 技术创新•未来隧道建设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包括隧道掘进技术、材料技术等方面的突破。
•隧道建设将借助智能化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 可持续发展•未来隧道建设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低碳、环保的建设方法和材料。
•隧道建设将更加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减少生态破坏。
3. 跨世纪大工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未来将有更多的大型隧道工程启动,如海底隧道和跨越大江大河的隧道等。
•跨世纪大工程将对我国隧道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克服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洪开荣
“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在召开以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近两年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领域的隧道总数与总长度快速增长;
➢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技术上取得许多突破。
1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
1.1主要领域隧道建设进展
1.1.1铁路隧道
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建铁路隧道3784座,总长8692km;规划隧道4384座,总长9345km;运营隧道13411座,总长13038km。
2015年新增开通运营铁路隧道1316座,总长2160km,其中,10km以上隧道18座,总长245km。
相比2013年,新增铁路运营隧道2337座(总长4099km)。
表1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统计的全国铁路隧道情况汇总。
1.1.2公路隧道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运营公路隧道14006座,总长12684km;近两年新增运营公路隧道2647座(3079 km)。
1.1.3地铁隧道
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已有22个城市开通地铁,拥有97条运营线路,总里程2934 km;在建126条线路,总里程达3000多km。
截至目前,大陆已有43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规划总里程达12000km。
1.1.4水工隧洞
根据“国家172项引水工程建设计划”,近年来新建水工隧洞数量持续增加,市水源地引水隧洞(31.570km)、北疆供水工程喀双隧洞(283.270km)、东北引松供水隧洞等水工隧洞相继开工建设。
1.2 重难点工程
1.2.1青藏铁路关角隧道
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全长32.645 km,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也是国已运营的最长铁路隧道。
工程于2007年11月6日全面开工,采用钻爆法施工,2014年4月15日全线贯通,2014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
通过断裂带大变形控制技术、岩溶裂隙水综合处理技术、斜井中隔板分割风道施工通风技术、钻爆法斜井皮带机出碴技术、特长隧道运营通风技术、特长隧道防灾救援疏散与通风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克服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技术难题,在特长隧道的修建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1.2.2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
祁连山隧道长9490m,隧道轨面海拔高程3607.4m,为双线铁路隧道。
隧道长距离穿越碎屑流地层,碎屑流是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俗称地下泥石流(图见下页),施工极为困难,风险极高。
祁连山隧道于2014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是世界拔最高的高速铁路隧道,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隧”。
1.2.3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
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长19.1 km,为双洞单线分离式特长隧道。
隧道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经过包括区域性大断层在的11条断裂带,高地应力软岩地段占全隧长度的84.5%,最应力27.16MPa,处于高地应力区域,被称为“全国铁路高风险隧道之最”。
隧道围岩不仅变形大,且变形快,流变性强,极易坍塌,被国外专家称为“中国之最,世界罕见”,为全线唯一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隧道项目,于2016年7月18日贯通。
1.2.4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全长5.664 km,最大水深44 m,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包括28节直线段沉管和5节曲线段沉管。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被誉为交通工程中的“珠穆朗玛峰”。
预计到2017年上半年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将实现全线贯通。
管节制作布置
▲ 管节沉放
1.2.5超长引水隧洞
引松供水隧洞(69.855 km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98.3 km)等输水隧洞,采用TBM与钻爆法联合施工。
目前,各工程均处于建设阶段。
1.2.6三阳路长江隧道
三阳路长江隧道全长4.6km(江中段长约2.59 km),是世界上首条公铁合建的水下盾构法隧道。
采用2台直径为15.76 m的泥水盾构施工,盾构于2016年4月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