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习动机及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
1.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的概念: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心理特点,是在学习
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
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
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唤起和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3、相关资料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 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 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的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 将如何行为。他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 在于个人。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程度等 都是环境原因。若是环境原因,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 不负什么责任。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 等都是个人原因。若是个人原因,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 责。
(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 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②诱因是引发个体行为的外界原因。按内容 可分为:理智的诱因、情绪的诱因、社会的 诱因。按性质可分为积极的诱因和消极的诱 因。 学习诱因: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需要与学习诱因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作 用决定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直接性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学习动机直接相关的, 是为获得高分、赞赏、奖励、避免受惩罚而努力学习 的动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于学 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自己长远目标的价值。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直接学习动机以外,还包括为 祖国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繁荣承担的社会责 任。间接性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 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动机

第五章学习动机一、简答题1.简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答:(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
(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
2.简述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答:含义: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的动能:(1)激发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整功能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4.简述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的功能。
答:(1)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新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情绪。
5.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答: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也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6.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答: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理论学家提出,他们不仅用强化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由于该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个体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因而该理论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4
2、动机的定义与作用
(1)定义: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 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 部动力。 (2)动机的作用: ①激发行为 ②行为定向 ③维持行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16
二、 学习动机的理论
• • • • (一)强化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归因理论;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17
(一)强化理论
• 行为主义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 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强化是引起动机的主 要因素 • 人的某种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 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 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 复的可能性,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得到某 种报偿。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29
• 班杜拉不仅指出结果期待会对人的行为发生 重要的影响,而且强调效能期待(即自我效 能感)在调节人的行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 • 以往动机理论的研究停留在提供什么强化才 能促进行为上。但是,人在掌握了相应的知 识和技能,也知道了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 结果之后,并不一定去从事某种活动或作出 某种行为,因为这要受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 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但力 不从心之感却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所以 ,在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自我 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 诱因具有诱发或激发个体产生目标指向行为 的作用,诱因的作用因人而异。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②诱因是引发个体行为的外界原因。按内容 可分为:理智的诱因、情绪的诱因、社会的 诱因。按性质可分为积极的诱因和消极的诱 因。 学习诱因: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需要与学习诱因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作 用决定学习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内容的关系, 分为近景学习动机与远景学习动机
学生为尽可能好运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内 容、教学大纲,去争取好成绩,称为近景 学习动机。而为争取未来的理想工作,优 厚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为祖国的强 盛而努力的学习动机则为远景的。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学习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研究表明,大学生有四种主导性学习动机:求知探索的 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需要的动机、自尊自 主的动机。 2、学习动机的复杂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四大类: 第一类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第二类是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 第三类是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第四类是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2、归因的动机效果
个人若把成功的原因归属于内部原因,则 将来类似行为的动机大大增强。若归属于 外部原因,则对后来的行为动机影响不大。 在失败时个人若归因为内部原因,则感到 无能与顺从,内疚,甚至有负罪感。对行 为动机起削弱作用。若归结为外部原因, 个人会感到愤怒、无奈、惊异等。对行为 动机影响不大。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
1.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的概念: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心理特点,是在学习
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㈡学习期待及诱因
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 估计,它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 •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 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和刺激物。 •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㈢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
第五章 学 习动机
第五章 学习动机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学习动机及其作用 学习动机的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作用
•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 •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 五、学习动机的作用
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
㈢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
⑾ 能否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学习新东西时,难免产生错误? ⑿ 当从事不同的学习任务、但需要相似的学习能力时,他是否有相似的 表现? ⒀ 他的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是否一致? ⒁ 他是否参加课外的一些学习活动? ⒂ 学习时是否显得快乐、自豪、热情和投入? ⒃ 能否跟得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 ⒄ 即使成绩很好,他是否仍很努力地去改善? ⒅ 能否主动地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 ⒆ 在没有奖励或评定时,他能否努力地去学习?
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 二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密切相关; • 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 • 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 ㈠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 动机 • 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㈢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㈣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 在关于动机的多种分类中,唯有内部学习 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得到了心理学 家们的公认。
•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 机。
•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 机。
编辑ppt
• 为了“获取新知识而读书” • 学习很有意思 • 只有学习才能实现我的作家梦
• 我不想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笨,所 以我要好好学习
编辑ppt
学习动机的含义
•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指引其趋向教师所 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 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常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 等,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学习有不同的动机。
• 在封建社会,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常常为了 追求高官厚禄而手不释卷(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在祖国危难时期,人们为了振兴祖国而读书(为中华崛起而读 书);
• 在和平年代,我们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为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 ……
编辑ppt
•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学生对学习就会表现 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 讲,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愿意举 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效率高,作 业完成情况好等。
教育心理学
编辑ppt
第五章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编辑ppt
•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 • 智力因素: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
力、想象力、学习方法等 • 非智力因素:态度、动机、兴趣、意志、目标……
•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在很大 程度上还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学习动机就是一种非 智力因素。
编辑ppt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动机2013

犹太人只读书,
从不说自己聪明!
三、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成功机会
训练积极归因
促进动机迁移 实现角色转换 订立学习合约
Ta
FOS--fear of success (M.S.Horner,1968)
女性:Ta = Ts - Taf - Tfos Ts: 追求成功的倾向 Taf:害怕失败的倾向 Tfos:害怕成功的倾向
(四)归因理论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B.Weiner,1982)
内部的
三 维 度 四因素 稳定的 不可控的 能力 不稳的 可控的 努力
归因训练
说明
讨论
示范
强化矫正
三角几何共八角,
三角三角,
几何几何?
《三角》《几何》共八角,
《三角》三角,
《几何》几何?
独立研究合约
(学生)辛西娅 (教师)弗赖伯格
问题:如果非洲很热,而且没有足够的食物,人们如何 才能生存? 独立研究时间:每星期二。 研究项目持续时间:2——3周。 师生碰头时间:每星期二,如有必要,另再加。 活动:辛西娅要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并以下列形式表 达她的研究结果: 1、天气——下雨量地图; 2、向全班同学发表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 评价:如果做了上述工作,辛西娅得A。 可以得到的资源:地图册、图书馆有关书籍…… 签名:
固定频率间隔强化 (每做完20个题目奖 励看电视10分钟)
时间
不固定间隔 不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不定期抽查学生的作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

什么是动机呢? 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心理学 家一般把动机(Motivation)定义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 象,人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 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我们经常 看到的是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如好朋友们经常在一起玩、学习,但友谊行为背后的交往动机 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具有先天性。 2.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是后天习得的。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如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了解到学习对自 己毕生发展的重要性,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 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的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第五章
PART
05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与学习心理
(一)需要的含义及特点 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 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 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而水分的缺乏则会产生口渴想喝水的需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等。一旦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产生 新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力因素与学习的外在后果(如学位、 待遇及社会地位等)有关,对学习起引诱 作用;
压力因素与客观现实环境对学生的要求 (如考试、竞赛和升学等)有关,对学习 起强制作用。
动机的功能
• 激发——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或行为。 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 态转向活动状态。
饥
食物
渴
水
• 指向——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 目标。
他所认为的本能不仅是天生的能力,而 且是天生的推动力,以目的划分本能及反 射的标准,可见,他的本能定义是与本能 的反射学说对立的,他的本能论其实是唯 心主义的。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本能论 的基础上,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是 由人类生来固有的本能驱力决定的。人类 最基本的本能是生的本能和死亡的本能。
娱乐场
休息动机
电影院
公园Biblioteka • 维持和调整: 维持:行为的坚持性 调整:保持与目标一致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 构成的。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 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 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学习动机 产生的基础,是内部动力(内驱力)。
• 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 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许等成 为学习的诱因。
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 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 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 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本能论强调人和动物的连续性这一 点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把人还原为动 物则是错误的, 抹杀了人类意识的存 在,否定了人类行为的自觉能动性, 这是不正确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行为 是由生来固有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决定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 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 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 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 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
麦独孤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目的心理学, 本能是麦独孤的体系的核心,由于他是以 目的论反对机械论的,他一生都重视研究 先天的本能倾向或动机的问题,所以他以 为,本能是人的心理中的重要成分,并自 称要促进有关人的本能的范围和机能的认 识。
他对本能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本能 是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物倾向,决定那 有此倾向者感知和注意某一种类的客体, 在感知时体验着某种特殊情绪的激动,和 对它做出某种特殊样式的动作或至少体验 着这种动作的冲动。”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 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远近, 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 动机。所谓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指与近 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所谓远景的间 接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 系的一类动机。
(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 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 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 的相互作用。
• 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动机可进行多种分类, 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的、 低下的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 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是正确的与错误的 动机。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利他主义;错误的或低级的动机的核心是 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 本能理论 二 强化理论 三 需要层次理论 四 成就理论 五 成败归因理论 六 自我效能感理论
本能理论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02.121882.04.19 )
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许多心理学家相信,人的大部分 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
*本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
结构 功能
与物质直接诱因 有关
激活与指向功能 突出,维持监控
能力较弱
内不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维持和监控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动机强度与作用绩效
动机越高,工作效果越好吗?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主要观点:
• 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 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 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最佳的动机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 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 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 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主要观点:
• 中等强度为最佳的动机水平的原因:
– 焦虑产生两种影响:
• 一种是动机性的,能够促使个体增加努 力,起积极作用;
• 另一种是情绪性的,会占用工作记忆系 统中的部分资源,起消极作用。
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 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本能,在达尔文的进化论出来之前,本 能被理解为“先天的能力”。
康德给本能下的定义是“本能的行为”, “一种并不存在明确意识到的动机和目 的的行为方式”,“推动它们的仅仅是 模模糊糊的内在需要”。
也就是说,他认为本能被感觉为一种内 在需要,本能行为的一个特征就是意识 不到隐藏在行为后面的心理动机。
荣格从本能行为的特征——具有普遍的 一致性和可重复发生性,把本能定义为: 本能是典型的行为模式,任何时候,当我 们面对着普遍一致、反复发生的行为和该 模式时,我们就是在与本能打交道,无论 它是否与自觉的动机联系在一起。
* 本能论的最著名的鼓吹者是美国心理 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18711937)
第五章 学习动机及其 培养、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一、何谓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 活动, 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 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 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因素与学生对学业成绩本身的追求 有关,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和要求 (如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探究心向等), 对学习起推动作用;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 的动机。
(四)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依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
•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它自身的特点,概括起 来有:
(一)学习动机的发展性 (二)学习动机的可塑性 (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小学 类型 近景性直接动机
中学
大学
远景性间接动机
物质性外部动机
精神性内部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