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本基础知识填空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课本基础知识填空汇总

高中物理课本基础知识填空汇总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一、重要结论、关系1、质点的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定义式)2.中间时刻速度2==3.末速度=4.中间位置速度2=5.位移x==6.加速度a=(单位是)7.实验用推论Δs={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①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②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1)/(2T), (1)2如图:2)自由落体运动注: g=9.82≈102(在赤道附近g较,在高山处比平地,方向)。

3)竖直上抛运动1.上升最大高度= (抛出点算起)2.往返时间t= _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直线运动,向下为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μθ;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θ二、质点的运动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2.竖直方向速度:=3.水平方向位移:x=4.竖直方向位移:y=5.运动时间t=6.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7.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注:(1)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关(2);α与β的关系为β=α;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2.角速度ω===(单位是)3.向心加速度a===4.向心力F心====5.周期与频率: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7.角速度ω与转速n的关系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指向;(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不改变速度的,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v ,轻杆类型0(3)通过竖直圆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轻绳类型gr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2.胡克定律F=3.滑动摩擦力F={与方向,μ:摩擦因数,: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与物体方向,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6.67×10-1(单位),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9.0×109(单位),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 _ (E:场强,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8.安培力F=(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时=)9.洛仑兹力f=(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时=)(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大小范围:≤F≤注:(1)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2) F1与F2的值一定时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 _;;(3) 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第三定律: K与有关。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2018.9.5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2018.9.5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汇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1、质点、参考系2、运动描述速度变化情况判断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4、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两类基本运动图像相遇与追及问题5、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二章相互作用1、弹力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分析判断弹力有无方法2、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判断摩擦力有无方法受力分析3、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分析方法4、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5、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定律牛三与二力平衡异同点分析动力学两大基本问题分析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思路2、超重与失重动力学三大经典模型分析方法传送带模型分析3、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1、曲线运动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合运动性质判断方法小船渡河问题分析3、平抛运动4、类平抛运动斜面约束下平抛运动分析5、匀速圆周运动及其物理量6、三种传动方式7、离心运动与近心运动常见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分析8、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9、万有引力定律10、人造卫星11、同步卫星12、三种宇宙速度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功功率判断正负功方法机车启动动态分析变力做功问题分析2、动能与动能定理动能定理解题基本思路3、机械能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动能定理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动量及其变化量2、动量定理动量定理与微元法结合分析3、动量守恒定律4、碰撞及其类型5、爆炸与反冲动力学三大基本观点选择原则6、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第七章静电场 1、库仑定律电荷分配原则2、电场强度和电场线常见电场线分析电场线的应用分析电场强度的三个公式比较带电粒子平衡问题求解思路三电荷平衡模型规律电场线和电荷运动轨迹关系分析3、电势4、等势面电势高低判断方法电势能大小判断方法力电综合问题求解思路5、电容器与电容6、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平行板电容器动态分析第八章恒定电流1、电流2、电阻定律3、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4、电功与电功率电动机三功率及其关系分析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其规律5、电动势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含电容器电路的分析7、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8、电表的改装9、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10、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两种接法)11、半偏法测电阻12、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13、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4、实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15、欧姆表的原理16、多用表的使用及读数电学“黑箱子”故障问题用多用表探测黑箱问题基本思路电路故障分析基本思路第九章磁场1、磁场几种典型电流周围磁场分布分析2、安培力安培力作用下导体运动分析3、洛伦兹力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物理量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心、半径及时间的确认方法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规律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运动求解思路5、质谱仪与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回旋加速器五个基本问题分析第十章电磁感应1、磁通量2、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判断方法楞次定律应用思路感应电动势方向判断方法楞次定律的四种推广类型分析三定则的比较分析第十章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自感现象3、涡流方向4、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计算常见电动势求解模型分析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比较分析求解电磁感应电路问题基本思路电磁感应电路的几个等效思维电磁感应双杆模型第十一章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各物理量变化规律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交流电的四值分析2、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的基本思路变压器电路动态分析思路互感器种类及其特征第十二章近代物理初步1、光电效应2、光的波粒二象性3、物质波与概率波光电效应现象的研究思路4、α粒子散射实验与卢瑟福核式结构5、玻尔原子理论6、天然放射现象与三种射线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征分析。

高中物理经典题库-力学填空题42个

高中物理经典题库-力学填空题42个

力学填空题集粹(42个)1.如图1-51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球固定在水平面上,顶部有一小物体A,现给它一个水平初速度,当这一水平初速度v至少为时,它将做平抛运动.这时小物体A的落地点P到球心O的距离=.图1-51 图1-522.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个细管制成的半圆形轨道,如图1-52所示,轨道半径为R,R远大于圆管内径.现有一小球以初速度v沿水平方向从轨道下端开口P进入圆管内,管内是光滑的.要使小球飞离管口Q时,对管壁下部有压力,则v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3.如图1-53所示,沿水平直线向右行驶的车内悬一小球,悬线与竖直线之间夹一大小恒定的θ角,已知小球在水平底板上的投影为O点,小球距O点的距离为h.若烧断悬线,则小球在底板上的落点P应在O点的侧,P点与O点的距离为.图1-53 图1-54 图1-554.如图1-54所示,一小球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的A点被水平抛出,抛出时小球的动能为6J,则小球落到斜面B点时的动能为J.5.如图1-55所示,一轻绳通过一光滑定滑轮,两端各系一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m1放在地面上,当m2的质量发生变化时,m1的加速度a的大小与m2的关系大体如图1-56中的.图1-566.如图1-57所示,一恒定功率为P的机车在水平路面上已达最大速度,为爬上前方的一面斜坡,在刚进入坡面后即增大牵引力,则在爬坡达到匀速运动之前,机车的速度v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机车的加速度a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图1-57 图1-587.物体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其Fs图象如图1-58所示,物体位移至之前速度都在增加(填“s1”或“s2”).8.一只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推力F作用,在5s内F的变化和木箱速度的变化如图1-59中(a)、(b)所示,则木箱的质量为kg,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10m/s2)图1-599.如图1-60所示,滑块A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在A的水平顶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B,若B与A之间无相对运动,则B下滑的加速度α=,B对A的压力N=.图1-60 图1-61 图1-6210.三根绳a、b、c的长度都为l,a、b悬挂在天花板上,c的下端与质量为m=2kg物体相连,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如图1-61所示.现用水平力F将物体m缓慢向右拉动,绳a的张力为T1,绳b的张力为T2,当绳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为时,T2的值恰为零,此时T1=N,水平拉力F的大小为N.(g=10m/s2)11.如图1-62,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两个物体A和B,mA=0.2kg,mB=0.8kg.为保持A、B相对静止,作用在物体A上的水平力不能超过0.5N,若将水平力作用在物体B上,那么,作用在物体B上的水平力不能超过N,物体A的最大加速度是m/s2.12.如图1-63所示,AB为一根光滑且两端固定的水平直杆,其上套着一个质量M=300g的圆环,环上用长为l=1m的细线挂着另一个质量m=200g的小球,从偏离竖直方向30°处由静止释放,试求M环振动的幅度为m(不计空气阻力).图1-63 图1-6413.如图1-64所示,质量不计的杆O1B和O2A,长度均为l,O1和O2为光滑固定转轴,A处有一凸起物搁在O1B的中点,B处用绳系在O2A的中点,此时两短杆便组合成一根长杆.今在O1B杆上的C点(C为AB的中点)悬挂一重为G的物体,则A处受到的支承力大小为,B处绳的拉力大小为.14.在一斜面的顶端有一物体以初动能为50J向下滑动,滑到斜面上某一位置时动能减少10J,机械能减少30J,最后刚好可以停在斜面底部.若要使该物体从斜面的底部刚好能滑到斜面顶端,则物体的初动能至少应为J.15.如图1-65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被劲度系数为k2的弹簧2悬挂在天花板上,下面还拴着另一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1,托住下弹簧的端点A用力向上压,当弹簧2的弹力为2mg/2时,弹簧1的下端点A上移的高度是.图1-65 图1-66 图1-6716.图1-66为弹簧台秤的示意图,秤盘和弹簧的质量均不计.盘内放置一质量m=12kg的物体,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800N/m.开始时物体m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物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其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头0.2s内F是变力,在0.2s后F是恒力,取g=10m/s2,则F的最小值是N,最大值是N.17.如图1-67所示,半径为r、质量不计的圆盘,盘面在竖直平面内,圆心处有一个垂直盘面的光滑水平固定轴O,圆盘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在盘的最上端和最下端分别固定一个质量mA=m、mB=2m的小球,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1)为使A、B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该盘的初始角速度至少为.(2)为使在B运动到最高点时,盘对轴O的作用力为零,该盘的初始角速度为.18.已知一颗人造卫星在某行星表面上空做匀速圆周运动,经时间t,卫星的行程为s,它与行星中心的连线扫过的角度为1rad,那么,卫星的环绕周期为,该行星的质量为.(设万有引力恒量为G)19.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的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在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年.20.如图1-68所示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同一个单摆在A、B两个大小相同的星球表面上的振动图象,其中实线是A星球上的,虚线是B星球上的,那么两个星球的平均密度ρA和ρB之比是.图1-68 图1-6921.如图1-69所示的波形图,质点C经过0.01s时间后恰好第1次运动到图中点(4,3)位置,则这列波的周期是s,波速是m/s.22.在均匀介质中,各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a,如图1-70(a)所示,振动由质点1向右传播,质点1开始振动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1-70(b)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周期是,波长为.图1-70 图1-7123.如图1-71所示,一个秒摆在竖直平面内A、B、C之间做简谐运动,当摆球运动到最低点B向右运动时,在B点正下方,一个小球M沿着光滑的水平面正向右运动,小球M与B点正右方相距为s的竖直墙壁碰撞后返回到B点正下方时,摆球也恰好又摆到B点(小球M与墙壁碰撞过程无能量损失,碰撞时间极短,可不计).小球M的速度的可能数值为.24.飞机以恒定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飞行,飞行高度为2000m,在飞行过程中释放一炸弹,经30s后飞行员听见炸弹落地爆炸声.假设此爆炸声向空间各个方向的传播速度都为320m/s,炸弹受到的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取g=10m/s2.则炸弹经________s时间落地,该飞机的飞行速度v=________m/s.(答案保留2位有效数字)25.一辆运货的汽车总质量为3.0×103kg,这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凸圆弧形桥,桥的圆孤半径是50m,则汽车通过桥中央(圆孤顶部)时,桥面受到汽车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N.如果这辆汽车通过凸形桥圆弧顶部时速度达到________m/s.汽车就没有受到桥面的摩擦力.(g取10m/s2)26.某同学在跳绳比赛中,1min跳了120次,若每次起跳中有4/5的时间腾空,该同学体重为500N,则它起跳时向上的速度为________m/s;他在跳绳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W.(g=10m/s2)27.如图1-45所示,光滑圆筒竖直放置,筒半径为R,在筒上部有一个入口A,沿A处的切线方向有一光滑弧形导轨.一个小球从导轨上距A点足够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进入A后,沿筒壁运动,为了使小球从A正下方的出口B飞出,A、B间的高度差应该是________.图1-4528.喷水池喷出的竖直向上的水柱高h=5m.空中有水20dm3.空气阻力不计,则喷水机做功的功率约为________W.(g取10m/s2)29.如图1-46,一物块以150J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A沿斜面向上滑动,到B时动能减少100J,机械能减少30J,则第一次到达最高点时的势能为________J,若回到A时和挡板相碰无能量损失,则第二次到达最高点时的势能为________J.图1-4630.如图1-47所示,水平绳与轻弹簧共同固定一个重球静止,弹簧与竖直方向成θ角.现剪断水平绳,在绳断时,重球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图1-4730.如图1-48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倾角为θ=37°,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地放上一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送带A到B的长度为16m,则物体从A到B的时间可能为(g=10m/s2,sin37°=0.6)________s.图1-4832.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已知探测器质量为1500kg(设为恒量),发动机推动力为恒力.探测器升空后发动机因故障突然关闭,如图1-49是探测器从升空到落回星球表面的速度随时间变=________m,发动机的推力F=化的图线,则由图象可判断该探测器在星球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Hm________N.图1-4933.如图1-50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周轨道的半径为R,A点为轨道的最低点,C为轨道的最高点,B点和D点与圆心O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点开始向右沿轨道内侧运动,经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刚好减小到零,若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________.图1-50(1)小球经过最高点C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2)小球由C经D到达A点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是________.34.设质量为m的质点A和质量为2m的质点B之间存在恒定的引力F,先将质点A、B分别固定在x轴上的原点O和距原点为l的M点,释放A、B后,它们在恒定引力F作用下将发生碰撞,在A、B碰撞前瞬间质点A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35.中子星是由密集的中子组成的星体,具有极大的密度,通过观察已知某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ω=60πrad/s,该中子星并没有因为自转而解体,根据这些事实人们可以推知中子量的密度,试写出中子星的密度最小值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计算出该中子星的密度至少为________kg/m3.(假设中子通过万有引力结合成球状星体,保留2位有效数字.)36.如图1-51所示,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下端挂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开始时用托盘托着物体,使弹簧保持原长,然后托盘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降(a小于重力加速度g),则从托盘开始下降到托盘与物体分离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图1-5137.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与轻质平板相连,平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为H,如图11-52所示.现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轻轻放在平板中心,让它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直至物块速度为零,此,若取弹簧无形变时为弹性势能的零点,则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________.时平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为H2图1-5238.如图1-53所示,被轻质弹簧(劲度系数为k)连接的物块A和B的质量均为m.现用外力竖直向下使A下移压缩弹簧,然后撤去外力,当A向上运动使弹簧长度为H时,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零.现若1=________,改在轨道半径为R的航天飞机上重复上述操作,则当B对支持面的压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H2,操作中弹簧均处在弹性限此时A的加速度a=________.(已知地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度内)图1-5339.如图1-54所示,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和弹簧质量都不计,盘内放一个质量m=12kg并处于静止的物体P,弹簧劲度系数k=300N/m,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始终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这过程中,头0.2s内F是变力,在0.2s以后F是恒力,g取10m/s2,则物体P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________,F的最小值是________N,最大值是________N.图1-5440.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作用力,两者合起来结果形成潮汐运动.若已知地球自转能量与其自转周期的关系式为E=A/T2,其中A=1.65×1035J·s2,T为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现取为8.64×104s.最近一百万年来(3.16×1013s)由于潮汐作用,地球自转周期长了16s,试估算潮汐的平均功率________W.41.1999年12月20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如果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神舟号”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则“神舟号”飞行时离地高度为________.42.一人做“蹦迪”运动,用原长15m的橡皮绳拴住身体往下跃,若此人质量为50kg,从50m高处由静止下落,运动停止瞬间所用时间为4s,则橡皮绳对人的平均作用力约为________.(g取10m/s2)参考答案12.<v3.左,htgθ4.14 5.D6.减小,减小7.s28.25,0.2 9.mgsinθ,mgcos2θ10.60°,40,34.611.2,2 12.0.2 13.G/2,G14.250 15.mg/3(1/k1+1/k2)或5mg/3(1/k1+1/k2)16.90,210 17,ω18.2πt,s3/Gt219.1/H,1×1010 20.4∶121.1/75,6 22.t/2,8a23.v=2s/n(n∈N)24.20 2.5×10225.2.4×10426.2 200 27.π2R2n2/H(n=0,1,2,3…)28.500 29.105 42 30.gtgθ水平向左31.2或4 32.480 11250 334mgR/T34.35.3w2/4πG1.3×10143637.mg(H1-H2)38.H1-(mg/k)(R02/R2)g39.20240 360 40.2.59×101341R 42.870~880N。

高中物理课本基础知识填空汇总-(30956)

高中物理课本基础知识填空汇总-(30956)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一、重要结论、关系1、质点的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______(定义式)2.中间时刻速度V t/2=_________=__________3.末速度V t=__________4.中间位置速度V s/2=___________5.位移x=__________=________6.加速度a=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7.实验用推论Δs=_________{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①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②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v i=(S i+S i+1)/(2T), a=(S i+1-S i)/T2如图:2)自由落体运动注: g=9.8m/s2≈10m/s2(在赤道附近g较___,在高山处比平地___,方向________)。

3)竖直上抛运动1.上升最大高度H m=________ (抛出点算起)2.往返时间t=____ _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________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___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________直线运动,向下为__________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a=gsinθ二、质点的运动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___2.竖直方向速度:V y=____3.水平方向位移:x=____4.竖直方向位移:y=______5.运动时间t=________6.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β=______7.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α=______注:(1)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___关(2);α与β的关系为tgβ=___tgα;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____=______2.角速度ω=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3.向心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4.向心力F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周期与频率:____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____ ____7.角速度ω与转速n的关系____ ____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____,指向______;(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______,不改变速度的______,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类》ξ1力物体的平衡知识归类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注意要点:(1)任一个力都有受力者和施力者,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3)力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的图示:在图中必须明确:(1)作用点;(2)大小:(3)方向;(4)大小标度。

二、力学中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1,重力:(1)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对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重力的大小:G=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

(3)重力的作用点:_________。

质量分布均匀、外形有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________中心,一些物体的中心在物体____________,也有一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__________。

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形变,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向和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_或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________;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__________指向被_______和被________物体;绳子拉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

(4)弹簧的弹力遵守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条件是弹簧发生____________形变;胡克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弹簧的劲度系数取决于弹簧本身的情况3,摩擦力:(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高一必修一 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

物理高一必修一 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秘诀:“想”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对象、条件、状态、过程。

(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二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研究物体的运动应首先选择参照系,一般情况下取地球为参照物。

以地球为参照物的运动叫做绝对运动,以除地球之外的物体为参照物的运动叫做相对运动。

它们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

2、质点是物理中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点叫质点。

在①物体各点运动情况都相同(平动)②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情况下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 v v v =+绝对相对参照可以把一个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

3、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表示位移的方法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一个矢量。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是位移是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相等。

4、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任意想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x 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速度是矢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填空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填空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填空一、参考系1.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叫参考系(或参照物)。

2.选取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常常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一般来说是取为参照物,对同一个运动,取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所涉及的各物理量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物。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取地面为参照物。

4.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西运动二、质点1.定义:2.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3.注意:同一物体,有时能被看作质点,有时就不能看作质点。

4.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非常小的点;B.研究一辆汽车过某一路标所需时间时,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C.研究自行车运动时,由于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点;D 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三、时间和时刻1.时刻;在时间轴上可用一个确定的点来表示,如“2s末”、“3s初”等。

2.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一段间隔,如“第三秒内”、“10分钟”等。

四、位移和路程1.位移:①意义:位移是描述的物理量。

②定义:③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2.路程:路程是;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物体做运动时,路程才与位移大小相等。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的位移的大小一定路程。

4.某物体沿着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的过程中,最大路程为,最大位移为。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是矢量;路程描述曲线运动,是标量。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 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 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Vt2)/2]1/2 6.位移s=V平t=V 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 ot-gt2/2 2.末速度Vt =V 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 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一、重要结论、关系1、质点的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______(定义式)2.中间时刻速度V t/2=_________=__________3.末速度V t=__________4.中间位置速度V s/2=___________5.位移x=__________=________6.加速度a=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7.实验用推论Δs=_________{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①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②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v i=(S i+S i+1)/(2T), a=(S i+1-S i)/T2如图:2)自由落体运动注: g=9.8m/s2≈10m/s2(在赤道附近g较___,在高山处比平地___,方向________)。

3)竖直上抛运动1.上升最大高度H m=________ (抛出点算起)2.往返时间t=____ _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________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___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________直线运动,向下为__________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a=gsinθ二、质点的运动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___2.竖直方向速度:V y=____3.水平方向位移:x=____4.竖直方向位移:y=______5.运动时间t=________6.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β=______7.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α=______注:(1)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___关(2);α与β的关系为tgβ=___tgα;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____=______2.角速度ω=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3.向心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4.向心力F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周期与频率:____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____ ____7.角速度ω与转速n的关系____ ____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____,指向______;(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______,不改变速度的______,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v ,轻杆类型v=0(3)通过竖直圆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轻绳类型gr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____2.胡克定律F=____3.滑动摩擦力F=______ {与____ 方向______,μ:摩擦因数,F 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 m(与物体____ 方向______,f 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______ (G=6.67×10-1____ (单位),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______ (k=9.0×109____ (单位),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___ _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___)8.安培力F=________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____,B//L时:F=__)9.洛仑兹力f=_________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____,V//B时:f=__)(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大小范围:________≤F≤________注:(1)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____ 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2) 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______ _;;(3) 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第三定律:____ ____ K与____ 有关。

2.黄金代换公式:GMm/R2=mg;g=______3.地球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V=____ ;ω=___ ;T=____4.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V1=(g地r地)1/2=(GM/r地)1/2=_____km/s;V2=_____km/s; V3=______km/s5.地球同步卫星GMm/(r +h)2=m4π2(r +h)/T2{h≈____ 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____ 的半径≈____ km}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__________提供,F向=____;(2)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__________,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______;(3)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___、动能变___、速度变___、周期变___、角速度变___、加速度变___;(4)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____km/s。

三、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合=______ 或 a=______ {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______}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 }4.超重: F N ___ G,失重:F N ___G { 加速度方向向___,失重,加速度方向向___,超重 }四、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简谐振动F=__ __ x=2.单摆周期T=__________ ; (秒摆:摆长l=米周期T=秒)3、任何一个介质质点在一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都是A,在半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都是A,但在四分之一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A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__ _f固,A=max,画出共振曲线5.波速v=___ _=___ _=___ _ 声波是___波频率由__ 决定;波速由__ 决定;声波在空气中是__ 。

6.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7.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__ ____(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波程差与明暗条纹的关系:8.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____,反之,__ __ }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_____________相遇处,减弱区则是____________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五、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________(定义式)(单位是________)2. 重力做功:W ab=________3. 电场力做功:W ab=______4. 电功: W=______ (普适式)5. 功率: P=_ ___(定义式) (单位是________)6. 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____;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__________)8.电功率: P=_ ___(普适式)9.焦耳定律:Q=____ __10.重要的功能关系:ΣW=ΔE K(动能定理)W G=-ΔE P(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1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W G=-ΔE P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______,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______;(2)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________(3)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___关;(4) 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势能之间的转化;(5) 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__________ J,1eV=__________ J;(6) 同一物体某时刻的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六、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_________ ;分子直径数量级____米2. 分子动理论内容: ;: 。

分子质量 m 0=M/N A ,分子个数 A N M m n = 固液体分子体积、气体分子所占空间的体积 AN M V ρ=0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仅由 决定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在右侧画出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图像)(1)r<r 0,f 引___f 斥,F 分子力表现为___力(2)r =r 0,f 引___f 斥,F 分子力=___,E 分子势能=E min (最小值)(3)r>r 0,f 引___f 斥,F 分子力表现为___力(4)r>10r 0,f 引=f 斥≈0,F 分子力≈0,E 分子势能≈05.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_______(W >0:外界对物体做的___功(J),Q> 0:物体____热量(J),ΔU> 0:内能____(J),6.热力学第二定律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中绝对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_______摄氏度}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____,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越剧烈;(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______ ,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____;(3)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________ ,在r 0处F 引___F 斥且分子势能最_____;(4)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___功 W___0;温度升高,内能______ ΔU___0;吸收热量,Q___0;(5)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______和_______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____;七、气体的性质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体积V :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的体积,单位换算:1m 3=____ L =____ mL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而产生,大小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 V/T =K 注: 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八、电场1.元电荷:(e =________);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_________2.库仑定律:F =________ (在真空中)3. 电场强度:E =______(定义式、计算式)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 =______ (单位是________)4.匀强电场的场强E =______5.电场力做功:W AB =______=______6.电容C =____ _(定义式,计算式) (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算关系7.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式)C =__________8.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o 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 (v 0=0)________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抛物线运动 偏转量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____后_____,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______;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___,电场线与等势线______;(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4)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 =__________J九、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 =______ (单位是________) 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导电I=2、欧姆定律:I =______3.电阻、电阻定律:R =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________ 或 E =________ 也可以是E =________5.电功与电功率:W =______,P =______ 焦耳定律:Q =______6.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 总=______,P 出=______,η=______=______电动机总动率、电动机输出功率、电动机的效率:P 总=______,P 出=______,η=______=______7.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 、U 与R 成___比) 并联电路(P 、I 与R 成___比)电阻关系 R 串=R 1+R 2+R 3+ 1/R 并=1/R 1+1/R 2+1/R 3+电流关系 I 总=I 1=I 2=I 3 I 并=I 1+I 2+I 3+ 电压关系 U 总=U 1+U 2+U 3+ U 总=U 1=U 2=U 3 功率分配 P 总=P 1+P 2+P 3+ P 总=P 1+P 2+P 3+8.欧姆表测电阻 (1) 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短接欧姆调零、测量读数 {注意挡位(倍率)}、拨off 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