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了》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了》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学生讨论并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独立创作一幅以“下雨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进行指导,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作业要求:
1.作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保证作品的质量。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创作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3.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4.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绘画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观察大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创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
4.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5.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关爱地球家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创作,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提高,全面发展。
5.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鼓励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的雨天景象,积累创作素材。
-推荐相关的美术作品、书籍等资源,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天气?下雨的时候,你们会想到什么?”
2.学生分享自己对雨天的认识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用画笔来描绘下雨的情景,感受雨天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手法,表现出雨天的丰富情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下雨啦 》教案 (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下雨啦 》教案 (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下雨啦》教案 (1)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下雨啦》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程。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绘下雨天的景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材中提供了雨滴、云朵、雨伞等图案,供学生学习参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绘画充满了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雨天的景象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雨天的特点。

此外,学生们的绘画技巧和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天的基本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观察生活中的雨天景象并将其绘画出来。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雨滴、云朵、雨伞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雨天景象,并将之绘画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雨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绘画雨天景象,让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相互学习、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3.雨具(如雨衣、雨伞等)作为实物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雨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雨天的特点。

如雨滴的大小、形状,云朵的颜色等。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绘画雨天景象,边画边讲解绘画技巧。

如如何画雨滴、云朵、雨伞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学习。

教师总结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点评。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雨天景象。

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下雨啦 》教学设计 (3)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下雨啦 》教学设计 (3)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下雨啦》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下雨啦》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美术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下雨的场景,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下雨的场景图片、绘画工具的介绍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美术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下雨的场景,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下雨的场景,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绘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下雨的场景,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达自己对下雨场景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下雨的场景,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3.交流法:学生之间进行绘画作品的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下雨啦》教材。

2.绘画工具:水彩笔、铅笔、彩色铅笔等。

3.参考图片:下雨的场景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下雨的场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下雨的场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绘画示范,展示绘画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进行绘画,尝试描绘下雨的场景。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下雨场景,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下雨啦(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一年级上册

下雨啦(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一年级上册

下雨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下雨天的场景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雨天的氛围。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下雨天的场景,学会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

难点: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达雨天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下雨天的场景特点,如雨滴的形状、雨中的行人、雨伞等。

2. 教学新课(1)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现雨滴。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表现雨滴,学生跟随练习。

(2)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

教师示范如何用蓝色、灰色等颜色表现雨天,学生跟随练习。

(3)引导学生创作下雨天的场景。

教师提供素材,如雨伞、行人等,学生自由创作。

3. 练习与展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下雨天的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与建议。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下雨天的绘画技巧,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

四、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回家后为家人讲述下雨天的绘画技巧。

2. 家长协助孩子,共同创作一幅下雨天的画作。

五、板书设计下雨啦1. 线条表现雨滴2. 色彩表现雨天氛围3. 创作下雨天场景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下雨天的场景,学会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美德。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及时发现优点与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雨天画作。

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课堂氛围要轻松愉快,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绘画。

4.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优点与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美德,让美术教育融入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学设计1一、背景分析《下雨了》是一年级美术人美版新教材中的一课。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划分,本课当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

具体地讲,在这个时期中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回忆、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的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设计思路:“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

”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

在本课设计中,我充分整合了语文、音乐、美术课并利用音像资料与图片,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雨天地情景。

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通过交流与表演增强人物造型感受,为接下来的创作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的最大目的是通过听、看、说、演等手段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开拓学生的思路,当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达到最大化的时候,再进行创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对下雨情景的回忆,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知识与技能:学生尝试各种雨滴的表现方法,了解雨中人物、动物等形象、动态的表现。

3、过程与方法:大胆的用线、色和剪贴画及动作等各种方法表现雨中的人和物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教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下雨啦》。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绘画表现下雨的景象,让学生掌握雨滴的画法以及雨天背景的描绘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滴的画法,能够独立完成雨滴的绘画。

2. 培养学生对雨天景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雨滴的画法,能够独立完成雨滴的绘画。

难点:如何表现雨天的氛围,以及如何描绘出雨滴落在物体上的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下雨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雨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讲解雨滴的画法,如何表现雨天的氛围,以及如何描绘出雨滴落在物体上的效果。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制一幅雨天景象的画作,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雨天景象的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画作进行展示,相互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雨滴的画法、雨天景象的表现技巧、作品展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雨天景象的画作,要求表现出雨滴和雨天氛围。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独立完成一幅雨天景象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雨滴的画法,能够独立完成雨滴的绘画。

大部分学生能够表现出雨天的氛围,但部分学生在描绘雨滴落在物体上的效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雨天景象的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雨天画作。

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案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雨的特点,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各种下雨的情景,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剪、贴、画等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和制作,学生能够初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初步学会运用剪、贴、画等技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各种材料。

2、学生准备:彩纸、卡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进一步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小结:“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滋润大地,给人们带来清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一幅下雨的画。

”2、探索新知:(1)教师出示不同的下雨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雨?它是怎么下下来的?”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不同的下雨形式,如:小雨、大雨、雷雨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和技能进行制作。

(3)教师出示各种材料和工具,如:彩纸、卡纸、剪刀、胶水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教师演示一种简单的制作方法,如用彩纸剪出雨滴,再粘贴在卡纸上,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作。

3、学生实践:(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制作任务,如制作小雨、大雨、雷雨等不同的下雨场景。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3)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展示,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4、小结拓展:(1)教师小结本课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和制作,初步了解和掌握下雨的制作方法。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下雨啦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下雨啦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下雨啦教学目标1.了解下雨天的特点和感受;2.通过画画的方式表现下雨天的景象;3.锻炼孩子的观察力、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好下雨天的图片、少量材料(纸张、颜料、刷子等);2.桌子和地面需要保持干燥;3.准备干洗布和水以备小朋友画完后清洗。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孩子了解下雨天1.和孩子们一起聊天,引导他们描述下雨天的感受和特点,比如雨水、天色等。

2.建议老师准备一些图片,在讲述地点播放视频或让孩子们观看图片,让孩子感受到下雨天的真实场景和细节。

第二步:开始绘画1.给孩子们分发干净的画纸、颜料和刷子。

2.给出指导,引导孩子们涂上基本的底色,如使用深蓝色暗淡的空中和同色阴影的城市。

3.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绘画技巧,用白色的颜色来画出整个天空中正在下雨的样子,比如雨滴、云朵等。

4.帮助孩子们创造出下雨天时城市景象,比如雨水落在屋顶、街道、树林和车上的感觉。

第三步:分享画作1.让孩子们一起展示他们的画作,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孩子们比较彼此的作品,以发现同学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绝妙技巧。

3.老师对孩子们的绘画技巧给出指导和帮助。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育孩子们学会观察并在画中活动地表现出下雨天的雨水、雨滴、云朵等细节;2.教育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积极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评估1.组织小朋友收集自己的作品并列成班级展览;2.课后与家长沟通并听取家长的反馈。

总结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画画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下雨天的情况和感受。

同时,通过绘画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加深了他们对下雨天这一主题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孩子们的观察力、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下雨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以点、线、色再现情景的能力,并表达出自己对下雨时的感受。

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回忆雨中人物、事物的特征,并表达出来。

掌握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有方向感的点、线来表现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体验雨给人和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绘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以及形状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以直观的影像资料及实物引入教学,把学生带入下雨的情景中。

再播放四段表现不同程度的雨声,教师和学生一起,表现出这四种不同程度的雨,掌握不同大小的雨的表现方法。

欣赏并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描述,激发学生绘画激情。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下雨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以点、线、色再现情景的能力,并表达出自己对下雨时的感受。

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回忆雨中人物、事物的特征,并表达出来。

掌握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有方向感的点、线来表现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体验雨给人和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绘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以及形状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以直观的影像资料及实物引入教学,把学生带入下雨的情景中。

再播放四段表现不同程度的雨声,教师和学生一起,表现出这四种不同程度的雨,掌握不同大小的雨的表现方法。

欣赏并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描述,激发学生绘画激情。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下雨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以点、线、色再现情景的能力,并表达出自己对下雨时的感受。

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回忆雨中人物、事物的特征,并表达出来。

掌握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有方向
感的点、线来表现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体验雨给人和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绘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以及形状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以直观的影像资料及实物引入教学,把学生带入下雨的情景中。

再播放四段表现不同程度的雨声,教师和学生一起,表现出这四种不同程度的雨,掌握不同大小的雨的表现方法。

欣赏并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描述,激发学生绘画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