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灭亡教案

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灭亡教案

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灭亡教案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灭亡教案【5篇】每个老师都会接触到教案,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快乐的体验。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灭亡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灭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认识奴隶制的残酷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三、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讨论法四、教学手段:CAI多媒体课件(附后)五、教学设计复习导入:旧石器时代人们被迫过着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则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国历史也由野蛮时代跨入到了文明时代的大门,其标志是什么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运动一、夏朝的兴衰揭示夏朝建立的重大意义介绍历史学科的时间概念强调世袭制这一重要制度的沿革揭示夏朝的阶级性质阐明人类社会的形态及发展规律 1.夏朝的建立及统治。

回忆:夏朝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其性质是什么教师强调: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仅稍晚于古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指出公元前2070年是公元纪年法,并介绍年和世纪之间的换算方法。

禹死后,王位由谁来继承教师总结:相传禹在世时,曾推荐伯益做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已有了强大的势力,禹不给伯益实权,使他得不到锻炼,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相反,启却利用禹的威信和禹给的权力,扩大影响,树立威望。

在禹死后,启打败伯益,自己继承了王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种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基本上确立了我国以后近4000年的君主政治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度才结束。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兴起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夏禹的主要事迹。

掌握夏朝的兴衰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背景:炎黄战蚩尤,华夏族的形成。

夏禹的主要事迹:治水英雄,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朝的兴衰过程:夏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的衰落与商汤的崛起。

1.3 教学活动:讲述夏朝的建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华夏族的形成。

通过故事形式介绍夏禹的主要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析夏朝的兴衰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世袭制对夏朝的影响。

第二章:商朝的兴起与衰落2.1 教学目标:了解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主要事迹。

掌握商朝的兴衰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建立背景:夏朝的衰落,商汤的崛起。

商汤的主要事迹: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朝的兴衰过程:商纣王的暴政,周武王的崛起。

2.3 教学活动:讲述商朝的建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夏朝的衰落。

通过故事形式介绍商汤的主要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析商朝的兴衰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暴政对国家的影响。

第三章:西周的兴起与衰落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武王的主要事迹。

掌握西周的兴衰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背景:商朝的衰落,周武王的崛起。

周武王的主要事迹:牧野之战,灭商建周。

西周的兴衰过程:周公辅成王,西周的繁荣与衰落。

3.3 教学活动:讲述西周的建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商朝的衰落。

通过故事形式介绍周武王的主要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析西周的兴衰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第四章: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与文化4.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及其演变。

掌握夏商西周的文化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夏商西周的文化特点:青铜文化、甲骨文、诗经等。

4.3 教学活动:讲述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治理的演变。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文化特点。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兴起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夏禹的主要贡献。

掌握夏朝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

理解夏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夏禹治水的故事,夏朝的都城和制度。

夏朝的兴盛:夏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夏朝的衰落:夏朝的内部矛盾和外部侵扰。

夏朝的结束:夏朝的灭亡和商朝的崛起。

1.3 教学活动讲述夏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

分组讨论夏朝的兴盛和衰落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观看夏朝相关的纪录片或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夏朝的历史。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夏朝的兴衰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第二章:商朝的崛起与更替2.1 教学目标了解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主要贡献。

掌握商朝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

理解商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建立:商汤起兵推翻夏朝,建立商朝的过程。

商朝的兴盛: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商朝的更替:商朝的末代君王纣王的暴政和西周的崛起。

2.3 教学活动讲述商汤起兵推翻夏朝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商朝的建立背景。

分析商朝的兴盛和更替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商朝的历史教训。

观看商朝相关的纪录片或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商朝的历史。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商朝的兴衰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第三章:西周的建立与繁荣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武王的主要贡献。

掌握西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理解西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的过程。

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

西周的文化特点:诗经、周易和青铜器文化。

3.3 教学活动讲述周武王灭商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

分组讨论西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观看西周相关的纪录片或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西周的历史。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西周的建立与繁荣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教学设计说课稿威海工业新区苘山中学刘红星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一、说教材(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描述是,“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知道”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识记层次,“了解”属于历史学习的理解和运用层次。

在这些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中,“夏商周三个王朝兴亡”是本节课学习的“主线”。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的一课,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及早期国家的产生时期。

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原始社会,下启奴隶社会。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夏朝的兴衰。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3、西周的分封制。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是刚上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始发阶段,历史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开始独立思考问题,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但往往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差,无法透过历史的现象看到本质。

生命化课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为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提供适宜的课堂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应体现这一理念,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多个环节,如展示环节和讨论环节等,促使学生主动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四)、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需要达到以下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

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1、概述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3、通过学习夏朝的建立,使学生初步认识国家的概念。

2023最新-夏商西周的兴亡最新7篇

2023最新-夏商西周的兴亡最新7篇

夏商西周的兴亡最新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夏商西周的兴亡最新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夏商两个奴隶制王朝兴衰的简单过程,掌握夏朝的建立、汤灭夏、盘庚迁殷、商朝统治区域、青铜器、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奢侈、奴隶的'悲惨生活等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在思想上认识: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2.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夏商时期广大奴隶的悲惨生活说明了奴隶制统治的残酷性。

3.由于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创造了文化,推动了奴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证明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4.通过“司母戊鼎”等手工业精品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国家文物观念的教育。

要求学生培养下列能力:1.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退步?”“商汤为什么能够灭夏?”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分析商朝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生活悬殊的情况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阶级观点和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画,进行形象直观教学,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我国原始社会大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经过哪两个阶段?(检查学生能否从宏观上掌握原始社会的发展线索,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我国原始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瓦解的?瓦解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什么?(要求学生从产品的剩余,交换的发展和私有财产出现分析瓦解的原因,从贫富的分化、阶级的产生分析瓦解的表现)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新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灭亡的过程。

(2)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

(3)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夏商西周的兴亡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灭亡的过程。

(2)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

(2)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亡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夏商西周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灭亡的过程。

(2)学生总结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商西周的兴亡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亡顺序及其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特点。

5. 课后作业:(1)绘制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亡时间轴。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知识掌握程度等。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知识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等。

六、教学内容6.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的灭亡:夏朝末代王夏桀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被商汤所灭。

第 课 夏 商 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教案

第 课 夏 商 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单元时段】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单元特点】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3、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5、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6、以都江堰为例,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8、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对青铜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通过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创设一些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教案
课题
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课型
新授课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学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标
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区别开世袭制与禅让制。
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3对比夏商周的兴亡,认识在人
主备人
孙菁华
四、知识拓展:
许多故事千古传诵,如商汤灭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烽火戏诸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自“三代”的传说。
教(学)后记:
淄川二中初一级部历史导学案NO.5
五、情感教育: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六、学法指导————理清历史线索:
任何历史事物都会经历一个形成、发展、鼎盛、衰亡的过程。如奴隶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于夏朝、发展于商朝、鼎盛于西周、衰亡于东周。
2.这位国王是通过制,或的领导权的,他将会把权力传给谁呢?
三、自学指导:
(1)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我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因。
夏朝的建立,要掌握以下几个规律性的问题:
一:是衡量历史进步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1.同步训练
2.填充图册
布置作业:
预习第6课
执教人
审核人
重点
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备课
时间
2009.9.17
难点
对分封制的理解认识
上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姓名:赵允强单位:滕州育才中学
邮箱:ljmzyq@
课型:新授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要点
重点:夏、商、西周发展交替的脉络
难点: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取胜的原因。

教学方法:三段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多媒体投放出上节课的知识提问,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回答:
1、黄帝有哪些突出贡献?
2、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是谁?
3、什么是禅让制?
(针对回答出来的学生老师应该及时表扬,没回答出的学生要多鼓励)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导言: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相传,那么,到禹老时会不会也通过禅让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呢?夏朝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会出现哪些朝代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共同学习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板书)
三、学习目标
多媒体投放简化版的知识目标:
1、识记夏朝、商朝、西周兴亡的历史基础知识。

2、探究“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胜的原因。

3、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由一名学生起立阅读,全体同学认真听,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自主学习
时间:5分钟
任务: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划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并完成表格:
五、合作探究
5分钟之后,老师提问多名学生起立回答表格。

在回答“西周”的空格中“暴君”和“亡
国之君”学生会找不到答案,要提示学生阅读第6课导入框小字找到亡国之君是周幽王。

课堂设问一:禹年老后,把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谁?
学生回答:他的儿子启
师叙:尧舜禹之间没有血缘关系,通过禅让传递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禹把位置却传给了启,难道启真的德才兼备吗?
学生回答:不是的
设问:这种传递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课堂设问二:什么是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
老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2分钟,然后提多个小组的发言人各抒己见。

在学生代表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总结:世袭制就是古代皇帝把皇位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下一代,子子孙孙传递。

公天下简单地说就是天下为公,国家共管的意思。

家天下就是指帝王把国家作为一家的私产,皇族凌驾于国家之上。

师过渡:夏朝建立了,他的疆域有多大呢?下面请同学们看地图:
夏朝区域
师叙:国家领土虽小,但却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由于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必然会招致一部分人的反对,那么,
课堂设问三:夏朝该怎样维护自己的统治呢?
(启发学生先看课本,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回答:1、修筑了城堡宫殿2、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3、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老师总结:以上国家机构的建立为维护夏朝的稳固起到了作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得以镇压,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机构的建立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奴隶主镇压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师问:那么在奴隶制国家中,谁是统治者?谁是被统治者?
学生回答:以夏天子为首的奴隶主是统治者,平民和奴隶属于被统治者。

课堂设问四:为什么说夏桀是一位暴君呢?
学生回答: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强迫百姓服劳役,建有酒池,醉生梦生,把人当坐骑。

(老师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
师导言:正是由于夏桀的昏庸暴政,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夏灭亡后,建立的是商朝,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商朝的疆域以及商朝是怎样建立的。

播放幻灯片动画,同时给学生讲解:商原是夏朝的附属国,在汤的治理下逐渐强大,汤又得到了名相伊尹的辅佐,具备了取代夏朝的实力,公元前1600年商汤开始了伐桀的战争,一举取得胜利。

把都城定在了亳(bo 此刻要让学生比划亳的写法),亳离黄河很近,历史上黄河经常决堤,因此亳不是做都城的而理想之地,于是汤之后的历代商王多次迁都(动画展示迁都的地点),知道商王盘庚
把都城迁到了殷(yin此刻也要让他学生比划殷的写法)都城从此固定了下来,以后就没在迁过。

于是人们就习惯上把商朝也称为殷朝或殷商。

师过渡:历史的发展往往会有很多的巧合,夏朝的末代君王是位暴君,商朝的末代君王纣也是位暴君,有一部电视剧就曾经演绎过这位商纣王。

你知道是什么电视剧吗?哪位学生能给我们大家讲讲有关纣暴政的例子?
学生回答:《封神榜》
(学生热情洋溢,争先恐后的回答很多例子,课堂气氛很活跃。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几个重点的例子:
1、修筑豪华宫殿园林
2、施用炮烙酷刑
3、修筑鹿台收集珍宝
4、宠爱妲己陷害忠良
为强化学生对暴政的深刻体会,多媒体投放酷刑炮烙的照片,加以描述。

师过渡:真是由于商纣的暴政,结果导致了和夏朝一样的亡国。

商灭亡后,建立的是周朝,史称西周。

下面我们共同看一下西周取代商朝的过程。

多媒体投放图片动画,提1至2为学生看着图画给大家讲解西周取代商朝的过程。

(动画图片在课件上)
(合作探究)课堂设问五:“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温馨提示:前朝的亡国之君怎么样?前朝的百姓对亡国之君怎样评价?新朝的开国之君怎么样?)(小组之内开展积极的探讨,组织答案)
老师提问多个小组发表研讨结果后老师综合展示
1、夏桀和商纣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3、商汤和周武王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这正应验了一句千古名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拓展延伸)课堂设问六:从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道理?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及时总结:(多媒体投放)
要勤政爱民,要重用贤臣,要发展生产,要勤俭节约
这正是“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

商朝灭亡后,西周建立起来,下面我们来看看西周的疆域的大小:
学生观看完西周疆域后,很多惊讶声音,老师利用此时的惊讶进而追问:如此大的疆域采用什么方法管理才有效呢?
学生回答:西周采用了分封制。

多媒体投放表格,要求按提示完成
利用图示和多媒体技术一一展示分封的过程
以及西周分封制实行后,分封了哪些国家。

让学生有的地理上的认识。

(拓展延伸)课堂设问七:学习了本课你学到了哪些成语和歇后语?
小组内先进行讨论总结,老师适时进行提示引导,
学生回答:助纣为虐,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六、颗粒归仓(小结)
夏、商、西周三字经
禹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终于桀。

汤伐桀,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老师起头,全体齐读“三字经”
七、当堂训练
1、课本24页习题()
2、下列史实标志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
C、禹传子,家天下
D、启打败有虞氏
3、我国历史上的牧野之战发生在()
A、公元前1600年
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0年
4、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把都城定在()
A、牧野
B、镐京
C、洛邑
D、殷
5、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A、巩固奴隶主政权
B、巩固原来商朝的地区
C、分割诸侯的兵力
D、保证国家的兵源
6、下列哪项制度是西周开创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7、通常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夏朝有了()
A、都城
B、最高统治者
C、国家机器
D、阶级压迫
8、《助学》达标训练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①本课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采用问答式教学方式,设计的问题简单易懂,层层深入,衔接较好。

有利于学生理解识记本课内容。

②本课多采用表格归纳法,锻炼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更为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

③多处体现了我校的“课程整合”,例如:课内整合:为解决西周的末代之君特意将第六课的前沿放到此处来学习。

课间整合:历史与语文的整合如亳和殷的读音和写法和成语歇后语;历史与多媒体的整合如动画设计。

④多处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把时间、能力、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成为真正的而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