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及代表作赏析共93页
(完整版)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最新资料推荐------------------------------------------------------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美术史的发展不是某个或几个所谓优秀民族的事,也不是能说是某几个民族优秀文化影响的现象。
在通往美术文化的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贡献。
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 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董源《潇湘图》:画家以江南常见的远山近水为题材,山峦在远处,平缓连绵。
山下是荡荡江水,浩渺无际。
画面上的风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水汀沙洲、荒疏芦苇,一条小船正迎面徐徐而来,小船上,端坐一红衣主宾,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船头船尾,两个船工合力将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岸上,迎候的人们纷纷上前,挥手致意,浑然一幅充满诗意的潇湘游乐图。
画面的后半部分,山峦平缓地起伏着,山林清朗得绝无尘埃,林子的深处,隐约几家茅舍,在沙汀、苇渚之间又荡着几只小舟,江边,有人正拉网捕鱼这又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渔乐图。
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山林淡远,河洲清旷,人们或访友迎宾,或荡舟渔乐,仿佛心神都和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
1/ 5画面上的两组人物,看似互不相关,却在山水的映衬中和谐一致。
这是江南乡野间的生活场景,是画家眼里的真山水,这里没有苍山夹乱流的险峻,而是草木葳蕤的绵延。
这里没有仙风道骨今谁有的禅问,而是平平常常的大自然、真生活。
在这幅画中,董源用细细密密的点子皴,由远及近、由疏及密,由淡及浓,呈现出云霭雾气,烟水微茫的一片江南。
这是何等的诗情画意?足以让人忘却宠辱,寄情其间。
想来,董源的受宠,还是得益于画面上呈现的一派澄静气象的, 1000 多年前,偏安江南的南唐王室,只有这片青山绿水是聊以慰藉的。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风格特点、艺术表现手法、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下面从一些典型的角度出发,简单说明一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
一、造型表现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大差异在于造型的表现方式。
西方的绘画注重的是物象的严谨细致,尤其是对形体、色彩、细节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中国画则更注重心灵的抒发,笔墨的变化、墨色的浓淡、线条的润泽、空白的留白都是画家所借助的技巧手法,以达到对画面情感境界的准确表达。
所以说,中国画气韵生动,意象独特;西方画注重写实,精细入微。
二、审美取向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心灵世界,追求的是一种含蓄、深厚、朴实、含义丰富的审美境界,中国画家尤其擅长通过线条、墨色、笔墨的巧妙运用,展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视觉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西方画却更加追求视觉造型上的直观冲击力,强调视觉形式的协调、对比、配合,讲究装饰效果、状态表达,争取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三、构图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中国画常常采用“三扇画法”,即将画面分成三部分,上、中、下,以相对简单的横竖线条、墨色与色彩相互搭配。
西方绘画则更强调构图比例的合理,追求构图效果的严谨,这样才更能展现出作品的整体美感,更加符合西方审美标准。
四、艺术追求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对于艺术追求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国画认为艺术的根源在于“自然”,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通过心灵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而西方画则注重艺术的现代化、前卫化,强调艺术发展的时代意义,更多的是将艺术的价值、意义与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不仅反映了艺术的不同发展方向,更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两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应该互相借鉴和融合,共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富春山居图》与《向日葵》作者:周莹珺高一(6)班内容摘要:在美术的发展史上,中西方拥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绘画艺术,它们思想内涵不同,它们作画原料、技巧不同。
但当它们相互碰撞时,一种化学反应产生了,它们相互交融,一起进步与革新!关键词:中国小墨画,西方油画原料,绘画技巧,碰撞与融合,梵高与《向日葵》,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一、中西方不同的绘画技术(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人。
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小墨,浅降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赵孟頫并称“元四家”。
他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
并且曾以卖卜为生。
因为生活的坎坷,寒暖自知,他所画的画一致地有两种风格,一为浅降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另一为小墨,皱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
在黄公望晚年时定居在今天的富阳市内,他情钟于富春山水。
79岁的高龄也未能阻止他终日不辞幸劳地奔波,观察那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之壮阔。
炉火纯青的技法夹杂着生活,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一幅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真实亲切。
世人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吴洪裕的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每天乐不思蜀的临摹。
甚至在临死前下令说要焚烧此画作为陪葬。
幸运的是,吴洪裕的侄子及时将其从火中抢出,但此时的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半,前段较小称作“剩山图”,后段较长,称作“无用师卷”。
(二)梵高与《向日葵》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牧师家庭,今名为文森特·威廉·梵高,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
1890年7月份的时候,因为受到精神病的困扰,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后来又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那时他37岁,一位天才的画家便向着天堂上去了。
他死前的两年,也是他35岁时,梵高从巴黎来到了阿尔勒,一个法国南部的小城。
《向日葵》就从那蕴育出来,其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充斥每一个细胞,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温度就像跃跃欲试喷出的岩浆。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差异比较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差异比拟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艺术风格差异比拟绘画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意识形态,中西方不同时期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绘画艺术风格在形成和表现上的相异。
所以我认为想要了解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首先我们要知道中西方不同时期是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找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内涵,并且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并在此根底上更加深切的理解、欣赏和学习中西方绘画艺术。
一、中西方不同时期文化背景差异对于中方文化背景而言,我觉得就我们所了解的在古代文化背景是一种乱世下的文化背景,是一种封建制度下的大统一的文化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艺术的本质是在一种在高度集中统治下形成,其形成的艺术性是畸形的,当然也是一种不完整的艺术意识形态。
而我们静观西方绘画艺术文化时,我们会发现西方绘画艺术是在一种在非常自由的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除此之外在绘画时中西方不同民族对艺术形态和审美观念也是不一样的。
就从艺术形式的根源来说,中西方对于世界的根源说法不一。
中方认为世界事物的根源是一种“气〞,因为在中国古代的道家就是这么认为的,在道家中“气〞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人类从生下来就需要空气,而我们身体之中都存在一种气,所以中方在绘画时会将自身的气会聚在其中,将山水田园之间的气宇轩昂描绘的栩栩如生。
而在西方的开展历史时期那么多注重的是西方人自由平等的意识观念,所以绘画风格与中国迥然不同,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的创作领域。
二、文艺复兴之前绘画对于古希腊艺术风格我自我认为是一种近乎自然的创作风格。
在古希腊时期模仿被认为是一种求知的手段,是一种人的本能。
表现在绘画中是凭借自然科学的手段再现自然,并加以理想化。
这种精神被文艺复兴继承和发扬,所以在艺术中产生了《命运三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蒙娜丽莎》等高不可及的理想美的范本。
古埃及在绘画中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空间的四维性,他们所创造的空间形象具有观念、图式特征。
艺术家们凭知觉认为,要在平面中表现完整的人体,必须把多方面观察到的印象结合起来组成一副画面。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80年代中后期的油画作品出现
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俗。中国油画出 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的局面。新尚谊的 《瞿秋白》《塔吉克新娘》杨飞云的 《北方姑娘》 等等一批代表性画家及 其作品。
杨 飞 云 《 北 方 姑 娘 》
《塔吉克新娘》
《瞿秋白》
战洪宽作品
岭上雪
江南小镇
家乡雪
中 国 军 人
东方人是线性的唯美思维方式,西方 是三维空间的立体思维方式。不能说 这个说法对还是错,至少在绘画上有 这个趋势。据说,当年郎士宁给乾隆皇 帝画了一张肖像,乾隆皇帝说,“你画 的很象,但是不美!” 这一句话就概括 出了中西方美术风格的特点 。
差异总括
一.中西方美术最主要差异在于透视, 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 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 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民国中后期绘画
1927年,国Biblioteka 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 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 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中国 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代表 为:齐白石和北京的画家群;黄宾虹 和江南画家群;徐悲鸿及其传派
齐白石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写意、
工笔兼善,尤以画花鸟虾蟹闻名。作画主 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及篆刻成 就亦很高。
未来派的重要性是激进的主张和无政府主
义的口号所具有的感染力和煸动性。 代表画家:塞弗里尼
《呐喊》 蒙克
表现派
达达主义
是一种无政府主义 的艺术运动,它试 图通过废除传统的 文化和美学形式发 现真正的现实。通 过反美学的作品和 抗议活动表达对资 产阶级价值观和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绝 望。 特点:荒谬,玩世 不恭,强调直觉、 反习惯性思维逻辑)
清代末年民国早期
上海形成了在"扬州八怪"之后中国近代 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上海画派。画 派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和吴昌硕。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
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
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
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
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墨画”。
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
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画逐渐生活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娜丽莎》表现的一个普通妇女并广为流传。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中外美术作品对比

中外美术作品对比无论古今中外,人们从未放弃过对美和艺术的追求。
然而经过一代一代的发展,东方和西方对艺术和美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形成了不同地画派,各自有着不同的绘画特点。
一、中外美术作品的总体特点对比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多用散点透视法,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表达一种美的意境。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国画大多是保持线条的流畅,一笔呵成而不是西方的画了还可以再改。
西方画的特点: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
早期的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绘画首先要形似。
后来渐渐又形成了印象画派,以梵高、莫奈、马奈、塞尚等为代表。
二、中国美术作品的特点(1)国画注重意境作画应有引人入胜的意境,而画中意境不是任何画家都能达到的。
其原因是画家笔下所表现多是一般的境,没有强烈的感染力,没有使人历久难忘之境。
意境比现实更吸引人,更具备理想的高度。
作者通过对自然与人物的加工,把观者从画外引入画内,再从画内引到画外,启发了人们无穷的回味,抒发隽永的通思。
做到这一点,一方面依靠作者本身的修养,另一方面能否在生活中发现最具有画意的契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2)国画注重对笔墨的操控国画注重对笔墨的操控。
这需要作者经年累月甚至数十年的练习。
懂得操控笔墨也就渐渐能画出画的意境、能画出神似,而不仅仅是形似。
齐白石先生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
他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懂得笔墨也善于操纵笔墨的齐白石,他在下笔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 白石翁画虾,乃河虾与对虾二者惬意的“合象”。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及代表作赏析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来谈中国画特点。
后段为城门内外的景象,城楼高耸巍峨,街道纵横交错,店铺 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寺观、公廨等应有尽有。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来谈中国画特点。
街市中有专营沉檀楝香、罗锦匹帛、香火纸马的,有医药门诊、 大车修理、看相算命的,还有沿街叫卖零食及小百货的。街上 的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所不备。
中西方 代表作 赏析
梵高:星空
梵高:星夜
梵高:咖啡馆
梵高:麦田上的乌鸦
梵高:麦田
梵高:麦田与柏树
梵高:农场午睡的人
梵高:鸢尾花
毕加索:梦
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
达芬奇:岩间圣母
米勒:拾穗者
米开朗其罗:圣母怜子像
。艺、得追
术人益求
前
或灵重西
言
画魂强方 作,调绘 本西色画 身方彩总 要绘的给
: 西 方 绘
表画渲人
画
达用染以
风
的色。色 情彩色彩
格
感传彩斑
。达是斓
画西的
家方感
的绘觉
情画,
感的着
.
前
的或等完西
言
渲温自美方 染暖然线绘 ,的景条画 大人观,用 胆文,用色
: 西 方 绘
地景或色彩
画
描观哀彩的
风
绘,伤的对 艺西、渲比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来谈中国画特点。
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 紊,同时又具有情趣。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来谈中国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