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蹄疫的临床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羊的口蹄疫,羊口蹄疫治疗方法

羊的口蹄疫,羊口蹄疫治疗方法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民间俗称“口疮”、“蹄癀”。

因此,针对于养殖户而言,口蹄疫的防治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绵羊和山羊病的潜伏期为1~7d,平均2~4d。

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跛行。

口腔的水疱多发生在口膜,舌上水疱少见。

山羊口腔病变比绵羊多见,水泡多发生在硬腭和舌面上。

母羊常流产。

蹄子的水疱小,不象牛那么明显。

防治方法。

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2000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1000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
哺乳羔羊特别容易得病,多发生出血性胃肠炎。

也可能发生恶性口蹄疫,由于急性心脏麻痹而死亡。

死亡率可达20%~50%。

口蹄疫的临床表现受到病毒的致病力和动物易感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患病家畜的口腔黏膜、蹄部等均出现水疱,其中羊的表现比较轻,一般出现的是小水疱或者烂斑,而严重者也会有烂斑和溃疡,部坏死。

而牛感染口蹄疫则相对而言表现的比较严重,一般牛的口蹄疫疾病的潜伏期在7~36 d,患病初期就会出现体温升高,结膜潮红等明显的特征,随着患病时间的不断延长,还会导致口腔开始出现病变,也会出现水疱。

一般感染口蹄疫的牛中90%以上都具有典型的蹄部真皮炎。

羊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的救治

羊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的救治

究 .-2012, (9) .-65~67
尿 干 物质 以试 验 III组最 高 (17.36%) ,对 照 组 最低 (12.21%)
肺水肿、气肿,咽、会厌、喉部和气管水肿,支气管周围充 左炔诺孕酮炔雌醇 口服方法进行抢救 ,可 以有效降低牲畜的过敏
血 、黏膜 下水肿 ,管腔分 泌物 增多 ,心耳 肿胀 、充 血 。
反应死 亡率 。
豆 腐皮 下脚料 对猪 生产 性能和 理 化指标 的影 响/孔凡 勇 (云 料为最低 (4.98元 ),对照组最高 (6.35元);粪尿水份 以对照 南 省红 河州 畜牧 技 术推 广站 ) ,柳云 华 ,朱琼 …//饲 料研 组 最 高 (87.79%) ,试 验Ⅲ 组最 低 (82.64%) (P<0.01) ;粪
出现 口蹄 疫 疫苗 过敏 反 应 时 ,常用 地塞 米松 、肾上 腺 素等 抗
2 典型病例
过敏 药 物救 治 ,但是 牧 民不 易掌 握 剂量 ,且 药 物准 备不 足 常造 成
2011年3月 15日,上滩嘎查的马某某共饲养羊128只。上午 损失 。临床实 践 中 ,口服左 炔诺 孕酮炔 雌 醇羊 104只 ,结 果 10 rain
不安 ,呼吸 困难 ,眼 睑、唇 、肛 门、外 阴肿 胀 或 出现荨 麻 疹 ,全 龄 、饲养管理状况和注射疫苗时的气候条件等有关 ,但主要还是
身抽 搐 、盗 汗 ,卧地 不 起 ,需要 紧 急救 治 ,治 疗无 效 者在 数小 时 疫 苗 的质 量 ,希望 生 产厂 家能 够尽 快 研制 出更 加 安全 有 效 的 口蹄
注射 8000多只羊 。
畜 出 现水 肿 ,呼 吸 困难等 过敏 反应 症 状 ,严重 者 因支 气管 平 滑肌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猪牛羊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的疾病。

口蹄疫是国际上最具毁灭性的动物传染病之一,对畜牧业和畜产品贸易造成了严重威胁。

口蹄疫病毒对猪、牛、羊等有蹄类动物产生感染,在发生的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就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介绍。

一、口蹄疫的发生口蹄疫是一种病毒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播。

感染病毒后的动物会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皮肤溃疡、乳房溃疡等症状。

由于口蹄疫病毒十分容易在环境中存活,所以它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非常宽广。

一旦发生感染,动物很容易就会出现传染病症状,从而迅速传播给周围的动物。

口蹄疫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手段。

典型的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厌食、苦恼、口腔和蹄子的溃疡、脱屑,乳房溃疡等。

实验室检测则要依赖于PCR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免疫组化等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发生口蹄疫爆发地区的流行病调查,可以发现其传播途径和病毒的传播方式。

目前,尚无针对口蹄疫的特效治疗方法。

一旦发生口蹄疫,主要依赖于预防和控制措施。

临床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治疗措施:1. 隔离患病动物:一旦发现动物出现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

2. 注重消毒:口蹄疫病毒对环境的存活力很强,因此在发生感染的地区,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3. 进行疫苗免疫:目前,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主要方式。

定期对动物进行疫苗免疫,可以有效地降低口蹄疫的发生概率。

4.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动物发生口蹄疫的概率。

口蹄疫不仅对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也带来了影响,因此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不仅需要加强本地区的防控措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口蹄疫的挑战。

牛羊口蹄疫病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

牛羊口蹄疫病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

572023.9牛羊口蹄疫病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万玛措(青海省甘德县柯曲镇畜牧兽医站,青海 甘德 814100)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牛羊极易出现口蹄疫病,致使牛羊的死亡率增加,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为有效预防牛羊口蹄疫病,应加大对该疾病的研究投入,了解其形成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在疾病发生时做好鉴别诊断工作,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牛羊死亡或疫病传播,这对推动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牛羊口蹄疫病的发生原因牛羊口蹄疫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

该病的病毒感染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例如牲畜不仅可以直接感染病毒,而且可以相互传染。

在牛羊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其受到病毒感染及出现牛羊口蹄疫病的可能性将会明显增加。

牛羊口蹄疫病不具备地域性,在世界各国均有可能发生。

此外,牛羊口蹄疫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牲畜患病后若未能及时得到治疗,极有可能引发病毒的大面积传播,致使其他牲畜因感染口蹄疫病而导致大规模死亡。

2 牛羊口蹄疫病的症状及诊断2.1 症状为有效防治牛羊口蹄疫病,必须充分了解其临床症状,以便在牲畜患病后能够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牛羊口蹄疫病常见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患病后,牲畜的蹄部及口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症,如水疱,且口腔区域的水疱相对于蹄部区域的水疱更为严重。

若没有及时对牲畜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导致水疱扩散,而且将朝牛羊的咽喉区域扩散甚至溃烂,进而造成牛羊无法正常进食。

牲畜在患病后无法及时得到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户未对该种病症加以重视,未细致观察牲畜的状态,进而造成疾病不断恶化,引起大规模传染。

牛羊在幼年阶段患病时,由于其病症表现相对明显,故而养殖户可及时发现病症,例如,幼年阶段的牛羊在患病初期大多出现体温增加及厌食等状态,而成年牛羊在患病后由于其本身身体状态及活动与患病后的状态没有太大差别,故而养殖户仅能够在牲畜体表出现水疱后才能发现。

但在发现成年牛羊体表出现水疱时,牛羊口蹄疫病大多已恶化到一定程度,此时再采取治疗措施会增加治疗难度。

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

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

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羊、猪和其他偶蹄类动物。

本文将介绍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

羊口蹄疫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接触感染的饲料或水源、接触感染的物体等途径。

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昆虫传播等方式迅速传播。

羊口蹄疫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不振、步态异常、蹄部红肿、溃疡和水泡等症状。

患病动物可能出现跛行,甚至无法站立。

疫情发生后,病畜死亡率较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诊断:根据病畜的临床症状,如高烧、食欲不振、步态异常、蹄部红肿、溃疡和水泡等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羊口蹄疫。

2.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确认羊口蹄疫的诊断。

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染色、PCR检测等。

1. 预防措施:定期给动物接种羊口蹄疫疫苗,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合理饲养管理,保持清洁环境,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2. 早期防治措施: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对患病动物进行合理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3. 紧急扑杀措施:在严重疫情暴发时,可采取紧急扑杀措施,将患病动物进行安全处理,避免病毒继续传播。

4. 温度控制:病毒在高温和干燥的环境下存活能力较差,在疫情暴发时,可以适当提高病区温度,加速病毒的灭活。

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防治需要综合采取多项措施。

及早发现疫情,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动物的免疫力,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保护动物的健康。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猪牛羊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猪、牛和羊等偶蹄类动物。

口蹄疫具有传染性强、发病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对畜牧业及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对口蹄疫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对于预防和控制口蹄疫具有重要意义。

一、口蹄疫的发生机制1. 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属于小型RNA病毒,是口蹄疫的致病原因。

口蹄疫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经空气传播,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病毒颗粒随气溶胶飞沫在空气中传播;第二种是经食物和水传播,病毒颗粒附着在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上,被动物食用或饮用后引起感染。

2. 感染途径口蹄疫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直接接触是指健康动物与患病动物直接接触而受到传染,如咬、舔、亲吻、鼻触等。

间接接触是指健康动物与患病动物排泄物、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汗液、血液等感染物所污染的环境和器具等,而受到传染。

3. 发病特点口蹄疫主要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

感染口蹄疫病毒后,动物会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粘膜充血、脱屑、疼痛、口腔溃疡、乳头水肿、步态不稳、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死亡。

二、口蹄疫的诊断1. 临床诊断口蹄疫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动物临床症状、疫情流行情况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典型的病例表现为疾病起病急、发热、食欲下降、不停地舔嘴,嘴角红肿,进食和活动受限,部分动物出现鼓肚、蹄底绿色脓水等症状。

2. 实验室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为口蹄疫。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化染色法等。

三、口蹄疫的治疗措施1. 原则性治疗口蹄疫的治疗原则是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尽早隔离患病动物,及时给予治疗。

2. 药物治疗目前,口蹄疫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病毒、抗细菌药物以及改善患畜体质防止二次感染。

(1)抗病毒药物口蹄疫的治疗中,目前一般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奥司帕韦等。

羊得了口蹄疫怎么治

羊得了口蹄疫怎么治

口蹄疫不分牛、羊、猪,都是在养殖生涯中必不可少会遭遇到得情况,正确面对,准确掌握病情才能快速的治疗疫情。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山羊、绵羊都可患此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溃疡,在民间俗称“口疮”、“蹄癀”。

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病,传播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和消灭,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治疗
1、首先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2、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3、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洗创面,然后用紫药水或碘甘油(将碘酊和甘油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涂抹创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

4、药物治疗:
①用青霉素钾或钠盐4-5毫克/公斤、每日1次、连用3日为1个疗程、间隔2-3日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
②羊蹄一针灵肌肉注射。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的瘟疫,能够影响猪、牛、羊、水牛等偶蹄类动物,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本文将作一详细介绍。

一、口蹄疫的发生原因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瘟疫,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血清型(A、O、C、SAT1、SAT2、SAT3、Asia1),其中A、O型是最常见的血清型。

口蹄疫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鼻腔、口腔、眼结膜等途径传播,不仅能够感染偶蹄类动物,还能够传染给鬣狗、狼、狐等多种野生动物。

二、口蹄疫的发病症状口蹄疫的发病过程分为潜伏期、起病期、高峰期、消退期四个阶段。

潜伏期一般为2~14天,起病期表现为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口腔出现水泡等。

高峰期表现为口腔水泡破裂、腹泻、消瘦等。

消退期患畜症状减轻,体温降回正常,但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三、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口蹄疫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需要采集患畜的体液样本,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作为确诊依据。

诊断主要依据包括:病原学直接检测、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以及生物学检测等。

口蹄疫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保持患畜稳定的生命体征,给予适宜的营养补充,注射抗生素等治疗手段。

同时,应该加强病毒的隔离和消毒,防止疫情的扩大和传播。

五、口蹄疫的防治措施口蹄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保持环境卫生、加强畜禽管理、防止交叉感染、改善饲养条件等。

在疫情发生时,要及时对患畜进行隔离治疗,在养殖场进行消毒和隔离。

总之,口蹄疫的发生给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控制和治疗。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疫情监测和管理,才能遏制疾病蔓延,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口蹄疫的临床治疗方法
羊口蹄疫的临床治疗方法,羊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一般经过1天~7天的潜伏期出现症状。

病羊体温升高,初期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脉搏和呼吸加快。

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

严重病例可在咽喉、气管、前胃等黏膜上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上盖黑棕色痂块。

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口黏膜变化较轻。

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呈弥漫性口黏膜炎,水疱见于硬腭和舌面,蹄部病变较轻。

病羊水疱破溃后,体温即明显下降,症状逐渐好转。

羊口蹄疫的临床治疗方法,羊蹄灵的治疗方案(香港奥邦生物):
1:0.1%高锰酸钾溶液适量碘甘油或1%-2%龙胆紫液适量,用法:先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2:肌肉注射:治疗量,一套羊蹄灵治疗200-300斤体重。

同时配合头孢分点注射避免继发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