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80例X线分析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计80例,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程度以及正确服药率。
结果:患者在接受了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比接受护理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且患者能够对骨质疏松症更加了解,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从而促进病情的恢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77-02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重大威胁。
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结构的改变以及破坏[1],从而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全身骨头疼痛等临床表现,并且很容易发生骨折,而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2]。
由于本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病程较长,因此,对于此类病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十分重要,笔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56例,年龄介于61-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15±7.18)岁。
病程最长的患者达13年,病程最短的患者有1年,平均病程为(5.43±1.31)年。
1.2诊断标准: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中重度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1.3护理干预的方法1.3.1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同时让患者家属学会如何正确照顾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家人。
代谢性骨病的影像诊断

代谢性骨病:低磷软骨病
低磷软骨病(Hypophosphatemiaosteomalacia,HO)是一种骨代谢疾病,源自低磷血症和活性维 生素D(1,25-OH2D)生成不足,以骨矿化不良、骨软化或佝偻病为特征。列举以下几种: 原发性甲旁亢,因甲状旁腺腺瘤、增生或癌灶引起PTH自主分泌过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骨/肾脏病 变为主的内分泌疾病。PTH增高引起高钙、低磷血症。血钙增高抑制vitD代谢,引起软骨病或佝偻 体病内。肿瘤导致获得性低磷性骨软化:由于肾脏排磷增加(肿瘤分泌磷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该因子可使肾脏磷重吸收减少,促进肾小管排磷),表现为低血磷、高尿磷,血钙正常或稍低、 ALP升高。此类肿瘤多源于间叶组织,也可见于类癌。肿瘤多为良性,隐蔽且生长缓慢,不易发现。
另一种代谢性骨病:肾性骨病
是指发生慢性肾衰(肾小球性、或肾小管性骨营养不良,前者多见,即尿毒症肾病)而导致的代谢 性骨病。血钙降低,血磷增高;肾功能不全而影响vitD的活性。高转化型肾性骨病,伴有全段甲旁 腺素升高,而出现继发性甲旁亢骨病。肾性骨硬化是其较特殊表现(见前述)。
体内肿瘤导致获得性低磷性骨软化
然而,仍然低血磷(1.4mg/dl)和高的 FGF23(135pg/ml),故认为骨病变非转移性, 行活检:血管外皮细胞瘤-磷酸盐尿性间叶瘤 PMT,见全身MR图。因肿瘤较大未手术,行 介入栓塞治疗,肿瘤缩小,血磷恢复至临界正 常值。
备上述4项者方可诊断。
影像学认识扩展:还需了解MRI、核素、PET-CT的表现
X线表现 pseudofractures
假骨折
Cone beam(锥形束)CT(口腔专用CT)
假骨折(looser骨折)CT表现
磨牙和门齿区的下颌 骨CT表现:骨质疏 松、looser骨折
DXA与QCT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DXA与QCT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比较双能X线吸收测量(DXA)和定量CT(QCT)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于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对120例患者进行骨质疏松检查,包括50-60岁之间的60例患者,60例60岁以上患者分别进行定量CT和双能X线检查,通过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效果,观察两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两种不同诊断效果的差异性。
结果:60例患者经诊断后,运用QCT对OP(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44%(男性为32%,女性为45%) ,DXA 的检出率为17%(男性为14%,女性为24%),因此QCT的检出率高于DXA。
结论:两种检查技术都能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有效的诊断价值依据。
特别是QCT对疾病的发展准确性更高,医生可以更全面地判断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并依据这些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满足中国人群的需求,使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更符合中国国情。
综上所述,定量CT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优势,有望逐步取代双能X 线作为常用骨质疏松症检测的标准方法。
关键词: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骨质疏松症;骨密度;腰椎一、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骨密度和质量下降引起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损伤,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患者的寿命。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从而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1]。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寿命延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骨质疏松症发病因素与年龄上有紧密的关系,已经对中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困扰。
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是骨吸收和骨产生之间的不平衡[2]。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病率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仍将上升。
目前,DXA和QCT的应用相对成熟和广泛,技术也在进一步发展,来不断提高诊断检出率。
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中老年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检出率的研究

[4] 邱贵兴,裴福兴,胡侦明,等 .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 骨 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 [ J ]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8(5):371-374.
综上所述,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检测中老年男性不同 部位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腰椎 骨密度值较髋关节部位骨密度值平稳,髋关节部位低骨 量、骨质疏松检出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提示对中老年男 性进行骨密度检测及骨质疏松诊断时应当最好同时检测 腰椎和髋关节部位,以提高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及尽早 发现中老年男性低骨量。
度及骨质疏松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腰椎骨密度值较髋关节部位骨密度值平稳,髋关节部位低骨量、骨质疏松检出率呈明显升高趋势。
【关键词】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中老年男性;骨密度;骨质疏松;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21)10-0207-02
双能 X 射线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并且被公认为是世界上骨密度测量的首选方法,它具有 可重复性好、低辐照剂量、检测简单等特点,亦是评估 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的主要方法 [1]。然而,临床上关于 检测哪个部位更有助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国际上仍然存 在争议 [2]。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和分析中老年人男性腰 椎和髋关节部位的检测结果,探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检 测部位的选择,并为临床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参 考。报道如下。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推进,骨质疏松患
中老年女性胸腰段低千伏高毫安秒X线摄影图像质量分析

由于计算机X摄影(computed readiography,CR)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radiography,DR)等数字化设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通过对图像密度、对比度、锐利度等参数的后处理,可以使X线摄影图像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骨代谢疾病[2],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由于胸椎下端和腰椎上端体厚以及组织密度差异大等原因[3],在进行胸腰段X线摄影时,要想使图像达到最佳效果,清晰显示骨小梁结构,有时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却是有限的,而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4-5]。
本文收集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胸腰椎X线摄影的80例中老年女性,探讨适合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的摄影条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行胸腰椎X线摄影的中老年女性80例,年龄45~94岁,平均62.5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年龄45~93岁,平均62岁。
对照组年龄45~94岁,平均63岁。
1.2 方法 采用岛津数字化X线摄影机。
观察组采用低千伏、高毫安秒进行摄影,摄影条件:正位为68 kV,36 mAs,距离100 cm;侧位是73 kV,56 mAs,距离100 cm;均使用滤线器。
对照组采用常规摄影条件:正位为73 kV,28 mAs,距离100 cm;侧位80 kV,45 mAs,距离100 cm;均使用滤线器。
1.3 观察指标 由两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的解剖结构包括椎体、椎间隙、横突、棘突、椎小关节、腰大肌和骶髂关节。
评价标准分3个等级:图像清晰可见、可见、隐约可见。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单位面积X线照射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40例中图像质量清晰可见37例(92.5%),可见3例(7.5%),对照组40例中图像质量清晰可见29例(72.5%),可见7例(17.5%),隐约可见4例(10.0%),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0,P<0.05)。
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腰椎X线表现(附60例分析)

密度评估 。结果 : 经 x线检查 , 椎体普遍性骨质疏 松约 占6 1 . 6 %; 椎体形态改变 占 3 3 %; 合并椎体 压缩性骨折 占 6 . 6 % 。结 论 : 常 规 X射线 检查 能够 对骨骼 的密度 、 形状 , 骨小梁的数量 、 形态 、 分布 以及 骨皮质 的厚度进行 清晰显 示 , 对骨质疏 松 的病 因分 析 、 判 断是否合并骨折 、 骨质增生及变形与其他骨病相鉴别有着特别 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关键词] 社区 ; 老年性骨质疏松 ; 腰椎 ; X线 近些年来社 区老 年性骨 质疏松 症的发 生率越 来越 高 , 骨 质疏松症是一种最常 见 的骨 代谢疾 病 , 以单 位 体积 内骨矿量 下降 、 骨微结构损 坏、 骨强度降低及骨折危险性上 升为主要 临 床特征 , 对 老年人 的健 康有 着重大 的不 良影 响。现 阶段骨质 疏松症的诊断普遍 以双能量 X线 骨密度仪 ( D X A) 作为 “ 金标 准” …。x线检查在全 国各地社 区卫生中心广泛应用 , 在防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着重讨论 社区老年
性骨质疏松症腰 椎数字摄影( D R ) 的 X线表现 。现报告如下。
1 2例患者 4 1 次化疗后尿液蛋 白检查结果详见 表 1 。
表1 1 2例患者 4 1次化疗 后尿液蛋 白检查结果
注: ①在缓解的 l 2 次病例 中有 2 例 患者肾功 能有 明显损害 , 两 种方
放射课件:骨关节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9
骨破坏
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或因神经营养障 碍导致骨的溶解吸收而造成局部的骨缺失。
X线表现: 骨质缺损: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 失,全无骨质结构 病灶形态:虫蚀状、鼠咬状、斑片状、囊状、 浸润状、溶冰状 病灶边缘:清楚或模糊,规整或不规整,有、 无硬化环 病灶数目:单发或多发
77
颈椎退性性变,项韧带钙化
78
臀部软组织钙化
臀部软组织由于 长期注射形成原 形结节影。
79
囊虫钙化
盆部、双 大腿肌肉 内有多数 大米粒状 钙化斑最 长着达 1.5cm
80
软组织内脂肪或气体影
脂肪瘤、脂肪肉瘤 软组织气体:外伤、术后、含气器官穿孔
破裂、产气杆菌感染、组织退变等原因引 起
21
内生骨瘤
X线平片,左股 骨颈髓腔内环状 影,其内有骨小 梁结构。
CT-MPR,周边 薄层骨皮质与内 部松质骨显示更 为清楚。
22
慢性骨髓炎:窦道显示清晰
23
MR
髓腔病变显示较平片和CT敏感 破坏区T1WI呈中低信号,T2WI信号
增高 正常骨皮质呈低信号,其破坏呈相对
高信号
24
骨髓炎 平片:骨破坏,骨膜增生,周围软组织肿胀。 MRI:髓腔异常信号,周围软组织弥漫肿胀 。
86
一、关节肿胀
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大,密 度略增高,软组织结构欠清晰
CT或MR检查优于X线平片检查 见于急慢性关节感染、骨折及脱位
87
关节肿胀 (关节滑膜结核)
88
返回
二、关节间隙异常
表现为增宽、变窄 或宽窄不均
增宽可见于关节积液 变窄可见于关节退行
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10-08T11:03:52.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程会兰许腾飞[导读] 对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程会兰许腾飞(昆山市周市人民医院老年科江苏昆山 215314)【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
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
年龄为63-82岁,平均年龄(69.7±8.3)岁。
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例,对照组15例。
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未给予对照组患者任何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平均缓解总有效率已超过了90%,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接受治疗后完全消失。
此外,治疗促进了患者骨密度的提高,有效率超过75%,骨密度值平均提高接近4%。
且经治疗仪治疗,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立体脉冲电磁场阶梯式自动循环扫描)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另由于该疗法没有创伤、没有并发症,受到了患者青睐。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低频脉冲电磁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从而造成骨的脆性提高,进而提高了全身性骨骼骨折发病率上升的疾病。
该病是一种对人们生活有着严重负面影响的常见骨病。
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是该病的多发人群,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的传统疗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理疗法逐步得到了应用,该法主要包括超声波、超短波、磁疗、热疗等[1]。
笔者对骨质疏松治疗仪(立体脉冲电磁场阶梯式自动循环扫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上述患者皆自愿配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80例X线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以利于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
方法对80例老年患者摄胸或腰椎正侧位x线片,其中27例摄有骨盆正位片,进行x线阅片。
结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①骨质疏松,8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②椎体双凹样改变,58例占72,5% 。
③椎体压缩性骨折,16例,占20% 。
股骨近端骨折4例,占14,8% 。
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x线检查
近年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带来痛苦。
为了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我们收集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医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80例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病例(胸腰椎,骨盆)进行x线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全部有胸或腰椎正侧位片,其中27例拍有骨盆正位片,男31例,女49例,男女之比为1∶ 1.6。
其中60~70岁38例,70~80岁30例,80岁以上12例。
临床症状:多有常年腰腿痛史,活动不方便。
2 结果
2.1 x线表现
2.1.1 骨密度减低 8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减低,表现为骨
小梁稀少,变细,中断,甚至消失,皮质明显变薄,严重者可呈线样改变。
股骨近端皮质变薄,非承力,主辅张力,主辅压力骨小梁减少,变细,消失。
singh指数ⅲ度以下。
上述股骨近端表现在wsrd 三角区尤为明显。
2.1.2 椎体双凹样变 58例,占72,5% 。
表现为椎体上下方骨终板均在中央部向内凹陷,并常有schmori结节形成。
严重者椎体中心高度不足椎体前缘高度1/2 。
一般椎弓根保持完整。
常同时伴有椎体边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2.1.3 骨折椎体压缩骨折16例,占20% 。
股骨近端骨折4例,占14.8%。
椎体骨折多表现为楔状,少数为扁平状。
骨折有时可多个椎体同时受累。
股骨近端骨折1例在股骨颈,3例位于股骨粗隆间。
骨折多表现为螺旋状且后侧或上部皮质粉碎骨折。
提示股骨颈后侧或上部皮质强度较差。
2.1.4 合并症①骨质增生:14例表现较为严重,增生骨质呈刺状或骨桥形成,其余均为轻度增生。
②椎间隙变窄:20例表现单个或多个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病变。
③椎体滑脱:共8例,多为i度滑脱。
④脊柱后凸或侧弯:26例,以胸椎最为明显,表现为曲度过大,如伴有椎体楔变,可呈脊柱后凸成角或侧弯畸形。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为特征。
皮质骨变薄和小梁骨量丢失是骨脆性增加和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是骨质
疏松的好发人群[1]。
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是引起女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雌激素能拮抗甲状旁腺激素对骨组织的作用,雌激素减少,则甲状旁腺对骨组织作用加强,而导致骨质疏松。
在评价骨质疏松时,测量松质骨的骨密度比皮质骨的敏感性高,因为松质骨的骨转换率比皮质骨的骨转换率高8倍[1]。
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于尺桡骨远端,腰椎和股骨近端,因此在诊断上应首选上述部位,而以腰椎和股骨近端二者为最佳。
骨质疏松较早期dr平片上表现为非应力部分骨小梁变细,减少,疏松。
随着承力部分逐渐受累,部分区域骨小梁完全吸收,消失,骨密度减低。
全身性骨质疏松最早见于含松质骨多的骨如椎体,因其几乎全为松质骨构成。
所以中轴骨出现骨质疏松最早[1]。
骨皮质变薄常晚于骨小梁,表现为厚度变薄,分层,严重时可呈细线状,其边缘一般仍较清晰。
有测试结果表明股骨颈基底部,转子间区承受的压力负荷分别为96%和80%[2] 。
在股骨颈去松质骨的情况下,股骨颈强度仅小幅下降,提示松质骨在股骨颈强度中所起作用较小,皮质骨起主要作用[2]。
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手段很多,骨密度测量是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但x线平片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仍不失为一种重要手段。
且因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直观的影像资料,有无并发症等受到老年人的普遍肯定。
参考文献
[1] 苏楠,向青,刘忠厚. 放射吸收技术(ra)在骨质疏松诊
断中的应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02).
[2] 李毅中,李建龙,等.应用ct扫描观察老年股骨近端皮质骨变化的初步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