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十二经络

合集下载

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前午后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十二段锦总诀是修习整套功法之总纲,故要求修习者必须背熟记牢,且要按照下文和图谱详加参悟,仔细推敲,认真理解,按步就班,依序练习,自可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
下面笔者将逐段据总提纲进行详释。
何以名之为“十二段锦”呢?“段”在此意为节;“锦”则为精心选择、合理编排、巧妙构思,从而形成的一组巧夺天工的动作组合;又因其共有十二个动作组合而成,故名曰:“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总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待心神完全安定下来后,方可进行下一段的修炼。
第二段: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原注: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交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住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图2)。
注释:牙齿相叩,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如马礼堂的《洗髓金经》(道家不传之秘典)、刘贵珍的《健身功》、恩师陈盛甫的《养生保健功》、幻真先生的《服内元气诀》中均有明确记载。叩齿的作用有以下三个好处:1、叩齿集神,可集中心神,将注意力集中在叩齿上。2、叩齿可使牙根膜中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坚固牙齿,预防牙病作用。故《保健功》歌诀云:方法简便叩齿功,上下牙齿轻轻碰,每次相叩三十六,坚固牙齿防牙病。3、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亦由肾中精气所充养,由于手足阳明经均进入齿中,故其不但与筋骨有直接关系,而且同胃、肠、脾、肾、肝等内脏活动也密切相关。因此,以经常行此功,可以坚固牙齿,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经络腧穴歌

经络腧穴歌

经络腧穴歌十二经循行交接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十四经穴手太阴肺经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中求,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营,少商穴在大指内,距指甲角韭叶明。

手阳明大肠经二手阳明属大肠,臂前外侧须审量。

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内,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屈肘纹头是,肘髎大骨外廉旁,肘上三寸寻五里,臂臑髃下困端详,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足阳明胃经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下关耳前扪动脉,头维四五傍神庭,人迎结喉旁寸五,水突迎下大筋凭,直下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陷凹寻,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行四寸评,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君须明,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诸穴相隔皆一寸,俱距中行二寸程。

髀关膝上交分内,伏兔膝上起肉形,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膑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八寸条口行,在下一寸足下廉,踝上八寸丰隆盈,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扪,陷谷庭后二寸取,次趾外侧是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须记清。

足太阴脾经四是脾经足太阴,前内侧线向上循。

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结前陷中寻,太白核骨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明。

商丘踝前陷中找,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骨是,膝下五寸地机朝。

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箕门鱼腹大筋处,冲门耻骨上边缘,冲上七分求府舍,再上三寸腹结连,结上寸三大横穴,适当脐旁四寸骈,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天溪胸乡周荣上,每隔一肋陷中湮,大包腋下方六寸,上直渊腋三寸悬。

12经络简单记忆法

12经络简单记忆法

12经络简单记忆法十二经络又称为“正经”,指人体十二经及其脉络,那么,对于这些经络我们要如何去记忆呢?下面店铺整理了12经络简单记忆法,欢迎大家的阅读!关于12经络简单记忆法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一首先记住,十二经脉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足三阳经。

二伸出左手掌,掌心朝面。

指尖朝上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代表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三每个手指的三个指节分别代表三条经脉,从指尖往指根数,食指---手太阴肺经《第一指节》,手少阴心经〈第二指节〉,手厥阴心包经〈第三指节〉;中指--手阳明大肠经〈第一指节〉,手太阳小肠经〈第二指节〉,手少阳三焦经〈第三指节〉;无名指--- 足阳明胃经〈第一指节〉,足抬阳膀胱经〈第二指节〉,足少阳胆经〈第三指节〉;小指---足太阴脾经〈第一指节〉,足少阴肾经〈第二指节〉,足蕨阴肝经〈第三指节〉肝经。

四十二经脉的走向次序为;从食指的第一指节到中指的第一指节到无名指第一指节到小指第一指节;再到食指第二指节---到中指第二指节---到无名指第二指节---到小指第二指节;再到食指第三指节---中指第三指节---无名指第三指节---小指第三指节,又到食指第一指十二经脉走向速记歌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连手起太阴走阳明两阳相连续两阴诸阳汇头阴胸腹阴阳交接手足端肝经肝脏、眼、生殖器、神经、筋膜肾经生殖、泌尿系统、腰、脑、耳、骨骼系统脾经肺经呼吸系统、甲状腺、皮肤胃经胃、乳腺、膝关节胆经胆囊、胆道、神经、微血管、呼吸膀胱经脊椎、泌尿、生殖系统、关节大肠经结肠、直肠、上呼吸道(副鼻窦、咽喉为主) 颜面下部皮肤、口腔三焦经淋巴系统、炎症小肠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肩关节心包经心脏、血管心经心脏、血管、大脑、神志【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针灸歌诀

针灸歌诀

十六郄穴歌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口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十二经络

十二经络







膀胱,州都之官 。膀胱与肾相表里。《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州都:州,水中可居住土地也;都,故君旧宗庙的城为都;州都为河 流口岸之处。 津液藏焉:津,水渡也,有舟船之意。津来源于饮食,出于腠里为汗 ,下达膀胱为尿。(腠:皮下空隙。)液,气之所煦成液也;液从水 谷化生,其清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藏,收存也。 气化:气,云也;化,教行也,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膀胱的特点有三:其一,与肾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根,故为都;二, 人体水分泻下之前停留于此,水来土囤,故有州意;三,人体水分由 火之气化于此,如同大地清气上升为云,云遇寒降下为水,完成天地 相交。 膀胱,又名净府、水府、玉海,位于下腹部,是水液聚积之地。膀胱 主要功能是储存水液,经过气化后排出小便,其功能隶属于肾。 治宜宣通气化,渗湿利水,温肾固脬等法。
心者君主之官,心烦心痛找心经 21:00-23:00 午时(11点至13点)羊 亥时 猪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心气推进血液运转,养神、养气、 心者君主之官,心烦心痛找心经 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关于养心大有益处,
中使下午至早晨精神充分。 养生之道: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转的工夫,我 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缘由抑制了这种 愿望,假如有条件只需略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 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协助,也不要担忧会发胖由于 工夫很短,还可以协助肠胃蠕动增加担负。 另内在饮食上也可以选择对我心脏无益的食 物,如饭前吃个番茄,水果可选苹果葡萄,茶水 可选红茶、绿茶、花茶,其他还有红豆、番薯、 金针、红枣、鸡肉等。
手 少 阳 小 肠 经





小肠,与心相表里,为受盛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 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受盛:受,相互交付也;盛,器皿也。小肠是接受胃交付磨碎之谷物 的器皿。 化物:化,教行也。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物,万物也。 小肠作为受盛之官将胃传导来的谷物,分为清浊,清者上输于脾,浊 者下注于大肠。小肠与心相表里。受盛之官与君主之官互为表里,可 见小肠地位非同小可。小肠正常与否,直接关系贵为君主之心的安康 。 若小肠气虚,蠕动不利,浊物难以下注,则形成便秘。之所以便秘居 多,是劳心过重,心气受损导致肠气不足。 肠气虚而便秘者,便并不干燥,但是难下。肠气虚不可直接温补,如 补益不当可致小肠燥热,一旦上行可灼伤心阴。调肠必养胃,肠胃相 连,故称肠胃为胃家。胃家为土,火能化土。去便秘,补肠气,根本 在于静心;温补肾阳,以旺相火。“相火”即命门之火,相火发自二 肾,寄宿于命门,借三焦之道,温煦脏腑,化脾胃土滋养全身。火旺 ,便秘不攻自破也。 治宜通利小肠、清心泻火等。

十二经用药歌诀+中药常用

十二经用药歌诀+中药常用

十二经用药歌诀+中药常用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朮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朮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朮,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引经报使用药法程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十二经

引经报使用药法程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十二经
下痞块三棱莪术青皮。 肋痛寒热柴胡郁金,久刺痛丹参红花延胡木香、胀痛柴胡枳壳香附白芍、留饮葶苈大枣。 肝痛川楝子合欢皮白芍、胁下硬痛鳖甲山甲龟板。 腰痛肾虚杜仲牛膝川断,外伤牛膝乳没。 胃脘痛寒痛高良姜吴茱萸与乌药,热痛黄连川栋子、
虚痛黄芪党参白术白芍、气痛沉香砂仁枳壳香附、 瘀痛延胡五灵脂,食痛麦芽谷芽神曲、 虫痛使君槟榔乌梅、少腹痛气滞青皮延胡索乌梅。 肠痛大黄丹皮桃仁。脐腹痛(参照胃脘痛)。 小腹痛蓄血丹参桃仁赤芍、热结膀胱猪苓茯苓泽泻。 呃逆虚证丁香柿蒂党参,实证竹茹枇杷叶。 嗳气厚朴砂仁藿香,吞酸黄连配吴茱萸或煅瓦楞子煅牡蛎。 恶心半夏茯苓生姜、呕吐胃寒半夏干姜吴茱萸、胃热竹茹半夏山栀黄连; 伤食麦芽陈皮神曲,痰浊半夏生姜茯苓陈皮,反胃丁香沉香半夏, 饮食差湿浊半夏茯苓白术陈皮 。 中气虚人参茯苓陈皮白术 ,大便溏薄中气下陷白术黄芪桔梗。 湿热下注香薷黄连黄芩白头翁 。 肝火偏盛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大便水泻白术茯苓。寒症煨姜吴茱萸补骨脂; 热证旱莲草百部;湿证白头翁秦皮;气虚黄芪党参升麻,清脱肉豆蔻乌梅。 大便秘结腑实大黄川朴枳实,津枯肉苁蓉琐阳,气秘沉香槟榔枳实, 热秘麻仁郁李仁、虚秘柏子仁蜂蜜,冷秘肉苁蓉沉香麻仁。 排气木香川朴莱菔子,便血槐花地榆旱莲草。 小便秘黄滑石赤茯苓通草、小便清长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 小便频数肾虚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山枣肉、湿热车前子柴胡
药鉴 行风开表羌独活。荆芥防风蔓薄荷。白芷细辛与藁本。升麻天麻麻黄合。 秦艽威灵并紫苏。一十五味是表药。
祛风化痰天南星。白附藜芦皂荚同。瓜蒂蝉蜕何首乌。全蝎僵蚕牛黄通。 清热润燥青葙子。菊花密蒙五加皮。木贼蒺藜白薇蒌。郁李天竺并巴吉。 各经风药肝川芎。脾为升麻肺防风。心为细辛肾独活。太阳藁本羌活同。 阳明白芷并升麻。少阳黄芪一味通。 上焦热药首黄芩。栀子前胡山豆根。桔梗桑皮共百部。沙参元参与丹参。 中焦热药胡黄连。石斛石膏硝黄先。葛根香薷元明粉。滑石茵陈并黄连。 连翘犀角羚羊角。一十四味俱为寒。 下焦热药车前子。龙胆通草并防已。柴胡地骨龟鳖甲。黄柏苦参共地榆。 各经热药肝柴芩。心血黄连气麦门。脾血大黄气白芍。肾血黄柏气元参。 肺血栀子气石膏。胃血大黄气葛根。 三焦地骨气连翘。小肠木通气黄芩。大肠大黄气连翘。胞络丹皮气麦门。 膀胱黄柏气滑石。各经主药最分明。 各经湿药心黄连。肾肺桑皮泽泻选。白术兼治肝脾胃。三焦膀胱茵陈兼。 秦艽车前大小肠。胞络猪苓一味专。 各经燥药心麦门。肝为当归肺杏仁。脾为麻仁肾柏子。大肠茴香一味真。 三焦大肠山药入。更有胞络用桃仁。 上焦寒药大附子。乌头生姜与桂枝。更有川芎并麻黄。六味热药上焦使。 中焦寒药干良姜。木香藿香丁沉香。草蔻肉蔻并白蔻。肉桂川椒并姜黄。 常山草果白芥子。五灵巴豆与槟榔。胡椒韭子莱菔子。郁金益智砂仁良。 下焦寒药菟丝子。杜仲乌药山茱萸。吴萸茴香补骨脂。荜茇八味下焦宜。 若是寒邪入脏腑。心肝脾血当归良。肝脾吴萸心气桂。肺气麻黄血干姜。 肾气细辛血附子。小肠延胡气茴香。大肠秦艽气白芷。胆血川芎气生姜。 三焦胞络芎附子。膀胱桂枝气麻黄。太阳藁本羌麻黄。阳明升麻葛芷强。 厥阴川芎吴茱萸。川芎柴胡入少阳。太阴升麻并白芷。少阴细辛独活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何能有病到膏盲。 十二经络泻火用药歌 十二经中皆有火。问君何药泻何经。黄连泻心并肝胆。更有柴胡肝胆同。 黄柏膀胱知母肾。三焦大肠肺用芩。芍药蠲脾石膏胃。木通能泻小肠经。 三焦正治柴胡约。手足阴阳仔细评。 诸经疼痛用药歌 人患风湿对医陈。便将羌活治其因。川芎治脑藁巅顶。芍药用消腹内疼。 脐下青皮黄柏好。腰间杜仲是其真。吴萸治心胃草蔻。胁用柴胡更绳伦。 甘草稍蠲茎里痛。枳壳应消气刺身。血刺痛兮何可疗。唯有当归一味神。 诸经气血用药歌 消痞原来枳术宜。痞塞用去白陈皮。腹中窄

十二经络穴位分寸歌诀

十二经络穴位分寸歌诀

十二经络穴位分寸歌诀一、手太阴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里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索,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韭叶明。

二、手阳明太肠经,臂前外侧须审量。

商阳食指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肉,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屈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下关耳前扪动脉,头维四五傍神庭,入迎结喉旁寸五,水突迎下大筋凭,直下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陷凹寻,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行四寸评,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讫穴君顺明,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临,诸穴相隔皆一寸,俱距中行二寸程,髀关膝上交分取,伏兔膝上起肉形,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膑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虚,踝上八寸丰隆盈,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五寸明,陷骨庭后二寸取,次趾外侧是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顺记清。

四、足太阴脾经,下肢内侧向上循,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太白核骨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明,商丘踝前陷中线,踝上三寸散阴交,踝商六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朝,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箕门鱼腹大筋内,冲门耻骨上边缘,冲上七分求府舍,再上三寸腹结连,结上寸三大横穴,适当脐旁四寸騈,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天溪胸乡周荣上,每隔一肋陷中洇,大包腋下方六寸,上直渊腋三寸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记十二经络
童鞋们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就是我们特别地想掌握这十二经脉的位置走向啦、表里关系啦、有什么主要穴位啦等,但就是太难记了,没有什么头绪,总是感觉乱乱的记不住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记住它,这样,我们的身体在招唤我们去照料她时,我们就会有的放矢地去调理修复她。

在和我学记之前,要明确分辨几个概念,就是经络和经脉,我们习惯上总会将十二经脉说成十二经络等,其实稍有些偏差,经络是一个总称,包括经脉和络脉,有十二经脉也有十二络脉,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我们养生最常用的是在这里要和大家一同记住的“十二经脉”!
先看一下这十二条经脉是什么吧?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总体上将以上这十二经脉分成两组,可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手、足来分,手臂6条,足腿6条;一种是按阴阳来分,就是手臂腿的内侧有6条,外侧有6条。

就这么简单。

现在请跟我一样,伸出你的左手臂来,和我一样要死记住三个点和三条线:
第一个点:拇指外缘的“少商穴”。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10.91 KB)
第一条线(走外侧):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这条线必须记住肺经位置,就是从拇指外缘开始顺着手臂内侧的上缘一直到肩前。

这是第一条线的基准线。

(简记为:肺、大、胃、脾)。

这四条经脉前一对之间互为表里,后一对之间互为表里。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8.93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1.54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88.68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9.56 KB)
第二个点:小手指甲内缘的“少冲穴”。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17.94 KB)
第二条线(走内侧):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这条线必须记住心经的位置,就是从小指内侧开始顺着手臂内侧的
下缘一直到肩后面。

这是第二条线的基准线。

(简记为:心、小、膀、肾)。

这四条经脉前一对之间互为表里,后一对之
间互为表里。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80.49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73.2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98.68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7.28 KB)
第三个点:中指尖的“中冲穴”。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9.55 KB)
第三条线(走中间):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这条线
必须记住心包经的位置,就是从中指内侧开始顺着手臂内侧的中线经过肩一直到胸前面。

这是第三条线的基准线。

(简
记为心包、三、胆、肝)。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1.67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70.79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7.18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71.29 KB)
这三条线在你伸出的手臂上的排列顺序是“如果你伸
开的手掌的大拇朝上的话,从上至下排的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好记吧!这个排序一定要记住。

下面是十二经脉的一幅总图,通过这张图对所有这十二经脉的总体分布有个全局印象。

昨天08:05 上传下载附件(189.9 KB) 那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明阳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就是表示阴气的轻与重,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的阴气最重,所以将它排在手臂及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排在中间。

太阴阴气最轻,所以排在最外面;太阳的阳气最足,如正午之日,把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弱些,如上午之日,所以排在中间。

明阳比少阳的阳气还弱些,如曙光初现,就将它排在外侧的最里面。

阴阳平衡在这里也有充分的体现,比如阴气最重的手少阴心经就和阳气最足的手太阳小肠经是一对;阴气最轻的足太阴脾经与阳气最弱的足阳明胃经是一对。

每一条线的四条经脉中,前一对之间互为表里(如心包经和三焦经),后一对之间也互为表里(如胆经和肝经)。

表里关系特好记,就是每一对有表里关系的经脉,在位置上是相对的,而且一定是一阴一阳配对。

比如心包经和
三焦经,就是在手臂的内外位置上正好相对。

其它类推。

在作用上,表里关系更为重要,每一对互为表里的阴阳二经,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刺激其中的一条,另一条也会有反应,这是“互为表里”的实质内涵。

如你刺激了膀胱经,肾经就有
反应,相反刺激肾经,膀胱经也有反应,怎么样,通俗易懂吧!
这三条线中的每四条经脉的源头,就是上面的三个点!这四条经脉的脏器某一个出了问题,就可以在从胸走向手的手臂内侧的经脉上寻找疼点,进行搓揉、拍打或刮痧,效果会相当好而且安全!但这些经脉上有太多的穴位了,记不住也分不清还找不准。

这可怎么办呢?其实,我们不用去硬背这些穴位的名称位置等,我们就在经脉上按揉,哪疼就按哪,那就是经脉上有问题的地方,基本上也就是穴位的地方了。

不难吧?
每条线上,起于手上的每两条互为表里的经脉,在手上相连(如肺经和大肠经);起于足上的每两条互为表里的
经脉,在足部相连(如胃经和脾经)。

而前后两组经脉之间,是在头部相连(如大肠经和膀胱经)。

而三条线之间的连接
是在胸部。

这样,这十二条经脉最终构成一条完整统一的大链条,都是首尾想连的,相连的顺序和相连的位置见下图。

全身气血的流注就是按这个图示方向运行的。

前天18:01 上传下
载附件(60.67 KB)
友情提示:很可能只看一遍仍然记不住,不要紧,我的心得是多看几遍,先背住三组中各组的简记的四个字头,再一阴一阳、一对一对地放在身体的具体位置上记忆经脉,另外,再结合自己身体有状况的经脉对应上,边调理边记忆,很快就记住了。

试一试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