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十二经络

巧记十二经络
巧记十二经络

巧记十二经络

童鞋们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就是我们特别地想掌握这十二经脉的位置走向啦、表里关系啦、有什么主要穴位啦等,但就是太难记了,没有什么头绪,总是感觉乱乱的记不住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记住它,这样,我们的身体在招唤我们去照料她时,我们就会有的放矢地去调理修复她。

在和我学记之前,要明确分辨几个概念,就是经络和经脉,我们习惯上总会将十二经脉说成十二经络等,其实稍有些偏差,经络是一个总称,包括经脉和络脉,有十二经脉也有十二络脉,二者是不同的概念。我们养生最常用的是在这里要和大家一同记住的“十二经脉”!

先看一下这十二条经脉是什么吧?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总体上将以上这十二经脉分成两组,可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手、足来分,手臂6条,足腿6条;一种是按阴阳来分,就是手臂腿的内侧有6条,外侧有6条。就这么简单。

现在请跟我一样,伸出你的左手臂来,和我一样要死记住三个点和三条线:

第一个点:拇指外缘的“少商穴”。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10.91 KB)

第一条线(走外侧):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这条线必须记住肺经位置,就是从拇指外缘开始顺着手臂内侧的上缘一直到肩前。这是第一条线的基准线。(简记为:肺、大、胃、脾)。这四条经脉前一对之间互为表里,后一对之间互为表里。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8.93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1.54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88.68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9.56 KB)

第二个点:小手指甲内缘的“少冲穴”。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17.94 KB)

第二条线(走内侧):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这条线必须记住心经的位置,就是从小指内侧开始顺着手臂内侧的

下缘一直到肩后面。这是第二条线的基准线。(简记为:心、小、膀、肾)。这四条经脉前一对之间互为表里,后一对之

间互为表里。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80.49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73.2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98.68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7.28 KB)

第三个点:中指尖的“中冲穴”。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9.55 KB)

第三条线(走中间):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这条线

必须记住心包经的位置,就是从中指内侧开始顺着手臂内侧的中线经过肩一直到胸前面。这是第三条线的基准线。(简

记为心包、三、胆、肝)。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1.67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70.79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67.18 KB) 前天18:01 上传下载附件(71.29 KB)

这三条线在你伸出的手臂上的排列顺序是“如果你伸

开的手掌的大拇朝上的话,从上至下排的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好记吧!这个排序一定要记住。

下面是十二经脉的一幅总图,通过这张图对所有这十二经脉的总体分布有个全局印象。

昨天08:05 上传下载附件(189.9 KB) 那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明阳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就是表示阴气的轻与重,阳气的足与弱。少阴的阴气最重,所以将它排在手臂及腿内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排在中间。太阴阴气最轻,所以排在最外面;太阳的阳气最足,如正午之日,把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少阳比太阳的阳气弱些,如上午之日,所以排在中间。明阳比少阳的阳气还弱些,如曙光初现,就将它排在外侧的最里面。

阴阳平衡在这里也有充分的体现,比如阴气最重的手少阴心经就和阳气最足的手太阳小肠经是一对;阴气最轻的足太阴脾经与阳气最弱的足阳明胃经是一对。

每一条线的四条经脉中,前一对之间互为表里(如心包经和三焦经),后一对之间也互为表里(如胆经和肝经)。

表里关系特好记,就是每一对有表里关系的经脉,在位置上是相对的,而且一定是一阴一阳配对。比如心包经和

三焦经,就是在手臂的内外位置上正好相对。其它类推。在作用上,表里关系更为重要,每一对互为表里的阴阳二经,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刺激其中的一条,另一条也会有反应,这是“互为表里”的实质内涵。如你刺激了膀胱经,肾经就有

反应,相反刺激肾经,膀胱经也有反应,怎么样,通俗易懂吧!

这三条线中的每四条经脉的源头,就是上面的三个点!这四条经脉的脏器某一个出了问题,就可以在从胸走向手的手臂内侧的经脉上寻找疼点,进行搓揉、拍打或刮痧,效果会相当好而且安全!但这些经脉上有太多的穴位了,记不住也分不清还找不准。这可怎么办呢?其实,我们不用去硬背这些穴位的名称位置等,我们就在经脉上按揉,哪疼就按哪,那就是经脉上有问题的地方,基本上也就是穴位的地方了。不难吧?

每条线上,起于手上的每两条互为表里的经脉,在手上相连(如肺经和大肠经);起于足上的每两条互为表里的

经脉,在足部相连(如胃经和脾经)。而前后两组经脉之间,是在头部相连(如大肠经和膀胱经)。而三条线之间的连接

是在胸部。

这样,这十二条经脉最终构成一条完整统一的大链条,都是首尾想连的,相连的顺序和相连的位置见下图。全身气血的流注就是按这个图示方向运行的。前天18:01 上传下

载附件(60.67 KB)

友情提示:很可能只看一遍仍然记不住,不要紧,我的心得是多看几遍,先背住三组中各组的简记的四个字头,再一阴一阳、一对一对地放在身体的具体位置上记忆经脉,另外,再结合自己身体有状况的经脉对应上,边调理边记忆,很快就记住了。试一试吧!

十二经络流注注解讲课讲稿

十二经络流注注解

十二经络流注注解 1、寅时(凌晨3——5点)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输送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有肺病此时表现强烈,如剧咳或哮喘。 肺经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实症:呼吸不畅、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饮食宜选择:白菜、豆腐、豆浆、牛奶。水果以梨为佳。 ------------------------------------------------------------------------- 2、卯时(凌晨5——7点)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接着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谷精微、排出废物。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小肠经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饮食宜选择:茄子、菠菜、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水果以香蕉为佳。 ----------------------------------------------------------------------------------- 3、辰时(7_____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有胃痛、胃酸等毛病,这个时间段应养胃,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此时应吃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 胃经虚症:消化不良 实症:易饿、胃弱、口干、口臭、便秘。 ------------------------------------------------------------------------------ 4、已时(9——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

十二条经络讲解

十二条经络讲解 督脉:从仁中经过头顶到长强 督脉是人体所有的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的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从任中到会阴 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起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淤少、阴道松弛、面部黄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手上六条经络 1肺经(大拇指正面)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2大肠经(大拇指背面) 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候炎。 3心包经(中指正面) 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神经衰弱。 4三焦经(中指背面) 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5 心经(小拇指正面) 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十二条经络讲解教学文案

十二条经络讲解

十二条经络讲解 督脉:从仁中经过头顶到长强 督脉是人体所有的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的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从任中到会阴 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起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淤少、阴道松弛、面部黄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手上六条经络 1肺经(大拇指正面)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2大肠经(大拇指背面) 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候炎。 3心包经(中指正面) 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神经衰弱。 4三焦经(中指背面) 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5 心经(小拇指正面) 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人体12经脉流注养生详解

人体12经脉流注养生详解 身体经络时间表 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 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

事半功倍。 时间 对应的经络 21:00-23:00 三焦经。保持心境平静。 23:00-1:00 胆经。这时要上床睡觉,利于骨髓造血。 1:00-3:00 肝经。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3:00-5:00 肺经。呼吸运作最佳时候,而4时脉搏最弱。 5:00-7:00 大肠经。这时起床要喝水,大肠蠕动旺盛,适合吃早餐。 7:00-9:00 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要吃早餐,每天这时敲胃经最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 9:00-11:00 脾经。这个时辰要喝至少6杯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11:00-13:00 心经。此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 --------------------------------------------------------------------------------

十二经脉歌诀(易)手太阴肺经讲解学习

十二经脉歌诀(易)手 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22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足阳明胃经(左右共90穴)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鹰窗乳中沿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凌穴血海萁门冲门开府舍府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阴白,终于大包。手少阴心经(左右共18穴)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随神门少府少冲寻流注线:起于极泉,终于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38穴)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收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134穴)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阙阴四 心俞督俞隔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 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髎下 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 附分侠脊第二行魄户膏肓于神堂 噎嘻膈关魂门九阳纲壹舍于胃仓 肓门志室骲肓续二使椎下秩边场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 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通骨至阴小指旁 流注线: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足少阴肾经(左右共54穴)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 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蜜通谷幽门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墟 神藏彧中俞府毕 流注线:起于涌泉,终于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共18穴)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天池,终于中冲。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共46穴)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丝竹张 和髎耳门听有常 流注线:起于关冲,终于耳门。 足少阳胆经(左右共88穴)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窍阴完骨本神邀 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 风池肩井渊液部辄筋日月京门标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少阴肾经示意图

足少阴肾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调节,并具有将体内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能;但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肾脏包含着生命的原动力,是生殖力的源泉。因此,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相近。副肾是小型的内分泌器官,是控制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因为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机能一旦发生异常,便会引发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口干舌燥,喉咙重痛。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特别是心窝处有无力感。下痢、容易疲劳。背、脚内侧冰冷,脚底、脚尖发热,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肾是健康、生命之源,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衰弱。若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肾经上的穴位,以谋求症状的改善。肾经共有二十七个穴位。 :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上向小腿内(复溜,交信;会三阴交),出窝内侧(筑宾、阴谷),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1) 涌泉KI1 Yǒng quán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手厥阴心包经示意图

手厥阴心包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现代医学并无心包这个名词。古时候的中国人,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故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保护心脏,而此膜即称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心包经包围心脏,有保护作用,若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如脸部上火、发红。心悸、目黄。沿着心包经的经脉,由胸到侧腹,会产生疼痛、麻痹感。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热等症状。心包经有异常时,压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阴俞穴位感觉有硬块。心包经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卫等。异常时,请利用以上列举的穴道加以治疗,症状就能获得改善。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 它的支干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

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 天池PC1 Tiān chí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 [配伍]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附注]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2) 天泉PC2 Tiān quán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提到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 人体内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种刺激(针法、灸法、推拿)后很快就恢复了,就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 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知道经络到底在哪里。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 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 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 1、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经络穴位详解-经络的组成和作用(精)

经络穴位详解 - 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经络穴位详解 - 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一、经络的组成和作用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及许多孙络、浮络等组成。(表10-1)表10-1 经络的组成 经络 经 十二经脉 意义-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正经作用-运行气血的主要干道特点-分手足三阴三阳四组,与脏腑连属,有表里相配,其循环自肺经开始至肝经止,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各经均有专定的腧穴 奇经八脉 意义-不直接连属脏腑,无表里相配,故称奇经作用-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以调节十二经气血特点-任督两脉随十二经组成循环的通路,并在专定的腧穴,其他六脉不随十二经循环,腧穴都依附于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意义-正经旁出的支脉作用-加强表里经脉深部的联系,以补正经在体内外循环的不足特点-循环路线走向均由四肢别出走入深部(胸、腹)复出浅部(头、颈) 十二经筋 意义-十二经脉所属的筋肉体系作用-联结肢体骨肉,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特点-循环走向自四肢末稍走向躯干,终于头身,不入脏腑,多结聚于四肢关节和肌肉丰富之处 十二皮部 意义-十二经脉所属的皮肤体质作用-联结皮内,加强十二经脉与体表的联系,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皮肤部位的反应区特点-分区基本上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一致 络 十五络 意义-本经别走邻经而分出的支络部作用-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特点-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各有一个别络加上脾之大络,共为十五别络

孙络-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网罗全身 (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即手三阴(肺、心包、心),手三阳(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胃、胆、膀胱),足三阴(脾、肝、肾)经的总称。由于它们隶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结合脏腑、阴阳、手足三个方面而定的。阳分少阳、阳明、太阳;阴分大阴、厥阴、太阴。根据脏属阴、腑属阳、内侧为阴、外侧为阳的原则,把各经所属脏腑结合循行于四肢的部位,订出各经的名称。(表10-2)即属脏而循行于肢体内侧的为阴经,否则为阳经。十二经脉的作用主要是联络脏腑、肢体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表10-2 十二经脉名称表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手 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 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 上肢 前线中线后线 足 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 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 下肢 前线中线后线 十二经脉的循行特点是: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阴经”,它们从六脏发出后,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部,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的经脉标为“阳经”,它们从六腑发出后,多循行四肢外侧面及头面,躯干部,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十二经脉的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手足三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十二经脉通过支脉和经络脉的沟通衔接,形成六组“络属”关系。即在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详解

手太阳小肠未时13,00-15,00 丑时1.00--3.00 足太阳膀胱申时15,00-17,00 寅时3.00--5.00 足少阴肾经酉时17,00-19,00 卯时5.00--7.00 手厥阴心包戊时19,00-21,00 辰时7.00--9.00 手少阳三焦亥时21,00-23,00 巳时9.00--11,00 足少阳胆经子时23,00-1.00 午时11,00--13,00 足厥阴肝经丑时1.00-3.00 未时13,00--15,00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十二条经络讲解

十二条经络讲解 督脉:从仁中经过头顶到长强 督脉就是人体所有的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就是主管人体的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从任中到会阴 任脉就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起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淤少、阴道松弛、面部黄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手上六条经络 1肺经(大拇指正面)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与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2大肠经(大拇指背面) 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与排出。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候炎。 3心包经(中指正面) 心包经就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与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与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与心肌梗塞,特别就是有心季与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神经衰弱。 4三焦经(中指背面) 三焦就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与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5 心经(小拇指正面) 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心经不通: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说明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 人体内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种刺激(针法、灸法、推拿)后很快就恢复了,就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 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知道经络到底在哪里。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 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 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 1、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详解(gif图)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脏腑经气最盛经气最衰 手太阴肺经寅时3,00--5,00 申时15,00--17,00

手阳明大肠卯时5,00--7,00 酉时17,00--19,00 足阳明胃经辰时7,00--9,00 戊时19,00--21,00 足太阴脾经巳时9.00--11,00 亥时21,00--23,00 手太阴心经午时11,00-13,00 子时23,00--1.00 手太阳小肠未时13,00-15,00 丑时1.00--3.00 足太阳膀胱申时15,00-17,00 寅时3.00--5.00 足少阴肾经酉时17,00-19,00 卯时5.00--7.00 手厥阴心包戊时19,00-21,00 辰时7.00--9.00 手少阳三焦亥时21,00-23,00 巳时9.00--11,00 足少阳胆经子时23,00-1.00 午时11,00--13,00 足厥阴肝经丑时1.00-3.00 未时13,00--15,00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阳明胃经图,示意图

足阳明胃经图,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足阳明胃经是有关于消化系统非常重要的穴位。是从头部开始,经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非常长的经脉。消化系统有障碍时,会出现疲劳、身体倦怠、缺乏元气等症状。皮肤没有光泽,显黑、黄。嘴唇容易破裂,有纵形皱纹,唇边容易溃烂。发声无力,发音模糊。精神不振,迟疑不决,闷闷不乐,经常苦恼,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喜吃甜食的倾向。此外,对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爱吃油腻的食物。若要长久保持同一姿势,则会坐立难安,无法镇定下来。因为胃经的异常,经常被原因不明的头痛所苦恼。出现前头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咙痛、腹胀等症状。脚部觉得虚弱、麻痹。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请刺激位于上的穴位,症状就会有显著的改善。胃经是非常长的经脉,但主要的穴位有四十五个。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会迎香),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向下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巨髎),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悬厘、颔厌),沿发际(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

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喉咙(水突、气舍,一说会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中脘),络于脾。 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它的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 它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另一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1) 承泣ST1 Chéng qì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潜能道--人体十二经络详解讲课讲稿

潜能道--人体十二经 络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提到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家都不会陌生。 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 人体内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 支脉。 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种刺激(针法、灸法、推拿)后很快就恢复了,就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 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知道经络到底在哪里。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 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 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 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具体方向: 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 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 1、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 手太阴肺经人体的总理 肺相当于人体内的宰相,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的汇聚于肺,然后散布于全身。 那么,肺在什么时候开始对全身进行气血分配的呢? 当然就是在肺经当令的寅时。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厥阴肝经图

足厥阴肝经图十二经络示意图 肝脏从现代医学而言,具有解毒和储藏养份的作用,并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脏器之一。然而,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肝和肾一样,担负着维持人的生命机能的重要任务。肝属木,可称之为人体的将军。将军率领着抵御外敌的军队,肩负排除体内、体外不断拢击的毒素的任务,是一个专司解毒的脏器。肝经发生异常时,身体即会呈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煞费苦色不佳、喉干、恶心等。下痢。阴部痛、腰痛。脚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决断力。肝经的经脉是由拇趾开始,和肾经、脾经交叉后往上行,经过性器而来到脐下约三寸之处。然后再由此地经过第九肘骨的前端,通过肝、胆等内脏。由此继续往上行,并在眼下分为左右两条,一条直通头上的肾脉,一条绕往唇部终止。肝经在第九肋骨处虽然有一个分叉,但是和十二经脉的起始肺经相衔接。因此,又因到十二经脉的最初经脉,形成生命永远的循环通道。 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

环绕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1) 大敦LR1 Dà dūn [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配伍]配内关、水沟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天突、间使治梅核气。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肝经井穴。 (2) 行间LR2 Xíng jiān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筋经一至十二式体验解说讲解

筋经一至十二式体验解说 作者:甫光居士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07-07-27 22:40:12 编辑录入:经络修身网 易筋经一至十二式体验解说 甫光居士 第一式韦驮捧杵 身体直立如柱,两眼平视半垂帘,头悬如顶天,足立如入地三尺,两手劳宫相对,徐徐升起与肩平,两手劳宫慢慢相合曲肘,双手心相合,置于气会檀中穴处,两足与肩同宽. 体验评论: “身体直立如柱,头悬如顶天,足立如入地三尺”气力从腰出,下到脚,上必须出于手。四肢出筋骨随,肾气现。顶天立地接天地气。可见这是身体内外气的练习。这也是天人观念,天地人相合,形正、心正、气正,三正天地气合于身。 “两眼平视半垂帘”放松身心,精神内守,更好释放经络气,发动气机。 “两手劳宫相对,徐徐升起与肩平,两手劳宫慢慢相合曲肘,双手心相合”这个是利用了关键穴位激发感应的原理,目的在于激发气。劳宫是非常重要的内外气通道。经络穴位左右合必开其中穴,激发檀中行气。经常做,两手劳宫与肘都有气在互相吸引与牵扯的感觉,同时檀中穴处与双手心也有相通的体验。 这个的机理在医学上,外经雷公曰:请言心主之经。岐伯曰:心主之经即包络之府也,又名膻中。心包经之荣穴在劳宫,募穴在膻中。就是说劳宫又引通心包经的作用,而心包经之气血是在檀中聚集的,从经络气走向上看,劳宫之部位之气沿着心包路线充实于檀中,这是人体的自然机能。那么,加强劳宫天部之气,必定增加对心包经从手心到檀中的气血回流,使得心包经的墓穴汇集更多更强的心包气血。 人一身,心主之。养身,不过养气血。练习功夫么,也不过强气血。那么关键是从何处入手? 这个易筋经显然是从主要处开始。这里也最容易激发,也是养神之处,可以说立足非常巧妙。也符合黄帝内经的气血论述---气血相依。何况兼顾了神。气聚则神足,神是以气和血作为基础,所以很容易体验到气血和精神的关系。还借助气血最丰富的上肢展开激发导引。 这就是《易筋》入门练习的巧妙之处。 第二式横担降龙 双手两侧分开,如展翅向上与肩平,掌心向下升降沉浮三运气,引气下丹田,然后地气上升,如青龙丝丝向上。 体验评论: 双手两侧分开,如展翅向上与肩平。应该在胸前分开手的时候吸气,五指张开,如展翅向上与肩平,到肩平的时候应该是五指微微向上,掌心向肩外,呼气。这个动作配合呼吸把劳宫和檀中的气联系起来了,发动了整个气机,是对前一式练气的一个升级放大。顿觉气机大开,气感强烈。 掌心向下升降沉浮三运气,引气下丹田,直臂在身体两侧,掌心向下,吸气的时候手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