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务实运用)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及地质条件概况 (2)3、复合地基工程施工方案简述 (5)4、施工部署 (6)5、施工平面布置 (8)6、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9)7、旋挖桩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措施 (13)8、旋挖桩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5)1、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我市建筑工程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管理的通知》(成建委【2013】333号,2013年7月9日发)(8)《鑫苑·鑫都汇北区地基处理范围及要求》,四川建筑设计研究院,(2014年4月30日)(9)《鑫苑·鑫都汇项目(北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3月26日)(10)《鑫苑·鑫都汇项目(北区)(3#楼1单元、4#楼、5#楼)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地基处理工程》,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5月12日)2、工程及地质条件概况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牧华路南侧,交通便利。
该项目由26~32层高层住宅、2~3层商业及地下室(北区为1层地下室)组成。
本工程由成都鑫苑万卓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本项目的勘察工作。
根据北区勘察报告所揭露的地层情况,3#楼1单元,4#楼,5#楼地基土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地基处理工作,通过地基处理使其地基土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表需进行处理的建筑物工程概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貌特征本场地位于流县华阳镇牧华路南侧,交通便利。
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工法(2)

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工法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工法一、前言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是保证工程结构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工序之一。
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工法是一种利用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和排水设施相结合的工法,通过有效处理和改良地基土体,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承载能力:采用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作为地基的主要支撑,能够有效分散荷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 稳定性好: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能够增加地基土体的侧向抗力,有效避免地基沉降和变形,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3. 适应性强: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基土体,无论是软土、淤泥还是坚硬黏性土,都能够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4. 施工便利:采用机械化施工方式,工期短、效率高,并且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和环境条件。
5. 经济实用:相比其他地基处理方法,该工法施工成本低,且能够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降低工程造价。
三、适应范围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合:1. 建筑物基础处理:适用于各种建筑物基础处理,如桥梁、水利工程、厂房等。
2. 土木工程处理:适用于各种土木工程处理,如道路、隧道、地铁等。
3. 地质灾害治理:适用于各种地质灾害治理,如滑坡、塌陷等。
四、工艺原理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工法的原理是通过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的自重和摩擦力与地基土体相互作用,改变地基的物理力学特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工法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施工工法根据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施工效果和工程要求相符。
2. 地基处理:通过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的施工方式和布置方式,合理处理地基土体,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排水设施:在混凝土大直径刚性桩的周围设置排水设施,有效排除地下水,减小地基土体的水分含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素混凝土桩施工技术方案

素混凝土桩施工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项目的地下基础桩施工,桩型为素混凝土桩,总数为XXX 根,其中直径为XXXmm,长度为XXXm,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施工原则:(1)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2)保证施工安全;(3)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设备。
3.施工方法与步骤:(1)场地准备:a.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场地勘察,确定施工区域边界、给排水管线、电缆等。
b.清理施工区域,移除地面上的障碍物,并清除沟渠及着重部位。
c.根据桩位确定标高,进行标高放线和基桩检测。
(2)桩基施工:a.按照设计要求和桩基施工图纸的要求布置桩位,并进行桩位验收,确认无误后开始施工。
b.设法支护施工现场以避免坍塌和灌水。
c.在施工工地或投料井中进行料运输。
d.钻设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杆的布置和钻进,同时进行土层取样和记录。
e.进桩时,对桩顶进行水平度、轴心线、高度等方面的检查,避免出现偏位或变形。
f.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将混凝土泵送至设备头部,并进行抖桩处理。
(3)灌注混凝土:a.在灌注混凝土前,先进行检查,确认桩身无损伤、无空心、无腐蚀、符合规范要求,并检查桩模具的安装是否牢固。
b.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混凝土的配比进行搅拌,并进行新鲜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和试验。
c.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注意检查流动性、用时等,确保混凝土顺利灌注至桩内,彻底填充桩内空隙。
d.灌注完混凝土后,对桩身进行压竖校正,保持桩的垂直度。
(4)桩顶处理:a.在桩顶露出地面后,对桩顶进行切割,使其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养护。
b.进行桩顶检查,对桩顶的质量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
4.施工设备:a.钻设备:包括水平定向钻机、贯入型钻机等。
b.混凝土泵车:用于混凝土的运输和泵送。
c.填充料运输设备:包括运输车辆和输送带等。
5.安全措施:a.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进行相应的安全交底。
b.工人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佩戴好安全帽、安全绳等个人防护用品,严禁从事危险行为。
大直径桩施工方案

大直径桩施工方案1. 简介大直径桩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施工方式。
本文将介绍大直径桩施工的方案设计和施工流程。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大直径桩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2.1 地质勘察进行地质勘察是为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确定地下水位、土壤类别和岩层情况等相关参数,以便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2 设计施工方案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设计施工方案。
首先确定桩的直径和长度,然后设计桩基础的形式和施工方法。
同时还需要确定桩的布置方式和数量。
2.3 采购材料和设备根据施工方案,进行相关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工作。
包括钢筋、混凝土、桩机等。
2.4 安排施工人员根据施工方案,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和时间。
3. 施工流程大直径桩施工的具体流程如下:3.1 摆线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摆线点,确定桩基中心线的位置。
3.2 土方开挖按照设计要求,在摆线点附近进行土方开挖工作。
开挖深度应根据桩基础的长度加上一定的余量,以确保桩基的稳定性。
3.3 钢筋骨架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在桩基周围铺设钢筋骨架,并进行焊接和捆扎。
3.4 桩身施工在钢筋骨架内,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注速度和质量,以确保桩身的密实性和强度。
3.5 桩顶处理在桩身施工完成后,对桩顶进行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可以进行切平、修整等工序。
3.6 监测和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桩身的监测和验收工作。
包括测量桩身的垂直度、直径等参数,并检查桩身的质量和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安全措施在大直径桩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包括:•施工现场的围挡设置,避免人员误入施工区域。
•施工人员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施工现场的排水和防滑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5. 风险防控在大直径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在进行土方开挖时,注意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采取支撑和防护措施。
素混凝土桩施工方案(最终)

素混凝土桩施工方案(最终)一、引言素混凝土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具有承载能力高、适用范围广、造价低廉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素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施工后的验收标准,以确保素混凝土桩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方案设计在进行素混凝土桩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包括桩的布置方式、桩的直径和深度、桩周围的排水设计等。
设计方案应满足工程的需要,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材料准备在进行素混凝土桩施工时,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等。
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
3. 设备检查在施工前,需要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能够正常使用。
如桩机、搅拌机、输送泵等设备都需要进行检查和保养。
三、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地基处理在进行素混凝土桩施工前,需要先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可采用碾压或振动等方式进行地基处理。
2. 植桩在进行桩的施工时,需注意桩的竖直度和密实度。
采用适当的设备和方法,如振动桩、静力压桩等,确保桩的质量和定位准确。
3. 拌浆在施工过程中,需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拌和,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采用搅拌机进行混合,并控制好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桩的质量。
四、施工后的验收标准1. 强度验收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后,对素混凝土桩进行强度检测。
强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以保证桩的承载能力。
2. 竖直度验收对桩的竖直度进行检测,确保桩的符合设计要求。
如有需要,可采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验证。
五、总结素混凝土桩作为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式,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和经济性。
通过本文介绍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保证素混凝土桩的质量和施工效率,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是素混凝土桩施工方案的最终版本,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素砼桩施工方案1[1]
![素砼桩施工方案1[1]](https://img.taocdn.com/s3/m/c0ee1f10964bcf84b9d57ba9.png)
素混凝土桩特殊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河北宝华板材有限公司办公楼,桩基采用C20素砼桩进行地基处理,桩长14.5米,桩径400 mm,桩间距为2m,按圆形布置,坡面桩间隔设置,桩顶面设置C20砼配筋桩帽,形成单桩复合地基,桩帽上铺筑30cm碎石垫层。
二、施工准备1、首先对场地进行平整、压实、恢复至原地面高程;2、根据实施地段的地形情况、砼桩长,采用人工洛阳铲掏孔或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3、对基槽开挖的要求1)施工作业面的平面尺寸以基础底板的外缘为准扩出0.50m以上;2)为保证基土不破坏,地基处理施工期间,需留出一定的保护层,待地基处理竣工后清除,挖土深度为设计基底标高以上20cm(即桩顶保护土层为30cm)。
4、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应符合砼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砼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3)、石子(碎石):碎石的粒径、级配及产地应符合砼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4)、水:采用饮用水,其水质必须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三、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1、施工工艺流程:场地三通一平——混凝土试配(配比方案)——桩位放线(预检)——报监理验收——合格——机械进场(钻机、砼泵)——洛阳铲成孔——复核轴线及标高——监理验收合格——砼浇筑——砼养护。
2、施工要点:a、首先对场地进行平整、压实,恢复至原地面高程;b、根据实施地段的地形情况、砼桩长,采用人工洛阳铲掏孔或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c、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在钻至设计深度后,应准确掌握提拔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沉管灌注成桩施工拔管速度应按匀速控制,拔管速度应控制在1.2-1.5m/min左右。
3、施工方法:a、成孔:(1)场地清理,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2)熟悉图纸及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3)根据设计要求及图纸内容进行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并报监理验收。
浅析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以及监测的实施

浅析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以及监测的实施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它在土木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的设计、施工和监测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设计、施工和监测三个方面来浅析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实施。
一、设计1. 地基勘察地基勘察是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的第一步。
通过地基勘察,可以获取地层的情况和地质特征,确定桩的埋设深度和数量。
根据勘察结果,可以确定桩的布置方式和桩的直径。
2. 桩基荷载计算在设计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时,需要计算桩基的承载能力。
这个计算包括桩的抗拔和抗压能力。
通过桩基荷载的计算,可以确定桩的直径和长度,并且确定桩的布置方式。
3. 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方案是根据地基勘察和桩基荷载计算的结果来确定的。
地基处理方案包括桩的布置方式、桩基的深度、桩的直径、桩的数量等。
地基处理方案是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1. 桩基础施工大直径素混凝土桩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桩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同时需要控制桩的桩径和埋设深度。
在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桩的湿度和温度,同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
三、监测1. 施工监测在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桩的垂直度、水平度、桩径和埋设深度等。
通过施工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保证施工质量。
2. 运行监测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运行监测是为了监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运行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基的沉降、桩的受力情况和桩的变形情况等。
通过运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基的变形和变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东方威尼斯12#楼工程由XXX投资建设,桩基础工程由XXX设计。
本工程位于原麻纺厂境内,基础采用复合地基筏板基础,框剪结构。
根据设计,本工程地基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方法,采用长螺旋成孔、管内泵压细粒砼灌注成桩的施工工艺,桩径Φ400,满膛布桩。
目前,建筑工程中CFG桩的复合地基多采用低级别混凝土代替CFG桩填料,本工程混凝土强度为C20.二、施工准备施工前需认真核对施工现场地质情况,防止施工时振动破坏。
按设计要求布置桩位,绘出布桩平面图,标出打桩顺序和桩位编号,并详细说明具体施工注意事项。
对现场及邻近的地下管线、地上建筑物等应事先进行清理。
完成现场测量工作,水准控制点及平面控制点应按测规要求引至现场,以控制桩的调程及位置。
完成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作,保证机械进场。
长螺旋钻机、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管路等设备应经检查、维修,保证浇筑过程顺利进行。
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照明准备工作。
配齐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并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提前准备施工所需砂石、水泥及其它材料及所有材料的试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报告等。
三、施工部署本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先进行基础的土方开挖,保留一定的厚度以进行桩基完成后的二次土方开挖。
测量放线,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及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和轴线施放桩位图,测量确定桩位,标出打桩顺序和注明桩位编号,并经过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现场验收。
操作工艺流程包括测量放点、对位、成孔、泵压混凝土灌注成桩、养护、清土、铺褥垫层。
长螺旋成孔灌注工艺流程为提升钻杆用压泵将砼通过高压管路螺旋钻杆的内管压制孔成桩长螺旋成孔至设计的预定。
施工时,应考虑隔排隔桩跳打,新打桩与已打桩间隔时间不应少于7天。
螺旋钻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衡稳固,不发生倾斜、位移。
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做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对满堂布桩基础,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4倍桩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工程及地质条件概况 (2)
3、复合地基工程施工方案简述 (5)
4、施工部署 (6)
5、施工平面布置 (8)
6、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9)
7、旋挖桩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措施 (13)
8、旋挖桩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5)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我市建筑工程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
管理的通知》(成建委【2013】333号,2013年7月9日发)
(8)《鑫苑·鑫都汇北区地基处理范围及要求》,四川建筑设计研究院,(2014年4
月30日)
(9)《鑫苑·鑫都汇项目(北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3月26日)
(10)《鑫苑·鑫都汇项目(北区)(3#楼1单元、4#楼、5#楼)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地基处理工程》,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5月12日)
2、工程及地质条件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牧华路南侧,交通便利。
该项目由26~32
层高层住宅、2~3层商业及地下室(北区为1层地下室)组成。
本工程由成都
鑫苑万卓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由中国建筑
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本项目的勘察工作。
根据北区勘察报告所揭露
的地层情况,3#楼1单元,4#楼,5#楼地基土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地基处理工作,通过地基处理使其地基土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表1.1 需进行处理的建筑物工程概况
序号建筑物结构层数高度建筑物基础
名称类型(m)
预计基础
型式预计
埋深
(m)
±0.00标高
(m)
地上地下
3 3#楼1单元框剪32 1 93.70 筏板基础 6.45 469.20
5 4#住宅框剪32 1 93.70 筏板基础 6.30 469.20
6 5#住宅框剪32 1 93.70 筏板基础 6.30 469.20 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貌特征
本场地位于流县华阳镇牧华路南侧,交通便利。
场地原为农田、荒地,场地内地形大部分地段比较平坦,场地内孔口绝对高程在467.11~468.50m之间,最大高差约1.39m,地貌单元属于岷江水系I级阶地。
2.2.2 岩性条件
经勘察查明,场地土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和白垩纪中统灌口组(K2g)泥岩组成。
各层岩土的构成和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耕土①:表层约0.3m为耕植土,灰色,灰黑色,松散,稍湿。
以粘性土主,含少量植物根茎、虫穴,夹杂有角砾、卵石。
为新近填土,全场地分布,层厚0.30~1.20m。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粉质粘土②:褐色,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整个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50~4.90m。
粉土③-1: 褐色~灰褐色,稍密,稍湿~湿,有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局部地段缺失,起伏变化大,局部混杂细砂。
层厚0.50~1.80m。
淤泥质粉土③-2: 灰黑色,稍密,稍湿~湿,以粉粒为主,质轻,含有机质,土质疏松,仅少数钻孔中揭露,局部混杂细砂。
层厚0.40~2.80m,主要分布于5#楼、6#楼、7#楼区域。
细砂④-1:褐色~灰褐色,松散,稍湿~湿。
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