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退化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合集下载

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

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

L i n y e y u a n y i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李得鹏草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更是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风沙,防止土壤沙漠化,荒漠化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都兰县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草地过量放牧、超载放牧的问题不断凸显,草场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一、草原退化原因1、超载放牧在广大牧区,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

动物在草场当中采食牧草,获得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

但在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背景下,放牧动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草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超载放牧背景之下,使得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牧草生长发育受到长时间的抑制,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锐减,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蝗虫鼠害危害蝗虫鼠害危害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常见因素,蝗虫鼠害的种类较多,危害面积较广,危害程度严重。

老鼠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除了大量啃食牧草与牲畜争夺优质牧草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能够挖掘洞穴,啃食牧草的根部,造成牧草根部受到破坏,牧草死亡使得草场的覆盖度显著下降,严重的会造成寸草不生,土壤裸露,土壤沙漠化,荒漠化,使得草原完全失去放牧价值和利用价值。

草原蝗虫繁殖周期较短,每次能够产生大量的蝗虫幼虫,蝗虫主要以啃食牧草叶子为主,危害严重时所到之地寸草不生,严重威胁到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盲目开荒开采盲目开采是人为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受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农牧民群众将平整,土壤肥沃、土壤层深厚、植物生长旺盛的草原开荒用于发展农业种植产业。

不合理的开荒破土,严重破坏到草原生物多样性,使得草原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

再加上开垦的草原多是广种薄收,粗放式管理,草原一旦被开垦,土壤当中的有机质被很快的吸收或者分解,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外界风吹农田无法被植被覆盖,风蚀严重,表层细碎的土壤很容易被大风吹散,从而造成土壤沙漠化。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放牧动物过多过密,长时间的踩踏和过度啃食使草地无法恢复生长,导致其退化。

2. 土地过度利用过度利用土地会使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影响草地的生长。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也会对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水资源枯竭水资源的不足是草地退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的枯竭,导致草地无法正常生长。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策略1. 合理管理放牧合理管理放牧是防止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实行合理的放牧方案,如轮牧、合理草场留牧期等,有助于草地的恢复和保护。

2. 实施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关键。

通过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有效的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

3. 促进土壤保护与改良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草地的生长能力。

采取措施包括有机肥的使用、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合理的耕作方式等。

4. 种植本地植物物种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选取适应性强、生长能力优良的本地植物物种进行种植,可以增加草地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草地的恢复能力。

5. 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管加强对草地退化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草地资源。

同时,加强监管措施,对违规放牧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结语:草地退化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管理放牧、实施水资源管理、促进土壤保护与改良、种植本地植物物种以及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管,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草地退化问题,保护好我们宝贵的草地资源。

让我们共同关注并共同行动,共筑绿色家园。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草地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恶化等现象。

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和过度利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地的植被丧失平衡,影响草地的更新和生长。

过度利用草地,如频繁的割草和采草,也会破坏草地的生态稳定性。

2. 土壤侵蚀对草地的退化起到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形式之一,它会剥夺土壤肥力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往往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森林砍伐和地表覆盖变化等因素有关。

3. 入侵物种是导致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外来入侵植物,如忍冬、一年生杂草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快速繁殖能力,会占据草地的生境并抑制原生植物的生长。

4. 气候变化也对草地退化产生了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和降水分布不均,这对草地的生长和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和洪涝灾害会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1. 合理管理放牧和利用草地资源。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放牧制度,合理安排放牧强度,防止过度放牧。

采用轮牧和休牧,以促进草地恢复生长。

2.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立梯田、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带等,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选择耕作方式,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保持土壤肥力。

3. 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如人工清除入侵植物、喷洒除草剂、引入天敌控制等,以减少入侵物种的对草地的影响。

4.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灾害防治。

通过建立降水收集、水资源管理和洪水排涝设施等,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开展合理的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推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适应。

综上所述,草地退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草地退化原因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防止措施

草地退化防止措施

草地退化防止措施1. 引言草地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地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促进草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 草地退化的形成原因草地退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发。

人类活动包括过度放牧、土地开垦、过度灌溉和过度使用农药等。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土壤侵蚀、入侵物种和不适宜的管理等。

了解草地退化的形成原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止措施。

3. 改善草地退化的管理措施3.1 合理放牧管理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包括控制放牧强度、合理轮牧和保护留草等。

合理的放牧管理有助于保持草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2 适宜的农业管理土地开垦和农业活动也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

为了减少对草地的破坏,应推广可持续农业管理模式,包括优化灌溉方案、合理施肥和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等。

通过有效的农业管理,可以减少对草地的压力,提高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度。

3.3 保护和恢复植被植被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保护和恢复植被对于防止草地退化至关重要。

采取种植草坪、封禁放牧、植树造林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此外,应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管理和控制,以防止其对植被的侵害。

3.4 推广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利用草地资源的经济模式。

通过推广生态旅游,可以增加对草地的保护意识,并创造经济收益,从而提供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和保护措施,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草地退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了防止草地退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合理放牧管理、适宜的农业管理、保护和恢复植被以及推广生态旅游等。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我们才能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一、草地退化的定义与类型草地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维护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过度利用、过放牧、过度开发、人为破坏等原因,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草地覆盖度降低,草地质量下降,草地生产力减弱,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草地退化大致分为自然退化和人为退化两种情况,主要类型包括:过度利用型、过度放牧型、过度破坏型、化学污染型等。

二、草地退化的环境问题1. 土地资源问题草地是人类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其退化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质量,包括土层强度、肥力、持水能力、抗侵蚀能力等多个方面,因而草地生态退化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不良影响,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 群落生态学问题草地退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异种植物的迅速生长,对原有的草地植物造成危害,影响到草地植物美观、生态平衡等各方面,甚至可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毁灭。

3. 土壤侵蚀问题草地表面草皮的覆盖度降低会引起水土流失和风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增强、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失调等问题,引起自然水资源、气候、土壤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三、草地退化治理的策略1. 建设保护区在草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建设保护区,禁止人为破坏、限制人口规模,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的原有栖息地。

2. 改进草地管护制度增加草地的管护力度,加大对过度放牧现象的打击,加强草原生态防御,增加草原生物土地等资源的整体保护。

3. 促进自然退化对于符合自然退化规律的草地,以人为干预为主,通过加强预防、控制饲养密度、增加营养成分等方法,让生物自然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

4. 科学治理制定科学规划,对退化的草地进行整体治理,不断提升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渐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草原恢复。

草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草地退化的问题一直都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急需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理,并采取前瞻性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运转和发展。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一、草地退化的概念和特征草地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维护、畜牧业发展等功能。

草地退化是指草地植被物种的数量和生产力下降、草层不完整、土层疏松和土壤结构紧密等现象,这也是指草地面积减少的情形。

草地退化主要表现在草皮的松散、稀疏、枯黄,下层植物缺乏、土壤水分缺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养分贫乏等。

二、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牲畜在草地上吃草、咀嚼根茎、踏踩草地和土壤,造成植物的正常生长被破坏,同时还容易造成土壤质地的变化。

2. 根区土壤压实: 根区土壤压实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放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根区土壤压缩,造成草根生长的不良,同时也不利于水和营养素的转换。

3. 不良天气条件: 过度干旱、丰收或洪水也是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草地干旱时,草根没有足够的水分生长,而过度降雨或洪水则会破坏土壤质量。

4. 土壤酸化和盐碱化: 土壤酸化和盐碱化也是草地退化原因之一。

酸性土壤或过度盐度对草地生物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草地的土壤结构和水、气交换。

三、草地退化的分类根据草地面积的缩小程度,草地可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三个等级。

其中轻度的草地退化表现为草皮减少,草层分散;中度退化则表现为草皮更加稀疏,杂草和灌木丛生,草层松散;重度的草地退化表现为草皮严重减少,散落的土壤暴露在地面上,草层完全消失,形成沙漠。

四、草地退化的防治对策1. 良好管理: 做好草地的管理是防治草地退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确的放牧管理和合理的人类活动都有助于草地的恢复和管理。

2. 应用合适肥料: 种草地时,应根据土地特点和植物需求使用适合的肥料,以保证草地的产量。

3. 多样的栽培系统: 应用多样化的栽培系统,可以增加草地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草地的优质量和养分质量,促进草地的复原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4. 种植高效植物株: 种植高效植物株,可以提高草地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减少根区土壤压缩带来的影响。

新疆伊犁草地退化情况汇报

新疆伊犁草地退化情况汇报

新疆伊犁草地退化情况汇报新疆伊犁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其草地资源丰富,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近年来,伊犁地区的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新疆伊犁草地退化情况进行汇报,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促进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草地资源。

一、草地退化原因。

1. 过度放牧,由于畜牧业的发展,过度放牧现象严重,导致草场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草地退化加速。

2. 气候变化,近年来,伊犁地区气候异常,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草地生长受到一定影响,草场退化现象较为突出。

3. 土地开发,部分草地被用于农田开垦、城镇建设等,导致草场面积减少,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二、草地退化现状。

1. 植被减少,草场植被覆盖度下降,草种多样性减少,草地生态系统失衡。

2. 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草场土壤贫瘠化,难以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食物。

3. 草场面积减少,部分草场被用于其他用途,导致草场面积减少,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

三、保护草地措施。

1. 合理放牧,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控制放牧密度,减少过度放牧现象。

2. 生态补植,加大对草场的生态补植力度,恢复草场植被,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3. 加强监测,建立草地退化监测系统,定期对草场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草地退化问题。

四、结语。

新疆伊犁地区的草地退化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汇报,引起社会的重视,促进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伊犁地区的草地资源,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广大群众能够关注草地保护,共同为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

天然草场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天然草场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L i n y e y u a n y i对于天然草场来说,其是十分宝贵且重要的自然资源,具备显著的“绿色性与原始性”,而畜牧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及人口数量及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天然草场遭受了十分严重的损害,且天然草场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的,想要实现对其的优化改善,就必须要重视对其的治理。

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天然草场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对保护自然资源,促进草原产业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一、天然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1、过度利用草场目前,草场建设的速度已经难以满足牲畜数量增加的速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草场的过度利用,畜草矛盾日益恶化,由于并不能协调其两者发展的平衡性,使得草场“四化”范围逐渐拓宽,使得整体面积呈现出逐年下降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牲畜对于草场牧草啃食的频率不断提升,并不能够结合草场牧草的生长需求给予其合理的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导致牧草无法有效的产生过合作用,逐渐造成了草场牧草的稀、短、细、死,退化情况不断加剧。

2、生态环境破坏影响随着草原的发展建设,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提升,现如今,有限的草原面积内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村屯、农场或是牧点,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出行以及放牧等行为对于草场的土壤造成了不断重复的踩踏,使得土壤板结变硬,加速草原碱化,此外,草原牧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还会做出砍伐防风固沙的野生林、挖掘药材的行为,造成了对草场损伤的叠加。

3、开发利用无节制天然草场在成长过程中,存在部分土质优良,土壤肥沃且地势平坦的区域,而游牧民族在放牧的基础上,还会针对这一类型草场进行开垦进行农业种植,从而造成数千数万亩的草场面积都被严重破坏,影响了自然植被的生长,并在根本上降低了草原的抗风沙能力,加速了草场退化。

4、草原法落实不足国家针对天然草场曾出台过相关的法规条例,但实际上,相关部门针对草原法的落实并不到位,其宣传力度不足,使得草原居民并不具备合理的草场保护意识,导致多样化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且对于随意开垦的行为也仅仅只是进行罚款,难以从根本上杜绝这一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贵德县草地退化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毕业生:王玉林指导教师:***班级:植保01(03)班专业:植物保护所在系部:农材科学系2010年6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证书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表示谢意。

毕业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留、汇编论文。

同意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毕业生签名:时间:年月日目录论文摘要 (1)关键词 (1)1、自然概况 (1)2、贵德县草地与土壤类型 (2)3、贵德县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2)3.1鼠虫害猖獗 (2)3.2过度放牧 (2)3.3乱垦滥挖 (2)3.4其他因素 (3)4、理方法与对策 (3)4.1划区轮放 (3)4.2保护草地有益动物繁衍 (3)4.3以草定畜,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3)4.4实施“退牧还草”项目,恢复和保护草地植被 (4)4.5 建全体制,强化意识 (4)4.6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依法治草地 (4)参考文献 (5)致谢 (6)贵德县草地退化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旦正姐(卢文君老师)[论文摘要]通过对贵德县草地生态坏境现状分析,认为鼠虫害猖獗、过度放牧、草地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水土流失是造成生态坏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草地退化面积的不断扩大,不仅造成了贵德县地区生态坏境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制约着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

提出了对本地区草地退化智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贵德县草地退化原因治理对策1 自然概况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中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属黄土高原西部与青藏高原相接的过度地带。

地理坐标,东经100°58'~100°57',北纬35°29'~35°47',东西宽65公里,南北长91公里,境内黄河自西向东呈弓形流经78.8公里,地貌为封闭盆地,四面环山,中间低洼平坦,海拔界于2170~5011米,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贵德县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深居内陆,具有明显的高原气候特征,冷感期较长,温暖时期较短,雨热同季,光照充足。

贵德县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下河东、河西、龙春河、尕让乡、罗汉堂等流域和东山、江拉等林场及都秀、官庄、多拉、甘家等天然林区。

受海拔和坡向的影响,全县的天然乔木林集中分布在江拉,东山林场和都秀、官庄、多拉、甘加等林区。

海拔在2500~3200米地带的阴坡,半阴坡及个别半阴坡,天然灌木林主要分布在2800~4000米地带;人工林主要分布在东河,西河、罗汉堂沟等流域及黄河两岸。

贵德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适宜农、林、牧、副多种经营的地区。

全县有8个乡(镇),115村民委员会,483个合作社,至2004年末共有户籍人口94747人,其中农业人口82503人,非农业人口12204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6.8%;农民人均纯收入997元,交通、通讯较为发达。

交通便利西久公路通至县城,乡村道路较为发达。

道路、电力、邮电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移动通讯基本覆盖全县[2]2 贵德县草地与土壤类型草地是一种土地类型,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

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系统服务功能。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地退化日趋严重,我国近90%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的退化。

草地退化不仅英气草地生产力下降,不利于畜牧业发展。

因此从生态学角度研究退化的原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土壤类型主要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沼泽土等。

3 贵德县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基础,鼠虫害猖獗、过度放牧、草地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等是造成贵德县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对草地的畜牧业发展有保证,也是草地严重退化的迫切要求。

3.1 鼠虫害猖獗草原鼠虫害的发生与猖獗是在一定气候、土壤、植被条件下形成的,气候干旱和草原退化为鼠虫害的发生于蔓延创造了条件,加剧了草原的退化。

由于天然草地上的长期过牧优良牧草减少,牧草高度下降,给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等鼠虫生物灾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其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条件,它们啃食牧草,破坏草皮层,并形成土丘覆盖植被,致使牧草枯死。

受草原鼠虫害长期严重破坏,导致草场千疮百孔、植被稀疏,形成大面积次生裸地。

主要分布在常牧都秀、拉德、吾隆、切扎、尕让乡红山嘴、分水岭、江拉一带和拉西瓦镇巴卡台地区,海拔3000~3800米,受草原鼠虫害长期严重破坏,导致草场千疮百孔、植被稀疏,个别严重地块甚至形成斑块状鼠荒地。

3.2 超载过牧,草地成退换趋势由于长期超载放牧,超出了草场的承载能力,使得草场植物不能恢复正常生长,造成草场退化,是的优良牧草种子不能成熟,而影响了种群的繁衍和更新、牧草盖度,株高显著下降,降低了它们的环境资源的利用和种间的竞争能力,相反,毒草增强竞争和繁殖能力。

全县总理论载畜量为34.47万只羊单位,现有草食畜牧折合48.04万只羊单位,超载13.57万只羊单位,超载率39.37%。

草地资源是有限的,不会因人口、牧畜的增长而增加。

长期的超载过牧导致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3.3 乱垦滥挖人为地盲目开荒种地,采金、挖药等严重破坏草地,如挖虫草最少破坏0.3平方米左右的草皮。

3.4 其他因素全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干旱少雨,降水集中,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蒸发量大,地形呈多级河流阶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由于过度放牧造成的植被破坏和土壤破坏,使得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面积达141km2,长期以来人们大量开垦荒地、乱伐、乱挖、过度放牧等,使水资源涵养力下降。

草地退化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山于开矿、建厂、修路及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毁坏大量植被,破坏原生地表的稳定性,加剧了水土流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因各种开发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5km2由于人们在草地上无序的采挖药材、砍伐灌木等造成原有的天然草地植被盖度降低,水分涵养能力下降加剧了草地的沙化和水土流失。

4 理方法与对策4.1 划区轮放可以由近至远或由高到低的顺序实行轮放,这样可以缓解牧草频繁践踏以及让其有时间恢复正常生长,从而增加它的密度以及植株变高,从而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等。

保护草地有益动物繁衍,加大鼠、虫、毒草防治力度4.2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为鼠虫害发展和发生提供了一个生存环境,而鼠虫害的繁衍会对草造成破坏,使植被遭到破坏并且会使水土流失严重,而且还会加速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草地有益动物的繁衍,尤其是鼠虫害天敌来抑制其鼠虫害对草地的破坏,从而促进进生态平衡。

健全鼠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正确预测鼠虫害分布、消长规律及灾情,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加大草原鼠、虫、毒草的防治力度,切实减轻鼠、虫、毒草对草原生态害程度,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改善和提高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效果,持续控制草原鼠、虫、毒草灾害的目标。

4.3 以草定畜,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根据不同草地不同季节,确定和控制载畜量,有计划地进行轮放。

适当放牧、改良家畜品种。

培育优良牧草品种减缓畜牧业对草地的依赖。

加强草原栏建设,以草定畜,以畜定草,严格控制牲畜数量,实行划区轮放,科学合理利用草原,用养并举。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人为措施,才能维持并逐步提草原生产力,使牧畜得以稳步发展。

4.4 实施“退牧还草”项目,恢复和保护草地植被近年来,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全县现正在积极争取此项目,对退化严重的草地实施还草是恢复和保护草地植被的有效手段。

贵德县计划在5年内对常牧、尕让、罗汉堂三个乡实施退牧还草,主要内容有:零散搬迁、聚居休牧、以草定畜。

到2005年,共搬迁禁草原9.487×103 km2;以草定畜围栏禁牧草原4.85×104 km2,围栏种草面积9.19×103 km2建设畜棚1670座,计20.04×104 km2;聚居休牧2.703×104 km2。

同时,该积极种良牧草,培育新的优良牧草品种,并且充分利用轮歇地实行粮食轮作,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增加产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同时也减少了水土流失,起到防风冈沙的作用。

4.5 建全体制,强化意识强化草地管理服务职能,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己成立的草原监理机进一步完善,健全机制,并结合贵德县实际情况,已法制为手段,强化草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落实草原分产有偿承包使用。

建立和完善草地保护的各度,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草地退化趋势,加强对草畜平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定期核定草地载畜量,控制草地牲畜放养数量,解决草地超裟过牧问题,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4.6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依法治草地《草原法》和《青海<草原法>实施细则》已颁布两年,非法开垦草地,滥采乱挖等现象屡禁不止,以政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有法难依问题较突出,因此健全法制,加强队伍建设,把草地资源保护,利用管理。

坚决打击滥垦、滥挖、滥采等破坏草地的违法行为,在草地生产经营中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采樵制度、积极推行以草定畜,控制牲畜超载现象,划区轮牧等科学管理办法,把草地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参考文献[1] 黄文娟.青海省贵德县退化草地类型及治理对策[J].草业与畜牧,2010,(7):31-32.[2] 尚拜.贵德县草地生态现状及治举对策[J ]草业与畜牧,2008,(3):35-36.[3] 郭正虎.浅议贵德县草地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J].青海草业,2010,19(2):19-20,6 .[4] 刘海宏,王志远,王立亚等.贵德县常牧乡草地畜牧业现状调查.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7,27(4):34-37.[5] 王庆锁,李梦先,李和清.我国草地退化及治理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2004,25(3):43-48.[6] 汪玺.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草地畜放现代技术[M].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2004.166-176.[7] 崔国盈,丁建江,冯立涛等.乌鲁木齐地区草原占用情况及草场退化原因分析[J].草食家畜,2002,1(6):152-157[8] 胡建国.加强草地利用管理防止草地退化[J].青海草业,1998,(01):24-26[9] 许鹏.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0] 青海草业(季刊)2010年第19卷第三期.致谢感谢指导老师,本文主要的工作是在悉心指导下得以完成的,严谨踏实的研究作风,渊博深厚的知识,一直鼓励着我,我决心像芦老师一样做一个有良知的科研工作者,感谢芦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