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制作工艺》

合集下载

龙背青紫砂泥料的制作工艺

龙背青紫砂泥料的制作工艺

龙背青紫砂泥料的制作工艺
龙背青紫砂是一种名贵的紫砂泥料,其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

以下是一般紫砂壶泥料的制作工艺,龙背青紫砂的制作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
选料:首先需要选用高质量的原料,包括紫砂矿石和其他辅助原料。

龙背青紫砂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颜色和纹理,因此选料尤为重要。

矿石研磨:将紫砂矿石进行研磨,去除杂质和杂色,保留下具有特殊纹理和颜色的砂粒。

混料:将研磨后的紫砂矿石和辅助原料进行混合,确保原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加工成型:经过混合的泥料进行成型加工,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形状和规格的坯料。

干燥:成型后的坯料进行自然晾晒或者人工干燥,使其达到合适的干燥程度。

精雕细琢:对已干燥的坯料进行精细的修整和雕琢,塑造出精美的壶型和纹饰。

烧制:经过以上工序处理后的坯料进行高温烧制,使其达到成品的硬度和密实度。

上述工艺仅是一般紫砂泥料的制作过程,龙背青紫砂的制作工艺可能还包括特殊的工序和技艺。

紫砂壶的工艺流程

紫砂壶的工艺流程

紫砂壶的工艺流程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流程。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紫砂壶的工艺流程。

1. 选料紫砂壶的制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紫砂泥料。

紫砂泥料是一种特殊的陶土,产自中国江苏宜兴市的宜兴紫砂矿,具有质地细腻、质地坚硬、不含杂质等特点。

选料是紫砂壶制作的第一步,选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紫砂壶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2. 揉泥选好的紫砂泥料需要经过揉泥的工序。

揉泥是将紫砂泥料放入揉泥机中,加水揉匀,使其达到适合制作紫砂壶的状态。

揉泥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揉搓和加水,直至泥料均匀细腻。

3. 成型揉好的紫砂泥料需要进行成型工序。

成型是将揉好的紫砂泥料放入模具中,经过压制和成型,使其成为壶身、壶盖、壶嘴等不同部位的形状。

成型是紫砂壶制作的关键工序,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4. 磨光成型完成后的紫砂壶需要进行磨光工序。

磨光是利用砂轮等工具对紫砂壶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细腻。

磨光的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以保证紫砂壶的表面质感和光泽。

5. 雕刻磨光完成后的紫砂壶需要进行雕刻工序。

雕刻是对紫砂壶进行装饰和纹饰的工序,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雕刻出各种图案和文字。

雕刻需要工匠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雕刻技巧。

6. 烧制雕刻完成后的紫砂壶需要进行烧制工序。

烧制是将紫砂壶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其成为坚硬的陶器。

烧制的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保证紫砂壶的质地和颜色。

7. 装配烧制完成后的紫砂壶需要进行装配工序。

装配是将壶身、壶盖、壶嘴等部位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紫砂壶。

装配需要工匠具有一定的手工技巧和经验。

8. 检验装配完成后的紫砂壶需要进行检验工序。

检验是对紫砂壶进行外观和质量的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检验合格的紫砂壶才能出厂销售。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我们可以看到,紫砂壶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湛的技艺。

紫砂壶制作工艺发展史

紫砂壶制作工艺发展史

紫砂壶制作工艺发展史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茶具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蕴含了丰富的技艺和文化内涵。

早在唐代,紫砂壶已经开始流行。

当时的紫砂壶主要采用手工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主要在壶身雕刻鱼虾等图案,壶盖则用鹿角制成。

到了明朝,紫砂壶的制作技艺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紫砂壶大师,如汪大年、陈可之等。

清代时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不仅在造型和设计上更为讲究,而且对砂土的选择和烧制也更加讲究。

此时期的紫砂壶大师有文征明、高拱、李铁夫等。

其中,文征明的紫砂壶以形似果实的“文果壶”、独具匠心的“兔毫壶”等为代表,成为了紫砂壶的经典之作。

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但是,在一些传统紫砂壶大师的努力下,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得以保持,并且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赞赏。

今天,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新的材料和技术不断应用于紫砂壶的制作中。

同时,紫砂壶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收藏。

- 1 -。

紫砂壶的成形方法

紫砂壶的成形方法

紫砂壶的成形方法
紫砂壶的成形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模成法(半手):先通过打泥条后,再把泥条放入模具中,使泥条与模具贴合,通过搪压的方式,使身筒成型。

这是所谓的半手工壶,余下工艺与全手基本相同。

2. 拍身筒成型:直接起手,通过拍打使身筒成型,不借助模具,对艺师要求相对较高。

这是从时大彬后,各代制壶艺人不断总结传承下来的工艺手法。

以上两种为圆壶常见加工手法。

3. 镶身筒成型:为方壶独有的加工工艺。

以上三种手法,是根据紫砂壶的泥料特性所传承加工工艺,能使泥料特征充分发挥,从而使紫砂壶的适茶性更好,有别于其他陶类的特定工艺。

请注意,“灌浆,拉坯,机车”这些加工工艺并不被认可为紫砂工艺。

紫砂壶的制作方法

紫砂壶的制作方法

紫砂壶的制作方法紫砂壶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品,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紫砂壶制作过程繁琐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将介绍一下紫砂壶的制作方法。

首先,制作紫砂壶的第一步是选料。

紫砂壶的原料是来自中国江苏宜兴的紫砂泥,这种泥质细腻、紧实,色泽鲜明。

制作紫砂壶所用的紫砂泥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沙粒,以保证壶体的质地细腻均匀。

在选用紫砂泥之后,制作壶盖是第二个工序。

制作壶盖需要用到模具,先将泥坯捏成合适的形状,然后放入模具中进行压制,最后再进行手工修整,使壶盖的形状完美符合壶身。

接下来,是制作壶嘴和壶把。

制作壶嘴和壶把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将泥坯一点点切割、捏制成合适的形状,再进行研磨和打磨,使其光滑细腻。

然后,制作壶壁。

制作壶壁需要将紫砂泥坯按照壶身的形状放入特殊的模具中,然后进行研磨和雕刻。

制作壶壁需要注意成型的精度和壶身的比例,以保证整个紫砂壶的外观和使用效果。

接下来,是制作壶底。

制作壶底需要将紫砂泥坯按照壶底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切割和修整,然后进行打磨,使其平整稳固。

最后,是对整个紫砂壶进行烧制。

烧制过程需要使用特殊的窑炉,将紫砂壶放入其中进行高温烧制。

这个过程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温度,以避免出现损毁。

整个制作过程完成后,紫砂壶就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每一个制作出来的紫砂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因为手工制作的关系,每个壶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这也正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制作紫砂壶是一项需要精湛技艺和细心耐心的工作。

只有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其中的诀窍和技巧。

而制作出来的紫砂壶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紫砂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智慧和美学。

接下来,我将继续介绍紫砂壶的制作方法的相关内容。

在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除了材料的选用和工艺的掌握外,艺人的创作力和审美观念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艺人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个人特色,他们以自己对紫砂壶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作,使得每个紫砂壶都有独特的设计和韵味。

紫砂壶制作方法

紫砂壶制作方法

紫砂壶制作方法1. 紫砂壶的概述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茶具之一,以其独特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紫砂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听起来似乎非常复杂,但实际上并不难以掌握。

本文将介绍紫砂壶的制作方法,帮助你了解这一古老艺术的基本步骤。

2. 准备工作在开始制作紫砂壶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紫砂泥:选择适合制作紫砂壶的高品质紫砂泥。

•牙刷和水:用于清洁和处理紫砂泥。

•紫砂壶模具:用来制作壶的外形。

•刀具:如素刀、模刀、小刀等,用于雕刻和修整。

•涂料和刷子:用于上色和上釉。

3. 制作过程步骤一:准备和处理紫砂泥1.将紫砂泥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得柔软。

2.用牙刷清洁泥巴,去除杂质和颗粒。

3.将泥巴搓成适合制作壶的大小和形状。

步骤二:制作壶的外形1.使用紫砂壶模具,将泥巴按照所需外形塑造成壶的形状。

2.使用刀具修整壶的边缘和细节,使其更加光滑和精细。

步骤三:雕刻和装饰1.使用小刀或素刀进行雕刻,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创作各种纹理和图案。

2.在壶身上雕刻纹理时,要注意掌握力度和角度,以免破坏泥巴的整体结构。

3.雕刻完成后,可以使用刷子和涂料对壶进行上色和装饰。

步骤四:烘干和烧制1.将制作好的紫砂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

2.完全干燥后,将紫砂壶放入专用的窑炉中进行烧制。

3.控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确保壶的质地和色泽都达到理想效果。

步骤五:打磨和上釉1.烧制完成后,用砂纸或砂砾进行打磨,使壶的表面更加光滑。

2.上釉是为了保护壶的表面和提升其观赏价值,可以使用刷子涂抹适量的釉料在壶的表面。

步骤六:细节修饰1.最后一步是对壶的细节进行修饰,如描绘壶的款识、刻印制作者的印章等。

2.细节修饰需要非常仔细和小心,以免破坏已经完成的壶。

4. 结束语制作紫砂壶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制作方法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要点。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相信你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紫砂壶。

祝你好运!。

紫砂壶工艺流程

紫砂壶工艺流程

紫砂壶工艺流程一把壶的价值,在于这把壶的精气神韵是不是充沛饱满,壶型是不是做的规整、比例是不是和谐、泥料是不是好、做工是不是细致、曲线是不是自然;若是是花货,那么上面的花草树木是不是自然如天成,无一点矫饰。

只要这些要求都达到了,就是一把上好的壶。

中国论文网/7/紫砂壶的造型和装饰以素陶为主,其观赏性主要决定于造型,所以制作工艺显得非常重要。

一把紫砂壶整体结构的主要部分就是:壶桶、壶嘴(壶流)、壶盖、壶把、的子(壶钮),当然紫砂壶,壶底,足、颈结合部,壶身的刻画装饰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从成型的工艺流程来看,主要分为四类:全手工成型、半手工(模具)成型、灌浆成型、手拉坯成型。

其中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成型方法。

只有精巧的手法,超群的技艺,才能把紫砂泥纯朴、古雅、优美的质感表现出来。

全手工成型壶就是壶的各个部分全部分别用手工制作,再靠艺人的经验和审美能力把它们分别整形,规范化,最后再全手工拼凑到一起成壶。

全手工成型的关键在于泥坯成型技巧的规范、恰到好处,以及表面的精细加工。

精细的刮平修正,可以使器形结构更加严谨,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筋囊纹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然一体的制作要求。

第一节紫砂壶制作工艺如前所述,紫砂壶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模具成型、灌浆成型、手拉坯成型等。

其中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成型方法。

只有精巧的手法,超群的技艺,才能把紫砂泥纯朴、古雅、优美的质感表现出来。

一、紫砂壶制作工艺分类1、全手工成型全手工成型壶就是壶的各个部分全部分别用手工制作,再靠艺人的经验和审美能力把它们分别整形,规范化,最后再全手工拼凑到一起成壶。

全手工成型的关键在于泥坯成型技巧的规范、恰到好处,以及表面的精细加工。

精细的刮平修正,可以使器形结构更加严谨,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筋囊纹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然一体的制作要求。

2、半手工成型也叫模具成型,就是把壶的各个部分分别先用全手工做出雏形,然后把它们放入各自的模具里面整形,规范化,最后再用全手工拼凑到一起成壶。

紫砂壶制作工艺流程

紫砂壶制作工艺流程

紫砂壶制作工艺流程紫砂壶是指用紫砂泥制作的砂壶,是中国传统的茶具之一。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下面是紫砂壶制作的整体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

一、挑选紫砂泥紫砂泥是制作紫砂壶的重要原料。

挑选好的紫砂泥对壶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紫砂泥要求颗粒细腻,均匀不带杂质,含沙量较高,质地疏松,收缩率适中等。

传统紫砂泥主要产自中国江苏宜兴市、无锡市、太湖流域等地。

二、制作原型制作原型是紫砂壶制作的第一步。

在制作原型时,需要先用黏土或铝模制作壶的外形,再根据原型进行制模。

三、制作模具制作模具是紫砂壶制作的重要环节。

模具的制作需要用到硅砂、石膏、石蜡等材料。

制作时需要将原型放入模具中,并在模具中涂抹一层薄膜,然后再用硅砂制成一层砂芯,根据砂芯制作内模和外模。

内模负责壶身的明暗和纹路,外模则负责壶的形状和外观。

四、制作成型制作成型是紫砂壶制作的主要环节。

制作时需要将制好的内外模放在专业的成型机上进行压制,然后将压制好的壶取出,在壶口和底部排气口处插上泥管,等待泥料自然干燥成型。

五、打胎磨口壶成型之后,需要对壶口和底部插入的泥管进行打胎,将泥管取出,并将壶口和底座磨光。

六、刻花修形刻花和修形是紫砂壶制作中的重要工艺。

刻花一般分为雕、划、点、挑、压等多种技法,可以让壶面出现各种丰富的花纹图案。

而修形则需要对壶身和盖身进行修整和调整,使壶的形状更加完美。

七、内烧内烧是紫砂壶制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内烧也被称为“退火”,是指将制好的壶放入特定温度下进行低温烧制。

内烧的目的是将坯体中的有机杂质和水分烧掉,使壶体更加坚硬和稳定。

八、外烧外烧是紫砂壶制作的最后一个工艺环节。

外烧通常分为前烧和后烧两个阶段。

前烧是指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烧制,使壶表面生成氧化膜。

后烧则是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烧制,使壶的表面更加光滑和深沉。

以上就是紫砂壶制作的整体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

紫砂壶的制作是一项高度复杂和精细的工艺,需要制壶师们耗费大量心血和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砂壶制作工艺【第一集】一、紫砂壶的由来: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茶受到不分国籍不分肤色的各国人民喜爱,不仅中国茶闻名世界、而且中国茶具除了品茶必备以外,还成为了可供欣赏把玩的艺术品,紫砂壶就是其中的代表,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热烈欢迎。

宜兴紫砂陶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里的一枝奇葩,在中国陶瓷历史的长河中,根据对古窑址的发掘,可追溯到北宋中叶,距今约有一千年的历史,她以非常独特的陶艺风格蜚声中外。

大约六百年前,宜兴人偶然发现紫砂泥矿,因为生活的需要,当地人就把这种泥制成各种器皿使用,慢慢的发现这种泥还具有独特的功能,用它制成的茶壶冲泡茶水非常神奇,其壶不仅透气不透水,茶汤醇厚绵长,泥中含有的丰富矿物质还对人体大有裨益,从此紫砂壶成为了宜兴的传统工艺,一直薪传至今。

(部分内容用动画展现)紫砂壶分为圆器、方器、塑器、筋纹器、花器以及特殊造型壶等。

最常见的是圆器,也称素器,多数紫砂壶都是这种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比例谐调、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方器主要是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给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方器一般大小不同的几块泥片用胶泥沾合而成;塑器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形装饰的器皿造型的统称。

设计塑器造型时,除了要注重表现形象特征外,更要注重表现它的本质,使其符合功能合理、视觉美观、触觉舒适以及安全牢固的原则。

紫砂塑器不仅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且巧妙的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装饰效果。

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格的结构之中。

多以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花瓣以及云水纹为蓝本提练出造型样式,不仅侧视面上有诸多变化,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加吸引人。

筋纹器造型紫砂壶纹理清晰流畅,口盖严丝合缝,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花器造型千变万化,主要特点是生动活泼,喻意吉祥,以梅花、彩桃等为多。

特殊造型紫砂壶讲究创意独特,天马行空,追求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深受喜爱。

下面我们以最常见的紫砂圆器为例,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二、普通紫砂壶制作过程:1、紫砂泥料加工:(1)机器炼泥:紫砂矿开采出来的矿石一般分为三种颜色,即紫泥矿石、红泥矿石和本山绿泥矿石,粉碎加工成紫砂泥料后经过调和还可以生成其他颜色,于是我们会在成品紫砂壶身上看到更多的颜色搭配。

加工泥料分为机器加工和手工操作,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机器加工泥料程序。

将紫砂矿石添入碎石机进行捣碎加工,在碎料的同时机器会自动加入适量的水,制成粗坯后还要进入真空炼泥机进一步加工,这个步骤是为了把泥料中的空气进一步挤掉,让泥料密度更大,从真空炼泥机出来的块状泥料每块约重五公斤,用塑料袋包装后贮存,这个泥料就可以直接使用,这就是机器炼泥的全过程。

(2)手工炼泥:紫砂艺人更喜欢的是手工炼泥,因为手工炼出的泥料更加细腻更加方便使用,炼泥使用的主要工具有镰刀、榔头、筛子等。

首先将泥料碾碎然后过筛,筛网一般使用40目、60目和80目三种。

把碎泥料倒入筛中,一边轻轻摇晃一边用手拍打筛帮,落下很细的紫砂土就是合格的原料,然后进行加水调和,先将水倒好,然后再把紫砂土倒进去,倒土时不能倒的太快,倒入后不能马上搅拌,要让土慢慢全部渗入水中后再进行搅拌,这样做的原因是避免泥料中产生过多气泡影响使用效果。

制作一把普通的紫砂壶大约需要一公斤泥料,紫砂土加适量的水进行调合,调合泥料时要充分,反复搅动数次,一公斤紫砂土大概需要0.5公斤水来进行调和,不过水的多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紫砂壶制作所需要泥的硬度也稍有差异,如果不小心水放多了,泥和稀了也没关系,多放置两天再使用也是一样的。

调和后的泥料分块儿盛出来放到木板上晾干,一般晾一天左右,以泥料不沾手为宜。

晾干后的泥块需要进行锤炼方可使用,先将泥块放到木案上,用竖锤自上向下击打二十次左右,为的是把泥块合到一起,然后用镰刀切割边缘处,重新堆积到一起,用横锤先把四面向中间反复击打将泥料挤紧,然后自上向下横锤反复击打泥料50次以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泥料中的分子挤紧,把里面的空气全部挤出来,直到把泥料锤熟为止。

最后把锤熟的泥料整理成长方形,用塑料袋包裹,挤掉袋中的空气,系紧袋口,防止泥料变干,然后搬到阴凉处保存,一般存放二到三个月才能使用,这个过程叫醒土也叫养土,为的是让泥料充分腐化,时间越长越好。

至此,紫砂泥料的加工过程就全部完成了。

2、紫砂壶制作:(1)紫砂壶制作工具:紫砂壶属于传统手工艺,所以其制作工具非常复杂,而且大多是手工制造的,材质有木材、牛角、塑料等,最常用的也要有二十几种,分别是木搭子、木拍子、竹拍子、尖刀、旁皮刀、矩车、蓖子、勒子、铜管、明针、挖嘴刀、矩底、独个、转盘、虚砣、木鸡子、顶柱、盖座、毛笔、印章等。

(2)设计壶样:一件紫砂壶需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

设计壶样时首先要有一个大致的艺术构思,然后画出壶样草图,既要有艺术想象力还要考虑到茶壶的实用性,包括壶身高度、壶把壶嘴样式与壶身的协调性等。

壶身、壶嘴、壶盖、壶把等各个部件要与整体比例协调,更要注重高难技巧的细部刻划,紫砂壶不同于其它艺术品,不仅要有观赏价值,由于壶必须拿来使用,所以还要握拿舒适,壶嘴出水通畅,容量规格要适合地域、民族饮茶习惯,同时什么造型的紫砂壶适合泡制什么茶也是有讲究的。

考虑到这些细节后,就可以尽情发挥艺术构思与想像了。

(3)紫砂壶结构:(图示)一把紫砂壶由多个部件组成,首先上面的叫点子,点子下面拱起的部分叫壶盖;下面一层叫满片,它的作用是撑起壶盖并在上面沾牢子口,壶盖成型后,要把满片按照事先刻好的印迹把中间部分挑掉;壶身上面的部分叫盖片,作用是撑住壶身,成型后也会从印迹处挑掉,这个过程也叫开壶口;下面是壶身,左面是壶嘴右面是壶把;再下面是底片也就是壶底是无孔的,最后一片叫壶底座,可以有孔,因为壶身完成后只会留下一圈当底座,中间部分会挑掉。

(4)制作:壶身:首先制作壶身,取一块紫砂泥料,按所做壶的大小决定泥料的多少,用旁皮刀切下一个泥条,用木搭子用力拍打泥料,木搭子分为圆面和方面,先后用侧面再用方面反复拍打,将泥料拍成约0.5至1厘米厚,壶的大小决定了壶身的厚度,大壶适当加厚。

拍打结束后再用泥千子把泥片刮平刮光,把泥片拍打平整后,再用尺子配合矩车将泥条裁量好,把四周多余的泥料用旁皮刀切掉,使泥料呈长方形,然后将泥片立起来卷成筒状放到一边。

底片盖片:再切下两块泥料分别做底片和盖片,底片也就是壶底,取一块泥料用木搭子侧面拍成扁圆形,再用方面拍打平整,在拍的过程中左手要不停转动泥片,这样泥片才能把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泥片打好后放在转盘上,再把矩底放在泥片的中心处,然后用矩车将泥片划成圆形,矩车的作用和用法与圆规是一样的,矩底的作用是顶住矩车的尖头,避免在泥片上扎出洞,再用旁皮刀把泥片刮光刮挺。

盖片就是盖在壶身上面的圆片,它的作用是撑住壶身,在壶的其他部位都做好后再把它取出,盖片的做法跟底片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它的中间有孔。

围片:再取一个稍大些的泥块拍打成圆形,这个泥片叫围片,围片要比底片满片稍厚一些大一些,在整个做壶过程中就放在壶的下面,它的作用是限定最终成壶的大小,它的直径相当于壶身的直径,围片做多大壶就多大。

拍好的围片用矩车旋成需要大小,一面点上一些水,翻过来沾在转盘上,用木拍子轻轻拍打沾牢,壶身泥片就围在它的四周。

把长方形的泥条围在围片上,注意泥片要直立不能倾斜,围好后用旁皮刀在泥片相交处切开,这个切口必须是斜的,把里外两片切掉的泥片拿下来,用毛笔蘸水刷在接口处,把它沾牢,用旁皮刀把接口处压紧刮平,由于运刀方向不同,内侧压紧刮平就不能用旁皮刀了,得用专业工具竹拍子来完成这个任务。

然后在接口处用刀扎个小洞做个记号,这里是安壶嘴的地方。

接下来的步骤叫做打身筒,就是左手垫在泥片内侧,右手用木拍子用力拍打泥片,要一边旋转一边拍打,慢慢在泥片上部打成一个向内的弧度,想让壶身弧度均匀美观很不容易,要反复拍打较长时间。

拍打过程中要不时用底片比对一下,掌握大小,打身筒是紫砂壶所特有的制作工艺。

拍好后的身筒边缘处用旁皮刀切齐,切口要有一个坡度,外侧大里侧小,以便能够托住底片。

在切好的围片斜坡处涂上事先和好的脂泥,把底片沾上去,用旁皮刀刮掉多余的脂泥,并把底片压牢,再用竹拍子把壶身和底片挤紧,这个过程也叫“赶身筒”。

把壶身翻过来,用竹拍子把里的多余的脂泥也刮掉,这样壶的底部基本制作完成。

所谓脂泥,就是稀释后的紫砂泥,它有很好的粘性,可以把紫砂壶的各个部件牢牢的沾在一起。

然后开始打壶身的上半部分,拍打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是根据设计要求不同,最终成型的弧度有所区别,有上大下小,有下小上大,也有上下一样大的。

打好上部身筒后也要切出边缘的斜坡,抹上脂泥,沾上满片,用竹拍子修整整个壶身。

下面的工序叫背身筒,就是用蓖只把壶身刮光,这个过程也叫整型。

底座和壶口:接下来要做壶底座和壶口,先做好两个泥片,用矩车旋好大小,然后在边缘0.5cm处再用矩车旋一圈,划出一道印迹,这两个泥片不必考虑中间有没有孔,因为它的中间部分在壶身成型后会被按照这个印迹挑掉。

两块泥片拍打整型后用脂泥分别沾在壶底和壶口处,沾好后同样用竹拍子把多余脂泥刮掉,然后用明针把它刮平整。

晾干24小时后,再用旁皮刀把中间部分挑出来,留下的0.5cm 就成了壶的底座和壶口的边沿。

壶嘴和壶把:切下一块泥料,用手搓成条状,搓的过程中掌握好力度,要搓成一头细一头粗的样子,搓好后切掉两头多余的部分,再用木拍子整形,整形完毕后左手按住泥条,右手用挖嘴刀开始通壶嘴,对准位置后左手松开,右手带着泥条在桌面上滚动,壶嘴渐渐变大,具体的大小根据壶的大小灵活掌握。

再取一块泥料搓成条状,也是一头粗一头细,搓好后切去两头多余部分,用木拍子整形,然后手工压成壶把形状。

然后是钻孔安装壶嘴壶把,首先在记号处用铜管钻孔,一般是钻七个孔,大壶相应多一些,在壶嘴处涂上脂泥,拿一把标尺放在壶上面,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把壶嘴壶把对齐成一条直线,另外是提示安装高度,壶嘴壶把的高度不能超过壶身的高度。

注意壶嘴壶把与壶身接触的地方要切成凹状,与壶身的弧度相匹配,这样才会沾的牢固,不易掉下来。

安装完成后再仔细观察一遍各部位是否协调。

壶盖:壶盖的做法分四步,先取一个泥片用矩车旋出大边,约隔0.5cm处再旋出一个小边,再把边缘用明针修整成圆形,这个过程叫“倒角”,修整好后这个泥片叫“同盖板”。

再取一块泥片放在虚砣上面,一边旋转一边用手压出壶盖的弧度,压好后把边缘处刮平,放在“同盖板”上面,用脂泥沾好,刮掉多余脂泥,再用蓖只把边缘挤紧,再用明针清线,这个过程需要反复修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