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1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

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分值: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选择题〔此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A.细胞内液 B. 血浆 C. 细胞外液 D. 组织液2.以下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B.葡萄糖C.钙离子D.呼吸酶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以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选项是〔〕5.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醛固酮D.抗利尿激素6.关于体液免疫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7.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以下局部C、尖端、尖端以下、尖端以下局部D、尖端、尖端下面的局部、尖端8.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9.以下被称之为生长素的是()A.吲哚乙酸B.萘乙酸,4-D D.乙烯10.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
这说明A.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B.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C.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D.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11.以下植物激素中,可以促进组织分化的是A.细胞分裂素B.生长素()C.赤霉素D.脱落酸1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A .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胞吞作用 D.胞吐作用13.在置于暗室中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A.向左弯曲生长 B .向右弯曲生长C.向前方弯曲生长D.直立生长不弯曲14.以下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那么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那么尿量增加D.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15.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B. 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D.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16.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局部,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17.关于胰岛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B.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或转变成脂肪〕C.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18.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参与了〔〕①非特异性免疫②体液免疫③细胞免疫④合成并分泌抗体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① D .①③④19.以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将大白鼠从25℃移至O℃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响是.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21 .以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必修三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时间K种群大小必修三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 .血浆蛋白 B .葡萄糖 C .钙离子 D .呼吸酶 2.下列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3、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 ( ) A .大脑功能异常 B .缺乏促性腺激素 C .缺乏促甲状腺素 D .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4、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 ) A .背地生长 B .向水平方向生长 C .向光生长 D .无法确定5、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6、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 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 A .双子叶杂草对2,4-D 的敏感性强 B .小麦对2,4-D 的敏感性差C .2,4-D 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 .同一浓度的2,4-D 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7.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是靶细胞膜表面受体接受的信息分子B.口服胰岛素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C.胰岛素在人体含量很少、作用效率很高D.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8.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 .血浆蛋白质的合成B .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C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D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9.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B.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10.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记忆细胞是由浆细胞分化产生 B.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消灭入侵的病菌D.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1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12、下列措施哪一项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A.移栽花卉时常剪去部分叶片 B.果树修剪C.无籽番茄的培育 D.用成熟的鸭梨催熟生柿子13.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 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D.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14.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行为是()A、狗看到灯光分泌唾液B、随着音乐节拍认真做操C、司机看到红灯紧急刹车D、切洋葱鳞茎时眼睛流泪15.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16.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 B.记忆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17.当一个人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18、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C.c D.d19.右图所示:甲:用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从右侧单侧照光;乙:除去芽尖,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面右侧,再从右侧单侧照光,则甲、乙分别将()A.向土直立生长,不弯曲生长 B.向上直立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C.向上直立生长,向左侧弯曲生长 D.停止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20.当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A.能看懂文字,但不能听懂别人谈话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二、填空题(共60分)21.(10分)(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一高)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
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4.皮肤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其原因是()A.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B.非特异免疫的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了皮肤的再生5.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6.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根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0h~1h,a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比b多B.3h~4h,a体内的胰高血糖素较0h~1h分泌量下降C.b血糖在1h~2h较高是因为体内胰高血糖素量没有减少D.b血糖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所致7.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8.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大脑、小脑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9.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试题及答案(修改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生物试卷(考试范围:生物必修3,第一~三章)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2.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3.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4.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产生ATP的数量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氧化分解不可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D.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6.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7.下图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刺激a点,则除b点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组织液作为传导媒介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受突触限制D.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8.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9.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10.下列膜电位变化的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11.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12.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13.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1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15.能够在机体内识别“非己”成分功能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16.下列物质或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过程所特有的是()A.抗原B.抗体C.浆细胞D.效应T细胞17.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身体越健康18.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19.乙肝疫苗进入人体后将会()A.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B.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C.侵入宿主细胞并大量增殖D.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20.下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21.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试题及答案|xxxx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考试时间:70分满分:100分卷一(选择题,共60分)1,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题,每题1.5分)。
共60分)1。
下面对人体细胞外液的描述是错误的()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部环境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2。
走了很长时间后,脚底会磨出水泡,几天后就消失了。
这时,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渗入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和各级动静脉。
下图显示人体皮下组织,b、c和d显示细胞外液在下面列出的因素中,患者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是()①c ②慢性蛋白质营养不良③淋巴管阻塞④由过敏原如花粉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a的损失。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②③④c。
只有①⑤d。
①②③④⑤4。
剧烈运动后,会释放大量的乳酸。
然而,其酸碱度变化很小,主要是因为(a)乳酸在血浆中迅速分解产生CO2和H2O,CO2 B .碳酸氢钠排出与乳酸反应,调节酸碱度℃。
h2co 3抑制乳酸的酸度,CO2 D .乳酸酸度较弱,不易引起酸中毒5。
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的O2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量(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产生的三磷酸腺苷的量(6)。
当人们到达青藏高原时,他们会出现头痛、疲劳、心率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这一现象的错误分析是()a。
人体维持稳态调节的能力仅限于b。
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内部环境的稳态就会被破坏。
人体的稳态不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细胞代谢会受到干扰7。
以下关于人体内部环境的陈述是不正确的()a .葡萄糖氧化分解不能发生B..稳态指的是内部环境的恒定组成和化学物理性质。
ph和温度的稳定性为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免疫系统不仅是身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体内平衡的调节系统。
(新)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试题及答案(修改版)

13.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________,红细胞中的氧进入细胞被利用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该过程至少穿过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但机体能通过体液
A.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
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7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写字母,在“_______”上写名称。)
(4)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mol.L-1。
高二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1C2D3B4A5B6A7A8C9C10D11B12A13B14D15D
16D17C18A19B20B 21C 22A 23C 24D 25B
31、(1)[B]组织液C→B→A 6(2)升高神经(3)维持相对稳定(4)C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
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
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23.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什么?A。
淋巴B。
淋巴和组织液C。
血浆和组织液D。
血浆和淋巴2.剧烈活动后,一段时间内血浆的pH会怎样变化?A。
大于7.35-7.45B。
远小于7.35-7.45C。
维持在7.35-7.45D。
稳定在3-4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B。
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
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
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4.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什么?A。
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5.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血浆组织液淋巴B。
血浆组织液淋巴C。
血浆组织液淋巴D。
血浆组织液淋巴6.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什么?A。
①皮肤血管收缩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B。
①②⑤C。
④⑤D。
②③8.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什么?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9.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哪里?A。
细胞体B。
轴突C。
突触间隙D。
树突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哪里?A。
运动语言中枢B。
躯体运动中枢C。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期中综合练习试卷1

期中综合练习试卷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 .组织液 B .组织液、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2. 下列有关稳态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3.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 A .酶促反应速度加快 B .渗透压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糖尿病 4.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 ) A .血浆 B .血浆和组织液 C .淋巴和组织液 D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5.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 A .二氧化碳、氧气 B .水、尿素 C .葡萄糖、尿素 D .血红蛋白、氧化酶 6.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 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 ) A .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 2和H 2O ,并排出CO 2 B .NaHCO 3与乳酸反应,调节pHC .H 2CO 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 2D .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 .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8.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其流动方向是 ( ) A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B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C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D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9.分别刺激图中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 )A.ⅠB.ⅡC.ⅢD.Ⅳ10.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③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11.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不变C.增加、不变、不变D.增加、增加、降低1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13.下列对动物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B.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短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D.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14.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D.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15.如果切除小鼠的胸腺,被移植器官比较容易在小鼠体内存活;如果将小鼠胸腺的淋巴细胞再输给去胸腺小鼠,则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4.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5.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血浆组织液淋巴 B.血浆组织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浆组织液淋巴6.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8.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9. 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细胞体 B.轴突C.突触间隙 D.树突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A.运动语言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听觉语言中枢 D.视觉语言中枢1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12.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雄激素 D.生长激素13.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 B.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C.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1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15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1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17.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④ C.①③⑤④ D.①③④⑤18.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19.通过人工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措施是()A.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B.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C.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20.树上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
分析被蛀部位最可能是正在形成的( ) A.果皮 B.果柄 C.果肉 D.种子21.吲哚乙酸是( )A.植物生长素B.垂体生长素 C.性激素 D.脑激素22.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而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是由于( ) A.侧芽缺乏生长素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23.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24.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25.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
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A.乙烯 B.脱落酸 C.赤霉素 D.生长素26.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27.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 B.各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28.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背地(心)生长 B.水平方向生长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29.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绿篦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篦定期修剪,目的是()A.抑制侧芽生长B.抑制其开花结果C.抑制向光性D.促进侧芽生长30.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此实验的结果不会()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31.下列关于生长素和生长激素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是有机物 B.在生物体内含量都很少C.都是活细胞产生的 D.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3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33.将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都能正常生长。
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培养16天,其中一种生长正常,而另一种则全部死亡。
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34.下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3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36.右图中A表示的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情况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37.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 .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 .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38.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39.在调查一块方圆2 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4只 B.48只 C.120只 D.144只40.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 B. 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 光照、食物4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42.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43.丘脑下部具有感受血液中溶质浓度的感受器,一旦浓度升高,这些感受器便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其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量喝水可以增加ADH的释放B.体内ADH过少的人,会产生过多的尿C.细胞外液中溶质浓度的降低,会使垂体受到的刺激减弱D.能使尿量增加的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ADH的分泌而起作用44.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
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45.丝瓜为雌雄同株的异花植物,某同学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分别泡在下表列出的5种溶液中24 h,种植后长成植株。
一段时间后比较最初开出的雌花与雄花的平均数,求出性别比。
实验结果如下表:溶液雄花雌花比值(雄花:雌花)水(对照) 21.1 3.8 5.6赤霉素(100 mg/L) 4.7 4.7 1.0CP(100 mg/L)(一种生长调节剂)6.2 6.8 0.9乙烯利(1000 mg/L) 19.6 3.7 5.3整形素(10 mg/L) 33.1 1.2 27.6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花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B.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的性别分化也影响不大C.可能因为人为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自身激素的正常比例,而影响了雌雄花的性别分化D.赤霉素(100 mg/L)、CP(100 mg/L)有利丝瓜雌花的形成,整形素(10 mg/L)有利丝瓜雄花的形成46.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47.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图,其主要原因是( ) A.芽能发育成枝条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48.如下图所示,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 .在BD范围内B.在OA范围内C.在BC范围内D.在BA范围内49.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50.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B.人体由于花粉过敏会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降低,水分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C.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D.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来实现的,其感受器位于下丘脑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51. (8分) 右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1)图中①过程是___________,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