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一学期期末题定稿

合集下载

初二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初二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初二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初二期末考试的题目和答案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部分科目的题目及答案。

语文:1. 请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不息,君子应当效仿这种精神,不断自我提升,努力不懈。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材料省略)答案:(根据文言文材料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数学:1. 解下列方程:2x - 3 = 7。

答案:x = 52. 计算下列几何图形的面积: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矩形。

答案:24平方厘米英语:1. 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She _______ (be) a teacher for ten years.答案:has been2. 翻译下列句子:“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答案: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物理:1.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是10牛顿,问这个物体受到的推力至少是多少才能使其开始移动?答案:至少需要10牛顿的推力。

2. 计算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答案:19.6牛顿化学:1.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答案:2H2 + O2 → 2H2O2. 计算100克20%的盐水溶液中,盐的质量是多少?答案:20克生物:1. 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答案: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其中以有丝分裂最为常见,它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2. 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历史: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答案: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服和政治手段,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2. 描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一个时期。

(定稿)三元区2022-2023八(上)语文期末

(定稿)三元区2022-2023八(上)语文期末

三元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1.本试卷6页。

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班级在开展“与经典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26分)【活动一】诵读积累【活动二】交流感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8分)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与传记中得以再现。

一篇篇文章是记录过往时代的生活,又可成为人生旅途中未来的宝贵财富。

回忆是有()的,鲁迅先生夜间疲倦,正想偷懒,仰面在灯光中 _①_(piē)见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仿佛正要说出②(yì)扬顿挫的话来;回忆是有()的,居里夫人不畏艰难,献身科学,那黑夜中闪耀着的蓝色荧光,便是她以苦为乐的人生颜色;回忆是有()的,汪曾祺先生客居云南,遍访美食,那雨季中味极鲜(yú)③的牛肝菌,青头菌,让异乡人漂泊的心不再流浪。

回忆是有()的,总有一些瞬间,会直击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2.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3.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A. 声音味道温度色彩B. 温度味道声音色彩C. 声音色彩味道温度D. 色彩声音味道温度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篇篇文章是记录过往时代的生活,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B.一篇篇文章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C.一篇篇文章是过往时代记录的生活,又可成为人生旅途中未来的宝贵财富。

D.一篇篇文章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人生旅途中未来的宝贵财富。

【活动三】名著园地5.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词云图。

请从中任选一个主题词,结合书中具体内容,交流你的一点阅读启示。

(3分)6.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结合下列材料二,简要分析其“文学性”。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2007年2月28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1节车厢到第11节车厢相继被吹翻.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索沙尘暴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 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B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装置分析中,知道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空气密度为1.3kg/m3,沙的密度为2.5×103kg/m3.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①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风速(m/s)5101520电压表示数(V)0.6 2.4 5.49.6②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含沙量(kg/m3) 1.1 2.2 3.3 4.4电压表示数(V) 2.3 3.5 4.6 5.8(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试推导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为k)(2)若(1)中的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0.5,已知:车厢的高度为3m,车厢的长度为25m,车厢质量为50t,铁轨间距为1.5m,1m3沙尘暴中含沙尘2.7kg,请根据(1)中的关系式计算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来源】2009年江西省上饶县二中九年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三)【答案】(1)p=kρv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41m/s【解析】【分析】 【详解】 (1).①分析数据可看出风速每增加5m/s ,电压表的示数增加量分别是1.8V 、3V 、4.2V ,也就是说,在这里,风速和压力并不是呈一次函数关系,可以假设一个方程,即:U ∝av 3+bv 2+cv +d ,把表中实验数据代入表达式,解得:a =0,b =0.024,c =0,d =0,即U ∝0.024v 2;②分析含沙量与电压表示数的数据,含沙量每增加1.1kg/m 3,电压增量即为1.2V ,也就是说,含沙量与压力成正比,U ∝ρ;风力越大,导线的偏移量与电压成正比,单位面积所受压力即压强,则p =kρv 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k 为比例常数.(2).车厢可以看做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 ×2h =G ×2d ,则风力F =d h G , F =pS =kρv 2S =kρv 2hL , v =323321.5m 5010kg 10N/kg 0.5(2.7kg/m +1.3kg/m )(3m)25mdG k h L ρ⨯⨯⨯=⨯⨯⨯≈41m/s . 答:(1).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为p =kρv 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 (2).风速为41m/s .2.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用时间为t ,小车长为S 1,斜面长为S 2.(1)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来源】湖北省宜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小 C 【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通过的路程s=s 2-s 1,则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21v s s s t t-==;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 s t=可知,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 .s-t 图象,路程s 不随时间t 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 不符合题意.B .s-t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 符合题意.D .由图可知,v-t 图象,速度v 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3.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期末一.doc

八年级上期末一.doc

1 .2 .3 .4 .要使分式上有意义,X— 1则X的取值范围是B、A、x"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 + a = a2C、{a + b)1=a1+b2将多项式x—xy分解因式,A、 x(x —y)%>1CBxV1结果正确的是(B、x(x-y)D、=a2(沥3)2 =说6C、D、X(A+少(x-y)3A、9 B x -46.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 /B、Z£±2 = _iC、4c12D、3 + 2ab +Z?? a + b n x + ll X a2-b2a-b U \ -------- _y + iyC、D、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试卷一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面有4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5.已知x m=6, x n=3,则子”-〃的值为()7.下列各式中,相等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x- y)2 =(y- x)2B、(x + 6)(x- 6) = x2 - 6C\ (x + y)2 = x2 + y2D x 6(x — 2) + x(2-x) = (% — 2)(x-6)8.若x2 +2(m-3)x + 16是完全平方式,则〃的值等于( )A、1 或 5B、5C、7D、7 或一19.如图,AC〃BD, 4〃与位湘交于Q Z>4=45O , ZB=30° ,那么/AO薄于( )10.如图,"平分ZAOB, PA』OA,PB\ OB,垂足分别为4, B。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P底PBB、PO斗完 4AOB()C、O—OBD、48垂直平分卯11.下列各式:①a°=1;②建a3=a5;®2-2=--;®- (3-5) + ( - 2)44-8X ( - 1)=0;4®X2+X=2X2,其中正确的是()A、B、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12. 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a~b+c=a- (b+c ) C. a-b~c=a- (b+c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B. a+b-c=a~ (b~c)D. a-b+c~d= (a+c) -共8②(x 2 +1)2-4x 22 I13.计算:---= a a14. 分解因式:ax 2—9a =,16. 如图所示,△BQC'是将长方形纸牌43Q7沿着仞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I )共有全等三角形 对。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 B、t C;(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 cm,若t A、t B、t 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则小车在AB、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 =__________m/s ;v BC= __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山东滨州阳信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教学质量监测)【答案】svt=小 40.0 0.13 0.20 在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在变大【解析】【分析】【详解】(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由图知,小车通过AB的路程为:s AB=4.00dm=0.4m;s BC=4.00dm=0.4m;[4][5]小车通过AB、BC段的时间:t AB=t B-t A=10:35:03-10:35:00=3s;t BC=t C-t B=10:35:05-10:35:03=2s;所以小车通过AB、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ABABst=0.4m3s≈0.13m/s;vBC =BC BC s t =0.4m 2s0.2m/s ; (4)[6]由(3)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在变大。

2.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2020-2021学年清华附中上地学校试题定稿C19级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清华附中上地学校试题定稿C19级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D.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
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2甲所示,图2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甲图2乙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C.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16.下列关于减弱噪声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减弱噪声,关闭所有声源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能减弱噪声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物 理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初19级)2021.1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在下列单位中,质量的单位是
A.摄氏度(℃)B.千克(kg)C.米(m)D.秒(s)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铁轨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C.车窗D.路边的树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
C .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底的深度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6.1994 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并撞向木星,产生了相当于几十倍于核武器
级别的大爆炸,但是身处于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可能是因为
A.彗星的碎片太小,质量很小
B.爆炸时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
(4) 上 述 实 验 现 象 说 明;

初二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初二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6.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1也许这个好听的名字的主人却是一个生猛的“悍妇”
○2同理,“桑美”也不是一个让人想入非非的姑娘
○3不能望文生义地把“小芳”或“翠花”想像成“淑女”或村姑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 2476 2622 2936 3255
(1)概括从表格中获取的信息。(2分)
我会概括:
(2)假如你是总理,看了这个表格后会作出哪些决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我的决策:
10.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给它加一个贴切的标题。(3分)
贾幼陵表示,新疫苗的研制成功,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对我国乃至世界禽流感和新城疫防控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新疫苗的研制生产技术对人用新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题(不超过25字)
11.综合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做答。(8分)
材料一一位来自河南的老人每天用一辆破旧的推着他重病的妻子沿街乞讨,并跪谢每一位施舍他的好心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民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测试题(Word 版 含解析)一、初二物理 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 1=20 cm ,s 2=80 cm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答案】为零 不变 A 320【解析】 【分析】 【详解】(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1212s s s s t v v v+=-= 因此s 1增大,△t 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1212s s s s t v v v +=-=,增加压力时△t 变小,由于s 2不变,根据s v t=知,速度v 变大.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21s s t v v =-,所以(8020)cm320m/s1.875msv-==.【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2.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且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的大小________(选填“是”或“否”)变化的.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________,②应该是________.【答案】变小否35l495【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变小;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都是264L,不发生变化;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26434405LL=,②应该是:264495815LL=3.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________.【答案】A B C E 100 1.1【解析】【分析】【详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A、B;(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应选C、E选项;(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B;(2)C、E;((3)100;1.1.【点睛】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_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是()A.0BCD.π2.数轴上的A,B,C,D四个点中,离表示)A.点AB.点BC.点CD.点D3.要使式子42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2x>B.2x≥C.2x≠D.2x≠-4.“事件可能发生”是指()A.事件一定会发生B.事件也许会发生,也许不会发生C.事件发生的机会很大D.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25.下列图形都是由两个全等三角形组合而成,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6.如图,有5张扑克牌,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牌,点数是偶数的可能性大小是()A.15B.25C.35D.457.计算+5b ba a-+的结果正确的是()A.5a-B.5aC.25ba+-D.25ba-+8.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9.如图,在2×2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点A,B,C均为格点,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格线于点D,则CD的长为()A.12B.13C D.2-10.《个人所得税》规定:全月总收入不超过3500元的免征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超过3500元,超过的部分(记为x)按阶梯征税,税率如下:若某人工资薪金税前为7000元,则税后工资薪金为()A.245 B.350 C.6650 D.6755二、填空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a的值__________.(不与2相同)12.请从21m-,mn n-,n mn+中任选两个构造成一个分式,并化简该分式.你构造的分式是_____________,该分式化简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13.如图,AB=DE,=90A D=︒∠∠,那么要得到ABC△≌DEF△,可以添加一个条件是,ABC△与DEF△全等的理由是.ABCFBDACECA DCA B C DDDDDDCBAAC BAC BAC BAC B14.老师组织学生做分组摸球实验.给每组准备了完全相同....的实验材料,一个不透明的袋子,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都相同的4个黄球和若干个白球.先把袋子中的球搅匀后,从中随意摸出一个球,记下球的颜色再放回,统计各组实验的结果如下:请你估计袋子中白球的个数是_________.15.2016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60%以上.如图,是我国2010-2016年高铁运营里程情况统计,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预估2017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约为万公里,你的预估理由是.16.一道作图题如下: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作图过程:(1)作∠ABC的平分线BE;(2)作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l,与BE交于点P.所以点P就是所求作的点.则该作图的依据是.三、解答题(共13道小题,共62分)17.(4分)计算:22111+21a aa a a+⎛⎫-÷⎪++⎝⎭.18.(4分)计算:.19.(4位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及错误的步骤,并改正.20.(5分)定义一种新运算2a ba bb-*=()0b≠,如12231222-⨯*==-,求()623**的值.21.(5分)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后,小明编了这样一个题目:“已知:如图,AB=AC,AD=AE,∠AEC=∠ADB,求证:△ABD≌△ACE.”老师说他的已知条件给多了,那么可以去掉的一个已知条件是:______________.去掉上述条件后,请你完成证明.B CAE D里程2010—2016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统计22.(5分)解方程:24111xxx-=--.23.(5分)若a=-b=2a ab+的值.24.(5分)为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号召,许多居民选择骑公租自行车出行.某学习小组对11月份某站点一周的租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把收集的数据绘制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11月份某站点一周的租车次数(1)根据上面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可得这个站点一周的租车总次数是次;(2)补全统计表;(3)已知小客车每百公里二氧化碳的平均排量约为25千克,假设11月份(30天)骑公租自行车的都改为开小客车,按每次租车平均骑行4公里计算,估计11月份二氧化碳排量因此会增加多少千克.25.(5分)已知:如图,△ABC中,AB=AC,点D是△ABC内一点,且DB=DC,连接AD并延长,交BC于点E.(1)依题意补全图;(2)求证:AD⊥BC.26.(5分)已知:如图,△ABC中,AC=8,点D在AB边上,且AD=BD=CD=5,在△ABC外,作等边△ACE.(1)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2)求四边形ABCE的周长.ACBEBACD12%日六五四三二一每天租车次数在一周所占次数的分布情况27.(5分)步行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健身方式之一,通过手机可以计算行走的步数与相应的能量消耗.对比手机数据发现张华步行12 000步与李博步行9 000步消耗的能量相同.若每消耗1千卡能量张华行走的步数比李博多10步,求李博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多少步?28.(5分)先阅读材料再解决问题. 【阅读材料】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ASA ”,“AAS ”,“SSS ”和“HL ”后,某小组同学探究了如下问题:“当△ABC 和△DEF 满足AB =DE ,∠B =∠E ,AC =DF 时,△ABD 和△DEF 是否全等”.如图1,这小组同学先画∠ABM =∠DEN ,AB =DE ,再画AC =DF .在画AC =DF 的过程中,先过A 作AH ⊥BM 于点H ,发现如下几种情况: 当AC <AH 时,不能构成三角形;当AC =AH 时,根据“HL ”或“AAS ”,可以得到Rt △ABC ≌Rt △DEF . 当AC >AH 时,又分为两种情况.① 当AH <AC <AB 时,△ABC 和△DEF 不一定全等. ② 当AC ≥AB 时,△ABC 和△DEF 一定全等. 【解决问题】(1)对于AH <AC <AB 的情况,请你用尺规在图2中补全△ABC 和△DEF ,使△ABC 和△DEF 不全等.(标明字母并保留作图痕迹)(2)对于AC ≥AB 的情况,请在图3中画图并证明△ABC ≌△DEF .29.(5分)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CD ⊥AB 于点D ,点M 是AB 边上的点,点N 是射线CB 上的点,且MC =MN .(1)如图1,求证:∠MCD =∠BMN .(2)如图2,当点M 在∠ACD 的平分线上时,请在图2中补全图,猜想线段AM 与BN 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当点M 是BD 中点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M 与BN 的数量关系.图3图2MC DABN图1CDA BNDMAB图2MABHMABH MH BA图1顺义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数学参考答案二、填空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略;只对一个给2分 12.略;(第一空2分,第二空1分)13.AC =DF ,边角边,或BC =EF ,斜边直角边,或B E =∠∠,角边角,或ACB DFE =∠∠,角角边;(第一空2分,第二空1分) 14.1;15.只要预估理由支持数据就可以;16.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中垂线上;(只对一个给2分)三、解答题(共13道小题,共62分) 17.(4分)22111+21a a a a a +⎛⎫-÷ ⎪++⎝⎭22111+21a a aa aa +-+=÷++……………………………………………………………….…..1分22+211a a a a a a+=⨯++…………………………………………………………………..…..2分()()2111a aa a a +=⨯++…………………………………………………………………….…..3分 1=…………………………………………………………………………………………..4分18.(4分)=2⨯………………………………………………………………………..1分 ………………………………………………………………………………..3分=6…………………………………………………………………………………………..4分19.(4分)解:小明同学的做法有误,错误步骤是第3步;……………………………………….2分 ...4分 20.(5分)()6226212-⨯*==………………………………………………………..………......3分 ()12356231333-⨯**=*==-…………………………………………….………...5分 21.(5分)可以去掉的一个已知条件是:∠AEC =∠ADB .…….……..…...1分 证明:在△ABD 和△ACE 中AB ACA A AD AE =⎧⎪∠=∠⎨⎪=⎩(每个条件1分) ∴△ABD ≌△ACE .……………………………………………...5分 (其它方法请相应给分) 22.(5分)24111xx x -=-- 24+111xx x =--……………………………………………………………….…….…...1分 ()()()()()()4+11111111x x x x x x x x ⎛⎫⨯-+=⨯-+ ⎪ ⎪-+-⎝⎭…………….….………..2分 ()2411x x x ++=-……………………………………………………………….….....3分224+1x x x +=-BCA ED22+14x x x -=--5x =-……………………………………………………………………………….…....4分 经检验:5x =-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原分式方程的解为5x =-.…………............5分23.(5分)2a ab +()a a b =+…………………………………………………………………………….….....2分=⨯…………………………………………………….…....3分=-⨯.…....4分3=.…....5分(其它方法请相应给分)24.(5分)(1)700;……………………………………………………………………….………...2分 (2)100;……………………………………………………………………….………...3分 (3)700730410025=3000÷⨯⨯÷⨯千克.…………………………………..…....5分25.(5分)(1)………………………………………...1分(2)∵AB =AC ,DB =DC ,AD =AD ,…………………………………………………………2分 ∴△ABD ≌△ACD .…………………………………………………………………......3分 ∴∠BAD =∠CAD ,……………………………………………………………………...4分∴AD ⊥BC .…………………………………………………………………….………...5分26.(5分)(1)结论:△ABC 的是直角三角形;…………………………….…………………...1分∵AD =BD =CD ,∴∠1 =∠2,∠3 =∠4,……………………………...2分 ∴∠1+∠4=∠2 +∠3,又∵∠1+∠2+∠3 +∠4=180°, ∴∠2+∠3=90°,∴△ABC 是直角三角形.…………………………….…………………………………...3分 (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8,AB =10,∴BC =6,…………………………………………………………………………………...4分 又∵△ACE 是等边三角形. ∴AE =CE =8,∴四边形ABCE 的周长为AB +BC +AE +CE =32.…………………………….…….…...5分 27.(5分)解:设李博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x 步,则张华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x +10)步.……………………………...1分依题意可列方程:12000900010x x=+……………………………………………………...3分 解得:30x =…………………………………………………………….....4分经检验:30x =是原分式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5分答:李博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30步. 28.(5分) (1)M N图2F CEDAB H……………..2分E AB C D2314DCABE(2)若分两种情况证对一种给2分,若不分情况大于等于一起证,证对不扣分. 证明:当AC =AB 时,∵AC =DF ,∴AC =DF =AB =DE ,∴∠B =∠C ,∠E =∠F , 又∵∠B =∠E ,∴∠C =∠F ,……………………………………………………………………………....3分 ∴△ABC ≌△DEF .………………………………………………………………………..4分 当AC 〉AB 时,作DI ⊥EF 于I . ∴∠AHB =∠DIE =90°, ∵AB =DE ,∠B =∠E , ∴△ABH ≌△DEI .(AAS ) ∴AH =DI , 又∵AC =DF ,∴△AHC ≌△DIF .(HL ) ∴∠C =∠F ,∴△ABC ≌△DEF .(AAS )………………………………………………………………..5分 29.(5分) (1) 证明:∵MC =MN , ∴∠MCB =∠2.∵Rt △ABC 中,∠ACB =90°,AC =BC ,CD ⊥AB 于点D , ∴∠1=∠B =45°.………………………..………………..1分 又∵∠MCB =∠MCD +∠1,∠2=∠BMN +∠B , ∴∠MCD =∠MCB -∠1,∠BMN =∠2-∠B .∴∠MCD =∠BMN .………………………………………..2分 (2)猜想:AM =BN .……………………………………..3分 证明:∵CM 是∠ACD 的平分线, ∴∠ACM =∠MCD , 又∵∠MCD =∠BMN , ∴∠ACM =∠BMN ,又∵∠A =∠B =45°,MC =MN , ∴△ACM ≌△BMN .∴AM =BN .…………………………………………….…..4分 (3)2AM BN =或3BN AM =或AM BN =:…………………..5分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问题,请老师们自己改正,多谢! 祝大家期末快乐!寒假快乐!春节快乐!HB A D FC I AFH EDB 21MC DABN图1C DM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