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的历史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钱币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即贝币。春秋战国时期行的空首布, 平首布等铲状货币,即布币。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 首刀,名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即刀币。铸成一 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额价 纯正的中国古代贝币值, 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即铸币。其中,铸币由汉代沿 用到如今。而交子的出产工具
的刀演变而成。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 赵等国。种类很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 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和明刀等。上面铸有 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币制,废贝、 刀、布等币。其后,王莽所铸造的钱币中有金 错刀。
铸币:指铸成
一定大小形状, 具有一定重量和 面额价 纯正的中 国古代贝币值, 充当法定流通手 段的金属货币, 古代铸币材料以 铜为主,以后相 继出现金银铸币。 在中国,金银铸 币的出现尽管比 较早,但加入商 品流通领域主要 还是在近代现代。
纸币是指以柔软的物料(通常是纸张)造成的货
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本身 不具价值,虽然作为货币的一种,但其不能直接行 使价值尺度职能。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 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 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 最早的国家。
钱币既是商品交换的手段,也是一种特殊 的文化载体,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 艺术品,也是各国各时期政治、经济、文 化艺术状况的反映。以中国钱币为例,由 几千年前贝币、布币发展到今天的印刷精 美、仿伪技术先进的纸币,再到“一卡走 天下”的电子货币……货币的变化浓缩了 几千年的历史进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古代货币: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货
币是贝壳、铜制品和布帛等实物货币。
2. 金银货币: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至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中国开始使用金银货币。
这些货币的使用主要源于对金属的认可和接受。
3. 铸币制度的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铸币制度。
汉朝采用铜作为主要的货币材料,铸造了大量铜钱。
4. 纸币的出现:唐朝(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使用纸币的朝代。
唐朝发行了大量的纸币,方便了交易和贸易。
5. 表记货币:从宋朝(960年至1279年)开始,中国开始使
用银锭和铜锭等表记货币。
这些货币通常以一定重量的银和铜为基准,用于计算和结算交易。
6. 元朝(1271年至1368年)发行的大额铜钱:元朝以大额铜
钱的发行来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这些大额铜钱通常有较高的含铜量。
7. 近代纸币的发行: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铸币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8. 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并发行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货币改革、外汇制度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等。
以上是中国货币的主要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货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古代钱币的发展历史

古代钱币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刀布园贝时期:这是铜铸币发展的早期阶段,当时货币经济尚未确立,铜铸币也处于滥觞阶段。
按其形制可分为刀币、布币、园钱和贝币(蚁鼻钱)四大类。
2.半两钱时期:从秦统一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秦始皇统一货币,将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类型统一为秦国的方穿圆形的半两钱,确立了古钱的外型基础。
3.五铢钱时期: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前后七百余年。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货币,形制上,有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等。
4.开元通宝时期:唐代钱帛并行,金基本退藏。
唐高祖武德四年废隋五铢,铸“开元通宝”,唐代钱帛并行,金基本退藏。
从此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铜元时期:铜元的发行最早始于清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虽然首先进行了币制的整顿,但并未真
正实现统一化,除中央政府制造的“大清铜币”和“大清铁币”外,在地方政府时期还有二十多个省份分别制造发行了带有本省简称的铜元。
此外,中国货币发展史中还有许多值得提及的点。
例如,夏商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使得珠玉谷帛贝类等价物
出现;秦始皇统一币制改革,黄金铜钱并行;汉武帝确立“五铢钱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裂,币制混乱;宋代以铜铁钱为主,和纸币、银锭混合流通;元代禁用铜钱,推行纸币;明代纸币贬值,银本位确立;清代前期银两制,白银为主,铜钱为辅;辛亥革命后纸币繁杂混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
钱币小知识大全

钱币小知识大全钱币是各个文明期间货币交换的物品,包括金属货币、纸币等。
我们每天都与这些小小的钱币打交道,但是你知道钱币的种类、发行历史及其其他有趣的小知识吗?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常见钱币种类1.硬币:由金属制成,常见的有1分、5分、10分、50分、1元和5元等不同面值。
2.纸币:由纸张制成,常见的有人民币、美国美元、欧元等。
3.数字货币:使用加密技术,以数字形式存在,如比特币、以太币等。
二、钱币发行历史1.古代钱币:最早的铸币是在公元前7世纪在里维耳、吕底亚和中国等古代文明中诞生。
2.现代钱币:纸币最早由中国北宋时期发明,现代的硬币和纸币大量流通则是在18世纪后期。
3.数字货币:2009年,比特币作为第一种数字货币被创造出来,之后数字货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三、钱币的其他有趣小知识1. 德国钱币:德国最小的银币是“胡萝卜钱”,因其有一根小棍而得名。
2. 日本钱币:日本的1日元硬币上面有一朵樱花的图案,而1日元纸币上的图案则是一条小鱼。
3. 意大利钱币:意大利的1欧元硬币上有一幅达芬奇的绘画半身像。
4. 加拿大钱币:加拿大的1美分硬币上画着一只鸟喜鹊,而2美分硬币则画着一只船上的帆船。
5. 瑞士钱币:瑞士的1瑞士法郎硬币上有一只山羊。
6. 英国钱币:英国的1便士硬币上画着半枚雏鸟。
7. 新西兰钱币:新西兰的1纽元硬币上描绘着斯图亚特王和翠花公主。
总之,钱币是贯穿人类历史的一种货币形式,不同国家的钱币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每个钱币背后的故事,都有着值得探究的细节和奥秘。
钱币的发展历史和过程

钱币的发展历史和过程钱币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换媒介,它的发展历史和过程也颇有意义。
从最初的使用贝壳、石器,到现在的电子支付,钱币的演变历程丰富多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钱币的发展历史和过程吧。
最早的钱币是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出现的,起源于中国的铜质钱币。
这些钱币多以贝壳、雕刻成形的石器或石片、玉器、铜器等为样式,或以王室、贵族等机构发布的印章为交易基础。
这些钱币早期的作用是用于货物的精确计量和存储。
汉朝时期,钱币的规模和使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大和普及。
这时钱币常以铜为主要材料,制成方形或圆形的铜钱,其设计与制作工艺也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这种钱币可以广泛用于日常交易和流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地区的金属货币制度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等地,制作技术和设计也越来越成熟。
中世纪的欧洲,铜币与银币逐渐普及,并取代了不再适应作为交易媒介的贝壳、藤、竹等货币。
到了近代,经过长期钱币的发展,不再是简单地以银或铜为主要材料的纯物质,还增加了代表价值的面额,形成了各国所使用的现代货币体系。
现代钞票的产生,解决了贵重物品运输不便,容易造假的问题,成为高度便捷的交易方式。
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支付成了新的交易方式,已逐渐取代现金交易,如手机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这也改变了零售行业的营运模式,钱币的演变历程更趋多元。
总结起来,钱币发展的历程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历程,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从原始时期的各种珍贵品作为交易工具,到现代的电子货币,钱币的演变与文化、技术、市场和消费行为息息相关,每一次的变革都承载着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钱币的演变》课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稀有和珍 贵的钱币逐渐成为收藏家们的追
逐对象,其价值不断攀升。
钱币市场的行情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经济环境、政策调整和 市场需求等,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
收藏家们通过拍卖会、私人交易 和钱币市场等渠道进行交易,推
动了钱币市场的繁荣发展。
钱币的鉴赏与鉴别方法
鉴赏钱币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铸造 工艺、图案设计和文字书法等方面的 知识。
02
03
人民币的起源
人民币诞生于1948年,是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 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历程
从第一套人民币到第五套 人民币,人民币的版面、 材质和防伪技术不断升级 。
人民币的历史意义
人民币的发行结束了中国 货币混乱的历史,统一了 中国的货币体系,促进了 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的特点与分类
人民币的特点
现代钱币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防伪技 术,如水印、安全线、荧光油墨等, 以确保货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随着假币和电子支付的普及,人民币 的防伪技术需要不断升级,以应对新 的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人民币的 防伪技术将更加先进,同时数字货币 的发展也将成为趋势。
Part
05
中国钱币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中国钱币的演变》 ppt课件
• 中国钱币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 • 中国近代钱币的演变 • 中国现代钱币的发展与现状 • 中国钱币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目录
Part
01
中国钱币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起源与背景
起源
中国钱币起源于商周时期,最初 是以贝作为交换媒介,后来逐渐 发展为金属货币。
钱币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基础知识钱币
第五套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 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999 年版),共有1角、5角、1元、 5元、10元、20元、50元、100 元八种面额,其中1角、5角、1 元有纸币、硬币2种。第五套人 民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增加了 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 面额结构更加合理。为提高第五 套人民币的印刷工艺和防伪技术 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 银行于2005年8月31日发行了第 五套人民币2005年版100元、50 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不 锈钢材质1角硬币。
1981年硬币 1982年硬币 1983年硬币
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 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 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
4000元 3800元 1350元
1984年硬币
1985年硬币 1986年硬币
有长城币
有长城币 有长城币
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
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 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
1961
1962 1963 1964 1971
1.00
未发行 4.00 2.00 1.00
2.00
2.00 2.00 3.00 未发行
未发行
未发行 未发行 未发行 未发行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0.30
3.00 0.50 0.50 0.30
1.00
0.30 0.30 0.30 0.20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 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
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
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
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
3500年以上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过程一、贝壳货币时代在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
贝壳因为形状美观,易于保存和携带,被人们广泛接受作为交换媒介。
贝壳货币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二、青铜器货币时代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作为货币。
青铜器货币的形状和功能比贝壳货币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青铜器货币通常采用不同形状和纹饰的青铜器,如刀、斧、铲等,用于交换和支付。
三、金属钱币时代金属钱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的重要进步。
最早的金属钱币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钱币主要是铜质的,形状为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
这种方孔钱的使用,为后来的铜钱奠定了基础。
四、铜钱时代铜钱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货币形式之一,它的使用时间跨越了两千多年。
最早的铜钱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的铜钱形状简单,多为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
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钱的形状和铸造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铜钱,如方孔铜钱、圆孔铜钱、无孔铜钱等。
五、纸币的出现纸币是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纸币被称为“交子”,是由政府发行的。
然而,当时的纸币并没有普及使用,主要是作为政府的官方票据来使用。
直到宋朝,纸币的使用才开始广泛普及。
宋朝的纸币被称为“官钞”,具有一定的信用背书,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可。
随着纸币的普及,人们不再依赖实物作为交换媒介,纸币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形式。
六、金银货币时代随着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加,金银货币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的重要货币形式。
金银货币的使用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的金银货币主要是以金、银块或金、银圆形的形式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银货币的形状和重量不断变化。
在唐宋时期,金银货币的形状逐渐演变为扁平形状,称为“锭”,其上刻有各种花纹和文字。
在明清时期,金银货币的形状进一步演变为圆形或方形,上面刻有明确的面额和文字。
七、近代货币时代近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货币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货币史
宋元货币
御书钱 年号钱
纸币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 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 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 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 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 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人民币
1
第一套
2
第二套
3
第三套
4
第四套
5
第五套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 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 元券4种、元券2种。
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 法的皇帝在钱文上书写的“御书钱”。宋朝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
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 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 1:。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 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 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 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苏联代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币的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
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世界上最早的低币“交子”出现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实物和钞版均已遗失。
目前国内现已发现年代最早的“金代铜钞版”已为金泉钱币博物馆收藏。
商朝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原始时代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
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
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春秋战国时期
赵、韩、魏:布币(空首布、平首布)
齐国、燕国:刀币(燕明刀、齐刀化)
秦国:环币
楚国:蚁鼻钱
秦朝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
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汉朝
中央统一铸币。
五铢钱
魏晋南北朝
把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面积变小,面额变大。
隋唐时期
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
唐朝
唐高祖武德年间铸行“开元通宝”
宋元
年号钱、御书钱、纸币(北宋交子、南宋会子、关子),元代纸币称为钞。
明朝
明朝初朱元璋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
明中叶嘉靖年间因不定宝钞的发行量,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已不能通行,明间主要用白银与铜钱。
清朝
清代的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
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
清朝民间商务以银锭为主
至今
人民币、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