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课件市级公开课精品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打电话精品课件64

1.把下面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_4_6_._8÷12
5.2÷0.32=_5_2_0_÷32
2.38÷0.34=_2_3_8_÷__3_4_
161÷0.46=_1_6_1_0_0__÷__4_6_
2. 180 25 7.2
30 0.45
18 ÷ 2.5 = 7.2 13.5÷ 0.3 = 45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6/282021/6/282021/6/282021/6/286/28/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2021/6/282021/6/282021/6/28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6月 2021/6/282021/6/282021/6/286/28/2021
1.8 0.25 7.2
0.03 450
4.83÷0.7 22.5÷15 0.756÷0.18 91.2÷3.8
0.225÷0.15 48.3÷7 0.9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6/282021/6/28Monday, June 28, 2021
7. 2
)4 5 0 432
180
144
360 360
0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 除__数的小数点,使 它变成_整_数_;除__数_的小数点向_右__移几位,被_除_数_的小 数点也向_右__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_除__数的 末尾用__0_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_整_数_的小数除法 进行计算。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6/282021/6/282021/6/286/28/2021 1:10:55 PM
2024版中班综合《打电话》优秀课件

材料准备
设计电话卡
提供彩色卡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
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意,设计属于自己的个 性化电话卡。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写 上祝福语或者留言等。
制作过程
展示与交流
孩子们使用提供的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制 作电话卡。老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完成制作后,鼓励孩子们互相展示自己的电 话卡,并交流制作心得和感受。
容,增加幼儿对电话行业的认知。
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创作与电话相 关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展示幼儿的学
习成果和创造力。
THANK YOU
中班综合《打电话》优秀课件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 资源整合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打电话》课程背景
现代社会中电话的普及性和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对于幼儿 来说,掌握电话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礼仪十分必要。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电话礼仪和沟通技巧
01
02
03
04
问候与自我介绍
在通话开始时,主动问候对方 并自我介绍,展现礼貌和尊重。
清晰表达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自己的 意思,避免使用模糊或晦涩的
词汇。
倾听与回应
在通话过程中,注意倾听对方 的观点和需求,并给予积极的
回应。
结束通话
在通话结束时,再次确认信息 并感谢对方的通话,保持良好
安排专业人士与幼儿进行互动,解答幼儿关于电话的疑问,激发幼儿的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小小接线员”体验活动
设计“小小接线员”体验活动,让幼儿 扮演接线员的角色,模拟接听电话和处 理问题的情景,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
《打电话》优秀教案精选

《打电话》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中的第一课时《打电话》。
详细内容为: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掌握用线段图来表示问题的方法,理解打电话问题的解法,学会解决类似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线段图来表示问题的方法,理解并解决打电话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打电话问题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彩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小明和小红约定在下午3点打电话,问他们两人分别在几点打电话最合适?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黑板上的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解法:从3点开始,每隔5分钟打一次电话,两人分别在第三个和第四个时间点打电话。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小组讨论(10分钟)6. 巩固练习(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画出线段图,标明关键时间点和时间间隔。
2. 在另一部分黑板上写出练习题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王和小李约定在晚上7点打电话,分别在哪个时间点打电话最合适?2. 答案:从7点开始,每隔10分钟打一次电话,小王在第三个时间点,小李在第四个时间点打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打电话问题的解法。
但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如:小芳和小丽约定在中午12点30分见面,分别在哪个时间点出发最合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应用。
2. 线段图解题方法的教学。
3. 学生对打电话问题解法的掌握。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准确性。
《打电话》教学课件

刚接到学校通知,有一个 紧急演出,让我们学校的合唱 队去参加,离演出时间很少了, 合唱队共有15人,怎样可以尽 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
可以打电话通知
这样太慢了
需要15分钟。
把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先将电话打 给3个组长,再由3个组长分别通知4个组员。
需用3分钟 需用4分钟
4 1 2 3 4 4 3 4 2 3 3 4 4 4
4
第1分钟可以通知的人数 1 第2分钟可以通知的人数 2 第3分钟可以通知的人数 4 第4分钟可以通知的人数 8 第5分钟可以通知的人数 16
1分钟一共通知的人数 2分钟一共通知的人数 3分钟一共通知的人数 4分钟一共通知的人数 5分钟一共通知的人数
1 1+2 1+2+4 1+2+4+8 1+2+4+8+16=31
4 1 2 3 4 4 3 4 2 3 3 4 4 4
4
按要求填写表格,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时间 比前一分钟多几 人接到通知 接到通知的总人 数(含李老师) 与2有缘 接到通知的学生 的人数
1 2 3 4 5 6 7
…
1 2 21 1
6 7
分的组多不一定省时间。
如果让前面打完电话的同学 不空闲下来,继续通知其他的 同学,就更能节省时间了。
用□表示老师, 用○表示同学, 用线上的数字表示第几分钟
4 1 2 3 4 4 3 4 2 3 3 4
第一分钟通知1个同学 第二分钟通知2个同学 第三分钟通知4个同学 第四分钟通知8个同学
1分钟
一共需要用 3+4=7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2024年《打电话》优秀教学课件

2024年《打电话》优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理解并运用组合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知识;2. 掌握打电话问题的概率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能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打电话问题;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打电话问题的概率计算方法;2. 教学重点:排列组合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电话通信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个人都拨打电话,那么接到电话的概率是多少?2. 例题讲解讲解打电话问题的概率计算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排列组合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出示两道与打电话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打电话问题的概率计算方法;2. 排列组合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假设有5个人,每个人都要给其他人打电话,求第一个人接到电话的概率;(2)如果有6个人,每个人都要给其他人打电话,求第一个人接到电话的概率。
2. 答案:(1)第一个人接到电话的概率为1/4;(2)第一个人接到电话的概率为5/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打电话问题在其他领域(如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的应用,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打电话问题的概率计算方法;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有效地将生活场景与数学问题相结合;3. 例题讲解:如何清晰、易懂地阐述排列组合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5.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中班《打电话》课件

避免使用不礼貌用语
在通话过程中,避免使用粗鲁 、不礼貌的用语或语气。
保持耐心和友好
在通话过程中,保持耐心和友 好,尽量解决对方的问题或需 求。
03
电话沟通技巧与方法
清晰表达自己意思和需求
简明扼要地阐述问题或需求,避免模糊不清或含糊 其辞的表达。
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容易 产生歧义的词汇。
确认身份和来意
接听电话后,确认对方的 身份和来意,以便进行下 一步的交流。
保持专注
在通话过程中,保持专注 ,不要分心做其他事情。
通话过程中保持礼貌和尊重
01
02
03
04
注意听对方讲话
在通话过程中,注意倾听对方 的讲话,不要随意打断。
表达清晰明确
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要求时, 尽量清晰明确,避免模糊不清 。
在沟通过程中,可以使用肯定 性语言,以增强对方的信任感 和合作意愿。
善于运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对 方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 需求。
掌握一定的引导技巧,如给出 建议、提供解决方案等,以促 进问题的解决和达成共识。
04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5人,分别 扮演打电话者和接电 话者的角色。
在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后,可以询问对方是否理解清 楚,以确保沟通顺畅。
倾听对方意见,给予回应
02
01
03
在通话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专注,认真倾听对方的 意见和想法。
当对方表达完观点后,可以给予积极的回应,如肯定 、理解或提出建议等。
鼓励对方多发表意见,以便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 想法。
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如提问、引导等
100%
中班《打电话》完整课件

中班《打电话》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打电话”一节。
通过介绍打电话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了解电话号码的构成,掌握拨打电话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话的基本结构,了解电话号码的组成和拨打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话号码的记忆与拨打。
教学重点:电话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话模型、电话号码卡片、教学PPT。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话模型,模拟打电话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电话的使用方法。
2. 新课导入(1)展示电话模型,引导学生认识电话的各部分结构。
(2)讲解电话号码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电话号码的规律。
3. 例题讲解(1)通过PPT展示,讲解如何拨打家庭电话。
4. 随堂练习(1)发放电话号码卡片,让学生进行电话号码匹配游戏。
(2)小组合作,完成电话拨号的实践活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电话的基本结构、电话号码的组成和拨打方法。
6. 作业布置设计作业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电话的基本结构2. 电话号码的组成3. 拨打电话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电话拨号盘,并标注自己和家人的电话号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电话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电话的发明、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话号码的记忆与拨打。
2. 例题讲解:如何拨打家庭电话。
3. 随堂练习:电话号码匹配游戏和电话拨号实践活动。
苏版数学《打电话》导学案

苏版数学《打电话》导学案◆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打》导学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打》导学案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
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教学重点:明白得打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流程:一、提出问题(板课题)(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打,你会打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可不能?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如何能够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方法吧!那个帮忙转告,如何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
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如何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那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
那么你估量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推测)二、探究比较1、每个同学独立摸索,把你所明白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会到什么了没有?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形。
3、反馈。
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
教师依照学生所说的摆出磁铁。
并追问,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方案1要15分钟。
如此确信太慢了。
那么用分组的方法如何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如何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因此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
假如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如何样?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什么缘故时刻会缩短?(每个组长都可不能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如何样设计方案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