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眼睛

合集下载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果蝇物种,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发展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领域。

果蝇是小型昆虫,体长约3mm左右,全身呈黑色。

它们有两对发达的翅膀,蝇翅状如透明薄纱,能迅速振动以快速飞行。

果蝇的触角较长且呈隆起状,上面有微小的毛突,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

它们的眼睛非常大且红色,由多个对眼组成,每对眼都有数百个单位眼(ommatidia),使得果蝇在飞行时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周围的变化。

果蝇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卵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0.5毫米。

在适宜的温度下(通常是25°C),卵经过约24小时就能孵化出幼虫。

幼虫有一个小小的头部,由三个体节构成,体色为乳白色。

它们以水果腐烂的部分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幼虫在食物上生长和发育,并在约4-7天后长到约3mm,达到最后一个体节时,进入蛹化阶段。

蛹是果蝇生命周期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果蝇在进入蛹化阶段前通过反刍运动挤压体内的消化道,排出体内残留的物质。

然后,它们翻到一侧,开始形成蛹。

蛹有一个棕色的外壳,包裹着内部的昆虫结构。

在蛹内,果蝇的全身进行了重塑和重组,新的组织和器官逐渐形成。

成虫是果蝇的最终发育阶段。

经过约10-14天的蛹化后,成熟的果蝇能够从蛹中爬出来。

它们身体完全变黑,翅膀完全展开。

成虫果蝇具有两性异形现象,雄性果蝇较大且腹部较为尖锐,雌性果蝇较小且腹部较为圆滚。

成虫国内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存活约2-3个月。

果蝇的短寿命和相对简单的生命周期使得它们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它们的基因组相对较小,容易被遗传学家研究和操作。

此外,果蝇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每一对成熟果蝇可以有数百的后代,这使得繁殖实验变得非常简单。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小型的昆虫,具有发达的翅膀、大眼睛和长触角。

它们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果蝇以水果腐烂的部分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果蝇的知识

果蝇的知识

果蝇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昆虫。

约1,000种。

广泛用作遗传和演化的室内外研究材料,尤其是黄果蝇(D. melanogaster)易於培育。

其生活史短,在室温下不到两周,关於果蝇的遗传资料收集得比任何动物都多。

用果蝇的染色体,尤其是成熟幼虫唾腺中最大的染色体,研究遗传特性和基因作用的基础。

对果蝇在自然界的生物学了解得还不够。

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外观特征黄果蝇:体型较小,身长3~4mm。

近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红色复眼。

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还要小。

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

分布范围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由於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砂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

生活环境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於垃圾堆或腐果上。

黑腹果蝇黑腹果蝇在1830年首次被描述。

而它第一次被用作试验研究对象则要到1901年,试验者是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威廉·恩斯特·卡斯特。

他通过对果蝇的种系研究,设法了解多代近亲繁殖的结果和取自其中某一代进行杂交所出现的现象。

1910年,汤玛斯·亨特·摩尔根开始在实验室内培育果蝇并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

之后,很多遗传学家就开始用果蝇作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这种蝇类基因组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雌蝇可以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它们有绒毛膜和一层卵黄膜包被。

其发育速度受环境温度影响。

在25℃环境下,22小时后幼虫就会破壳而出, 并且立刻觅食。

因为母体会将它们放在腐烂的水果上或其他发酵的有机物上,所以它们的首要食物来源是使水果腐烂的微生物,如酵母和细菌,其次是含糖的水果。

幼虫24小时后就会第一次蜕皮,并且不断生长,以到达第二幼体发育期。

关于果蝇的眼色遗传的认识

关于果蝇的眼色遗传的认识

关于果蝇的眼⾊遗传的认识教学反思:最近,果蝇的眼⾊遗传试题特别多,并不就是教材上出现的X染⾊体上的红眼⽩眼遗传⽅式,查找⼀些资料发现遗传的⽅式有多种,有必要进⾏⼀定的知识拓展。

⼀、果蝇的眼⾊遗传⽅式研究发现,果蝇的复眼颜⾊由⼏⼗个基因共同决定,性状的发育受多基因控制,任何基因的变化和缺陷都会影响到性状。

果蝇的这些基因分别同时遵循着许多遗传⽅式。

1.常染⾊体遗传猩红眼基因位于III号染⾊体、褐⾊眼基因位于II号染⾊体、浅红眼基因也在常染⾊体。

2.伴性遗传⼤家最熟悉的⾼中⽣物中的摩尔根发现伴性遗传规律,红眼⽩眼基因位于X染⾊体上的伴性遗传。

3.复等位基因在同⼀基因座位上存在着对性状表现的作⽤稍有不同的⼀群基因,这群基因是复等位基因。

果蝇的眼⾊也受到⼀组复等位基因控制,野⽣型红眼果蝇可突变为伊红眼,可突变为⽩眼等。

这些基因之间的显隐性是相对的,有⼀个排序。

前⾯的基因决定的眼⾊深,后⾯的基因决定的眼⾊淡,后⾯的基因对前⾯的那些基因都呈隐性,但对⽩眼基因都呈显性,对红眼基因都呈隐性。

例如⽩眼隐性,红眼显性;伊红眼对⽩眼显性⽽对红眼为隐性。

这与基因突变的多⽅向性相关。

4.果蝇眼⾊遗传的剂量效应红⾊(V+)对朱红(V)为显性,杂合体(V+V)表现为红⾊,但(V+V V)的表现型却为朱红⾊(重复隐性基因的作⽤超过与之相对应的显性基因的作⽤)。

5.性状的多基因决定⼀个性状不只涉及2个等位基因。

⽽是可以涉及⼏对或⼏⼗个(或对)基因。

各个基因所起的作⽤是不⼀样的。

果蝇复眼的颜⾊受⼏⼗个不同基因控制。

这叫多基因同效(多因⼀效)。

这是因为控制果蝇眼⾊的⽣化机制包括有许多环节。

总之,⼈类对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不断的变化,新的遗传⽅式将继续被发现。

⼆、果蝇眼⾊⾊素合成⽣化过程1.研究史1933年,遗传学家伊弗雷斯(B·Ephrissi)获得洛⽒基⾦的资助来到加州研究果蝇遗传学和胚胎学之间的关系,⽐德尔开始加盟这⼀⾏列,并进⾏了⼀些开创性的尝试。

果蝇形态特征

果蝇形态特征

果蝇形态特征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果蝇这小家伙。

果蝇啊,那可真是小不点儿一个,但别小瞧它哟!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精灵,到处蹦跶。

你看它那小小的身体,多迷你呀!就跟一粒黑芝麻似的。

它的翅膀透明又轻盈,扑哧扑哧地扇动着,好像随时准备起飞去探索新的地方。

它的眼睛红红的,就像两颗小红宝石,这眼睛可厉害啦,能快速发现周围的一切动静。

果蝇的行动那叫一个迅速,就像个小机灵鬼。

这边还没看清呢,它“嗖”地一下就飞走了。

这速度,简直让人惊叹!这不就跟咱在大街上看到个好玩的东西,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就一闪而过一样嘛。

它还特别能生,这繁殖能力简直了!就像那雨后春笋似的,“刷刷刷”地就变出好多小果蝇来。

不过这也让科学家们特别喜欢研究它,因为可以观察到好多有趣的遗传现象呢。

你说这果蝇在咱生活中是不是无处不在呀?说不定哪天你吃水果的时候,旁边就有一只果蝇在那闻来闻去,好像在找最好吃的那一口。

它可不管你是不是在吃呢,自顾自地就凑过来了。

有时候我就想啊,这果蝇的世界到底是啥样的呢?它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小社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它们会不会也像我们一样,有好朋友一起玩耍,有敌人要去对抗呢?
果蝇虽然小,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可不少。

它让我们了解了好多关于生命和遗传的奥秘。

就好像一个小小的钥匙,打开了大大的知识宝库的门。

所以啊,可别再觉得果蝇只是个烦人的小虫子啦!它其实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呢。

咱得学会欣赏它,就像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一样。

你说是不是呢?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观察

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观察

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观察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实寄生昆虫,常见于全球各地。

由于果蝇的生命周期短暂且繁殖迅速,因此成为了生物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下面将对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进行详细观察。

果蝇的形态特征是:体长约为3mm,身体呈灰黄色,翅膀透明,眼睛大而红,由于其眼睛上的六十万个复眼单位,使其具有广角视力。

果蝇的头部具有柄状,上面附着两个长触角,触角末端呈微微的握状。

头部下方是一个大而松散的吻器,作为吮吸食物的工具。

果蝇的胸部呈现为黑色,具有三段,每段都有一对足。

其中前两对足具有较强的附着力,用于粘附在果实表面,以寻找食物。

而第三对足则较长而细,用于跳跃和行走。

腹部后段较大并带有一对红色的排泄器官。

雄性果蝇的尾部上有一对外生性臀突,用于交配时的抓握。

果蝇的生活史主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果蝇的卵是白色的,微小且具有圆形,在合适的温度下约为20小时到2个星期后孵化。

孵化后的果蝇幼虫透明,身体呈弯曲状。

果蝇幼虫主要以果汁、细菌和霉菌为食,在果实中挖掘小道,并排出腐败物质。

在约5-6天后,幼虫体长约为3mm,蛹化前变得较为不活跃,并靠网状结构悬挂在果实内。

幼虫蜕皮后,形成的蛹具有褐红色。

蛹有两个可动的呼吸角,用于气体交换而不需要通过嘴巴和肺呼吸。

蛹的外部有光泽、坚固的外壳,可以保护内部的昆虫。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成虫在约8-12天后孵化。

孵化后的果蝇成虫由于有一对半透明的翅膀,可以迅速垂直飞行,并具有敏锐的感官器官,包括触角、复眼和感觉毛。

成虫也可以通过自我清洁来保持身体的整洁,并具有复杂的交配行为。

果蝇的生活史观察可以通过基因、生理和行为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可以揭示其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或突变,从而为人类的健康问题提供线索。

此外,果蝇的眼睛、触角和触发器等感官器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感官知觉和行为选择的机制。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果蝇对不同食物、光线和温度的反应,进一步了解它们的食性和适应能力。

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和故事过程

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和故事过程

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和故事过程【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介绍2.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分析3.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结论4.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应用篇1正文一、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介绍果蝇红色花斑眼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在果蝇的眼睛中出现了红色和白色的花斑。

这种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并且会影响果蝇的视觉能力。

二、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分析果蝇红色花斑眼的病例研究表明,这种疾病是由一种名为“r98H”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种突变会导致果蝇视网膜中的细胞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导致红色和白色的花斑出现。

三、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结论通过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可以得出结论,遗传性疾病的病因通常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对于这种疾病,可以通过研究疾病的遗传机制来更好地了解其病因,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四、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应用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表明,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研究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

篇2 目录1.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介绍2.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分析3.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结论4.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意义篇2正文一、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介绍果蝇红色花斑眼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在果蝇的眼睛中出现了红色和白色的花斑。

这种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并且会影响果蝇的视觉功能和行为。

二、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果蝇红色花斑眼是由一个名为“R技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个基因的作用是控制果蝇眼睛中的色素产生,因此突变会导致色素的产生出现问题,从而形成红色和白色的花斑。

三、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结论果蝇红色花斑眼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在果蝇的眼睛中出现了红色和白色的花斑。

这种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并且会影响果蝇的视觉功能和行为。

研究表明,果蝇红色花斑眼是由一个名为“R技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四、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意义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研究对于理解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黑眼睛的果蝇一种经常被误读的昆虫

黑眼睛的果蝇一种经常被误读的昆虫作者:暂无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2013年第9期马里安德森伯明翰大学环境健康与危害管理部我们经常见到它们在厨房、餐厅上空盘旋,或停歇在墙壁、立面上,当我们接近时,它们又飞离我们。

它们会突然大批出现,当我们将环境彻底清洁之后又会消失一阵时间。

颜色呈黑色、大约3 m m长,停歇时翅膀向后伸直。

它们是什么虫子?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是否是一种很常见的飞虫?如果你认为是蚤蝇或蛾蝇,答案似乎比较接近,实则差别很大,它们是果蝇。

这些虫子会给你的客户带来很大滋扰。

在整个美国,果蝇在食品放置区域扩散得非常迅速。

它们经常被误认为是别的种类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影响。

毫无疑问,处置果蝇需要清洁环境,但是从哪儿着手?接下来再做什么?通常我们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件有助于餐厅发展的工作,可以提升餐饮服务环境,以保证其营业收入。

但是飞虫控制经常验证了这样一句谚语“没有计划,正是在计划失败”。

将此谨记于心,我们提供了一个简明计划以作为果蝇危害的处置和防治指南。

鉴别特征果蝇体长3 m m,黑色,眼睛褐红色,腹部具多条水平方向条纹。

翅脉最接近身体的单元和翅外侧黑色并增厚(骨化)。

很多人将果蝇误认为是蚤蝇,蚤蝇胸部有独特的驼峰状,黑褐色或棕黄色。

人接近时,蚤蝇习性是先迅速爬行,随后飞离。

现场勘查检查一切有机废弃物堆积的区域。

果蝇孳生检查是一项仔细的工作,需要铲刀、照明手电、水源、生物凝胶和盛装标本容器,必须检查邻近潮湿区域的每件物品,特别是积水和排水的区域。

潮湿的设备边缘、储藏盒,吧台前的橡皮地垫等区域是果蝇最佳的孳生地。

仔细检查,也许只有一次在客户面前展示你能力的机会。

孳生地清除(BSR)孳生地通常是被害虫作为孳生、栖息的区域,孳生地清除经常被忽视,应采取可以减少生物孳生条件的措施,例如减少潮湿、垃圾积聚,由此减少害虫孳生。

着重采取孳生地环境预防,记录所做的一切工作。

在理想条件下,害虫的生命周期只有几周,控制重点应主要针对果蝇幼虫期。

黑腹果蝇亮红眼突变型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黑腹果蝇亮红眼突变型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果蝇,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黑腹果蝇的亮红眼突变型(Redeye)是一种突变体,其眼睛呈亮红色,相对于野生型果蝇,具有一定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

下面我们将对这种亮红眼突变型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

首先,亮红眼突变型的遗传学特性主要表现为遗传方式为显性遗传,即只要个体携带突变基因,其后代都会表现出红色眼睛的特征。

而野生型果蝇的眼睛呈红色,是由于眼色素产生的基因正常表达。

突变型果蝇的眼睛之所以呈亮红色,是由于突变基因影响到了眼色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或多个关键酶的表达或功能。

因此,该突变基因是一个合成或转运眼色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因,突变导致了眼睛中红色素的大量积累,从而呈现红色。

其次,亮红眼突变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是由特定基因突变引起的。

通过对突变基因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确定突变是由一些特定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

分子生物学实验可以通过克隆该突变基因并进行特定基因的功能研究,从而深入了解该基因对眼色素合成途径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例如,可以通过敲除该基因来验证其是否确实对眼色素合成起关键作用;或者通过过量表达该基因来进一步验证其是否可以增强眼色素合成过程。

此外,亮红眼突变型还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眼色素合成途径中其他相关基因的功能。

通过基因互补实验,可以确定突变基因与其他眼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

如果两个基因是在同一途径中发挥作用,那么突变型有可能导致基因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到另一个基因的表达或功能。

此外,亮红眼突变型还可用于研究其他基因与突变基因之间的遗传相互作用。

通过交叉实验和基因定位等技术,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互补基因或抑制基因,从而揭示遗传相互作用对突变表现的影响。

总之,亮红眼突变型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果蝇眼色素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以及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蝇,常见于人类生活环境中,因其繁殖快、易于培养、基因易于操作等特点,成为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模式生物之一、本实验主要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并学会饲养果蝇。

果蝇是一种雌性性融合型生殖的昆虫,雄性果蝇有黑色的身体,红色的眼睛,而雌性果蝇身体为棕色,眼睛为红色。

果蝇的寿命较短,约为30天左右,繁殖力强,每只雌果蝇可产卵上千颗。

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卵相对较小,白色透明,粘在腐烂水果表面。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呈蠕虫状,身体由12个节组成,具有头、胸、尾3个部分。

幼虫主要以水果和蔬菜等有机物为食,通过蜕皮生长。

当幼虫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入蛹化的阶段。

蛹化时,幼虫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如果蝇培养皿的边缘或培养培养纸上,然后停止进食,停留在蛹化地点。

在几天的时间内,外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化为约3mm长的蛹。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蛹发育成虫,成虫会从蛹的头部钻出。

成虫刚出蛹时,身体颜色较浅,翅膀较小,行动笨拙。

但在几小时后,颜色加深,翅膀逐渐展开,行动灵活自如。

成虫的寿命较短,但交配频繁,雌虫产卵能力强,循环往复。

为了饲养果蝇,首先需要准备培养皿,培养皿用塑料盖子封住,上面打几个小孔,以保持空气流通。

然后在培养皿中放置甘蔗浆或营养琼脂,作为果蝇的食物。

将果蝇卵放置在培养皿中,待幼虫孵化出来后,再将蛹和成虫向外移动到新的培养皿中。

为了控制果蝇的繁殖数量和密度,可以将成熟的果蝇分成不同的组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中,或者将有蛹的培养皿放到低温环境下,使蛹停止发育。

此外,果蝇对温度和光照较为敏感,因此需要控制好培养箱的环境条件。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具有快速繁殖、易于培养和基因易于操作的特点。

通过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并可以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和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生物果蝇知识点总结

生物果蝇知识点总结形态特征:果蝇成虫约2-4mm长,且身体呈黑色。

它们的前翅透明,后翅呈灰色,具有纵纹纹理。

果蝇的头部具有两个红色眼睛,以及一对触须和口器。

它们的复眼非常发达,使得它们能够清晰地感知周围环境。

果蝇的前胸和中胸有两对短翅,而后胸没有翅膀。

它们的腹部末端有一对交叉的附器,用于产卵和交配。

生命周期: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一只成熟的雌性果蝇每次产卵数量可达50-100个。

孵化后,幼虫经历三个齿轮状的幼虫期,每个幼虫期的持续时间约为24小时。

在幼虫期结束时,它们会进行蛹化,并在蛹期度过8-10天后变成成虫。

遗传特性:果蝇是一个理想的遗传模型生物,因为它们具有简单的染色体结构和短的世代时间。

果蝇卵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在24小时内孵化,幼虫期约4天,蛹期约8天,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周期只需约两周。

此外,果蝇的染色体只有四对,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

这些特性使得果蝇成为研究基因功能和遗传机制的理想模型。

行为特征:果蝇是一种典型的昼夜露头动物,喜欢在白天飞行。

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十分强,在实验室中可以容易地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来繁殖。

果蝇对食物的需求也很简单,可以通过酵母发酵的果蝇食物来满足其生存所需。

繁殖特性:果蝇的繁殖速度很快,雌果蝇每天产卵数都很高,这使得果蝇在实验室中进行遗传研究非常方便。

此外,果蝇的性别决定是由雄性德罗索菌的不在位导致的。

不同性别的果蝇都有特定的染色体组合,这为遗传学家提供了一种研究性别决定机制的理想模型。

应用价值:果蝇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行为学、毒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人们可以使用果蝇来研究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对生物体的影响,也可以模拟人类疾病,并寻找治疗方法。

果蝇还可以用来研究肿瘤生长、神经元的发育及行为学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果蝇也常常用于毒理学研究,帮助人们了解各种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总之,果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模式生物,由于其简单的生活习性、快速的繁殖速度和明确的遗传特性,使得它成为研究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领域的理想模型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