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4.4升华和凝华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4.4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 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3.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能够描述物质在这两个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解释,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以及热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热量的变化;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过程。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4.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4.4 升华和凝华2. 板书内容:升华:定义、特点、热量变化;凝华:定义、特点、热量变化;生活实例: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个你曾经观察到的升华或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因个体差异而异)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评估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物态变化现象,如熔化、凝固等;鼓励学生进行小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1. 理论解释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的两个过程。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1.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保证质量,做到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观察、思考、提问的好习惯。
3.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4.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原理,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升华和凝华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设想:安排碘升华和冰花凝华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4.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升华和凝华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设想:利用动画和视频资料,展示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的掌握。
2.教师操作: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3.学生互动:学生认真作答,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评价反馈:教师批改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评价,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规律,以及吸热和放热现象。
-设想: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 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习难点】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先在箭头旁边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并标明吸放热情况,看谁标的又快又对!二、自主学习:请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下列学习问题:1.猜想:①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选填“能”或“不能”】();请说出猜想的依据:②物质能否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选填“能”或“不能”】();请说出猜想的依据:2.樟脑球放在衣柜内,平时我们能闻到气味,过一段时间体积会变小,这一过程是由于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为,这种现象称为。
该现象需要热。
3.严寒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口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这一过程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凉的玻璃由气态直接变为,这种现象称为。
该现象需要热。
三、合作探究阶段: (各组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探究)(要求:1.小组接受分配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个人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大约2分钟);2.然后交流讨论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大约5-6分钟);3.本组准备展示的同学先在组内展示,其他同学对抗质疑和补充完善;4.本组问题讨论清楚后,再讨论其他组的问题。
)探究一、【升华和凝华现象】实验:在烧瓶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在酒精灯上加热。
仔细观察实验:1.加热前碘是什么物态的?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停止加热后看到了什么现象?结论:①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颗粒,碘由态直接变为态,这一过程属于现象,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②停止加热后,碘的结晶体是由态直接变为态,这一过程属于现象,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3四、升华和凝华[导学目标]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课堂导学]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碘锤加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_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停止加热,过一会发现碘蒸气变成了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
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__________;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________________;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______后又______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______,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_______;冰花在窗玻璃的___(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现象。
[课堂导练]1.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2.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4.干冰升华时会看见周围有_______,它是干冰升华___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小水滴.舞台上的烟雾就是这样形成的5.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6.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糕,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__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而形成的。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能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难点】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三、学习内容: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阅读教材P64内容完成如下任务1、 叫凝华关键词是① ② ③2、 叫升华关键词是① ② ③(在叙述概念是要注意“直接”一词。
)3、升华要_____热,凝华要_____热4、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霜的形成卫生球变小灯壁变黑练习册P66动手动脑学物理2、3、4知识点二:完成P65“想想议议”知识点三:阅读P65 “科学·技术·社会” 冰水蒸气水阅读水的故事,填写水的三态变化。
四、知识梳理及物态变化总结:1.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分沸腾和蒸发):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五、针对性训练:1、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_现象;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现象;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现象;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现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冰消雪融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B. 熔化、液化、凝华C.汽化、液化、升华D. 凝固、液化、凝华4、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六、激励评价七、作业反馈 P66 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4。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2min)1.借助日常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提出物质固态、气态直接变化的可能性。
2.通过观察“碘锤”中碘的状态变化,认识升华和凝华。
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二、基础学习(15min)1.物质有 _____ 、_____ 、____ 三态,由液态和气态间的变化是 _____ 和 _____ ,由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是 _____ 和 _______ ,由此推想固态和气态间 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发生变化。
2.如图1所示,将少量的碘物质用玻璃泡密封起来,做成锤子的形状,称为碘锤。
对玻璃泡微微加热,观察到玻璃泡内的空间弥漫着 _____________ ;停止加热,观察到玻璃泡内空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展示的碘由固态直接变为 ______ 叫做 _______ ,图1由气态直接变为 ______ 叫做 _______ 。
4.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工降雨的三种方法:一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如用飞机播撒干冰,靠干冰的_______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_______ 成冰晶或 _______ 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二是向高空播撒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三氯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 _______ 或 _______ 的物质,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形成降雨。
三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直径约为0.05mm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水滴相互合并、变大,形成降雨。
三、合作交流(8min)1.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加热碘锤时间稍长,会有液态碘产生。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朱良初中导学案设计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年级八科目物理课题升华和凝华备课教师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多媒体展示)1.物质从气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物质从固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3.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4.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的。
个人补充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二、合作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引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1.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不可以相互转化呢?2.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器材:圆底烧瓶、酒精灯、碘、铁夹按下面的方法实验:(1)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少许碘,在靠近碘粒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现象(碘的状态改变)(2)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变化,观察棉线上析出的物质及其外观情况,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3.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回答:(1)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升华也需要热,凝华也需要热。
(2)讨论完成:下雪不冷化雪寒的道理4.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凝华和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②铁丝网上的霜:③窗上的冰花:④用久了的灯泡壁发黑⑤查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过程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升华和凝华定义中的“直接变成”的含义
2、难点: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
目标问题化:
1、什么是升华、凝华?
2、升华和凝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3、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思考
实验:给装有碘的封闭试管加热,让学生观察碘最后的状态,然后让其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
提问:固态的碘加热后变成什么状态?冷却过程中,碘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自主学习】课本P64,回答
1、什么是升华?升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什么是凝华?凝
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分别举例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合作探究】分别说说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环节】展示上面的问题。
【自主学习】物理与生活
1、人工降雨
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态),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滴落到地面上。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
这种雾气是干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雾。
3为什么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内壁会发黑?
【合作探究】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霜、雾、露是怎么形成的?【展示环节】分析云、雨、雪、霜、雾、露是的形成。
【自主学习】用图表总结有哪几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吸热情况。
【拓展延伸】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出现在窗户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