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 (10)

合集下载

2021中秋节手抄报绘画作品(通用12张)

2021中秋节手抄报绘画作品(通用12张)

2021中秋节⼿抄报绘画作品(通⽤12张)⼜是⼀年⼀度的中秋节,是家⼈团圆的好⽇⼦,全国统⼀放假庆祝这个传统的节⽇。

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关于2021中秋节⼿抄报绘画作品(通⽤12张)。

希望可以帮助⼤家。

中秋节⼿抄报绘画作品中秋节的作⽂800字⼋⽉⼗五是我国传统节⽇——中秋节。

它的习俗有:吃⽉饼,赏圆⽉,猜灯谜,看花灯……清晨,⾛在⼩区的林荫路上,两排整齐划⼀的树上,有序地挂着⼀个个红红的⼤灯笼。

我和爸爸妈妈⼀起去超市买⽉饼。

超市⾥有双黄莲蓉⽉饼,有冰⽪⽉饼,有⾖沙⽉饼,还有七星伴⽉等各式各样的⽉饼,让我眼花缭乱。

妈妈挑了⼀盒最精美的七星伴⽉,我则兴奋地拿了⼀盒吃的冰淇淋⽉饼放进⼩推车。

⼀袋葡萄,⼀袋⾹蕉,⼀箱苹果……⼩推车⼀下⼦堆满了,最开⼼就是我啦。

傍晚时分,⽕红的⼤灯笼全开了,照亮了整个⼩区。

“庆中秋活动”开始了,我拉着爸爸妈妈的⼿,跑向活动区,“哗,真热闹啊!”。

早已是⼈⼭⼈海,有兑奖区,有⽓球区,有猜谜区,有特⾊⼩吃区,有荧光棒区……还有免费赠送棉花糖的活动区,那⾥早已是排成了两条长长的龙,穿着花花绿绿⾐裳的⼩孩⼦你挤我碰,⽣怕被挤开了,拿到棉花糖的⼩孩⼦笑开了脸,直奔爸爸妈妈的怀⾥。

我也挤进棉花糖⾥……看花灯啦,看花灯啦。

⼩区的花灯是精⼼装饰的,有⼩猫形状的,有⼩兔⼦形状的,有⽼鹰形状的,有⼩鱼形状的,还有⼩鸭⼦形状的,有莲花状的,各式各样,数不胜数。

花灯发出的光亮颜⾊也很特别,有绿光,有黄光,有红光,有⽩光。

各⾊的光交叉到⼀起,真是美丽极了,仿佛进⼊了仙境。

最让我喜欢的就是猜灯谜了。

其他⼩朋友也不例外,⼀窝蜂地跑来抢纸条。

说时迟那时快,我两步飞跨到三⽶处的鱼灯下,抢到⼀张谜纸。

爸爸笑了说:“⾝⼿敏捷啊。

”旁边的⼤⼈们也是哈哈⼤笑。

我打开题⽬:⼀⾯镜⼦亮晶晶,⾛遍天下照古今。

我窃喜,这道题⽬可难不倒我,答案是⽉亮。

我健步如飞,跑向兑奖区……圆⽉⾼⾼挂,我们全家已经在阳台上赏⽉了。

最乐呵的感觉是爷爷奶奶,忙前忙后,摆⽉饼,摆⽔果,炒⽥螺。

(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情意浓 手抄报上的文化魅力

(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情意浓 手抄报上的文化魅力

(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情意浓手抄报上的文化魅力中秋节手抄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观赏明亮的月亮,吃月饼,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手抄报是一种常见的呈现信息和展示文化的形式,下面将介绍一些中秋节手抄报上所展示的文化魅力。

1. 月亮崇拜中秋节的主题之一是月亮,它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

在手抄报上,我们可以使用丰富多彩的插图和文字,展示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赞美之情。

描绘一个明亮的圆月,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传递出中秋节的情意浓。

2. 传统习俗中秋节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我们可以在手抄报上介绍这些习俗,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

例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绕树游玩、点灯笼等,每个习俗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 传统故事中秋节也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时机。

我们可以在手抄报上添置一些古老的传统故事,如"嫦娥奔月"、 "吴刚打桂"等。

通过文字和插图的结合,让读者了解这些有趣的故事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同时,也可以提醒人们珍惜我们的传统神话和文化遗产。

4. 美食文化中秋节的重要食物之一就是月饼。

在手抄报上,我们可以描述各种口味的月饼,并展示其独特的包装和制作工艺。

除了月饼,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食品也可以一并介绍,如柚子、螃蟹等。

适当加入一些食谱或者制作过程,能够引起读者的食欲和兴趣。

5. 中秋佳节在手抄报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温馨的祝福语和对家人朋友的问候,展现中秋节团聚的美好情感。

可以用适当的插图和诗句来强调中秋节给人们带来的情意浓、温暖和快乐。

这样的设计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中秋节的重要性和人们对这个节日的期盼和热爱。

总结中秋节手抄报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中秋节的文化魅力。

将月亮崇拜、传统习俗、传统故事、美食文化和中秋佳节的祝福等内容生动地呈现给读者,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8张)

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8张)

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8张)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月饼是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

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从唐朝开始。

北宋之时,这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

据说起源于唐代。

《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

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

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

……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

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

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现在,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精选

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精选

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精选参考。

中秋节来历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别称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神话传说1、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2、玉兔捣药嫦娥身边有只玉兔。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中秋节部分习俗1、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简单漂亮(精选10图)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简单漂亮(精选10图)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简单漂亮(精选10图)中秋节主题手抄报简单漂亮中秋节的来历首先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的意义,来考察它的由来,农历八月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空中,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而中秋两字,最早在《周礼》有记载:“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传统历法对它的解释为: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因此被称“中秋”。

中秋节传统风俗举例1.打糍粑:糍粑与月亮一样也是圆形,意味着团圆、团聚,因为是极富粘性的糯米做成,所以象征把大家粘在一起,永不分离。

2.博饼:流行于福建闽南一带的活动,大家通常围坐一桌,放个大碗,往里面掷骰子,以六个骰子轮流投掷,博取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个等第,并按等第获取不同的奖励。

3.赏花灯:其种类多样,有放在水里的,有悬挂于树上或屋檐的,例如江浙一带会有小水灯数十万盏,漂浮在水面上,宛若群星灿烂,引众人驻足观望。

中国传统中秋节含义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祈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1、和谐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

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

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中秋手抄报设计图,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

中秋手抄报设计图,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

中秋手抄报设计图,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
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要求学生做一些手抄报,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是中秋手抄报设计图,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中秋灯谜
1、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赏光
2、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动物) 蜗牛
3、骨头骨脑骨眼睛,骨脚骨手骨背心(动物)
螃蟹
4、用猪肝和熊胆制成的神奇香皂(猜一成语)
肝胆相照
5、师父给我取学名(打一常用成语)
徒有其名
6、南郭吹竽(打一常用成语)
随声附和
7、象糖不是糖,象盐不是盐,人畜不能吃,庄稼吃着甜(农作物)
化肥
8、小风吹,吹的动,大刀砍,不裂缝(自然物)

9、新时白头发,旧时变成黑,闲时戴帽子,忙时把帽摘(打一物品)
毛笔
10、兄弟四五人,各进一道门,要是进错了,定会笑死人(物品)
衣扣
11、、这山望着那山高(打一常用成语)
见异思迁
12、棉花上晒芝麻(打一常用成语)
自找麻烦
13、一年四季是春天(打一城市名)
长春
14、什么动物行也是坐,坐也是坐,睡也是坐(打一动物) 青蛙
15、是笔不能画,和电是一家,要知有无电,要去请教它(打一物)
测电笔。

2021三年级中秋节一等奖优秀手抄报8张

2021三年级中秋节一等奖优秀手抄报8张

2021三年级中秋节⼀等奖优秀⼿抄报8张农历⼋⽉⼗五是我国的中秋节。

由于这⼀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下⾯是⼩编整理的2021三年级中秋节⼀等奖优秀⼿抄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2021三年级中秋节⼀等奖优秀⼿抄报中秋节初中作⽂今年九⽉三⼗的中秋节可真热闹呀,我们家没有⼀个⼈是闲着的,全都忙个不停。

吃过晚饭,我们全家来到了阳台上静静地等着⽉亮出来,过了许久,天边隐隐出现了⼀团淡黄⾊的云,那团云的周围都被染成淡灰⾊,我把眼睛睁得⼤⼤的,仿佛眨⼀下这美丽的景⾊就没了,那道光最后越来越亮,连她旁边淡灰⾊的云朵都被染成紫微微了。

过了⼀会⼉,⽉亮露出了半边脸,⼀⽚红云暖暖地飘了过来,挡住了⽉亮,⽉亮就像⼀个害羞的⼩姑娘,⼜过了⼀会⼉,那朵红云好像不想给⽉亮当被⼦了,就悄悄飘⾛了,这时的⽉亮正在云朵⾥挣扎着,她在⼀点⼀点地往上升,⼏分钟过去了,⽉亮最后奋⼒⼀跃,终于冲破了云朵的阻拦,升上了天空。

瞧,她多像⼀个圆圆的⼤⾦盘呀!那⼀刻,全城欢呼声⾳彼此起伏,趁着这个时候,妈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饼,我们⼀边吃⽉饼,⼀边赏⽉,那可真叫享受。

过了许久,⽉亮悄悄地把云朵拉了过来继续睡⼤觉了,这时城市⼀下暗淡了许多。

这个中秋节我不光吃了⽉饼,还和⼩伙伴们玩了⽉亮的游戏,这个游戏叫:“跳⽉光”,游戏规则是:在⼀分钟内单脚跳到⼗处有⽉光的地⽅,先跳完的⼈就是获胜者,三局两胜制。

游戏开始了,第⼀局,⼩伙伴们飞⼀样地到处乱跳,结果是曼曼获胜;第⼆局,在我的玩具枪响声下,⼩伙伴们像箭⼀样跳了出去,可能是因为曼曼嬴了⼀局,所以很多⼈都在不停地看别⼈,⾃⼰却慢了下来,所以第⼆局还是曼曼嬴了,她得了冠军,我给了她⼀个⽉饼做奖品。

我们背了与⽉亮有关的诗句,听了⽉亮的故事和传说,做了⽉亮的⼩饼⼲。

这次中秋节可真令我难忘啊!中秋节的祝福语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声转⽟盘,双节⼜⾄祝福来,祝您国庆节快乐,中秋全家团团圆圆。

中秋节8手抄报docx

中秋节8手抄报docx

中秋节 (8)手抄报 .docx 题目: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又称月圆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月神崇拜。

根据历史记载,中秋节的起源说法有多种。

一种说法是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逐渐传到民间。

另一种说法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成功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历史上,“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赏月: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备好祭月的牲礼、香烛、红烛等,边赏月边吃月饼。

在中国南方,赏月文化更加兴盛。

2.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通常在中秋节前几天就已经开始制作。

不同地区制作月饼的方法和口味都有所不同,但都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3.猜灯谜:中秋节晚上,人们会挂起彩灯,并猜灯谜,这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传统活动。

4.玩花灯:中秋节晚上,人们会制作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灯,如兔子灯、龙灯等,以增添节日气氛。

三、中秋节的诗词文化中秋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许多文人墨客曾以此为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崇敬和对中秋节的热爱。

还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描绘了中秋节人们在凉亭中观月的情景。

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四、中秋节的现代意义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它还具有现代意义。

首先,中秋节强调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很容易忽视家庭的重要性,而中秋节却强调了家人团聚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吃月饼以示“团圆”。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
、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
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儿当然无
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西游记》
中也有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间,还挥舞起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情节。

我们在
月夜中抬起头来,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的兔子。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