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共22页文档

合集下载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密州街道卢山中学周建伟一.教学内容: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属于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的教学内容,第八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包括两个项目的内容。

第一个项目“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2.能力:联系实际感受,体验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能力。

3.知识:知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

三.教学重点: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教学难点: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根据插图自编自演小品,查阅有关生命健康权方面的图书资料。

2.学生预习教材,编排小品。

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资料:2008年4月28日,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列车运行到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之间时脱线,与上行的烟台至徐州5034次列车相撞,导致70多人死亡,400多人受伤。

超速行驶,铁路局管理混乱领导责任不到位是酿成大祸的主要原因。

目前,该交通事故的相关责任人中,已有六人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乘客的什么权利受到侵害?相关责任人受到法律制裁说明了什么?面对图片和材料,你还想说什么?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引出话题: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想一想健康是“1”,名誉、金钱、地位等都是“1”后面排列的“0”。

有了“1”,这个数可以是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了“1”,后面的一切再多也是“0”。

教师: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师生共同归纳提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存在的重要前提。

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思想品德初三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思想品德初三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复习第一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第二课时复习第二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
第三课时复习第三课:依法享Fra bibliotek财产权消费者权。
备课组成员
李海燕 王芳 丛慧娟
重点:①“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②依法行使权利,自学履行义务。③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④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保护。⑤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难点: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②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③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保护;④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这一专题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引导学生加以重视。
3、认真备课、吃透新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教案,精选习题。
4、在平日教学中多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好、帮助好。
5、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
3、学生总结总结做题方法,教师给予提示、补充;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考试的锻炼,学生对思品课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和提请。
教学方法建议
1、引导学生积极自愿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从活动中养成品德和获得知道。
2、加强教学研究,积极进行教研活动,坚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的中考知识点是: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权利义务观;维护合法权益;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生命健康权;法律维护人们人格尊严及个人隐私;公民的财产权;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1全解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1全解
1、依法行使权利 2、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自觉履行义务
收 获平 台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 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自觉守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
觉履行公民的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
体现。青少年要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
行为!
没有义务的地方,就没有权利。 ——洛克
5.公民如何履行义务?
合作学习 共同提高
一.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互 动探 究
板块一: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行为规范, 其种类主要有:
道德 纪律
规则 法律
道德
学校的 纪律
行为规范对比
产生
社会生活中 自然形成
学校或 班级制定
约束范围 有些并非 普遍适用
在校学生
实现手段 社会舆论 个人良心
1.(2010·大理中考)厦门海关原关长杨前线收受贿赂 140.7万元,被依法判处死刑;不法商贩黄某,在地震后 哄抬物价,高价出售商品,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并处罚款。上述案例体现了法律特征中的( B )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刑罚当罚性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体现以德治国方略
批评教育
法律
由国家制定的 普遍约束力 国家强制力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含义:P4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 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 为规范。
重点强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小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016年教科版中考政治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2016年教科版中考政治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低、功劳大小,都要平等地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
的行为;②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 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版权所有-
首页
目录
尾页
必考考点解读
玩转山西5年中考真题
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体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 的平等: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
版权所有-
首页
目录
尾页
必考考点解读
玩转山西5年中考真题
公民应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1)宪法和法律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 (2)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必须去做。
(3)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
(4)青少年要自觉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 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国家安全的内容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
首页
目录
尾页
必考考点解读
玩转山西5年中考真题
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 ( 1)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
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
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 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 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 ( 2)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法律、采 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
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
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凡具有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版权所有-
首页
目录
尾页
必考考点解读
玩转山西5年中考真题
( 3)范围不同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ppt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ppt

概念
concept
点评:
当事人作为沪上知名面包糕点企业,门店遍布上海。当事人使用价格更低的 肉粉松为原料制作面包,却以肉松面包的名义对外宣传和销售。普通消费者 很难区分肉粉松与肉松,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作为知名企业, 更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向消费者提供真实、 全面的商品相关信息,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对象
消费者
农民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 农民购买、使用直接 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 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 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 资料时,参照消费者 谓消费者,是指为个人生活 权益保护法执行。 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和 接受服务的自然人。
经营者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 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 提供服务,适用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
买任何一种商品或是 否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4)有权对商品或服 务进行比较、鉴别和 选择。经营者不得以
任何方式干涉消费者
行使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
公平交易是指经营者与 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应在 平等的基础上达到公正 的结果。公平交易权体 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交易条件公平,即消费 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 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 证、价格合理、计量正 确等公平交易条件;第 二,拒绝强制交易,即 消费者有权按照真实意 愿从事交易活动,对经 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有 权拒绝。
经营者的具体 义务
经营者的具体义务
01 依法定或约定履行义务:经营者向消 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依照《产 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 规定履行义务;
02 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 03 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04 不作虚假宣传,与消费者的知情权相 对应;

第九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

第九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

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知识目标1、知道法律维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2、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掌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能力目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2、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人是,努力增强对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善于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做斗争,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2、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难点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2、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大屏幕展示:材料——拾钱捐献失主索还本报讯成都消息:目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遗失了一个信封,内装现金一万元。

本月3日。

信封被宋某的同事王某拾,在找不到失主的情况下,王某以个人名义把拾到的钱捐了某贫困地区。

不久,宋得知此事,找上门来要钱。

失主一脸的委屈,拾者连声喊冤。

一个问:“感谢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钱你怎能随便捐献?”一个说:“我没贪你一分钱,凭啥叫我还钱?”宋女士认为,王某承认捡到了她的钱,就应把钱还给她。

谁把钱捐出去的,谁就应负责把钱追回来。

王某却说,他拾到钱后曾经到处寻找失主,未果。

他不能老把钱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钱捐给贫困地区了。

在这件事上,他没有任何过错。

成都市慈善总会有关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他们没有遇到过,但一旦以个人名义填写了认捐书,一般是不能反悔的。

也就是说,这笔钱王某是要不回来了。

四川华楚律师事务所黄超律师说,王某没有权利支配拾来的钱款,也没有权利擅自捐赠出去。

初三政治教学计划

初三政治教学计划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政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特征和定义,深刻认识自己享有的权利,珍惜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应尽的法律义务。

2、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权,保护人们的人身权利和自由,保护人们的财产权。

4、每个人的生活都与法律息息相关。

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力争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形成亲社会行为。

5、正确认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良好的集体,一个良好的集体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5、每个人、每个同学都要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奋斗。

力争使集体中形成严格的纪律,良好的舆论氛围。

6、知道公民的财产,为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册政治的学习,要增强、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的认识与分析能力,综合材料归纳观点的能力,应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指示,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增强识别工每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感,使其遵纪守法,增强学生对集体和个人关系的认识,养成热爱集体、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进一步认识到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的“四有”公民。

专题一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专题一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专题一、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时政热点聚焦】(略)二、【考点链接】第一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二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第三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第十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8、青少年应如何维护宪法尊严? 9、宪法的重要性(综合题) 10、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第十一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一)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1.理解法律的含义、特征及其本质。

2.能结合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区分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正确把握权利和义务的内在联系。

3.能结合生活实际,说明我国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能结合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正确认识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3.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

24.能结合相关新闻素材,正确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25.能结合相关新闻材料,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及各自的地位。

26.能结合生活和自身实际,说明我们应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27.知道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监督权)的具体途径。

28.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认识公民依法享有、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监督权)的重要意义,学会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监督权)。

三、【易混易错点例析】1.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的本质(2011年中考)我国在立法过程中,相关部门坚持“开门立法”的原则,通过组织立法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这说明( D )A.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我国公民可以行使立法权C.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 D.我国法律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2.对各项权利的理解。

(2011年)1.某超市一双标价为6.9元的手套,在收款时却是21.9元。

这种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 D )①知悉真实情况权②人格尊严权③公平交易权④自主选择权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2013年)11.张某在打工期间被车辆撞伤住院治疗,由其工友谢某代为处理交通事故,后经交涉,索取赔偿金共计65000元,但张某因出院后只收到了赔偿金15000元,其余被谢某拿走,谢某侵犯了张某对财产的( A )A.占有权 B.使用权 C.处分权 D.收益权3.对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