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公开课)

合集下载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9篇】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9篇】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优秀9篇】教学过程篇一一。

复习导入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二。

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动作、神态)○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

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

'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

'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陈尧咨:骄傲、自负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点拨:年轻时候。

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

但从课文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交流点拨:不好。

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

卖油翁公开课

卖油翁公开课

卖油翁公开课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和目的本章介绍卖油翁公开课的背景以及编写本文档的目的。

1.2 课程内容概述本节详细介绍卖油翁公开课的主要内容和涵盖的知识点。

第二章:课程大纲2.1 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本节列出卖油翁公开课的主要目标和学习目标,让学员了解课程的重点。

2.2 课程结构和安排本节详细描述卖油翁公开课的课程结构和每个部分的安排,包括每个章节的时间分配和教学方法。

第三章:课程详细内容3.1 脱离随机平凡,活在富足自由的生活本节介绍如何摆脱平凡的生活,追求富足和自由的方法和技巧。

3.2 通过油资源实现财务自由本节详细解释如何利用油资源,实现财务自由和长期稳定的收入。

3.3 如何成为优秀的油商本节讲述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油商,包括市场分析、销售技巧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讲解本节介绍讲解是卖油翁公开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案例分析等。

4.2 互动讨论本节介绍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参与进来,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

4.3 实践操作本节介绍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五章:课程评估方式5.1 考核方式本节详细描述卖油翁公开课的考核方式,包括作业、考试或项目报告等。

5.2 计分规则本节介绍计分规则,说明每个考核项目的权重和评分标准。

第六章: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相关课程资料- 学员须知和注意事项第七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使用的法律名词及相应的注释:- 法律名词1:注释1- 法律名词2:注释2- 法律名词3:注释3。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寓言故事》。

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卖油翁》的故事内容、寓意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熟能生巧、谦虚谨慎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难点:领悟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文言文描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了解故事内容。

3. 课堂讲解:a. 解读课文: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语法等。

b. 分析故事:讲解卖油翁与陈尧咨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

c.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背后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作者、生僻字词、句式、语法等。

2. 黑板右侧:故事脉络、人物形象、道理启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分析其句式和语法特点。

c. 结合故事,谈谈你对熟能生巧、谦虚谨慎的认识。

2. 答案:a. 参见课后注释。

b. 参见课堂讲解。

c. 示例:熟能生巧是指通过不断练习,掌握技能。

谦虚谨慎是指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要虚心求教,不骄不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b.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中。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公开课范文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公开课范文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公开课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卖油翁》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详细内容涵盖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重点解析卖油翁与陈尧佐的对话,以及卖油翁酌油技艺的描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卖油翁酌油技艺的描绘及其寓意,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主题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词卡片、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现代版的“熟能生巧”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圈出生字词。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卖油翁与陈尧佐的对话,探讨课文主题。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难点进行讲解,如修辞手法、词语辨析等。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卖油翁》2. 主要内容:卖油翁与陈尧佐的对话、卖油翁酌油技艺的描绘、课文主题。

3. 板书结构:总分总,重点突出。

七、作业设计(1)卖油翁为什么能让陈尧佐口服心服?(2)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 答案:见课后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熟能生巧”的文章或故事,提高阅读量,增强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卖油翁酌油技艺的描绘及其寓意。

卖油翁公开课课件.

卖油翁公开课课件.

卖油翁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和对称变换的方法。

2.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找出物体的对称轴,并运用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确定物体的对称轴,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对称的定义及性质,对称变换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艺术作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2) 演示对称变换的方法。

(3) 讲解如何确定物体的对称轴。

3. 例题讲解(15分钟)(1) 求证: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平分底边。

(2)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一个矩形的对称轴。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讨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惑,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对称的定义及性质2. 对称变换方法3. 确定物体对称轴的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画出一个正方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 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也是它的对称轴。

2. 答案:(1) 正方形的对称轴有两条,分别是连接对边中点的直线。

(2) 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同时也是它的对称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称的定义及性质掌握较好,但在确定物体对称轴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发现更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程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确定物体的对称轴,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卖油翁》公开课优质教案公开课范文

《卖油翁》公开课优质教案公开课范文

《卖油翁》公开课优质教案公开课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卖油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陈尧咨的难题,从而揭示了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聪明与智慧的区别,学会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倒油”、“熟能生巧”等。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寓意,懂得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预习资料、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倒油”、“熟能生巧”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故事情节,突出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2. 在黑板上列出关键词语,方便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聪明与智慧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阐述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本教案以实践情景引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课堂小结的引导方式;4. 板书设计的关键词语突出;5.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拓展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12《卖油翁》公开课课件

12《卖油翁》公开课课件

01
02
03
04
掌握《卖油翁》的背景、作者 及时代特点
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分析文章中心思想
学习并运用本文中的写作技巧 和修辞手法
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深刻道理, 培养正确价值观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背诵全文,默写重点 段落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 篇读后感或故事续写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 交作业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拓宽视野
技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鲁班学艺》
讲述了鲁班刻苦学艺、精益求精 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工匠精神的 传承和发展,与《卖油翁》中老 翁对技艺的追求和传承相呼应。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勤劳观念差异
1 2
北方文化
强调勤劳、朴实和厚道,注重实干和结果,与 《卖油翁》中老翁的勤劳和朴实形象相契合。
南方文化
注重精细、灵巧和创新,强调智慧和技巧的运用, 与《卖油翁》中老翁的技艺和智慧相呼应。
3
西部文化
倡导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强调对自然环 境的适应和改造,与《卖油翁》中老翁的毅力和 创新精神相契合。
当代社会中勤劳精神缺失问题思考
社会现象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的劳动观念逐渐淡薄,勤劳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
影响因素 教育缺失、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都是导致勤劳精 神缺失的重要因素。
解决措施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等途径,加强对勤劳 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推动 勤劳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CHAPTER 05
互动环节:学生参与讨论与 分享
分享自己身边类似小故事或经历
01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通过勤 奋努力取得成功的例子,如努力学 习提高成绩、坚持练习提升技能等。

2024年卖油翁公开课教案

2024年卖油翁公开课教案

2024年卖油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卖油翁》一文,位于教材第四章。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理解卖油翁的形象特点。

2. 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教学重点:卖油翁形象特点的理解、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卖油翁的关注。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卖油翁的形象。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讲解例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分析的练习,及时反馈。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卖油翁》2. 生字词:标注在课文旁边3. 卖油翁形象特点:写在黑板上4. 修辞手法:以表格形式呈现,附例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卖油翁形象特点:技艺高超、谦逊有礼、敬业爱岗。

(2)修辞手法分析:例句见板书。

(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卖油翁的形象,表达了敬业、谦逊、勤奋的美好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读
研读
要求: 要求: 自由朗读,读准语气、揣摩人物心理。 自由朗读,读准语气、揣摩人物心理。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公亦以此自矜。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 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谢谢! 谢谢!
陈尧咨善于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 陈尧咨善于射箭, 他也因此自以为了不起。 2.你能翻译哪些句子 2.你能翻译哪些句子 的,他也因此自以为了不起。(他)曾在自 家的菜园中射箭, 家的菜园中射箭,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 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 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 公亦以此自矜。 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间都不离去。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 间都不离去。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 尝射于家圃,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 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 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射箭的技艺不也很精湛吗? 卖油翁说 卖油翁说: 射箭的技艺不也很精湛吗?”卖油翁说: 康肃问曰: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 没有什么别的, “(这)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康肃公恼怒地说: 了。”康肃公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 无他, 但手熟尔。 “无他, 但手熟尔。”康 我的射技呢? 卖油翁说 卖油翁说: 怎么敢呢,) 我的射技呢?”卖油翁说:“(怎么敢呢,) 肃忿然曰: 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 我凭倒油懂得了这个道理。 说完) 我凭倒油懂得了这个道理。”(说完)就拿 翁曰: 射!”翁曰:“以我酌油知 翁曰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 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往葫芦里倒, 以钱覆其口,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往葫芦里倒,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钱孔进入了葫芦,而铜钱却没有湿。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钱孔进入了葫芦,而铜钱却没有湿。 他接着说: 我也没有什么别的, 他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 因曰: 我亦无他, 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 法熟练罢了。 法熟练罢了。”康肃公笑着打发卖油翁走 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了。
1.说出红色字的含义。 1.说出红色字的含义。 说出红色字的含义
射箭) 尝பைடு நூலகம்于家圃 (射箭)
公亦以 公亦以此自矜(因)
以我酌油知之 (凭) 以 射 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 吾射不亦精乎 射箭技术) (射箭技术) 钱覆其口( 以钱覆其口 (用) 睨 之,久而不去 但微颔之 但微颔之 之 以我酌油知之 以我酌油知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以杓酌油沥之 康肃笑而遣之 康肃笑而遣之 (指康肃公射箭) 指康肃公射箭) (助词,无意义) 助词,无意义) (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指葫芦) 指葫芦) 指卖油翁) (指卖油翁)
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 在现实生活中,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自 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论语》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谦受益,满招损。 谦受益,满招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 明。 —— 屈原
音读
要求: 要求: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自矜 颔之 酌油 jīn hàn zhuó qiǎn 睨之 忿然 沥之 nì fèn lì pǔ
遣之
家圃
要求: 义读 要求:
默读课文,对照注释、与同桌共同翻译句子。 默读课文,对照注释、与同桌共同翻译句子。
走进 作者
欧阳修,宋代政
治家、文学家。字永叔, 治家、文学家。字永叔, 号醉翁, 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 意即藏书一万卷, 士(意即藏书一万卷,金 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 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 棋一局,酒一壶, 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谥号文忠, 谥号文忠,本文节选自 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文忠公文集》。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填空:课文第一段主要运用了 动作 描写方法;第二 填空: 描写方法; 填空 描写方法。 段主要运用 语言 描写方法。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变化是: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变化是:先 反感 ,然 后 恼怒 ,最后 佩服、认输 。 佩服、 变化的原因是 看到卖油翁酌油技术很纯熟 。 2.思考: 思考: 思考 陈尧咨和卖油翁各自的特长是什么? ①陈尧咨和卖油翁各自的特长是什么?他们怎么看待自 己的特长? 己的特长? ②他们两个人是如何拥有这样的技艺 ?从他们身上你明 白了什么道理? 白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