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设计心理学(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笔记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笔记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唐纳德A诺曼第一章日用品心理学P2“诺曼门”P4好设计的两个指标:——明确设计目的①可视性(discoverability):所设计产品是否能让用户明白怎样操作是合理的,以及什么位置如何操作。

②易通性(understanding):所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产品的预设用途是什么,所有不同的控制和装置起什么作用。

P5设计出的产品最理想的情况——宜人且合意①满足工程、创造和人机工程的要求②满足并关注用户的整体体验(形式美(外观性)和人工互动(实践性)的质量)P6工业设计&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的基本定义:*设计,关注物品是如何运转,如何操控,以及人和技术之间互动的机理(人机交互设计原则)P9以人为本(HCD)的设计:意味着设计以充分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基础P11-13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详见P78七个原则)①示能(Affordance)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物品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如:椅子与人——支撑/坐的关系)②意符(Signifiers)示能的符号提示功能(是一种信号,如:符号标记的“推”,“拉”,“出口”)③预设(Perceived Affordances)帮助人们了解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操作P19*在设计中,意符>示能P22-23映射(Mapping):表示两组事物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开关与灯的映射决定了哪个开关控制哪盏灯)*分组和邻近(匹配控制与功能)——格式塔心理学(相关控件应该组合在一起,且控件应该靠近所要控制的对象)*优秀的设计需要用心、规划、思考和理解人们的行为方式——(用户行为分析)P25反馈(Feedback):是沟通行动的结果——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概念(反馈必须是及时的)P27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s):通常是高度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只要有用就行,不必完整或准确)P28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s)——待在使用产品的人心中,是“心理模式”即:了解事物如何运作的心理模式(潜在的思维/认知模式)如:①剪刀上的孔——允许手指插入——示能;②剪刀上的孔——手指——可能操作的方式——意符;③剪刀上的孔——暗示插入的位置——映射;④剪刀上的孔——其尺寸限制所使用的手指——约束P29-30日常用品的概念模型(控制——关系——结果)提供用户的适用信息组合可能是已经成形的物理模型(包括:文件、说明书、符号......)“系统映像”用户的“概念模型”P35 *良好的概念模型是产品(操作)易于理解、令人愉悦的关键*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概念模型的关键P36技术为每个设备提供更多的功能以使生活更简单,但同样的技术也会让设备变得难学难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复杂。

设计心理学复习要点

设计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人类的设计行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它随着人的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并显示为人的一种智慧和能力。

人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一种机智的、积极的努力。

它可以用任何语言进行阐释,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践,同时,它又可以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设计心理学定义: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多样性需要,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方面的需要,还需要使人们能产生多样的情感体验。

——使用与情感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所需的线索。

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

人不仅有生存的物质需求,还有身心的精神追求——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创造的需求。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1.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使设计领域的学者和设计师来世关注设计——赫伯特.A.西蒙。

2.问题求解:在复杂情境子啊的不断作出决策的思维活动。

3.诺曼将人脑信息中对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成三个阶段:a.本能水平的设计:本能的、生理性反应;b.反思水平的设计:是有高级思维活动参与,以记忆、经验等控制的反应; c. 行为水平”则介于两者之间。

4.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1.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其中生理基础是主体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物质条件,环境基础是心理话动相行产型品赤在物质条件。

2.是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理念等,这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相应行为的驱动机制。

3.是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等;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并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存在独特性和稳定性。

4.心理过程:普通心理学将其划分为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或意动)三个部分。

心理过程的发生,是主体认知内、外环境的刺激或信息,在动力系统的驱使下,受个性心理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全过程。

5.移情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移情现象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即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

主要的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市美时我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市美对像上去。

非自身的信感写市定对象融为体政者说对于市美好单价种心领神公的“肉模仿”,即“由我及物”或“由物及我”。

6.距离说:认方审美要保持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

7.投射法:提供给被试者一种无限制的、模糊的情景,要求其作出反应,让被试将他的真正情感态度投射到“无规定的刺激”上,绕过他们心底的心理防御机制,透露其内在情感,常用的投射法包括词语联想法、句子、故事完型法、绘图法、漫画测试法、照片归类法等8.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称的测试不同于一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理而究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而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属性主要反映在研究的对象——设计的性质和研究的概念的抽象上。

我们可以将科学与艺术归纳一下:科学: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艺术: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审美心理现象,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

设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基本属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前者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框架,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十分广博,而且概念体系复杂,美学研究便是如此。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将心理学定义为行为的科学,是因为“行为”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行为的观察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过程是:事实——描述——解释——理论事实:心理学研究的求真和证伪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fact)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描述: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对于事实或研究对象的分类和概念化归纳应该是最基本的描述性科学研究。

解释: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理论可以预测事物。

一个理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而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第二章心理现象基础心理学有三个基本生物学基础:因果、遗传、进化。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感觉器官,产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感知外界的物理刺激;2、把信息传递到大脑;3、在信息加工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认识,称为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注意?模式识别?心理学提出了几种理论来解释模式识别?1.2.34第三章知觉与艺术视觉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大一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大一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大一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设计是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领域,了解心理学知识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

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从而进行更有效的设计。

本文将对大一设计专业中常见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设计师们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

一、感知与认知心理学感知与认知心理学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领域之一。

它研究了人们是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的,以及这些过程对于设计的影响。

1.1 形状与颜色知觉在设计中,形状和颜色是两个核心要素。

了解人们对形状和颜色的感知和认知可以帮助设计师做出更好的决策。

例如,了解不同颜色对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共鸣力的作品。

1.2 图像与视觉注意人的大脑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会选择性地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

设计师需要了解视觉注意的原理,合理地引导用户的目光,使设计更易于被注意和理解。

1.3 认知负荷认知负荷是指人的思维过程中所消耗的心理资源。

在设计中,理解用户的认知负荷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减少认知负荷,设计师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降低用户的疲劳程度。

二、人机交互心理学人机交互心理学是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它研究了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过程,帮助设计师创建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应用程序。

2.1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用户界面是人机交互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界面设计原则,例如可见性、可用性、一致性和反馈等,以创建易于使用和学习的界面。

2.2 交互反馈与响应时间在交互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和快速的响应时间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与界面的交互反馈和响应时间,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效率。

三、情绪与设计心理学情绪与设计心理学研究了情绪对于设计的影响,帮助设计师创造出能够引发用户情绪共鸣的作品。

3.1 情绪设计原则情绪设计原则指导设计师如何利用色彩、形状、排版等元素来唤起用户的情绪体验。

例如,在设计广告时,使用积极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增加用户的购买欲望。

设计心理学复习笔记

设计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观点:人类心理学由一些基本成分构成,思想和情感,存在于时空中的物质世界以及了解这些事情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目的:揭示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缘由,进而指导人们的实践。

帮助我们区分两样东西,一是内部信息,它是主观的是有偏见的和不可靠是事实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要素)环境基础外界信息刺激,输入外界信息刺激,输入设计心理学研究现状目的:(沟通)1.更好的传达产品功能。

2.更好的知道人们的行为。

3.建立跟好的系统现状:国外:1、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 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

(使用角度)主要著作《设计心理学》和《情感设计》2、人机交互专家贾克伯尼尔森互联网和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设计国内:李彬彬《消费心理学》赵江洪李乐山沙柳心里学发展3、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洛克把物体的性质区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

第一性质指该物体的根本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第二性质指物体的使我们产生感觉的能力。

认为人产生了观念是应为外物的这种第二性质的能力。

而第二性质只是一种让人产生感觉的作用,如一个雪球就有在我们心中产生白、冷等观念能力。

而这种第二性质不是物体的真实性质。

(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

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这种。

)所以,观念不是真实的,只是人心中的想象而已。

2、科学性理学(19世纪中叶以后)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和冯特赫尔姆霍茨:(1)关于颜色视觉的“三色说”(由于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神经元这才有了颜色视觉。

这些神经元对于与红色、绿色、蓝色三种感觉相关光的波长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2)听觉的“共鸣说”(3)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韦伯:感觉器官生理学—阈(所谓阈,是指能清楚感觉到有两点刺激存在的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

复习资料:设计心理学(课堂笔记)

复习资料:设计心理学(课堂笔记)

复习资料:设计心理学(课堂笔记)————————————————————————————————作者:————————————————————————————————日期:设计心理学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一、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科学.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设计,就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就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二、消费者:1、定义:所谓消费者是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构成交换关系:·直接交换关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产品或服务)·可能交换关系:潜在消费者的存在,是由CSI显示,预测可知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品种和容量等参数3、消费者类型:(1)潜在消费者:消费者具有的买点与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立或部分对立,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数量庞大,分布面广,是企业的市场资源,也是企业的发展空间(2)准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了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的过客。

(3)显在消费者: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4)惠顾消费者:常客。

·惠顾消费者产生的原因:品牌忠诚、产品情结、服务周到(5)种子消费者: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的特殊消费者。

·种子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忠诚性、排他性、重复性、传播性三、消费者心理及行为规律:1、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心理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

消费者的心理现象既包括消费者的一般心理活动过程,也涉及消费者作为个别人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即个性。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产品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对产品的好恶态度,从而引发肯定和否定的情感。

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情感程度不同,最后会反映在产品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上。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索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归纳设计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感知与认知1. 感知: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过程。

设计师需要考虑人们对于颜色、形状、纹理等感知的差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来传递信息和引起情感共鸣。

2. 认知:认知是指人们对于信息的加工、理解和处理过程。

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呈现设计理念和传递信息。

二、情感与体验1. 情感设计:情感设计是指通过设计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或激发情感反应。

设计师可以使用颜色、图像、音乐等多种方式来创造具有情感吸引力的设计作品。

2.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指人们在使用产品或者与环境互动时所获得的主观感受。

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效率,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以优化用户体验。

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1. 信息加工: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们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和决策等方面。

通过优化信息的传达方式,可以提高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形,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分析。

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颜色编码和交互方式,以提高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四、界面设计与用户交互1. 界面设计原则:界面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一致性、可见性、反馈等,以提高用户对界面的理解和操作效率。

2. 用户交互设计:用户交互设计关注人们与产品或者界面的互动方式,包括界面布局、导航、交互反馈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提供便捷、直观的交互方式。

五、人机接口与可用性1. 人机接口设计:人机接口设计关注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交互方式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易于操作和友好的人机接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距离:45~120cm
•社交距离:120~360cm
•公众距离:360~760cm或更远
(2)人对空间需求的秘密性: ——秘密性有以下四种功能:
•完整:使个体具有个人感,维护个人行为自由,使个体按自己意愿支配自己的环境
•自泄:能够孤独的进行自我表现、独自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放松自己的情绪
•内省:进行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评价
4、刺激物状态:运动和变化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引人注意
第三章 环境心理
1、环境心理学的定义:研究空间环境的心理反应的科学,成为环境心理学 知觉、交流与尺度,研究人的行为模式
2、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 包括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与距 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嗅、触、运动、温度和湿度等体验环境,不同感觉之间相互影响,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 作用也影响着个人对总环境的判断和评价。
3、人的行为习惯:抄近路、识图性、左侧通行、左转变弯、从众习性、聚集效应 •人流路线的围合与通透
•视觉的围合与通透
•中心限定
4、交谈、合作、协作、竞争距离:
(1)心理的空间:
•亲密距离:0~45cm
•神秘:神秘源于幻想,形状富有流动感,空间层次交错,色彩、光线不很明确
•崇高:空间形象高大、雄伟、壮观,结构庞大,形体变化剧烈,风格粗犷,要素之间存在 激烈冲突,有感染力
设计心理学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
一、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学。
设计心理学就是专门研究在 工业设计活动 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 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的一门学科。
二、消费者:
1、定义:所谓消费者是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3、刺激的重要性
4、)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
(1)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动觉与平衡觉
(2)感觉域限:
视:明朗夜里30英里以外的烛光 听: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钟表的滴答声 味:两加仑水中加一勺糖可以辨别出味道 肤 嗅: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 温:皮肤差距温度有一度之差
3、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范围):指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晰注意的对象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一定认识对象或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上能力
•注意的分配性: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几种不同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
•注意的转移性:指根据当前人物的要求,有意识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 能力
•隔离:隔离外界的干扰控制交流,同时在必要时还可以保持与其他人的接触 (3)促进和妨碍交流(视线和声音)的因素:
•有隔墙/无隔墙
•间距长/间距短
•不同标高/相同标高
•背对背布置/面对面布置
5、空间深度知觉:
形状知觉属于二维空间的知觉, 而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 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 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凸等。
人依据生活习惯,形成了对空间认识的经验性:
•相对大小
•线条透视
•重叠与遮挡
•阴影和明暗
•运动视差
6、空间的层次:
空间具有层次性,层次可以丰富空间,可用来引导方向,强调空间的安全感和等级。
•垂直的
•空间的穿插层次
7、空间形象:
•欢乐:造型自由流畅,富有动感,色彩浓郁奔放,照明戏剧化,空间节奏感强
•活跃:形式新颖,节奏明快有力,空间间方向感强
三、消费者心理及行为规律:
1、消费者心理:
消费者心理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消费者的心理现象既包括消费者的一般心理活动过 程,也涉及消费者作为个别人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即个性。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产品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 对产
品的好恶态度,从而引发肯定和否定的情感。 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情感程度不同, 最后会反映 在产品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上。
(标谁邑询溝、
将牯CSI:
存准字涯*听
丟漕劈、标恚滋
烹)
尊J
第二章基础心理学
一、感觉:
1、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类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意识和心
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2、感觉的特点:
•感觉反应的是当前直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趣味:造型奇特或含混,比例夸张、怪诞、幽默、戏谑,时候现代时期的特征
•紧张:不稳定的形象,分裂的组合,不合逻辑的复杂性;不调和、冷酷、火暴的色彩,闪 烁的强光,尖锐刺耳的声音都可以使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
•轻松:造型轻盈、柔和、流畅、细腻,色彩宁静,质地调和,结构稳定,光线淡雅,声音 舒缓,空间序列节奏舒缓
3)感受器: 距离型感受器:眼-鼻-耳 直接型感受器:皮肤-肌肉
1、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是指对一定是无的选择, 集中性是对 所选择的事物的贯注和坚持。
2、注意的分类:
•以有无目的、意志努力程度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根据注意的客体存在于外部客观世界,还是指向于内部的思想和体验:外部注意、内部
3、消费者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消费者满意度这个概念,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以消费者未中心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
现代的营销观念,即企业的赢利是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让消费者满意而得到的。
,二乂至壬丘尸E5'
(缶为禺弟満蕙、眸5■啊啊淸童、行芙填式秦营)
理会瀝憲指糕MSI
(2)准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了局部购 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的过客。
(3)显在消费者: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4)惠顾消费者:常客。
•惠顾消费者产生的原因:品牌忠诚、产品情结、服务周到
(5)种子消费者: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的特殊消 费者。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构成交换关系:
•直接交换关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产品或服务)
•可能交换关系:潜在消费者的存在,是由CSI显示,预测可知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品种
和容量等参数
3、消费者类型:
(1)潜在消费者:消费者具有的买点与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立或部分对立,但尚未购买 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数量庞大,分布面广,是企业的市场资源,也是企业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