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句子分类、句法失误
修改病句的错误总共分6种情况

修改病句的错误总共分6种情况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 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
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 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
状语可以由副词, 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
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
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一、语序不当辨析语序不当情形:①多项定语次序不当,②多项状语次序不当,③修饰成分位置不当,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分析下面一组句子:1.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辆旧西德“奔驰”牌轿车有时可换两辆新的日本轿车。
2.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3.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要是一篇文章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不是好文章。
常见的句法错误

常见的句法错误一、搭配不当(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1、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2、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3、我市各单位首批赴北京参观的代表均由先进生产者组成。
4、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二)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1、《女神》的出现,像以阵狂风卷起了一代新的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下了显著的实绩。
2、他主动为这个系工程力学专业的两届船舶结构力学学习班挑起了薄壳力学、船舶结构力学等三门课的主讲任务。
3、小米含蛋白质、铁及维生素B1、B2丰富。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1、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2、我们要注意团结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的同志。
3、老师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地踱到我身旁。
4、为适应改造老专业、建设和发展新专业的要求,我校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5、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式下科技队伍同工人结合,谁能说得清他们已经做了和将要做到多少事情!(四)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1、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2、报晓的公鸡是集合的信号。
3、戴秀兰每天很早到校打扫教室是她一心为集体的好思想。
4、五月份在困难很多的情况下,棉布计划仍有较大增产,节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5、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6、从牡蛎和某些棘皮动物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7、他积极支持这一建议,并召开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参观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8、居民积极参加修建自来水工程,把街道打扫得干净整齐。
常见的句法失误15

常见的句法失误
语序不当 4.状语、中心语错位:
例如:十年浩劫给予一些青年带来的创伤,是难以一时 弥合的。
[分析] 状语、中心语错位是指状语中心语的位置 颠倒了。例句 “难以”是谓宾动词,要求谓词 性词语作它的宾语,如“难以形容”、“难以置 信”,动宾之间是不插入状语的,如不说“难以 一时置信”而说“一时难以置信”。本句“难以 一时弥合”就犯了状语位置上的错误。前面分句 的动词“给予”应改为介词“给”,或是删去 “带来”。
常见的句法失误
语序不当 1.定语、中心语错位:
例如:巴金的晚年,仍然文思敏捷,精力充沛பைடு நூலகம் 写了许多优秀作品。
[分析] 是“晚年的巴金,仍然文思敏捷”, 定中语序不当。也可以删“的”,把“晚 年”移到“写了”前面,作为时间状语。
常见的句法失误
语序不当 2.定语、状语错位:
例如:飞快的18次特快列车向北京奔驰。
[分析] “飞快的”应移到“向北京”之前 改为“飞快地”,作状语。
常见的句法失误
语序不当 3.状语、补语错位:
例如:李汉阳活龙活现讲岳飞。
[分析] 状语、补语错位是指状语错放在补 语的位置上,或补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句 “活龙活现”是指讲的结果生动、形 象,像亲眼见到一样,不是讲的性状,应 把它从状语位置移到补语位置,即“李汉 阳讲岳飞讲得活龙活现”。
常见的句法失误
语序不当 5.句中状语错位
6.多层定语语序错位
7.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病句是指语法、用词或表达不准确的句子,常常给读者造成困惑或理解上的障碍。
为了写出准确、流畅的句子,我们需要了解并纠正病句。
本文将介绍病句的六大类型,并给出相应的例句。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不一致。
这种错误常见于复合主语、代词和动词的一致性等方面。
例1:她们喜欢阅读书籍。
(错误:主语“她们”与谓语“喜欢”在数上不一致)例2:他们是我最亲爱的朋友。
(错误:主语“他们”与谓语“是”在人称上不一致)二、主谓语序颠倒主谓语序颠倒是指谓语出现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错误。
这种错误常见于疑问句或插入语的使用上。
例1:喜欢吃苹果的是我。
(错误:主语“喜欢吃苹果”的谓语“是”出现在主语“我”之前)例2:他说,昨天我去了电影院。
(错误:插入语“昨天”导致主谓语序颠倒)三、主题不清主题不清是指句子主题不明确或含糊,读者无法准确理解要表达的内容。
这种错误常见于句子缺乏主题或主题不明确的修饰。
例1:我去了一个周末的地方。
(错误:句子缺乏明确的主题)例2:在夏天,到海滩游泳是非常好的。
(错误:主题不明确,句子中缺乏具体的地点或目的)四、句子不平衡句子不平衡是指句子结构不统一或成分不均衡,造成句子难以理解或流畅。
例1:他跳到池塘里,笑了起来。
(错误:两个动作之间缺乏连接词,结构不平衡)例2:在星期日,我会在图书馆读书或者咖啡厅喝咖啡。
(错误:两个动作间缺乏平衡,造成句子不流畅)五、冗余与啰嗦冗余与啰嗦是指句子中出现了不必要的重复或多余的信息,导致表达冗长或不清晰。
例1:昨天的会议让我感到失望和沮丧。
(错误:感到失望和沮丧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属于冗余)例2:小明买了一件新的衬衫,这件衬衫是红色的。
(错误:“这件衬衫”是多余的,已经通过上下文明确指代了)六、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指句子中非标准的语法用法,如错用时态、语态、语气等。
例1:昨天我没有去买蔬菜。
(错误:使用了错误的时态,“昨天我没有去”应为“昨天我没有买”)例2:这个问题不能解决。
六大病句类型

六大病句类型病句是指在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句子。
正确使用句法结构、单词搭配以及修辞手法,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六大病句类型,并提供相应的改写方法,以帮助读者规避这些问题,从而提升文章的质量。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动词在人称、数、时态等方面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这会导致句子的逻辑结构混乱,影响读者的理解。
例如:1. The students was happy.(×)改写后:The students were happy.(√)改写方法:根据主语的单复数,选择相应的动词形式,保持一致性。
二、主谓宾不一致主谓宾不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动词以及宾语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
通常表现为动作的执行者与接受者不匹配。
例如:1. He gave apples to his sister.(√)改写后:He gave his sister apples.(√)调整宾语的位置,使之与动作的执行者保持一致,确保句子的逻辑关系明晰。
三、主系表不一致主系表不一致是指主语与系动词或表语之间的关系存在问题。
这会导致句子表达模糊,读者无法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1. The book seems interesting.(√)改写后:The book seems interested.(×)改写方法:根据主语的属性和状态,选择相应的系动词和形容词,使之保持一致。
四、名词性从句混淆名词性从句混淆是指在使用名词性从句时,不正确地选择相应的从句类型,导致句子的逻辑关系混乱。
例如:1. I don't know where is my book.(×)改写后:I don't know where my book is.(√)根据名词性从句的功能,选择相应的词序和连词,确保从句与主句的逻辑关系清晰。
五、关联词误用关联词误用是指选择关联词时使用不当,造成句子意思模糊,读者难以理解。
句子错误类型表

2.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3.他噤若寒蝉地告诉记者……
病句检查方法表
方法
说明
举例
找
出
主
干
先找出主要成分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1.在他的帮助下,使我提高了认识。(缺主语)
2.近几年来,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加了。(主谓搭配不当)
理
顺
枝
叶
检查连带成分定、状、补是否能恰当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句子错误类型表
类型
举例
成分残缺
1.缺主语:从这个村子的变化,说明完善责任制是多么重要!
2.缺谓语:他那光明磊落的情操,他正是雪中挺且直的青松。
3.缺宾语:不少售货员没有树立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鲁迅的晚年,仍然精神焕发。
2.动宾搭配不当: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植树劳动。
3.定语和中心与搭配不当:我国有优裕的自然资源。
4.状语和中心与搭配不当:家乡日新月异地奔驰在光明的大道上。
பைடு நூலகம்语序不对
1.经过学习,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2.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3.你为什么把孩子不一块儿带来呢?
句式杂糅
1.她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2.作为翻译工作者,一定要学好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很很重要的。
不合事理
1.这本书虽然大致翻一下,也要花费不少时间。(假设关系,关联词不能搭配)
2.哥哥虽然会滑冰,但是妹妹会游泳。(并列关系,多用了表转折的关联词)
辨
明
标
点
有些句子之间表达没有错,但标点用得不对。
初中常见句子错误归纳及纠正方法

初中常见句子错误归纳及纠正方法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它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表达者的语言水平。
然而,在初中生写作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句子错误,这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质量,还会降低阅读的流畅性。
因此,本文将归纳常见的初中句子错误,并提供纠正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水平。
一、主谓不一致错误主谓不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不一致。
这种错误是初中生常见的句子错误之一。
例如:1. The cat chase mice.(错误)The cat chases mice.(纠正)解决方法:要纠正主谓不一致错误,可通过仔细分辨主语和谓语的人称、数和时态,确保它们相互一致。
同时,需要注意辅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的正确使用。
二、时态错误时态错误是指在表达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时态时,使用了错误的动词形式。
时态错误常常使句子的时间关系混乱,给读者带来阅读困扰。
例如:1. I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错误)I go to school every day.(纠正)解决方法:为避免时态错误,应该清晰地确定句子所表达的时间,然后选择正确的动词时态。
灵活运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确保时态与句子的时态一致。
三、代词错误代词错误是指使用代词时,选择了错误的人称、数或格。
代词错误会造成句子的语法不准确或意义不清晰。
例如:1. They don't like him and I.(错误)They don't like him and me.(纠正)解决方法:要避免代词错误,需注意代词的人称、数和格的正确选择。
特别是在复合结构和从句中,要确保代词与其先行词相一致,并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行正确使用。
四、动词时态和语态错误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错误会导致句子的逻辑结构混乱,表达不清。
例如:1. She is been good at drawing.(错误)She has been good at drawing.(纠正)解决方法:要纠正动词时态和语态错误,应根据句子的语境和句意选择适当的动词形式。
黄伯荣版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93708

定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
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现代汉语课件
华北科技学院文法系
5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 性。
•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
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
•
词类是汉语里的客观存在,各类词有不同的语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
质。这就为划分词类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瞎子摸鱼”中“瞎子、鱼”可
以受指示代词的修饰,而动词“摸”不行;“摸”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
而名词不行。这样根据词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把词分出不同的类来。
•
划分词类不但有可能性,而且有必要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句子多数是由
•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有三,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
形态和词的概括意义。
•
语法功能包括:
•
⑴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对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实词,应该进一步看能
够充当哪些句子成分。
•
⑵词和词组合的能力。指同哪些词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的语
法关系。所谓词的形态,既指构形形态,例如动词、形容词会有不同的重叠
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
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
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
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
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旧规则虽有变化,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句子的分类一、句子分类概说句子类型是以整体句子为研究对象的。
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但句子的格式却是有限的。
根据不同的标准,句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根据句子的交际职能,即用途或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这种根据句子的语气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类。
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又可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见教材110页),复句又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等(见教材160页)。
这种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另外,根据句子成分是否省略,还可分为完全句和省略句;根据句子成分组合次序的不同,又可分为常式句和变式句等。
下面我们一一细述。
二、句类(一)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就叫陈述句。
陈述句句末用句号,特点是语调平直,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
陈述句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一般对事物进行叙述、描写、论断的句子都是陈述句。
如:①地下印刷所就在小院子里。
(茅盾《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叙述)②我紧张得似乎心都要崩了。
(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描写)③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论断)陈述句较少用语气词,有时为了加强肯定、强调、推测等语气,句末也用“了、的、呢、嘛、吧”等语气词。
如:④我们是不怕困难的。
(肯定)⑤这座学校已经有一百年历史了。
(强调)⑥他也许已经走了吧。
(推测)陈述句可以分为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两种,其中否定陈述句又有单纯否定和双重否定两种形式。
如:⑦周总理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一次难忘的航行》单纯肯定句)⑧我没有读过这本书。
(单纯否定句)⑨我不是不知道这件事。
(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表示的意义是肯定的,但与相应的单纯肯定句的意义又不完全一样,有些表义委婉些,有些则语气更为强硬些。
(参看教材111页)(二)疑问句提出问题,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就叫疑问句。
疑问句句末用问号,特点是用高升的语调(调子由低升高,句末音节上扬)。
疑问句可以分为提(询)问句和反问句两种。
1.提问句有疑而问,希望得到对方解释的句子。
它又可分为以下几种:⑪是非问用疑问的语气说出一件事情,要求对方对此事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经常用语气词“吗”,但不能用“呢”。
如:①你听懂了吗?②王小丽是昨天走的?③关大爷,您也来瞧热闹?(田汉《关汉卿》)④处长,我可以请示一下吗?(老舍《茶馆》)⑫特指问用疑问代词提出问题,要求对方针对疑问代词特指的内容回答问题,经常用语气词“呢”或“啊”,但不能用“吗”。
如:⑤你叫什么呀?⑥这是谁的钢笔?⑦你买几斤苹果?⑧我明天走,你呢?(“你什么时候走”的省略形式)⑬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把几种可能的情况提出来,要求对方选择其中的一项回答,经常有两个分句,用“是”和“还是”相呼应,相连接,常用语气词“呢、啊”。
如:⑨你今天走,还是明天走?⑩你只是说说呢,还是真的要去做?⑭正反问用疑问语气把可能有的事情的正面和反面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出来,要求对方选择回答。
它又可粗分为三种形式:一是“V不V”(V为谓词,如“说不说”);二是“V不”(省去后一谓词);三是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V不V”提问。
如:①你星期天来不来?②这件衣服好不好?③你看过这本书没有?④星期天来不?⑤他去看电影了,是不是?正反问常用语气词“呢、啊”,也可以说是选择问的一种,只不过它不采用复句的形式,而在谓语中用了肯定否定的方式来提问。
以上四种疑问句的基本格式和答语的情形可参看教材114页的表。
2.反问句(反诘疑问句)无疑而问,用问话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借以强调说话的语气的句子。
反问句不要求对方回答,也不需要对方回答。
“反问”相当于一次否定,因此,句子的形式是肯定的,表达的意思则是否定的;句子的形式是否定的,表达的意思则是肯定的。
如:①这样重要的事情,厂长能不知道吗?(肯定)②这件事情难道能怪我吗?(否定)③这样岂不是把是非颠倒了吗?(肯定)④谁还相信他的话呢?(否定)⑤你怎能干这种违法乱纪的事呢?(否定)反问句都有反问的语气,句中常用语气副词(②③)、疑问代词(④)、助动词(①⑤)和语气词(①—⑤)加强反问语气。
双重否定句加上反问语气,则变为三重否定,表达否定的意思。
如:⑥你不能去。
(单纯否定句,表示否定)⑦你不能不去。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⑧你难道不能不去吗?(三重否定句,表示否定,即能不去)(三)祈使句要求别人进行或不进行某种动作行为,有一个祈使语调的句子,就叫祈使句。
祈使句句末用感叹号或句号,特点是用低降的语调(调子由高降低)。
它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示命令、禁止,一类是表示请求、劝阻。
表示命令、禁止的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劝阻等等。
如:①你请坐。
(建议)②你要注意身体,别喝酒了。
(劝阻)③你就答应我的要求吧!(请求)④不要动,举起手来!(四)感叹句抒发强烈感情,有一个感叹语调的句子,就叫感叹句。
通常是用来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情感。
感叹句重在表达感情,有的通过叙事来表达感情,内容较为具体;有的是单纯抒发感情,不表达具体事情。
感叹句句末用感叹号,特点是用曲折的语调(调子有高低曲折的变化,调型可以是先降后升或先升后降)。
如:⑤祖国的山河多么(↗)壮丽(↘)呀!⑥好漂亮的彩(↘)灯(↗)啊!⑦好(↘)球(↗)!⑧天(↗)哪(↘)!三、句型(句式)句型指句子的格局,是按照句子的结构来划分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这里只讲单句及其结构类型。
(一)什么是单句单句是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有一个完整语调和语气的独立的句子。
如:①谁?(词)②他们正在想办法。
(短语)它们都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并分别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是独立的,既不充当别的短语的结构成分,也不充当某个复句的分句。
(二)单句的结构类型根据单句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
1.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这类句子由主谓短语充当(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主谓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和语气而构成)。
如:③蜜蜂最爱劳动。
④他们正在想办法。
依据谓语的性质和结构,主谓句又可分为以下四种:⑪动词谓语句(动句)由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
动词谓语句的句式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谓语是单个儿动词:①你‖走哇!②演出‖开始了。
谓语是“动+宾”(动宾短语):③战士‖学文化。
④他‖喜欢打球。
谓语是“动+近宾+远宾”的:⑤他‖给我一本书。
⑥我‖欠银行贷款。
谓语是“状+动”(偏正短语):⑦任务‖能够完成。
⑧他‖不在。
谓语是“动+补”(中补短语):⑨客人‖走进来。
⑩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
谓语是“状+动+补”(偏正短语):①小张‖迅速地跑过去。
谓语是“是+宾”(判断句):②我‖是赵小玲。
谓语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现句):③屋子里‖坐着三个人。
谓语是连谓短语:④同学们‖排队打饭。
谓语是兼语短语:⑤大家‖选他当代表。
谓语是动词性联合短语:⑥小刚‖又哭又闹。
可以说,动词短语有多少格式,动词短语就有多少格式。
动词动词谓语句句式灵活多样,可以组合得很复杂,表意非常丰富。
如:a.人民‖建设国家。
B.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C.勤劳、勇敢、伟大的中国人民‖能够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样一个主谓句层层扩展,一个比一个复杂。
动词谓语句的主要作用是叙述。
⑫形容词谓语句(形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
主要有以下几种:谓语是单个儿形容词:①空气‖清新,小草‖嫩绿。
②天‖冷了。
谓语是“状+形”(偏正短语):③天气‖确实冷。
④价格‖比原来便宜。
谓语是“形+补”(中补短语):⑤天气‖冷得出奇。
⑥老太太‖急坏了。
谓语是“状+形+补”(偏正短语):⑦天气‖确实冷得出奇。
谓语是形容词性联合短语:⑧故乡的姑娘‖美丽又多情。
形容词谓语句的主要作用是描写。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就用了不少: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c.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⑬名词谓语句(名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
名词性词语一般是不能作谓语的,只有在以下四种条件限制下才能充当谓语。
一是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二是只能是短句,不能是长句;三是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四是只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等的口语短句。
有以下四种:谓语是单个儿名词:①今天‖星期一。
②明天‖国庆节。
谓语是数量短语:③小李‖十八岁。
④每人‖一本。
谓语是偏正短语:⑤鲁迅‖绍兴人。
⑥小李‖急脾气。
谓语是“的”字短语:⑦这些书‖图书馆的。
名词谓语句一般都比较短小,口语中用得较多,可用来表示数量情况、籍贯、时间、容貌、特点、所属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说明或判断,而且是从肯定的方面对主语加以说明或判断的。
有时也用来描写主语,这种起描写作用的名词性谓语,大都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构成的。
⑭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
这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式。
如: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鲁迅《故乡》)分析这种句式,为了叙述方便,通常把全句的主语叫做“大主语”(如“他”),把作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叫做“小主语”(如“身材”)。
根据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主谓谓语句分为以下几种:1)大主语是谓语中动词的受事,小主语则是动词的施事。
如:①第二个问题‖我不能回答。
②这样的傻事情‖谁肯干?③你说的那些名胜古迹‖我们都很想看一看。
④在住院期间给重病人预备的红灯‖他从来没用过。
这类句子都可以变换句式,让大主语作后面动词的宾语。
如:⑤我‖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
⑥谁‖肯干这样的傻事情?⑦我们‖都很想看一看你说的那些名胜古迹。
⑧在住院期间,他‖从来没用过给重病人预备的红灯。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
如:①我‖谁也不认识。
②他‖什么都知道。
③童贞‖一句话也没说。
④他‖什么活都会干。
这类句子,小主语用任指疑问代词“谁”或“什么”表示,或者用“一”限制名词短语,放在动词前面,再用“都”和“也”来配合,有往大或往小里夸张的意味。
这种句式是强调小主语的周遍性(指所说无例外),从而突出大主语的某种特点。
3)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即小主语代表的事物隶属于大主语代表的事物。
如:⑤黑龙江省‖土地肥沃。
⑥我的故乡‖景色秀丽。
⑦这篇文章‖逻辑性强。
⑧我‖心里有底。
⑨姐妹俩‖手拉着手。
⑩长江‖后浪推前浪。
4)大主语是被复指的对象,谓语中有代词复指大主语。
如①猫头鹰‖乡间人都叫它夜猫子。
②坐车买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5)大主语表述说话的对象或范围,谓语表述有关情况。
如:③这样的事情‖他的经验太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