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筒设计(新规)

合集下载

高层住宅核心筒优化设计一则

高层住宅核心筒优化设计一则

高层住宅核心筒优化设计一则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核心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垂直交通和疏散的关键区域,还承载着各种设备管道的布局,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效率和消防安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则高层住宅核心筒的优化设计案例,以期为相关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项目背景本次优化设计的高层住宅位于城市的新兴发展区域,总建筑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地上_____层,地下_____层。

建筑高度为_____米,主要户型为两梯四户和两梯三户。

在原设计方案中,核心筒存在一些空间利用不充分、交通流线不够顺畅以及消防疏散距离过长等问题,需要进行优化改进。

二、优化前的核心筒分析1、交通流线原核心筒的电梯布置不够合理,导致居民在高峰期等候时间较长。

楼梯间的位置也使得部分户型的入户流线较为曲折,增加了居民的行走距离。

2、空间利用核心筒内的设备管井占据了较大面积,压缩了公共走廊和候梯厅的空间,给居民带来了局促感。

3、消防疏散疏散楼梯的数量和宽度未能满足规范要求,疏散距离过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优化目标与原则1、优化目标(1)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公共区域的舒适度。

(2)优化交通流线,减少居民的等候时间和行走距离。

(3)满足消防规范要求,确保疏散安全。

2、优化原则(1)遵循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充分考虑居民的使用需求和生活习惯,提高居住品质。

(3)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筑成本和施工难度。

四、优化设计方案1、交通流线优化(1)重新调整电梯的位置和数量,采用高效的电梯分区运行模式。

将两梯四户的配置改为一梯两户,并分别设置在建筑的两端,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减少居民的等候时间。

(2)优化楼梯间的位置和入口方向,使入户流线更加直接和顺畅,减少居民的行走距离。

2、空间利用优化(1)对设备管井进行整合和优化,减小其占地面积。

通过合理布置管道,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增加公共走廊和候梯厅的宽度,提高空间的开阔感。

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

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
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
1、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核心筒的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当筒体结构设置角筒、剪力墙或增强结构整体刚度的构件时,核心筒的宽度可适当减小。

2、核心筒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满足下列要求:
(1)墙肢宜均匀、对称布置;
(2)筒体角部附近不宜开洞,当不可避免时,筒角内壁至洞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和开洞墙的截面厚度;
(3)核心筒外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及200mm,对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层高的1/16
及200mm,不满足时,应按本规程附录D计算墙体稳定,必要时可增设扶壁柱或扶壁墙;在满足承载力要求以及轴压比限值(仅对抗震设计)时,核心筒内墙可适当减薄,但不应小于160mm;
(4)筒体墙的水平、竖向配筋不应少于两排;
(5)抗震设计时,核心筒的连梁,宜通过配置交叉暗撑、设水平缝或减小梁截面的高宽比等措施来提高连梁的延性。

3、抗震设计时,各层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应参照本规程第
8.1.4条的规定予以调整。

4、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

5、核心筒连梁的受剪截面应符合本规程第9.3.6条的要求,其构造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9.3.7~9.3.8条的规定。

核心筒的布置原则

核心筒的布置原则

核心筒的布置原则
核心筒的布置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核心筒应集中布置,以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同时方便布置竖向交通和管线。

2. 核心筒应与建筑功能相协调,以满足建筑空间的需求。

例如,在高层塔楼中,核心筒应尽量靠近建筑中心,以减小偏心距,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3. 核心筒的尺寸应合理确定,以满足结构承载力和经济性的要求。

核心筒的尺寸过小会导致结构刚度不足,过大则会导致材料浪费和成本增加。

4. 核心筒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以简化设计和施工。

同时,核心筒的形状应避免过大的外挑或内收,以减小侧移和扭转的影响。

5. 核心筒的布置应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在地震区,核心筒应尽量对称布置,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如加强构造、设置抗震缝等。

6. 核心筒的布置应考虑施工因素。

在施工阶段,核心筒应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作用,以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以减小施工难度和成本。

以上是核心筒布置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建筑需求和场地条件,可
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新防火规范住宅核心筒设计

新防火规范住宅核心筒设计
新防火规范住宅交通核设计要点
新防火规范住宅设计要点
目录
参考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新规)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以下简称住设规)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以下简称通则)
新防火规范住宅设计要点
目录
目录
➢ 建筑专业 ➢ 水专业 ➢ 机电专业 ➢ 暖通专业
(住设规6.4.2条) ➢ 12层及以上每单元1部电梯时,12层以上每5层设联系廊(住设规6.4.3条) ➢ 卧室、书房不得贴临电梯井 (住设规6.4.7条) ➢ 户与户窗间墙不小于1m,窗槛墙不小于1.2m (新规6.2.5条)
建筑专业
住宅套内要求: ➢ 卧室 (住设规5.2.1条) 双人卧室不应小于9m2 单人卧室不应小于5m2
➢ 净宽不小于2.5m (住设规6.3.1条) ➢ 楼梯平台净宽不小于1.2m(剪刀梯为1.3m),且疏散门完全开启后不得影响净宽
(住设规6.3.3,6.3.4条; 新规6.4.11.3条;通则6.7.3条) ➢ 楼梯在首层需直通室外 (新规5.5.29.2条) ➢ 楼梯间及前室的窗与住宅窗间距大于1m (新规6.4.1条) ➢ 地下车库与地上住宅的楼梯应分别设置,且能直通室外 (新规6.4.4 条) ➢ 裙房与住宅的楼梯应分别设置,且能直通室外 (新规5.4.10条)
建筑专业
剪刀梯的设置: (新规 5.5.10 ;5.5.28条) ➢ 前室及楼梯间不得有管井门 ➢ 防烟楼梯间,有前室 ➢ 任一户门距楼梯间不大于10m ➢ 共用前室面积不小于6 m2 ➢ 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时面积不小于12 m2 ,且进深不小于2.4m
前室面积的设置: ➢ 楼梯前室面积不小于4.5 m2 (新规6.4.3条) ➢ 消防电梯前室面积不小于6 m2 (新规6.4.3条) ➢ 剪刀梯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时面积不小于12 m2 ,且进深不小于2.4m (新规5.5.28条)

最新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PPT24页)

最新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PPT24页)

2021/4/15
6
(3) 电梯厅基本尺寸要求
2021/4/15
7
2021/4/15
8
2. 电梯布置 (1) 电梯分类 a) 按用途分:客运电梯、货运电梯、客货运两用电梯、
医用电梯。 b) 按运行速度分:
常用客运电梯——运行速度为1米/秒 高速客运电梯——运行速度为1.5~2.5米/秒 货运电梯——运行速度为0.5米/秒 C) 客运电梯按载客量分为:7人、14人和21人等几种。
2021/4/15
9
2021/4/15
10
l 结论:一栋高层建筑内设置二台客运电梯是最基本 要求,其中一台为消防电梯,平时兼作客 运电梯使用。
l 消防电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设置数量及规定,详见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 电梯布置的原则 a) 应集中布置,不宜分散布置。 b) 使用方便。 c) 分层分区使用。 d) 主要通道应与电梯厅分隔开布置,做到互不影响。
楼梯在电梯的背面或侧面
2021/4/15
楼梯环绕电梯井
楼梯的休息平台与电梯厅相结合
24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52021/5/5Wednesday, May 05,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52021/5/52021/5/55/5/2021 8:26:00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52021/5/52021/5/5M ay-215-M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52021/5/52021/5/5Wednesday, May 05,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52021/5/52021/5/52021/5/55/5/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2021/5/52021/5/52021/5/5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52021/5/52021/5/55/5/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52021/5/5May 5,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5/52021/5/52021/5/52021/5/5

住宅核心筒设计准则

住宅核心筒设计准则

一、电梯:1、电梯选型(日立):2、电梯候梯厅的深度:(1)多台双侧排列(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侯梯厅≥相对电梯轿厢深度之和并<3.5m)(2)多台单侧排列:二、楼梯、走道、前室:1、楼梯尺寸说明:上表尺寸适用于层高3米的普通住宅。

2、前室面积3、a、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900mm;门洞尺寸:单开门1000mm,双开门1200mmb、住宅公共区域走廊通道:轴线宽度≥1500mm。

4、高层住宅楼梯消火栓明设在楼梯休息平台处时,楼梯休息平台宽度应比正常宽度加宽200,同时设计时应注意消火栓上皮与框架梁的关系。

5、a.防火门:楼梯间,楼梯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防火门宜与入户门统一色系。

b.直接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但不允许一个标准单元中所有的户门全开向前室,不超过1/2。

三、消火栓、报警铃、应急灯1、总则:必须同时有两股水柱到达任意一处着火点,每个消火栓保护半径按25m 计(不能用圆来表示,应考虑龙带拉到位置,龙带至少应能拉到最不利房间的门口)四、设备设施及管井(一)电气专业:1、电井尺寸经验值参考2、高层建筑电气竖井在利用通道作为检修面积时,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0m;(二)暖通专业:1、加压送风风井要求:窄边净空≥500mm;内壁抹灰密封;各标准层安装正压风口的墙体尽量避免是剪力墙。

(风井的面积需通过计算所得)2、楼梯间及前室的防火门是双扇开启时,对风压损失较大,相应的风井也会增大。

3、剪刀楼梯应分别加压送风,但可以共用一个风井。

4、设备管井门(除为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外)只能开在走道及各前室中,严禁将设备管井门设在防烟楼梯间内。

注:以上尺寸并非定数,具体平面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高层住宅核心筒.pptx

高层住宅核心筒.pptx
第7页/共14页
六、门窗
一、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 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窗面积不应小于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 3、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
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4、楼梯间和前室均有外窗(两者均不需加压送风)前室每层开窗面积不应小于2㎡。 5、高层住宅的户门不应该直接开向前室。当确实有困难时, 10~11层单元式户门为乙级防火门,
三、19层以上(一类建筑)设置两个疏散楼梯间 1塔式 a、设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却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不燃烧体分割。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分系统。
其他条件为甲级防火门
第8页/共14页
第9页/共14页
第10页/共14页
第11页/共14页
第12页/共14页
高层住宅实际工程
一、
第13页/共1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4页/共14页
2、单元式可设一个封闭楼梯间的条件,其它情况设2座封闭楼梯间且为防烟楼梯间
a、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18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 凹廊连通(屋顶
可以不连通),18层及18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
宽度、窗槛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 3、通廊式
二、无障碍电梯 1、10层以上住宅电梯轿厢、侯梯厅应设置无障碍电梯。 2、高层住宅中无障碍电梯宜有一台能使急救担架进入。 3、无障碍电梯侯梯厅有关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新规范下住宅户型核心筒设计

新规范下住宅户型核心筒设计

[核心筒]
☐ 楼梯 ☐ 电梯 ☐ 管井 ☐ 消防要点 ☐ 经典案例
梯段净宽 梯间开间 梯间进深 ☐ 剖面设计 ☐ 首层分隔措施 ☐ 剪刀梯下负二层 ☐ 对图要点
[核心筒]
☐ 楼梯 ☐ 电梯 ☐ 管井 ☐ 消防要点 ☐ 经典案例
梯段净宽 梯间开间 梯间进深 ☐ 剖面设计 ☐ 首层分隔措施 ☐ 剪刀梯下负二层 ☐ 对图要点
◆与结构对图
1、踏步起止位置。 2、平台标高及结构降板高度是否跟建筑面层做法厚度相符。 3、核实梯梁位置及高度是否碰头。 4、结构是否考虑地下与地上分隔墙的砌筑位置及梯井封板情况,是否满足防火要求。 5、核对构造柱的位置。 6、核对框架梁柱对休息平台及踏步的影响。
◆楼梯栏杆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 ☐ 消防要点 ☐ 经典案例
管井分类 管井尺寸速查表 ☐ 加压送风井截面计算 ☐ 加压送风井截面速查
风井面积=(风量×开门系数) /风速× 3600
风速的规范有关规定: 8.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8.1.5.1 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8.1.5.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8.1.5.3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构造细节 别墅消防
[核心筒]
☐ 楼梯 ☐ 电梯 ☐ 管井 ☐ 消防要点 ☐ 经典案例
☐ 梯段净宽 ☐ 梯间开间 ☐ 梯间进深 ☐ 剖面设计 ☐ 首层分隔措施 ☐ 剪刀梯下负二层 ☐ 对图要点
楼梯梯段宽、踏步高、宽限值
步距的概念: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步距)要求确定的,符合 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坡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 超过45°。步距是按2r+g: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r为踏步高度,g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 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560~630mm范围内,少年儿童在560mm左右,成人平均在 600mm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