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必修二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类别 生丝 1843年 1400担 1860年 69000担 增长 48倍
茶叶
13万担
153担
11倍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出口量激增; 请回答:这种想象对中国传统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使传统的小
农经济开始解体。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②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表现:
①洋纱、洋布输入 “耕”与“织”分离,农民和 手工业者在冲击下纷纷破产
②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 中的自给成分
思考: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 沉沦,还是历史的进步?
2)局限性:只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变革封 建制度,不可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它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
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
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开
始于洋务运动,从近代化史观的视角可
对本讲及其相应内容进行全面考查。
高考例析
(2009· 高考江苏卷)20世
易错提醒
(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封建
经济加速解体。“解体”指的是封建的小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误认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 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 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956年 三大改造的完成,自然经济才最终解体。
(二)、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背景: ①.工业革命的冲击 ②.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③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2、兴起: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 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 术的重要性,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必修二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在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场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除了日本,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也受制于列强,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都卷入了世界市场。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中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1、原因:列强经济侵略2、表现:小农经济解体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点我们在第一课已经讲过了,一是以家庭为单位;二是自给自足;三是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结构,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
但是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和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许多特权,例如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通过这些特权,英美等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进一步扩大,在外国经济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小字部分列举了一则史料(第三段小字)。
(P46图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图二:增开通商口岸后大量船只驶入口岸,外国商品输出扩大;图三: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造成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这些材料都说明了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分离,自给自足已经很难做到。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当农民已经无法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分离,那就表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品价格低廉的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欧美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大机器生产,规模大,产量大,而中国还是传统的手工生产)3、影响:(1)、给中国农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破产后的农民都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
)(2)减少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农产品商品化(3)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欧美列强在向中国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辅,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3、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
百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 、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 者。
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 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 50%。当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设厘卡抽 课的现象也非常多。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出现 (1)出现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出现原因:
①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②外资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企业的影响 (3)代表企业:
民族工业 出现
简中 要国 分近 析代 其工 原业 因有 。什
么 地 域 特 点 ?
天津贻来牟 机 器磨坊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 继昌隆缫丝厂
近代的含义: 经济——工业化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采用大机器生产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创建,是中国第一家官办的
军用企业。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 的蒸汽机在此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 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 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知识回顾
1.中国传统经济的主要形态及特点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鸦片战争后,被迫打开国门开放 通商口岸,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现象 洋布大量进口, 传统纺织业破产
耕织分离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洋货大量涌入,物 美价廉,国货滞销
商品 市场
廉价原料 大量出口
原料 产地
逐渐依附 世界资本 主义体系
棚户区难民
破产农民流入城市 繁忙的上海码头
解读图片信息,分析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1)给农民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
2024/10/16
11
1.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洋匠进 行敲诈勒索,谋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2. 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
3. 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地 方上的力量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 4.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 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结合情境再现和教材知识分析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社会经济经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的 经济成分、不同的产业部门及社会再生产 各方面在组成国民经济整体时相互的适应 性、量的比例以及排列关联的状况。社会 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产业 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和 技术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业结构。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思考:这两幅图的关系是什么?
英国工业革命
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列强的炮舰冲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洋货大量涌入,
冲击着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
材料一 松太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当 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 太布市,消减大半。
产地和商品市场。
(2)破产农民进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后,洋布大行,物美价廉,列强疯 狂掠夺中国原料,特别是生丝和茶叶,… …在 利润的驱使下,农民纷纷种茶,种桑养蚕,中 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
——曹中原
②沦为了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出现了买办阶层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 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晚清四大买办 ——王韬《瀛瑌杂志》
二、洋务运动
(三)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
(五)评价: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这要从1876的除夕 说起。福贵到舅舅张老 汉家过年,吃完团圆饭 后,舅舅一家开始谋划 来年建一个纺纱厂。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 地主
张老大 (打理家族事务)
张老汉 (大地主)张老三 (嘉兴县令)源自(三)代表人物: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四)成就:
①创办军事工业
天津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安庆
上海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福州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②创办民用工业
天津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汉阳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天津
贻来牟机器磨坊
上海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
(二)初步发展 (1895年—1912年)
1895年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 条约》。为大清财政计,发布上谕,各地 方“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还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得到了 初步的发展原因?
(1)原因: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第10课_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后小农经济开始解 体 1.两点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外因) (2)小农经济的弱点 (内因) 2.两种途径: (1)倾销洋货 导致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耕织分离—解体标志) (2)掠夺原料 导致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自给成分减少)
3.两大特点: 不平衡性和长期性 4.两大影响:
A
问:
“父亲耕三亩地,母亲纺纱织布帮补家 用”这句话直观地描述了怎样的经济形态
Hale Waihona Puke 回 忆 二、 茶 农 受 迫
大姑嫁给了浙江一位茶农,前些 年形势很好,洋人大量收购,她家 的茶叶很快脱销。近三年姑丈与同 乡的几十户都买山扩大种茶面 积.今年浙江茶叶丰收,但是新茶 上市后洋鬼子却百般挑剔,还放言 说印度和日本的茶叶质优价廉。看 着各茶行和茶农的货物都堆积如山, 姑丈心急如焚,只好低价出售。 你从回忆二能归纳出哪些表面信息?
(1)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 系—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沦为列 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沉沦) 也使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 (2)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开始起 步——出现洋务官办企业,产生 民族工业(进步)
回 忆 一、 家 境 中 落
我1839年出生于上海市郊,那时 家境还算稳定,父亲耕三亩地,母亲 纺纱织布帮补家用。但到五岁那年, 母亲终于放弃了她那心爱的木制纺车, 因为洋布质地细腻,价格也只及土布 的三分之一,几乎垄断了上海市场, 这样家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三亩地 上。邻居家情况更糟,全靠纺织土布 过日子,濒临破产。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二
比例失调,集 中于轻工业领 域
材料三
集中分布于东 南沿海
材料四
双重压迫, 发展缓慢
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随 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 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 发展;在内外交困之下,地主阶级发起了自救运动, 创办了洋务企业;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影响和 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中国 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而 经济结构的变化必将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深远 的影响,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欧美 各国得以从中国掠夺大量原料和农产品„„中 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不得不到工厂做 工……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如何看待外国商品经济入侵给中国 造成的影响? 提示: 消极:使中国经济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 导致中国落后,给中国带来灾难。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变动之一——小农经济的解体 1、原因:①② 2、影响:①② 二、变动之二——洋务企业的产生 1、背景 2、代表企业(官办、民用) 3、评价: 三、变动之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产生: (时间、原因、影响) 2、初步发展:原因①②③ 3、步履维艰 原因①② 4、特点 ①②③④ 四、变动之四——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 (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数倍) ……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 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 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外国商品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务企业的评价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民族工业的出现
探究: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工业出现的历史 条件有哪些?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侵 略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民 族 工 业 的 出 现
3、代表人物: 4、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英法联军
洋 务 运 动 的 背 景
太 平 天 国
19 世 纪 50 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
军事企业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大 门
李鸿章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炮 厂 的 机 器 房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局
开平矿务局外景
汉阳铁厂全景图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
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 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 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是其鲜明写照。
2、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探究: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怎样理解这一“解体”过程?如何认识小农经 济解体所带来的影响?
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是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农民、手工业者破 产,处境悲惨。 (2)冲击了旧的经济结构,传播了新的生产 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 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不平 西方列强的 迫签 等条 侵略战争 约 大量洋 货涌入 中国
政治 攫取 经济 特权
导致
传统经济 导致 结构的逐 步瓦解
外资企业的刺激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缘故、表现;洋务运动、民族工业产生、初步进展史实【难点】洋务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明白得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认识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的缘故。
通过对近代工业各方面的明白得,认识近代工业的起步对社会进展的深远阻碍。
【自主学习】: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一、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缘故(1)要紧缘故:(2)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扩大。
(3)自身局限:小农经济自身的脆弱性和落后性,抵挡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2.表现:(1)大批农民和__________破产。
(2)丝、__________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3.阻碍:(1)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进展,从全然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2)为民族经济的进展预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为资本主义的进展提供了条件。
(3)是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
中国社会的商品化程度尽管增加了,然而中国逐步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和。
二、洋务企业的兴起1.背景: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2.目的: 旨在“”、“”。
全然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爱护清朝统治3.内容:①第一时期:(19世纪60—70年代)创办军事工业a.安庆内军械所:年曾国藩创办,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1862年生产出第一台有用蒸汽机,标志着的起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b.江南制造总局:年李鸿章在创办,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工业。
②第二时期:(19世纪70—90年代)创办民用工业,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
1881年投产的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达到了的目的。
还给邻近地区提供了廉价原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进展。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共44张ppt)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局限性:失败了,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1、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 掌握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 3、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核 心。 4、依靠单纯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 不彻底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是洋务运动失 败的根本原因。
小农经济为主: 1.男耕女织;
2.自给自足。
虚拟时空二:
从郑观应记事起,家里的日 子就越来越难过。他发现祖辈流 传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一 些农户迫于生计卖掉了土地,以 前从来不愁销路的土布现在鲜有 人问津,市场上流行一种纺织精 美、细密柔软的洋布。据说,这 种布穿在身上那是相当相当的舒 服。请思考,洋布为什么会流行? 它对小农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发昌 机器厂
南海继昌 隆缫丝厂
我国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对民族工业的刺激 B.沿海地区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优越 C.清政府对沿海地区实行较为宽松的经济 政策 D.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原料丰富
1895—191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郑观应( 1842 年 7 月- 1922 年 5 月),广东香山 县(今中山市)三乡雍陌 人。他是中国近代启蒙思 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 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 忱的爱国者。
虚拟时空一: 1842年,一个小生命在广东香山县 雍陌村呱呱坠地了,他就是郑观应。这 里地处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土地肥 沃。请大家勾勒郑观应祖辈们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
崇厚 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
1890
张之洞
我国人自行设计 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 轮船“黄鹄”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本课“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重点介绍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第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介绍了列强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对中国进行疯狂的经济侵略。
第三“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本课第体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背景,体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是对前两目的总括。
合在一起就完整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和表现以及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和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问题的答案,完成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是密切相关的。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突破】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和表现;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难点: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三座大山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
【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探讨来共同学习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3、导入新课:师:我们上一节课学到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相信大家都非常震撼。
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
自此之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进入了大机器生产时代,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而此时的中国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指导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的船尖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面对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冲击与武力威胁下又会发生怎样的转变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4、讲授新课:师:既然说到变动,那么就代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与之后是不同的,那么究竟有那些不同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共同感受一下鸦片战争之前人们的生活。
鸦片战争前人们的生活师:我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可以知道,封建统治者往往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那么就把当时绝大多数劳动者都禁锢在了土地上面,而我们看第二幅图片,只有三名妇女在织布,可见当时手工业规模是不是非常小?生:是……师:能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生:不能……师:所以他们纺纱织布的目的不是为了进行商品交换。
那么通过上面两幅图片与老师的表述,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什么占主体地位的呀?生:小农经济师:这里自然经济就是小农经济,那么谁能说一下小农经济的特点?生:……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在这里老师要强调最重要的3点,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而鸦片战争之后呢,列强为了在中国获取大量利益在中国进行疯狂的商品倾销。
这又给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造成了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据时人(1860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师: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镇是以纺纱为主,但洋布大卖之后,传统布市已到了无纱可纺的萧条境地。
是不是说明外国的商品倾销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造成冲击。
生:是……师:原来人们通过纺纱织布来维持生计而现在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是不是说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已然发生了变化?生:是……师:另外我们看一下这句“今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那么谁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洋布这么便宜?生:……师:首先列强实行大机器生产,产品低廉。
其次,他们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大量经济特权,通过这些特权,使外国的商品在中国的内地长驱直入,这也是名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
师:通过上一段材料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转变,那么究竟发生了哪些转变呢?我们来看下一段材料。
材料二:欧美各国在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
1844年,茶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鸦片战争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此后出口量持续上升,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中的自给成分。
师:通过这段材料我们知道,列强除了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还从中国大量运走丝、茶等原材料。
这就增加了丝、茶等的出口,是不是说明丝、茶等的商品化程度加深了。
生:是……师:列强运走大量原材料,是不是说明原材料的需求加大了,这就刺激着中国劳动者大量生产。
丝的加工是不是属于中国传统手工业的部分,茶的种植是不是属于中国传统农业的部分。
而人们的大量生产,必将走向专门化。
所以中国手工业和农业是不是分离了。
生:是……师:原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而现在农业与手工业相分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呢?生:……师:老师总结一下,首先列强的商品倾销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其次老师刚才所说的列强在中国获取了大量特权,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内地长驱直入,所以原因的第二点就是国内市场的扩大;最后大家想一下,当时小农经济已经发展到顶峰,种种弊端已经暴露出来,而资本主义经济是新兴的经济体系,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所以我们原因的第三点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与落后性难以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师:分析完了原因,我们来看表现。
刚才通过材料的阅读,原来的小农经济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而现在农业与手工业相分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这种对比是不是说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了。
生:是……师:所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就是小农经济的解体。
下面谁能说一下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影响。
生:……师:中国传统经济发生改变;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买办成为新兴阶层;从根本上打击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法联军太平天国师: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入侵。
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技术性,发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那么我们回忆一下洋务运动的内容。
生:……师:我们这一节课主要学习洋务运动的管办企业。
在洋务运动的第一阶段,以“自强”为口号。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它是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1862年,中国自行设计的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在这里问世。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在洋务运动的第二阶段,以“求富”为目的,开始创办了民用工业。
181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开平煤矿由于质量低,中外争相使用,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不仅如此,它还给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燃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那么谁说一下洋务运动的影响。
生:……师:进步性: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局限性: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农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了社会求富,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和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师:19世纪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一批民族工业,同学们请看书上的48页,回答一下民族工业的代表?生:……师:通过对教科书的阅读,谁能总结一下民族企业发生的原因?生:……师:首先,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第二,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于1930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第三,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兴起了振兴实业的热潮。
师:我们看图片,发现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集中在沿海。
那么谁能回答一下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集中在沿海的原因?生:……师:(1)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较充分(2)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于这些地区(3)历史原因:历史上经济发达基础好(4)地理原因:交通便利便于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
师:但是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那么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生:……师:第一,列强利用他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压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二,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又增加了企业的产业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师:虽然这段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还能从一些影视中了解到当时名族资本主义家们创业的艰难,老师记得“大染坊”中有一个人说道:“假如我们的国家不这么弱,我会使我的工厂开到全国。
”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想想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另外,我们应对生活充满感激,正是因为那些生活在乱世的人们不断奋斗才有我们的今天。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5、课堂小结:见板书6、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这里的“解体”是指(D)A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 小农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D 封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出现商品化(2)下列与洋务运动无关的事(C)A 引进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 标致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 建立近代化国家的政治制度D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近代”含义是指(A)A 使用机器进行生产B 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C 由私人投资兴办的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C)A 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 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C 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D 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7、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的练习册【板书设计】一、经济结构的变化1、时间:鸦片战争后。
2、原因:外国商品冲击中国经济结构。
3、过程:①②③4、影响:①②③④⑤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1、时间、人物:19世纪60—90年代,曾国藩和李鸿章等。
2、背景:内忧外患。
3、目的:直接目的:“自强”和“求富”。
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
4、内容:①②③④5、成就:①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家官办军事企业曾国藩②江南制造总局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③开平煤矿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作用:分洋利提供廉价燃料,促进其他工业的发展)6、结果:失败。
(失败的标志)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初步发展的时间: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2、发展原因:①清政府②社会上③中国人民3、发展概况:四、民族工业步履维艰1、民族工业的处境:2、原因:①列强:②清政府3、影响:【教学反思】应该更注意学生的思考【教学资源】材料一: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二第46页材料二: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二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