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病人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侧重于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经络流通来缓解便秘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常规:
1.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适度,尽量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

2. 每日定时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和饭后适当休息后。

避免拖延排便或强抑制排便的冲动。

3. 穴位按摩和针灸: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些穴位被认为能够刺激大肠,促进排便。

常用的穴位包括涌泉穴、中脘穴、天宗穴等。

轻轻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缓解便秘问题。

针灸也可以考虑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4. 保持体力活动: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

5. 中药调理:根据个体情况,中医师可以开出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包括大黄、枳壳、厚朴等,具有通便润肠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因此最好在寻求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之后进行操作。

另外,如果便秘问题持续较长时间且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便秘患者的护理常规

便秘患者的护理常规

便秘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 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便后有无出血。

2. 既往饮食习惯。

3. 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措施
1. 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2. 观察排便间隔时间、大便形状、便后有无出血、腹部有无硬块、有无腹痛等
情况。

3. 合理安排膳食:保证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和充足的水分摄入。

4. 进行适当的运动。

5. 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提供患者单独隐蔽的环境及充裕的排便时间。

6.协助患者采取最佳的排便姿势,以合理地利用重力和腹内压。

最好采取坐姿或抬高床头;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有计划地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

7.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顺结肠走行方向作环行按摩,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

8.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

9.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但应告之患者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危害,即会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甚至造成患者对药物生理、心理上的依赖。

10.必要时予以灌肠。

便秘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便秘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便秘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粪便质坚硬,排除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与脾受寒湿侵袭有关。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

"汉·张仲景则称便秘为“脾约”、“阴结”,认为其病变与寒、热、气滞有关。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阐明了津液不足,糟粕内结,水不能行舟,是便秘发生的主要机理。

而清·程因彭《医学心悟·大便不畅》则将便秘分为:“实闭、虚闭、热秘、冷秘”四种类型.西医学中习惯性便秘,肠神经官能症,结肠、直肠以及肛门炎症等疾病所引起的便秘,年老体弱,排便无力以及其他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所见到的以便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证,均可参照本节护理.【临床表现】一、症状1.排便次数减少。

2.或排便时间延长。

3.或粪便坚硬,排除困难。

4.或排便无力,出血不畅。

二、体征腹胀、腹痛、纳呆、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

【评估】1.病人的职业、工作环境、饮食习惯及生活作息情况.2.既往史、有无肠道疾患、手术史等。

3.排便习惯及诱发因素。

4.病人排便时有无疼痛、便血、便后肿物脱出.5.女病人的月经史。

6.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结果。

7.舌苔脉象。

【护理】-、病情观察1.观察病人排便情况:排便次数,便质,便量,色泽.2.观察病人排便时有无便血、疼痛、肛门有无灼热感。

3.观察病人的面色,有无眩晕,乏力等.二、一般护理1.按病情建立合理的食谱,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粗粮、蔬菜、瓜果;多饮水;适量摄取油脂类食物。

2.鼓励并协助患者从事适量的运动和进行增强腹肌和骨盆肌肉的特殊运动,避免久坐少动.3.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可嘱病人每日晨间、早餐后按时排便,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此刻训练排便,易建立条件反射,日久便可以养成定时排便道习惯.4.提供舒适隐蔽的排便环境,需在床上排便时用屏风遮挡,并让访客等暂时离开.5.调畅情志,使之情绪安定,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精神紧张。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一、概述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硬结,常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

中医护理便秘除了采取针灸、中药等中医疗法外,还有一些常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二、饮食调理⒈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患者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帮助促进肠道蠕动。

⒉增加水分摄入:提醒患者饮水量要充足,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⒊适量摄入油脂:合理的油脂摄入可以润滑肠道,缓解便秘症状。

⒋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以防刺激肠道。

三、生活习惯调理⒈规律作息:维持正常的作息时间,确保每天有固定的睡眠、起床时间。

⒉锻炼身体: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建议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

⒊注意情绪调节:情绪波动可能对肠道功能产生影响,建议患者放松心情,避免精神紧张。

四、沐浴护理⒈温水泡脚:用温水泡脚可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缓解便秘。

⒉腹部热敷: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

五、中药疗法⒈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柴胡疏肝汤、大建中枢汤等中药汤剂来调理肠道功能。

⒉中药浴洗:将适合的中药材煮沸,放入浴盆中,患者坐浴,让皮肤吸收中药成分,起到调理肠道的作用。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⒈《便秘饮食指南》。

⒉《便秘热敷方法演示视频》。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患者:指因便秘症状就诊的个体。

⒉中医护理:指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的护理措施,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等。

⒊膳食纤维:指存在于食物中的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胶质等物质。

⒋有氧运动:指通过提供充足氧气,让身体以氧为燃料进行运动的一种运动方式。

便秘的护理诊断

便秘的护理诊断

便秘的护理诊断1、定义
个体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伴排便费力。

2、依据
①大便次数少。

②粪便干、硬。

③左下腹部可触及包块。

④排便时费力、疼痛。

3、相关因素
①与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②与摄入纤维不足有关。

③与长期卧床有关。

④与排便环境有关。

⑤与直肠附近疼痛性疾病有关。

⑥与长期使用缓泻剂有关。

4、预期目标
①主诉便秘症状减轻或消失。

②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5、护理措施
①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补充足够水分。

②嘱病人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活动。

③为卧床病人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④教会并督促病人顺肠蠕动方向做腹部按摩。

⑤冠心病、高血压、肝硬化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⑥督促病人生活应有规律,避免有意识的抑制排便。

⑦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⑧对直肠疼痛性疾病病人,在排便前可坐浴15分钟,或肛门处涂润滑剂。

排便后使用柔软卫生纸,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⑨遵医嘱用缓泻剂和软化剂,必要时可低压灌肠。

便秘的护理常规范文

便秘的护理常规范文

便秘的护理常规范文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间隔较长或排便量减少的情况。

便秘常常导致腹胀、腹痛和不适感,并且可能引起其他身体问题。

因此,护理便秘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便秘护理常规:1.饮食调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等高纤维食物。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饮食均衡:避免过多的高脂肪和低纤维的食物。

注意吃新鲜食材,避免过度加工的食物。

-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可以帮助软化粪便,预防便秘。

2.定时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段排便。

-督促便秘患者在起床后或饭后30分钟内尽量排便。

-不要过度耽搁排便的冲动,避免憋便。

3.运动:-经常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针对腹部肌肉进行训练,如做腹部收缩运动。

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4.改善排便环境:-确保有一个安静、放松和私密的排便环境。

-使用正确姿势排便:采用蹲位排便的姿势可以使肠道得到更好的蠕动,如果不适应蹲位姿势,也可以使用坐便器上端加高物体,模拟蹲位姿势。

5.慎用药物:-避免滥用泻药,只在必要时才使用。

过多使用泻药会导致肠道依赖,并可能造成药物性便秘。

-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便秘,如一些抗抑郁药、抗酸药和镇静剂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密切关注是否产生便秘的副作用。

6.心理护理:-便秘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压力、焦虑等。

在护理便秘患者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压力,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

7.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转。

-充分休息和睡眠,避免熬夜,以维持肠道功能的稳定。

总结起来,护理便秘需要综合考虑饮食、生活习惯、运动以及排便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改善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便秘症状持续存在,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学建议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
中医认为,便秘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因此中医的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调养脾胃功能来改善便秘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护理措施: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脾胃喜温而忌冷。

建议饮食选择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蒜等,可以刺激脾胃运动。

同时,要保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2. 运动调理:中医认为,长期久坐不动容易导致脾胃功能衰退,从而引发便秘。

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胃功能,推荐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

3. 调节生活习惯: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尽量每天定时排便。

另外,应避免久坐不动和过度劳累,以减少对脾胃的负担。

4. 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有很多治疗便秘的方剂,如大黄汤、导滞丸等。

应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中医师的建议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

需要注意的是,便秘问题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时,最好咨询中医师进行个别诊断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一、概述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或硬结的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便秘是由于大肠失去正常蠕动功能,导致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久而引起的。

中医护理在缓解便秘症状、改善肠道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中医诊断1.脾胃虚弱型便秘:- 脾虚型: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大便黏腻,舌苔厚腻。

- 胃虚型: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大便干燥,舌苔白腻。

2.肝郁脾虚型便秘:- 情绪烦躁,胸胁胀满,大便干结,舌苔薄白。

- 脉弦细。

三、中医护理措施1.饮食调理:-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 注意饮食细嚼慢咽:避免匆忙进食,有助于消化吸收。

- 避免过食寒凉和生冷食物:如生冷水果、冰镇饮品等。

- 适量饮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2.身体调理:- 保持适当运动量:适合个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

- 腹部按摩:顺时针揉腹,刺激胃肠蠕动。

- 注意保持大便习惯:避免憋便,按时去厕所排便。

3.中药调理:-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用活血通络、补脾益气等中药。

- 常用药材有芒硝、大黄、厚朴、柴胡等。

四、护理效果评估1.排便情况:观察大便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变化。

2.腹胀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胀、胀满等不适感。

3.体重变化:定期测量体重,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4.情绪变化:观察患者情绪是否稳定、焦虑等。

五、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便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病名术语及疾病分类方案》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病人护理常规
【定义】
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护理评估】
1、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便后有无出血。

2、既往饮食习惯。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措施】
(1)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2)观察排便间隔时间、大便形状、便后有无出血、腹部有无硬块、有无腹痛等情况。

(3)合理安排膳食:保证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和充足的水分摄入。

(4)进行适当的运动。

(5)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提供病人单独隐蔽的环境及充裕的排便时间。

(6)协助病人采取最佳的排便姿势,以合理地利用重力和腹内压。

最好采取坐姿或抬高床头;对手术病人,在手术前有计划地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

(7)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顺结肠走行方向作环行按摩,刺激肠蠕动,帮助排
便。

(8)指导或协助病人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

(9)指导病人正确使用缓泻剂,但应告之病人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危害,即会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甚至造成病人对药物生理、心理上的依赖。

(10)必要时予以灌肠。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谱,改变既往不良习惯。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坚持定时蹲厕。

3、便秘时切忌滥用泻药。

4、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