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络结构优化汇报材料
网络结构优阶段汇报

对于无法调整天线、参数解决覆盖问题时,提交新站建议;
当宏站无法解决弱覆盖问题时,可以采用直放站解决问题。
14
网络结构优化
概 述
网络现状 成果展现
双频网优化
案例
问题及瓶颈
目录 Contents
成果展现——调整进度
网络结构优化扫频问题点调整进展
问题分类 问题总数 已调整 改善 未改善备注
由于扫频仪故障,3个越区覆盖尚未进行扫频验证。
个。具体评估区域如下图所示:
主要评估挃标 道路结构挃数≥30占比 干扰合理度挃数≥0.5占比 GSM900 28% 20% DCS1800
26%
18%
频率受限预警系数≥15占比
重叠覆盖度≥5占比 过覆盖系数≥0.6小区数占比
7%
27% 17%
7%
25%
9%
网络结构分析基于扫频问题点如下:
问题类型 问题个数 越区覆盖 40 覆盖杂乱 9 室分泄露 85 天线接反 5 干扰路段 3
JD梅墟工业区东待反馈
干扰路段
合计
3
142
2
48
2
36
YZ茶苑小区-1越区无法扫频数据已对71个小区进行优化,优化效果如下:
17
成果展现——过覆盖优化
MR过覆盖小区筛选原则:
Cell Coverage Pattern 过覆盖判据 弱覆盖判据 Criteria 有20%的采样点覆盖距离>=1100M 上行电平低于-95dBm所占采样比例超过30%。
上行强干扰小区统计:
总体来说,宁波的下行干扰情况比较良好。宁波一共 有44个上行强干扰小区,占总小区比例是1.50%。
上行干扰优化效果:
时间 优化前 优化后 3J掉话率 1.19% 0.81% 切换成功率 97.90% 97.98% 下行话音质量 99.28% 99.32%
网络系统优化工作总结汇报

网络系统优化工作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团队在网络系统优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积极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我将向大家做一份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团队在网络系统性能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对网络架构的优化和升级,我们成功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减少了系统崩溃和故障的次数,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稳定和流畅的网络体验。
其次,我们团队在网络安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和管理,我们成功防范了多起网络攻击事件,保护了系统和用户的信息安全,为公司的业务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我们团队还在网络性能优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通过对网络设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我们成功提高了网络的传输
速度和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快速和高效的网络服务。
最后,我们团队还在网络系统监控和故障排除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
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控系统和技术手段,我们成功提高了对
网络系统的监控和管理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多起网络故障事件,保障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网络系统优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我们将继
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和用
户的利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镇江网站优化方案总结汇报

镇江网站优化方案总结汇报镇江网站优化方案总结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站已成为企业宣传和推广的重要渠道之一。
位于江苏省的镇江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也逐渐意识到了网站优化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提高镇江市网站的流量、用户体验和搜索引擎排名,特制定了一套适合本地市场的网站优化方案。
本文将对该方案进行总结和汇报。
二、问题分析在镇江市的网站优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网站排名不理想:镇江市各行业的网站在搜索引擎结果页中的排名较低,导致流量不足,影响宣传效果。
2.用户体验不佳:部分网站的页面加载速度慢、布局混乱、信息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用户的浏览和购买体验。
3.内容质量不高:部分网站的内容质量较低,没有针对性、专业性和独特性,不能吸引用户的阅读和分享。
三、优化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优化方案:1.关键词优化: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镇江市各行业的关键词竞争情况,对网站的标题、描述、关键词等进行优化,提高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
2.网站结构优化:通过优化网站的设计、页面布局和导航等,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和用户体验。
同时,合理优化网站的代码结构和网页加载速度,减少页面加载时间。
3.内容优化:提高网站的内容质量,通过加大内部和外部链接的建设,增加网站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同时,在内容创作方面,我们将注重符合当地市场需求和用户兴趣的原创性、独特性和有价值的内容。
4.移动端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端的网站优化也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将对镇江市网站进行响应式设计和移动友好的优化,使网站在不同设备上都能展现出良好的用户体验。
5.网站推广:通过合理的网站推广渠道和方式,如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行业网站等,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和流量,并增加用户的互动和参与。
四、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我们将根据上述优化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
同时,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提高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
重大网络优化调整报告

重大网络优化调整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优化调整工作,我们整理出了本份重大网络优化调整报告,以供参考。
首先,我们定位了网络优化调整的目标,即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传输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接着,我们对网络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分析,发现了网络性能不稳定、传输速度慢、延迟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测,我们确定了下列的网络优化调整方案:1. 网络设备升级与优化:我们将对网络设备进行升级,增加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
同时,我们还将对设备进行优化配置,减少网络阻塞和冲突。
2. 网络拓扑优化:我们将对网络拓扑进行调整,合理布置网络设备和链路,以减少设备之间的跳跃数和传输路径长度,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速度。
3. 带宽优化:我们将加大对带宽的投入,提升网络的带宽能力,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
同时,我们还将对带宽进行动态分配和优化,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负载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4. 网络安全优化:我们将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和防护,采取措施防止黑客攻击、病毒传播和信息泄漏等安全问题。
同时,我们还将优化防火墙和安全策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网络优化调整的顺利进行,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组织网络巡检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问题,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2. 对网络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良好状态。
3. 加强对网络运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根据网络负载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员工培训和知识分享,提升员工对网络优化调整工作的理解和技能。
在网络优化调整的过程中,我们预计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下:1. 网络升级和设备更换可能导致短期内的网络中断或不稳定,给用户带来不便。
2. 部分网络设备无法满足升级要求,需要重新采购和配置。
3. 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影响到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针对上述风险和挑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确保网络优化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网络结构情况汇报

网络结构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结构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网络结构的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网络结构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常见的网络结构类型。
目前,常见的网络结构类型主要包括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和网状网络。
其中,星型网络是以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通过中心节点进行通信;总线型网络是所有节点都连接在同一条总线上;环型网络是所有节点按照环形连接;树型网络是以一个或多个根节点为中心,形成树状结构;网状网络是所有节点都相互连接。
这些网络结构类型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网络结构的应用情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发展,网络结构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企业中,常见的局域网和广域网采用的是星型网络或者总线型网络;在数据中心中,常见的网络结构是树型网络或者网状网络;而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网络结构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可以说,网络结构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者,我们来探讨一下当前网络结构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对网络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的网络结构将更加注重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网络结构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因此,未来网络结构的发展趋势将是多样化、灵活化和智能化。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网络结构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当前,网络结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类型的网络结构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结构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网络结构,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网络结构作为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关注网络结构的发展动态,积极应对挑战,推动网络结构的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3.5G建维优材料:总结5G规划优化经验,打造精品高质网络

400 300
行速率由41Mbps优化至54Mbps,UL≥20Mbps优良比由82.91%提
200
100
升至100%
0
优化前后DT上传速率区间占比
37.39%
8.33%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采样数 占比
速率区间Mbps
优化前上传速率占比
优化后上传速率占比
◼ 华为主推;
• 超级上行
UL近点@3.5GHZ+2.1G或1.8G, 远点@2.1G或者1.8G
DL@3.5GHz
SUL
◼ 共享4G上行频谱,在远点 可利用4G上行频谱,弥补 上行覆盖短板;
◼ 依赖于同厂家和终端支持; ◼ 华为主推;
• SUL(辅助上行)
UL近点@3.5GHZ 远点@2.1G或者1.8G
➢ 隔离度:5G天线与其余制式天线应保持水平 0.5,垂直1m左右的隔离度要求。
5G-天馈抱杆、美化的设计方案
天馈设 计思路
5G-BBU集中机房改造的设计方案
➢ BBU采用C-RAN集中方式建设,设置在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的目标机房中; ➢ 结合后续演进及工程复杂度因素,BBU设备进行独立设置,不与4G BBU设备共框; ➢ 根据当前各厂家设备能力,建议每套CU/DU下挂2个5G基站(6台AAU); ➢ GPS天线的安装建议采用功分器(1拖4或1拖8)形式,节省GPS天馈空间; ➢ 机房开关电源应根据设备部署进度适度超前; ➢ 主干光缆建设应统筹考虑5G业务的纤芯需求; ➢ 5GBBU散热要求高于4G,应结合厂家设备的散热要求统筹考虑机架形态、位置及空间
5G经验总结7- 5G配套建设方案简介(苏州)
避免基站跨区等干扰的设计方案
网络系统架构设计与优化工作总结

网络系统架构设计与优化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网络系统架构师,我参与了大量的项目,负责设计和优化网络系统的架构,以满足用户对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需求。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克服了许多挑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本文将就我的工作进行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首先,为了确保网络系统架构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需求分析。
在与业务部门和用户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后,我明确了客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我注重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应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我还使用了一些现代技术,如微服务架构和云计算等,来提高系统的弹性和可靠性。
二、系统搭建和部署在系统设计完成后,我负责系统的搭建和部署工作。
为了简化部署过程,我使用了自动化部署工具,例如Docker和Kubernetes等。
这些工具不仅提高了部署的效率,还确保了部署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此外,我还配置了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机制,以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三、性能优化和瓶颈分析在系统上线后,我定期进行性能测试和监测,以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
通过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和监控工具,我能够准确地找出系统中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例如,我发现数据库成为了系统的瓶颈,于是我采取了数据库分库分表、数据缓存和读写分离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四、安全性保障和风险控制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用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我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首先,我建立了多层次的安全防线,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访问控制等。
其次,我对系统进行了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以及定期备份和恢复方案的制定。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系统的安全,降低了系统的风险。
五、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作为一名网络系统架构师,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项目。
在团队中,我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并与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紧密合作,以确保系统的顺利运行。
优化网络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作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本年度我司对网络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
现将优化网络工作总结如下:一、优化目标1. 提高网络稳定性,降低故障率;2. 优化网络速度,提升用户体验;3.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企业信息安全;4. 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优化措施1. 硬件设施升级(1)更换老旧网络设备,提高设备性能;(2)增加网络带宽,满足业务需求;(3)部署网络冗余设备,确保网络稳定。
2. 软件系统优化(1)升级网络操作系统,提高系统稳定性;(2)优化网络协议,降低网络延迟;(3)部署网络安全防护软件,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3. 网络架构调整(1)优化网络拓扑结构,降低网络拥塞;(2)实施分级网络管理,提高运维效率;(3)划分网络区域,实现权限隔离。
4. 网络安全防护(1)加强防火墙策略,防范外部攻击;(2)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安全;(3)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5. 网络运维管理(1)建立网络运维管理制度,规范运维流程;(2)加强网络设备巡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提高网络运维人员技能,提升运维水平。
三、工作成果1. 网络稳定性显著提高,故障率降低30%;2. 网络速度提升20%,用户体验得到明显改善;3. 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增强,有效抵御各类网络攻击;4. 网络资源利用率提高15%,降低运营成本。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网络设备老化,影响网络性能;改进措施:计划在未来一年内逐步更换老旧设备,提高网络性能。
2. 存在问题:网络运维人员技能有待提高;改进措施:定期组织网络运维培训,提升人员技能。
五、总结本年度网络优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公司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网络性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居民楼(12层以上)对F频段的信号的穿 透损耗基本在20dB左右。
不同覆盖距离的覆盖评估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RSRP大于-95dBm占比
2
网络结构分析及优化全景图
影响因素
结构规划
覆盖效益评估 分场景覆盖规划
室外场景 室内场景 居民区场景
合理的覆盖方式 深度覆盖 浅层覆盖 多层覆盖(容
量)
双层网规划 D、F覆盖互补 D、F容量分担
基础工参核查
反向覆盖小区核 查
方向角偏差核查
结构评估
4
不同覆盖场景的话务吸收效益分析
不同场景建筑密度、类型、用户分步差异较大,对网络结构要求不同。以江苏最大的网络苏州为例: 不同站间距的网格话务吸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来看,主城区覆盖密度明显高于一般城区:
工业园(厂房)
CBD、高层居民区
CBD、高层居民区
低矮密集居民区
800 700
169
不同场景下的流量密度
宏站站址合理性
超远小区 超近小区 超高小区
室分小基站建设
居民区覆盖建设 (含外打)
小基站建设
覆盖表现
全量MR覆盖率 室内良好覆盖
比例
重叠覆盖优化
道路重叠覆盖度 MR重叠覆盖小区 MR过覆盖小区
质量表现
平均SINR 连续质差里程
占比
精 有效利用手段,开发结构问题
RSRP>-110 dBm
50.00% 56.10% 77.27% 72.19% 95.88% 96.33% 91.42%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4.16% 100.00%
得出以下结论(以室内覆盖RSRP>=-110dBm): 随着小区覆盖距离的增加,室内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覆盖距离大于300米后指标恶化明显;
点4(301米)
点5(413 米)
建筑物高 服务小区 平均站
度
数
高
15
1
18
36
4
52
15
3
48
18
2
30
18
2
33
33
3
48
30
2
34
30
1
26
15
2
34
15
1
26
18
2
33
18
2
45
15
1
45
SINR>-5 dB
80.36% 50.08% 61.70% 94.12% 92.27% 79.36% 97.03% 99.90% 90.40% 100.00% 100.00% 90.00% 100.00%0Fra bibliotek100%
90%
-20
92% 87% 85% 85% 81%
-40
75%
80% 70%
60%
63%
62%
-60
58%
50%
49% 46%
52% 53%
40%
-80
30%
-100
29%
31% 20%
21%
10%
-120
0%
根据测试情况表明(以室内RSRP>=-110dBm计算):
Serving RSRP_平均
弱覆盖造成频繁异系统互操作
4-23G重定向频 次随覆盖变差 而抬升
高重叠覆盖造成用户速率恶化
用户速率随重叠 覆盖邻区个数增 加而恶化
“四超站点”影响网络覆盖
MR弱覆盖小区 比例随站间距 增大而增加
如何合理规 划网络结构
布局?
如何高效识别 并定位弱覆盖、
高重叠 小区?
如何有针对 性进行优化
调整?
LTE网络结构评估优化方案
江苏网络结构优化汇报
江苏公司 2015年9月
LTE网络结构问题对用户感知影响大
LTE制式特点
同频干扰,邻区干扰影响大 话统只报CQI,网络质量难体现
LTE站点和用户持续增长
新站入网,影响现网结构; 业务量增长,干扰抬升
深度评估手段缺乏
网络结构 影响用户
感知
传统路测、扫频只能评估道路覆盖; 传统基于MR评估工具不能定位覆盖问题
细
定位相关指标,提升优化能力
优 问题点精细分析,全程闭环跟
化踪
效果检验 用户体验
是否有效占用 流量驻留比 时长驻留比 数据业务体验 平均下载速率 10M以上占比 2M以下占比 语音业务体验 CSFB全程呼叫
成功率
3
目录
合理结构规划提升网络覆盖 精细结构优化提升网络质量
多层居民楼(5-10层)对F频段的信号的穿透 损耗基本在15dB左右。
不同距离的室内覆盖
-150 -100
-85 -80 -75 -96 -89 -84 -99 -101 -97 -110 -109 -108 -111 -89
-50
0
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低高
点1(61米)
点2(145米)
点3(240米)
加权平均覆盖距 离(m) 395 690 530 525 353 600 440 256 345 310 200 350 250
6
分场景覆盖效果评估——高层居民区
对多个高层居民区内道路及室内进行测试发现:宏站对高层居民区内非视距覆盖效果较差,需要 对高层居民区采用室内分布、小区分布系统进行覆盖。
出发,需要合理规划站间距。
因此站点规划要分场景规划,提升投资效益,特别是对于业务量较高的室内(低矮密集居民区、高层居民区等)5
分场景覆盖效果评估——低矮居民区
为了评估低矮密集居民区覆盖情况,对多个小区进行测试:密集宏站覆盖可有效解决低矮居民区 深度覆盖。
多层居民楼(5-10层)对F频段信号的阴影衰 落为7dB,分布范围在5~9dB。
站点与建筑物高度差不足,将导致在较近的服务距离内,性能也将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对于低矮密集居民小区宏站覆盖室内深度覆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服务小区有效覆盖距离小于300米,密集城区F频段平均站间距在300*1.5=450米以内且不得大于700米。
站点高度高于建筑物平均高度(5-10层)1.3倍以上,即最好在20-35米以上,低于45米;
180 16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139
138
132
125
116
106
105
105
96
93
91
87
82
75
70
67
67
63
61
57
51
46
37
35
29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20
0
0
综合站间距
网格单位面积的流量密度(G/平方公里)
从流量密度来看,覆盖主城区的网格每公里流量较高,基本在100GB。部分场景单位流量低,从投资效益角度